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服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545
颗粒名称: (三)服饰
分类号: TS941.72
页数: 2
页码: 411-4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间风俗中的习俗,介绍了服饰的情况,包含了民国初年,解放后至70年代和畲族服饰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武义县 民间风俗 服饰

内容

民国初年,虽提倡男削辫女放足,但有的男子仍保持“长辫子、长胡子、长布袍”的遗风,头戴瓜皮帽或大风帽,晴天穿布鞋,雨天穿钉靴。富家女儿还有被迫缠足的。妇女剪短发的很少,多梳头髻抹黑油,插银簪,戴耳环,围青黑色百褶裙,穿大脚裤,缠足者着尖头鞋。布料多为粗布,只有青、蓝、白三色。20年代起,女性推行紧身上衣,男性虽推行中山装,但仍多穿长衫。工农男子还常穿对襟开衫、自腰直统大脚裤,上身为白色、蓝色,下身为青色、黑色,戴猢狲帽或大棉帽。小孩戴帽素来讲究,帽有银、珠等制的装饰,做工精细,种类繁多。男孩戴者有紫金冠帽、方巾帽、公子帽、狮子帽、狗头帽等,女孩戴者有月亮帽、船帽、荷花帽、鱼帽、石榴帽等。宣平女孩多系品字形围裙,妇女头上多披毛巾,男子则围开衩围裙。武义男子,身多缠“汤布”。汤布为白色,长五六尺,宽一尺半,干活时束腰,天热时抹汗、洗澡,冬天当围巾,还用作背小孩。30~40年代,乡下妇女多穿大襟短衫,城镇妇女多穿旗袍。
  解放后至70年代,兴行中山装、列宁装、绿军装、春秋衫和干部帽,色式划一、单调。进入80年代,服装为之一新,特别是青年男女的服饰更为多姿多彩。发型,男子先为烫西发,现多留长西发;女子由两条小辫改为烫发,部分为披肩长发。衣服,除传统的中山装外,西装、运动服装、茄克衫、宽松衫等较为流行。裤子,先为喇叭裤,后为牛仔裤,现则多为西裤、健美裤等小脚裤。鞋子,先为中跟,后为高跟,现则多为健身鞋、运动鞋、长统靴之类。传统的布鞋已属少见,代之以各种皮鞋和工艺鞋。
  畲族服饰:老年妇女,旧俗多戴冠,称为“得盖”(译音),即把头发梳成螺式或截筒高帽式,盘在头顶上,用红头绳系住一竹筒,竹筒用红布或花布包着,筒四周挂串珠。妇女皆插头簪,坠耳环,戴手镯,挂项圈。男人也有挂项圈。妇女的衣襟、领口、袖口、裤脚皆镶花边。男女皆爱穿绣花鞋,爱围罗裙、缚绑腿。现在除妇女仍有坠耳环、挂项圈外,其余服饰皆与汉族大同小异,就是节日也鲜有穿戴畲族服饰的。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武义县文化志》

本志上限起于事物发端、下限至198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文化行政机构、群众文化、戏剧事业、电影事业、文博事业、图书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职工文化、文艺社团、集成与史志、风俗和语言、历代文化名人、诗词艺文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