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县级重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460
颗粒名称: (二)县级重点
分类号: K872.55
页数: 4
页码: 306-3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的县级重点、其中包括了凤凰山商周遗存、抱弄口窑址 、柏树塘窑址、台山寺、追魂碑、鸣阳楼、陶德义石刻、发宝象龙塔 、毓英塔 、太平天国标语、雷鼓厅、回龙桥、石翁仲、石马等石刻群 等情况。
关键词: 窑址 寺庙 建筑 武义县

内容

1981年3月31日,武义县人民政府武政(81)58号文件公布下列14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山商周遗存 位于泽村乡章岸村凤凰山背。1978年,农民掘地时发现,为商周中晚期遗存。出土有S纽原始青瓷豆、S纽盂、鼎,还有印纹陶片和石〓、印纹耳罐等。
  抱弄口窑址 在溪里乡抱弄口村北,有五代十国至元代之窑床多条,窑床长25米或60米不等。产品有碗、壶、罐、瓶、盘,胎色有灰白、青灰、紫红、乳黄,釉色有黑、青灰、天青、姜黄、青灰泛黄、褐、乳浊等,部分饰有刻划纹、篦纹、针点纹和“福”、“平”等印章纹。北京故宫青瓷专家冯先铭于1979年前来鉴定,认为此产品质地优良,造型精美,花纹繁多,手法朴实,釉色晶莹,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柏树塘窑址 在溪里乡蜈蚣形村柏树塘,为宋代婺州窑,有窑床2条,产品以碗为主,胎较粗,釉以黑色为主。
  溪里窑址 在溪里乡溪里村东瓦灶山。为宋代婺州窑,有窑床3条,产品以碗为主,形较大,或为圈足深腹稍敛口,或为圈足浅腹敞口。胎质粗,色呈青灰、紫红、灰,釉为青灰、乳白色。饰菊、葵、印纹、印章。
  台山寺 在云华乡台山。台山三面凌空,山势陡峭,“步云梯”石阶蜿蜒而上,其顶平坦如台。宋乾德年间(963~968),伏虎禅师清辨建寺于山顶。寺为硬山顶,五花卷棚山墙的四合院,按中轴线排列为山门、观音堂、正殿、后殿及两侧厢房。有井叫仙人井;有池一方,终年不涸。
  1980年,台山寺进行修葺,并与净妙寺一起划为文物保护区。
  石梁架屋 在大田乡岭下汤村。为明代建筑,梁柱皆石,至今仍尘垢不染。原系宗祠,现为粮仓。面阔三间,柱方形,柱础〓形,构柱侧脚,梁为弓形月梁,结构浑厚古朴。
  鸣阳楼 在县城东鸣阳村。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创建,并取法云寺大钟悬于楼,派丁役司钟。始称鸣阳门楼,简称鸣阳楼,后曾称谯楼、保和楼。
  鸣阳楼分上下两层,底层为纵连并列式石拱券门,上层为钟楼。明、清间多次圮废,多次修建。由于鸣阳楼钟鸣特别宏亮,北岭洞凉风出奇沁人,故民间有“鸣阳楼的钟,北岭洞的风”之说。
  追魂碑 也称丁丁碑,现存延福寺。相传为唐开元五年(717)叶法善为祖父叶国重所树之碑。碑高2.2米,宽0.8米,厚0.13米,上呈半园形,上部正中刻八卦符。碑文楷字竖书阴刻。原为唐书法家李邕所撰书,现存者为后人镌刻。
  龙福寺碑 现存延福寺。为明正德七年(1512)遗物,清光绪十五年(1889)于龙福寺池中挖出。碑长1.94米,宽0.8米,厚0.13米。碑文楷字竖书阴刻,内容为龙福寺从梁大同三年至明正德七年的修建记载。
  陶德义石刻 在柳城镇后坪山村天井潭背。为明正统十三年(1448)处州府捉拿矿工起义军首领陶德义等人的布告。全文七行,隶书,阴刻在石壁上,离地3米。
  大历铜钟 唐大历十二年(777),为纪念叶法善而铸造。钟重1500斤,通高1.28米,腹径0.88米,壁厚5厘米。原悬挂大源乡冲真观,现存延福寺。
  发宝象龙塔 在县城东北的金鞍山上,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竣工于万历三十三年。塔六面七层,高42.46米,内外砖砌,转虚其中,转级若扶梯,可拾级登最高层。
  塔建后380年来从未修葺,破损严重。198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大修,面貌一新。
  毓英塔 俗称万石院塔,在曰溪乡万石院村的龟山上。建于明代,砖砌,中空,六面七层,高约20米。塔台基为须弥座,束腰部分浮雕云雷纹,出檐为四层菱角。一至五层为平砖选涩,每层开窗,相闪错开。
  太平天国标语 在大田乡岭下汤中村。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部攻破岭下寨,当地贫民以七个地主豪绅之血在墙上写下“长毛杀妖多多杀”七个大字,歌颂太平军为民除害。标语横幅行书,长190厘米,宽50厘米。1979年已筑亭保护。
  履坦花厅 在履坦镇履二村。为明代晚期建筑。现残留4间。明间招梁式,次间穿斗式,柱梭形,柱础鼓钉形,柱头隐刻平盘斗。月梁形曲,断面瘦高,置丁头拱,用材粗矮。
  1984年6月1日,武义县人民政府武政(84)号81文件,公布履坦花厅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3日,武义县人民政府武政(87)第199号文件公布下列8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雷鼓厅 在邵宅乡上邵村。二进一井,平面呈十字形,为硬山顶四合院。第一进为明代早期建筑,风格简朴。第二进为清代中期建筑,有少许雕饰。戏台为清后期建筑,攒尖顶,屋脊饰蹲兽。
  回龙桥 在溪里乡郭洞村口。原名石虹桥,明隆庆年间(1567~1572)重建,易名为回龙桥。桥为单孔半圆拱桥,长28米,宽3.7米,拱跨13米,矢高7米。纵连并列式拱券,桥中部有亭,攒尖顶,石柱方形,望柱刻有莲花和云雷纹。桥面踏道条石铺砌,桥栏板上刻有“石虹三驾”四字。
  石翁仲、石马等石刻群 在邵宅乡大通寺左侧,立于明代正议大夫资尹兵部侍郎、赠兵部尚书潘竹涧夫妇合葬墓之前。1971年,被盗墓者破环,现仅存石翁仲、石虎、石羊、石马各二座,石龟一座,墓碑一块(墓铭二方已移存县博物馆),皆为明代石刻艺术珍品。
  刘耀勋烈士墓 刘耀勋为光复军参谋、武义党军督办,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武义风潮”①中被捕殉难,葬双路亭。1984年迁葬于壶山西麓。墓为混凝土结构,穹窿顶.有踏道、平台,立有墓碑。同时迁葬于此者,还有14位无名烈士。
  鳌峰塔 在溪里乡沈店村之鳌山云峰,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塔高14.5米,砖砌,中空,三层六面,面面开窗,腰檐用五层砖砌成菱角,迭涩出檐。拱形塔门上题“鳌峰崛起”四字。
  巽峰塔 在柳城镇龙帽山上,始建于道光三十年(1850),次年落成。塔高24米,砖砌,中空,六面七层。每层开窗相闪错开,出檐为平砖六层,菱角三层迭涩。塔刹为“十三天”式。
  大烟囟 民国31年(1942)日军为掠夺武义之莹石,在县城大南门外建火力发电厂。电厂大烟囱高37米,外径4米,钢筋水泥结构。为日军侵略武义之见证。
  阮孚墓 阮孚,字遥集,开封陈留人。任安东参军、镇南将军。东晋咸和初年(326),迁广州刺史,赴任途中隐居武义明招山。晚年,舍宅建惠安寺(即明招寺)。阮之墓在明招寺左侧。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武义县文化志》

本志上限起于事物发端、下限至198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文化行政机构、群众文化、戏剧事业、电影事业、文博事业、图书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职工文化、文艺社团、集成与史志、风俗和语言、历代文化名人、诗词艺文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