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国后文保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44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建国后文保工作
分类号: G269.27
页数: 18
页码: 284-3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建国后文保工作、其中包括机构演变、文保要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文物管理工作由文化馆代理等情况。
关键词: 文物 武义县 文物保护

内容

一、机构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文物管理工作由文化馆代理。
  1970年9月,县革委会批准建立了文物图书清理小组,张启明兼任组长,童炎、朱章才为组员。
  1976年1月20日,县革委会批准成立武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由朱和沈、朱燕、薛天申、董致道、阎本进、薛兆祥、陈恭泰、吴益孝8人组成。朱和沈任主任,朱燕任副主任。
  1981年3月28日,中共武义县委下达《关于调整、充实武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通知》由游奕能、胡法支、朱文星、徐杰、金德潮、张金牛、童炎7人组成,游奕能任主任,胡法支任副主任。
  1985年2月2日,武义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县博物馆,并于1987年1月经省文物局验收核准报国家文物局备案。此后文博业务划归县博物馆办理。
  1986年7月22日,公布涂志刚任县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博物馆工作。
  1987年7月6日,武义县人民政府武政(87)第86号文件,充实、调整了县文管会成员,改委傅美桃任文管会主任,潘金谊任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邓良土、汤福桃、何继生、刘勤为委员,涂志刚任办公室副主任。
  1979年11月至1982年12月,建成了871平方米3层文物大楼,为县博物馆馆舍和文管会办公处。大楼主体建筑为框架式钢筋混凝土三层楼房,以(清)光绪二十五年的牌楼作大门,主楼后面设有花园、假山、喷泉,园中有墓志等碑林和移建(清)乾隆年间文昌亭一座,现改为一心亭。整个博物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035.81平方米,其中陈列室面积为270平方米,文物库房为150平方米,其它为办公室和职工宿舍。总共投资10万元。
  二、文保要事
  (一)文物宣传
  1958年10月,武义与永康并县。1959年1月19日,永康县委发出了(59)字第009号文件,宣传征集保护各种革命历史文物和古代文物。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1964年6月1日,办了古画展览,进行文物保护宣传。
  1972年9月18日,武义县革委会发出了武革委(72)第3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征集工作的通知》。
  1975年1月3日,在延福寺举办革命文物、古建筑照片、出土文物展览。是年,汉代青瓷盘口壶等出土文物被选送北京故宫展览,其中一件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1978年2月、5月、10月在宣传橱窗举办文物展览,介绍本县出土文物、延福寺古建筑,以及保护出土文物的典型事迹。
  1978年8月27日,《浙江日报》刊登了《元代建筑延福寺》一文,介绍了古建筑的艺术价值;同年8月7日《浙江日报》刊登了《红军浩气长存》文章,介绍了武义上甘塔红军标语;同年《东海民兵》8月号刊登了《长毛杀妖多多杀》的革命故事,介绍岭下汤太平天国标语。
  1980年第10期《浙江画报》,登载了《武义熟溪桥》照片,同年第11期《浙江画报》刊登了《武义县出土铜镜》摄影报导。
  1981年第4期《浙江画报》刊登了《太平军在武义》摄影报导;同年第4期《考古》杂志上刊登了《浙江省武义县陶器厂三国墓》文章;同年第2期《文物》杂志上刊登了《从浙江省武义县墓葬出土文物谈婺州窑早期青瓷》文章。
  1983年3月7日,武义县政府向全县发出《关于认真做好<文物保护法>宣传工作的通知》,县文管会印发了800张《文物保护法》布告,在全县农村张贴。
  1983年11月9日,《金华日报》刊登了《王应钦将先父保存的书画赠送给国家》和《邵宅乡发现东汉中晚期瓷窑》等消息;同年《考古》刊物第6期刊登了《浙江省武义县三国婺州窑》。
  1985年9月6日,金华市文管会贡昌来我县挑选婺州窑青瓷74件送北京参加展览。同年9月12日,县政府转发了武义文管会《要求在生产建设中加强文物保护》的报告。
  1986年11月15,浙江省电视台前来本县拍摄熟溪桥维修工程电视,在省台新闻节目中播放,同年12月14日,省电视台播放了“武义县重视文物保护”的电视节目。
  1987年1月15日,武义县上送的74件出土文物,参加金华市、巨州市联合举办的婺州古瓷展览在北京故宫展出3个月。
  国务院1987年5月26日颁发了《关于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活动》的布告,是年6月26日在全县各乡、镇张贴、宣传。同时编印广播稿、黑板报资料,以及其它宣传资料印发全县各乡镇、文化站,开展文物保护宣传。
  (二)业务培训
  1975年1月10日,召开全县各区社党委宣传委员、文化站干部参加的文物工作会议。14日部分文化馆、站人员在省文管会朱伯谦、任世龙,金华地区文管会贡昌指导下,去桐琴果园参加古墓清理,第一次举办地下考古发掘业务培训班。永康、义乌县的文管会干部也参加了培训。
  3月28日,在省、地文管会人员指导下,在王宅镇举办由桃溪、下杨二区文化站干部参加的考古发掘学习班,时间5天。
  1976年9月1日,组织桃溪、下杨、新宅、城关四区部分文化站干部,由文管会童炎带队,去宁波、杭州等地文保单位参观学习。
  1977年4月至12月,在源口水库工地举办地下文物保护、发掘学习班3次,共轮训干部、民工50余人(次)。
  1977年7月7日,在11万伏变电所基建工地南宋大墓发掘时,举办现场发掘学习班,参加者有文化站干部8人,并有浙江省文管会专家劳伯民前来实地讲课。同年10月,涂志刚去十里坪农场,参加金华地区考古学习班。
  1979年10月16日,县文管会第二次组织文化站干部去宁波、杭州等地参观学习文物宣传保护工作的经验;同年11月19日,金华地区文管会在武义县王宅公社举办现场考古培训班,武义有邓文德和4名业余文保员参加,历时6天。在王宅大队上莲塘、杉树园发掘东汉古墓2座。
  1981年4月1日至18日,涂志刚参加省文管会在绍兴市举办的文保单位“四有”工作培训班。
  1983年4月24日,文管会干部涂志刚去乐清雁荡山参加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的文物“四有”普查工作业务培训班;同年6月4日,县举办普查业务培训,并邀金华地区文管会贡昌前来讲课;10月6日,涂志刚等4人去温州参观学习地方简史陈列经验,历时4天;同年12月24日,县文管会派涂志刚带领业余文保员一行4人去省博物馆和其他文保单位学习文保方法和业务知识。
  1984年10月28日,涂志刚参加地区文物参观学习组去西安、洛阳等地参观学习。
  1985年1月17日,涂志刚带领业余文保员2人去巨州参观学习普查成果展览和文保工作经验。
  1986年10月20日,薛骁百去宁波参加省文物局举办的文物考古、古建筑学习班,历时45天。
  1987年8月22日,保送徐伟到上海复旦大学文博专业进修学习2年。
  1987年12月1日,涂志刚、薛骁百去省博物馆参观和学习版画制作等业务知识。
  1988年1月9日,涂志刚等3人去兰溪市参观学习文物保护经验;同年7月27日,涂志刚、薛骁百、徐伟3人到东阳市参观学习卢府维修和古建筑保护经验;7月29日至盘安县文管会参观学习文物保护经验;8月1日,到天台县文管会参观学习文物单位的管理、保护经验;同年10月25日,组织涂志刚、薛骁百等5人去上海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参观学习。
  通过参观、学习、培训,提高了文博干部业务素质。经技术职称考评和上级审批,于1987年11月22日,涂志刚被批准为文博专业馆员职称;1988年5月27日批准薛骁百为文博专业助理馆员职称。
  (三)文物普查
  1981年3月14日,涂志刚、李金生等4人组成文物普查组,下乡进行文物普查。
  1981年10月17日始,组织文物普查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物普查工作。1982年3月14日,调整了普查小组,由涂志刚、李金生和业余文保员徐希晨、周金宣4人组成,由涂志刚带队继续开展普查。4月26日文物普查小组负责人去义乌参加金华地区文物普查经验交流会。8月16日,将柳城、桃溪2区普查到的可移动文物运往延福寺保护。
  1985年12月18日,经浙江省文物局查实验收,前后经历了4年的武义文物普查基本结束,查实武义县有古遗址3处,古窑址137处,古墓葬12处,古墓葬群2处,古建筑195处,古塔4座,古桥梁14座,石坊6座,古戏台21座,石碑26块,摩崖题刻3处,古亭4个,古水利工程2处,革命遗址7处。
  (四)文物出土
  1970年11月,棉纺厂工地出土西晋谷仓一只(残),为武义县文清小组成立后的第一件出土文物。
  1971年冬季兴修农田水利时,柳城镇祝村后山大水岙山坡上发现大量的鱼化石,上海市自然博物馆专家专程来武义进行考古。
  1972年10月,县文清小组童炎,到源口水库取土场,搜集完整、残缺、碎片出土文物300余件,并在现场举办了展览,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1972年5月,浙江省博物馆地质生物组吴维棠、徐玉斌、张明华、魏丰4人2次来柳城镇大水岙山坡发掘鱼化石,经鉴定为中化鳞齿鱼属和中华弓鳍鱼属,前一科定名为浙江中华鳞齿鱼,后一科定名为金华弓鳍鱼。
  1974年3月8日,坦洪公社江望村发现宋墓,出土影青带盖碗、壶多件。
  1975年4月11日,坦洪公社上坦上大坟山,发现窖藏元代龙泉青瓷40余件。同年7月4日,德云公社红星大队凤凰山上发现商晚期到西周的陶片、陶罐等器物。
  1975年3月28日,在源口水库取土场的朝阳、后金二村清理了古墓5座,出土陶瓷器皿文物29件。
  1976年10月,要巨公社岩坞大队发现北宋元丰六年9月18日纪年墓,出土陶座、影青执壶、盘、碗多件文物。
  1977年7月,壶山镇香山发现宋墓,省文管会派专家朱伯谦前来主持发掘,出土龙泉窑青瓷炉1只,带柄铜镜1块,以及金发钗,金耳球等9件文物。同年6月25日,在履坦白庙山,官山清理古墓6座,出土文物77件。
  1979年9月14日,清理了北缸窑义乌山、碗窑岗、项山干官山等地古墓9座,经清理发现古墓随葬品早年被盗,其中一座盗得精光,另外8座所剩无几,出土刀、镜、斧、碗、壶等文物44件。同年10月30日,在竹园山发现西晋时期的夫妻墓,出土文物26件;12月19日在柳城镇犁耙厂发掘南宋初期的夫妻合葬古墓1座,出土文物34件;12月16日,武义壶山镇西门岭发掘宋代墓葬1座,出土堆纹瓶1对。
  1980年3月19日,在芦北公社巩宅、新屋大队清理西晋和南朝的古墓2座,墓葬品早年被盗,这次出土只有碗7只,执壶1把,但此墓构造特殊,仍有考古价值。
  1981年3月5日,武义党校旁的农形山发现南宋石板墓1座,省文管会指派林华东、董忠耿2人前来协助发掘,仅有墓志1方。同年11月21日,东干凤凰山发现东汉墓1座,出土文物22件,其中有刀、剑7把、刀鞘纹饰清晰,实为罕见。
  1981年10月7日,壶山镇项山干村发现汉墓,墓内随葬品已被盗。
  1982年1月茶厂清基时发现汉墓1座,经清理发现,此墓早年被盗。
  1983年6月6日,地、县文管会派人去泽村乡凤凰山遗址发掘,此遗址已被农民种植而破坏,出土10多件器物。同年6月4日县公安局基建时挖到一只铜狮子,工人以为是金的,偷偷地拿回家去,被公安局发现即派人追回,上交文管会;6月25日,项
  店清溪口水库取土场发现很多六朝墓葬堆,经清理发掘,文物大部分早年被盗,只出土几件残缺文物。
  1983年9月13日,县广播站基建工地发现窖藏出土30多件青铜礼器,为宋代仿制文物,填补了我县缺少青铜器的空白。
  1986年1月21日,在东干砖瓦厂抢救性清理残存5座六朝古墓,出土东晋羊头壶和点彩罐及虎子,羊头壶造型、釉色均为上等,为武义县首次发现。同年3月15日,西联乡马口村何亚明在建房时发现宋代墓葬,其中有1只金耳环,上交国家。
  1987年10月8日,在泽村乡章岸村发掘唐墓,出土陶砚、罐和碗。
  1988年9月10日,武义县汽配厂扩建工地。出土六朝文物8件,另有1件石斧;同年11月9日桃溪滩解手坑村胡建福送交宋代出土文物7件。
  (五)文物保护
  1972年8月17日,邵宅公社湖塘沿村农民徐德富等,盗掘明代嘉靖年间兵部尚书的夫妻合葬墓,被公安局拘留5个月。
  1977年2月7日,泉溪公社杨峰村徐福其,将出土银锭砸碎私分,被公安局拘留2个月,收回碎银。
  1979年12月26日,台山寺一棵大樟树,被净妙寺水库指挥部砍伐做船,受到罚款处理。
  1981年11月22日,根据公安部、国家文物局的联合通知,对全县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仓库进行防盗、防火安全检查,检查了台山寺、延福寺和文物库房的安全设施。
  1981年3月3日,武义县人民政府武政(1981)第58号文件批准公布了第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上甘塔红军标语、岭下汤太平天国标语、唐开元碑、隆福寺碑、铜钟、石梁架屋、溪里瓷窑、柏树塘窑址、凤凰山遗址、台山寺、熟溪桥、陶得二石刻、鸣阳楼、发宝象龙塔、万石院塔、抱弄口窑址。
  1981年6月6日,少数人起哄在文保点台山寺泥塑佛像,11月30日,云华公社和公社人武部带民兵6人去台山寺推倒佛像,张贴了《通告》,进行了广播宣传。12月5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同贤和文管会涂志刚去云华公社处理募捐的877.20元钱,由公社保存处理。
  1984年6月1日,武义县人民政府公布履坦乡履二村明代花厅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2月9日,云华乡政府决定对台山寺确定为云华乡旅游开发区。2月15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胡法支,文化局长潘金谊、副局长徐杰、文管会干部涂志刚在云华乡党委领导的陪同下到台山寺,对开辟旅游活动中如何加强文物保护提出意见。
  1983年10月31日,壶山镇金星村王应钦将其父王德川所作和收藏的83幅画,赠送县文管会保存;同年8月27日,寺前乡茶山村太平军使用过的马槽运县博物馆保存;9月21日,明代履坦花厅原为国家保留的公房,却被履坦二村出卖给私人,县文管会派员前去履坦二村进行交涉,指令听候处理。
  1984年5月14日,白溪乡桐芦村乾隆时期的文昌阁搬迁博物馆内修复保护。
  1985年4月20日,辛亥革命刘跃勋烈士墓搬迁西门公墓保护;同年10月8日,发现明招寺不少碑刻散落各村,其中,吕祖谦家族墓碑作了氨水池盖,16日县文管会将散落各村的明招寺墓刻运回明招寺保护。
  1986年1月25日晚上7时,壶山小学2个12岁学生在熟溪桥南头第一墩玩火,几根枕木着火燃烧,县消防队及时扑灭。县文管会和消防队对其家长进行了教育,学生写了检讨,各罚了款并作了广播。县公安局、文管会制订了联合通告,悬挂在南北头,晓喻群众共同保护文物。
  1986年7月28日,县公安局指令下杨区公安派出所配合县文管会,将1978年唐代古墓出土的,当时被陶宅村支部书记方章兴之妻收藏的金手镯1只,收回文管会保护。由于方妻身患精神病,9月1日方章兴立下保证书,做好工作早日上交国家保护。及至1987年11月11日,晚上10时左右,方章兴合家去看电影,其妻在家,陶宅青年陶云波、汤金富2人,乘机抢劫了唐墓出土的金手镯,当夜逃往永康打成金戒子。陶、汤2人破坏文物被公安局逮捕,判刑6年。
  1986年8月16日,将壶山小学保存的一座清道光年间建的壶峰书院大门搬迁博物馆保护。
  1987年,县文管会与消防科派人检查延福寺、台山寺情况,给台山寺增添了4架干粉灭火机。
  1987年12月3日,武义县人民政府武政(87)第199号文件批准公布了第三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有阮孚墓、明招寺、吕祖谦和吕氏族墓、擂鼓厅、回龙桥、巽峰塔、鳌峰塔、石翁仲和石马等、辛亥革命烈士墓、大烟囱。
  1987年12月20日,决定对柳城镇后坪山村县级文保单位明代陶得二农民起义遗迹石刻,建造保护亭加以保护。翌年3月16日保护亭竣工验收。
  1988年2月2日下午4时30分,坦洪乡上坦村革命烈士潘漠华故居,被邻居失火烧掉楼上木结构。
  1988年3月15日,解决履坦古花厅权属问题,与买主徐顺恒签下协议。给他购屋款和搬迁补贴共6290元,限他春节搬出花厅,由县文管会保护。
  1988年5月14日,县公安局和坦洪乡政府电告文管会称:发现黄畈村边1座光绪三十一年的四女合葬墓被盗。文管会派员去调查,查明,只打开了洞口,墓内未见扰乱。
  1988年10月29日夜,延福寺四道输送电线被盗。11月2日,桃溪区派出所在俞源乡凡岭脚村抓获盗犯和全部电线。
  (六)古建筑维修
  延福寺维修
  1954年1月29日,浙江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化社(54)字第112号文件通知宣平县人民政府中指出:“延福寺为江南罕有的木构古建筑,应加以保护。因我省缺乏懂得该项建筑的人才,对该寺的损坏不能大修,目前为防止倒塌,决定先进行小修……”。同年3月20日,宣平县人民政府民字第537号文件,编造修缮计划及经费预算上报省文化局。4月5日,浙江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化财(54)字第698号文件批复拨修缮经费600万元(旧币)。宣平县人民政府指派文化馆陈挺生负责延福寺维修任务。于同年4月20日动工,5月底竣工。6月6日总结上报。实支付修理款530.3万元,余款及时汇交浙江省文化事业管理局。1954年8月28日,宣平县人民政府文教科宣文(54)字第4121号文件,下达了《关于加强对古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
  1958年,延福寺被生产队占用,作灰铺,牛棚。1959年柳城文化站干部吴雪雄向省里反映此事,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59)浙文秘字第190号文件下达永康县人民政府,指令转知桃溪公社,加强古建筑的保护。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延福寺遭受罹损,1973年9月5日,为维修延福寺,县建立了领导小组:组长朱燕、副组长贾法根、薛天申,组员童炎、陈蔚、陶勤芳、陶明志、涂志刚。
  1974年2月20日,童炎、陈蔚、涂志刚和维修延福寺木工一行5人,去宁波保国寺等地参观学习。3月11日,省文管会拨款1万元,为延福寺维修经费。同年11月延福寺维修工程竣工。陶村大队的养蚕场、养猪场搬出。
  1977年10月24日,武义县委决定把延福寺开辟为会议招待所。11月18日,延福寺开始测量公路,并征用0.2亩土地筑公路,于1977年12月完成建好停车场并修理好后厅及偏房、厨房,办起了武义县委会议招待所。1978年7月,会议招待所停办。
  1978年8月15日,延福寺后殿右厢房一排3间开始复建。
  1983年8月20日,延福寺左厢房3间(明代建筑)开始落架大修,同时修围墙。全部工程于1984年9月竣工,耗资6836元。
  上甘塔红军标语维修
  1978年6月至12月,对上甘塔红军标语房进行修理保护,共耗资4000余元。
  太平天国标语墙筑亭保护
  1978年10月,对岭下汤太平天国“长毛杀妖多多杀”标语,修筑保护亭和围墙,标语用玻璃框复盖,筑围墙并平整土地。1979年7月工程竣工,耗资3000余元。
  台山寺维修
  1980年10月,台山寺进行抢救性维修。修复了山门,新砌西面山墙,修漏,平整土地,搬出茶叶加工厂等等,基本恢复了原貌。耗资3000余元。
  发宝象龙塔维修
  经历雨雪风霜剥蚀380多年的明万历三十年(1602)建造的发宝象龙塔,破损严重。1984年,武义县人民政府拨款,首次大修,面貌为之一新,耗资68500元。具体情况如下:
  1984年3月12日,县财政拨款4万元,维修发宝象龙塔。9月9日,聘临海县古建工程队承包维修。文管会派邓文德具体负责监修。9月16日,省考古所所长王仕伦派绍兴市第三建筑公司古建工程队来替换临海古建队承包修塔工程。
  1985年5月6日,发宝象龙塔维修工程结束,县长李成昌、宣传部副部长胡法支前去检查验收。5月21日,经县长同意,决定在塔边再建一座碑亭,立碑亭内,供游览观赏和休息。9月15日《重修塔碑记》碑刻和碑亭竣工验收。
  1985年10月26日,白溪乡万石院毓英塔进行一次小修。
  熟溪桥维修
  解放后,党和政府多次拨出专款进行小修。1984年3月12,县财政拨款30000元维修熟溪桥。因经费不足,3月30日,为维修熟溪桥,城乡建设规划办公室和文管会派人去省建设厅和文物局汇报修桥经费。同年8月15日省文物局局长金春生、博物馆处副处长傅传仁和后勤处会计、行政科长等前来研究熟溪桥的维修事项。同年12月省文物局拨给熟溪桥维修经费5万元。
  1985年2月31日,武义人民政府下达(85)22号文件,同意县计委、城建局、文管会联合发起的《关于动员群众捐助维修熟溪桥的请示》。同时下达武政(85)23号文件,成立熟溪桥修建工程委员会。主任李成昌,副主任胡水金,委员张育林、裴治中、王子祥、赵仲桃、潘金谊、夏有台。具体工作由文化局、城建局组织实施,经费由县财政监督使用。同年3月30日,地区文管会黄青受省考古所委托,前来测绘熟溪桥复原设计图纸。11月13日,熟溪桥维修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具体讨论了修桥方案。12月16日,熟溪桥维修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汇报备料和经费解决的办法。12月28日,武义县人民政府下达了武政办(85)第108号文件,《关于设立熟溪桥工程委员会办公室的通知》委任涂志刚为办公室主任,吴征为副主任。
  1986年2月,省文物局批拨熟溪桥维修经费5万元,6月又拨款10万元。
  1986年4月4日,拍摄熟溪桥现状照片,作历史资料保存。
  1986年5月2日,县府办公室发出武政办(86)23号文件,熟溪桥维修工程具体实施工作,由文管会组织落实,抓紧行动。
  1986年5月28日,邀请金华市3位有实践经验的桥梁建筑工程师和金华市文管会负责人前来实地勘察。晚上,县委书记李成昌、县长沈俊龙、副县长胡水金、文化局长潘金谊、文管会涂志刚等倾听了专家的意见。6月8日,文管会涂志刚去省文物局请示修桥方案。6月9日省文物局副局长梅福根、金春生,文物处长姚仲源,考古所长王仕伦共同提出了“桥墩不能拆建,只能加固,坚持修旧如旧.不能变成一座新桥”。同年9月23日与武义县第三建筑公司签订了木工维修承包合同。10月3日,与交通局第一工程队签订基础加固工程承包合同。10月15日,桥下基础工程动工围堰。11月2日,木工工程开工,落架大修。
  1987年1月3日,熟溪桥基础块石加固工程,计1500m2全部完工。
  1987年3月16日,省文物局又为维修熟溪桥批拨进口美国松木材指标10m³,在金华提货。同年7月25,省考古所古建筑维修中心黄兹、市文管会黄青前来检查熟溪桥维修质量。8月26日,熟溪桥维修工程中的木工承包任务全部完成。
  1987年9月22日,举行熟溪桥维修竣工验收会,参加验收会的有省文物局文物处长姚仲元、市文管会副主任贡昌、武义县县长沈俊龙、人大主任钟柏南、副县长傅美桃,文化局局长潘金谊、副局长徐杰以及文管会委员、修桥委员会委员、城建局领导、县质量检查组等35人;副县长傅美桃主持了会议,修桥办公室主任涂志刚汇报维修情况,最后县质量检查站检定工程合格。整个熟溪桥维修从1986年10月15日动工始,到1987年9月22日竣工,历时11个月另7天,耗资34万元。
  1987年9月28日,省顾问委员会主任铁瑛视察熟溪桥与县五大班子领导和文管会人员合影留念。1987年10月1日上午7时正,举行熟溪桥通行剪彩荣游大会。剪彩仪式由文化局局长潘金谊主持,县委书记黄友源、县长沈俊龙剪彩,人大常委会主任钟柏南按放桥心,特邀前县委书记王文章、毛华岳、李成昌和县级机关单位领导,以及群众几万人参加剪彩仪式并从南桥头向北进行荣游,彩旗、锣鼓开道,荣游队伍最后进入武义影剧院,举行了向支持熟溪桥维修的单位赠送锦旗大会,县委书记黄友源讲了话,公安局副局长刘勤宣读了关于保护熟溪桥的通告,会后放电影。
  明招寺维修
  明招寺为宋代吕祖谦、朱熹、陈亮多人讲学之地。大跃进年代,被生产队办了养猪场。仅有的前殿、朱、吕讲堂、东莱大祠、传薪亭等破烂不堪。武义县人民政府于1986年10月,作一次抢救性维修。10月21日动工修理围墙,铺地粉刷。第二阶段维修从1987年9月始,对传薪亭,朱、吕宗祠进行拆修。
  1987年12月18日,明招寺维修全部结束验收,前后维修共耗资11369.00元。
  鸣阳楼维修
  鸣阳楼为明正德十一年(1516),县丞潘棠创建。
  1981年3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4月15日,县文管会与木工签订鸣阳楼维修承包合同。4月25日,文化局、文管会邀集城建局、壶山镇、鸣阳村举行协调会议,同日签订附属建筑拆迁协议书。4月30日,文管会绘制完成鸣阳楼修复图纸。4月27日木工开始取料,5月14日开始落架大修。6月3日泥工动工,首先拆修拱洞门内外条石墙,加固基础。7月4日,县计委(88)83号文件批准维修鸣阳楼,投资4.5万元。8月18日,鸣阳楼维修工程木工部分结束。9月23日鸣阳楼维修工程全部竣工,12月18日鸣阳楼维修竣工验收,参加质量验收的有县政府副县长傅美桃、文化局长潘金谊、城建局长董春法和干部吴征、壶山镇徐金甫、鸣阳村3位领导以及文管会涂志刚等人。鸣阳楼维修耗资(包括过路戏台)3.6万元。
  (七)研究考察
  1972年5月,浙江省博物馆地质古生物组吴维棠、徐玉斌、张明华、魏丰4人前来武义县柳城镇大水岙发掘鉴定鱼化石。10月,浙江省文管会专家朱伯谦、劳伯民前来武义履坦寺前考察古窑址。
  1973年9月25日,坦洪乡上坦村美籍华侨潘洁和他们父母参观故乡的延福寺。
  1974年12月,朱伯谦、任世龙来徐村公社(大田乡)考察古窑址。
  1975年1月10日、3月26日朱伯谦、任世龙两次来武义桐琴果园、王宅村指导研究考古发掘工作。
  1978年3月,全国陶瓷研究会议在我县延福寺召开。同年11月9日,国家文物局著名古建筑专家,高级工程师祁英涛、李竹君带领2名助手,来延福寺全面测绘,确认延福寺小巧玲珑,保存完好,东厢房有独特风格,应妥善保护。
  1979年6月,省文管会朱伯谦和地区文管会贡昌,联同北京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冯先铭、李辉炳、欧阳修等5人前来武义县抱弄口考察古窑址。
  1979年9月27日,日本横滨大学工学博士关口欣也由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省教育厅外事办公室主任陈聿武陪同前来延福寺考察古建筑。
  1979年10月,上海自然博物馆李宗政、贾湘仲、吴淑华等3人来柳城祝村大水岙发掘鱼化石。
  1981年4月9日,南京工学院教授、古建筑系主任潘谷西等一行5人专程来武义,考察了熟溪桥、壶山镇忠孝堂等明代古建筑和延福寺、履坦花厅等。
  1988年3月8日,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胡一元、省考古所副所长王仕伦、地区文管会副主任贡昌考察延福寺。同年6月9日地区公安局来武义县检查文物安全保护情况,视察了延福寺,对延福寺提出要购置灭火机,展出文物要拍照存档。
  1983年10月25日,省文物局批准建立武义县延福寺文物保护所。同年11月15日,北京故宫古陶瓷研究室主任冯先铭和研究员等4人,在地区文管会贡昌陪同下,来武义县泉溪乡水碓周村考察五代古瓷窑。
  1985年5月23日,地区文化局长葛凤兰来武义县博物馆视察文物工作。同年10月5日,上海市委组织部顾问、原宣平共产党领导人宣恩金前来武义县参观指导党史展览。10月8日,中国经济学家千家驹回故乡参观指导党史展览和库藏文物。
  1986年5月9日,中国著名工笔重彩画家潘絜兹和夫人回故乡探亲,10日,由县委书记李成昌、宣传部长张育林、武义籍山水画家潘景友、县文化局长潘金谊、文联副主席胡彬、文管会涂志刚陪同下参观台山寺、延福寺。
  1986年11月8日,日本国神奈川县川崎市麻生匹片平楠隆基(年70岁)前来武义县考察延福寺和熟溪桥。
  1987年4月1日,华南师大历史系教授、广东省康、梁研究会理事,武义籍徐光仁回乡参观了武义博物馆文物陈列室和馆藏文物。
  1987年5月4日,北京故宫展览部馆员杨静荣和助理馆员吕成龙,在金华市文管会贡昌的陪同下,参观了武义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并考察了南湖等地古窑址,对本县窑址堆积层之丰富甚感兴趣。
  1987年8月8日,日本爱知学院教授、爱知学院禅研究所副所长、文学博士铃木哲雄和该院教师铃木来武义县考察明招寺和金柱寺。
  1987年9月1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党委办公室主任陈祖银(武义籍)参观延福寺和县博物馆。
  1987年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研究生沈梅(女)、周忠和和省石油研究所教授陈其爽来武义县考察发掘鱼化石,至11月6日,在祝村大水岙发掘鱼化石20余条。
  1988年3月27日,日本和尚安居太道,随带一位设计师吉河功,前来武义县考察延福寺。
  1988年11月19日,省自然博物馆魏丰带领5人来武义县祝村大水岙发掘鱼化石。
  (八)阵地展览
  1975年1月3日,延福寺举办革命文物、古建筑照片、出土文物展览开幕,共展出文物360件。
  1980年1月,在文化馆展览厅举办出土文物展览,16只柜,展出文物153件。
  1983年7月1日,在文管会新陈列室举办“李庆良根雕展”。
  1984年1月28日,举办《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展览》(图片资料由省科委提供),3月15日结束。
  1984年10月1日,《武义县地方简史陈列》向观众开放,同时展出100余件出土文物。
  1984年12月25日,纪念潘漠华烈士牺牲50周年,举办《潘漠华烈士生平事迹展览》。
  1985年5月4日,举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影社社员叶一苇书法篆刻展。
  1985年7月1日,《中共武义县党史展览》开幕式由组织部长何联长主持,代书记、县长李成昌讲话,卢志龙副书记剪彩,县机关党员、干部400余人参加。
  1986年6月24日,县委决定为配合农村整党,将《中共武义县党史展览》拍成彩色照片,放大24寸,深入到全县各乡、镇巡回展出。
  1987年2月16日,武义籍在山东省师专任教的吴远谋、张磊父子个人画展开幕。开幕式由文化局长潘金谊主持,宣传部长张育林讲话,人大主任钟柏楠剪彩。
  1987年4月7日,举办三中全会以来《武义县成就展览》,共78块活动版面,223张照片,405件实物。6月8,《武义县成就展览》到柳城区开始下乡巡回展出。
  1987年9月1日,由县档案馆举办博物馆制作的《档案利用效益展览》开馆,至11月2日结束。
  1987年11月14日,展出《兰溪、武义书法联展》共90幅。
  1988年2月10日,举办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会员潘景友画展,省政协副主席李朝龙、县政协主席王祖旺、县委副书记朱阐贤、文化局长潘金谊以及有关领导和县美协会员共150余人参加剪彩开幕式。展出山水、花鸟画100多幅。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武义县文化志》

本志上限起于事物发端、下限至198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文化行政机构、群众文化、戏剧事业、电影事业、文博事业、图书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职工文化、文艺社团、集成与史志、风俗和语言、历代文化名人、诗词艺文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