武义县图书馆
武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明招寺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地理名称:
明招寺
唯一号:
112233020220002067
地名简称:
“惠安寺”
文件路径:
1122/01/object/PDF/1122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353.pdf
地名类型:
经济文化区
层级分类:
宗教、历史
隶属:
武义县
参考方位
坐落在县东白溪乡上陈与沈宅之间的山岙里,距县城13公里。
介绍
明招寺坐落在县东白溪乡上陈与沈宅之间的山岙里,距县城13公里。原名“惠安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7年)敕赐名为“智觉寺”(额书犹存)。据《武义县志》和《武川备考》记载,明招寺有山门、正殿、后殿,寺边有朱、吕讲堂、亭阁等许多古建筑。 明招寺,原为东晋阮孚隐居宅院。阮孚,字遥集,陈留人(今河南开封县西北)。晋元帝时(317~323年)为安东参军,晋明帝时(324~326年)敦赐爵南安县侯转吏部尚书,领东海王师,晋成帝咸和(327~335年)曾授“都督,广、宁三州军事镇南将军,广州刺史”赴任途中,朝廷出事,就在明招山避乱建宅隐居。阮孚不愿与封建王朝合作,性旷达,嗜酒,曾用金貂换酒,又好蜡屐(上蜡木底鞋),为纪念他,在明招山建有“金貂“、“蜡屐”两亭。南宋,县人巩丰有诗咏蜡屐亭:“千古高风挽不回,故山花落又花开。莫欺亭畔苍苍藓,曾印高人屐齿来!”现在亭子都已毁坏,只有阮孚的陵墓尚可辨认。 明招寺,从阮孚舍宅建刹起,至今1600多年来几毁几修,惠安寺至六朝毁坏。五代后唐时,“德谦禅师开山聚徒,乃复其旧。”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再次重建;绍定年间(1228~1233)盱江处士吴应贤建“东莱大愚祠”。至元、明朝,“因主持无人,沦为荆棘蔓草,朱吕讲堂亦无存。”到清康熙年间(约1680年)才重建明招寺大殿、朱吕讲堂、蜡屐亭等。乾隆五年(1740年)知县张嵩,在讲堂修奉吕祖谦、巩庭芝、巩丰之像,又在讲堂前造了传薪亭。嘉庆二年(1797),邑人徐仁美、汤应祥、林德濂募捐重建,道光二年(1822年)邑人王宗孙、徐发云、柳仁德、徐经邦加以修葺;光绪十四年(1822年),知县陈元缘捐建讲堂三间、厨房一所,修寝室三间、斋房十间和大门、围墙等。 解放初,尚存朱吕讲堂三进,东西斋房各五间,前殿、大殿、后殿和阮公祠,还有禅房、丈房、僧寮各住房、山门、蹲麓面池、蜡屐亭、金貂亭、玩珠亭、换酒亭、传薪亭,以及四周围墙,面积约5000平方米。但在1958年“大跃进”和十年内乱时,在此办农中、养猪场、养鸡场等,从而使明招寺和名人陵墓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建筑物被拆除,大批刻有各种文体对联的石柱被砸烂,碑刻和墓碑被毁或作他用,现仅残存朱吕讲堂、传薪亭和明招寺大殿而已。 明招寺是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地方,是我县有史以来的最高学府,也是我县的文化策源地。历代前来瞻仰凭吊的文人学士络绎不绝。
知识出处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本书主要收录了武义县现行标准地名2900条,内容包括标准名称、汉语拼音、历史名称、沿革概况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附地图44幅,照片77帧。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