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平县的情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444
颗粒名称: 一、宣平县的情况
分类号: K878.6
页数: 3
页码: 279-2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宣平县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宣平县公署对宣平县境内的文物进行了一次普查,查实有古寺庙、庵观堂28处,查实碑碣9处等情况。
关键词: 延福寺 文博事业 宣平县

内容

民国6年(1917),宣平县公署对宣平县境内的文物进行了一次普查,查实有古寺庙、庵观堂28处,即:妙果寺、园明山寺、台山寺、净妙寺、延福寺、普照寺(柳城镇)、甘露寺、多宝寺、龙福寺(保华乡)、龙福寺(县城西)、庆恩寺、三岩寺、普照寺(县西北一里);保胜院;月桥庵、求静庵、兴林庵、照槐庵、白云庵、西溪庵、胜莲庵、太平山庵;冲真观;文昌宫、东岳宫;道院堂、天关堂;兴文土地祠。
  查实碑碣9处:有唐代的唐有道先生碑,明代的龙福寺碑和三元真君庙碑,清代的冲真观重兴碑和九龙山铸雨碑、胜莲庵碑、文昌宫碑、以及双节坊、节烈坊。
  唐代大历铜钟一口,明代大士铜像一个。
  古桥、亭建筑物12处:有宋代通济桥、渥溪桥;明代峡济桥;清代归来桥、禹义桥和澍乐亭、丰山亭、留云亭等(还有四处朝代未详)。
  古遗迹、古胜迹有37处:有唐代叶真人墓,宋代余太师墓、伏虎禅师墓;晋代长生池,宋代日池、月池,还有朝代未详的洗心池;白云岩、嶙峋岩、东岩、西岩、玉甄岩、龙福岩、白池岩、巾子岩、箓符岩、榅样岩、池头岩、狮子岩、豫章岩、八仙岩、云降岩、陶公岩;穿心洞、桃花洞、牛鼻洞、云岩洞;试剑石、将军石、莲花石;丹井、龙福井、慈仁井、石井、石润井、白云泉等名胜古迹。
  民国6年2月25日,宣平县公署知事涂贡琳,在宣平县文物胜迹普查的基础上,选取了珍贵文物向省政府填报了文物胜迹表格,上报了清代前碑碣9块,金石2件,雕刻1件,古建筑42处,古遗迹29处。
  民国13年(1924)9月21日,北宋乾德年间(963)募建的“净妙寺”,因后厢房堆积木炭,余火未尽复炽起火,烧遍后屋、前屋的东房、西房共30余间,经扑灭,只留下东房右侧厨房10余间焦壳。
  民国18年(1929),宣平县署对陶村延福寺,作全面登记入册,注明延福寺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佛像24尊,神像6尊,房屋26间,计面积3亩,耕地111.369亩,山地5亩,僧3位,僧德元名丁承标,僧志周名杨文华,僧志信名吴长林。
  同年6月,内政、军政、教育三部礼字第172号令将孔庙定为古迹,严禁驻扎军队。宣平县政府于民国21年(1932)8月27日训令,孔庙内严禁驻扎军队。民国35年,浙江省政府训令,府民(35)字第40476号,令各县县长,定孔庙房屋除核准利用办理教育文化事业外,不得任意占用。
  民国22年(1933)6月16日,浙江省教育厅教字第(1152)训令宣平县政府,指出“宣平县陈育仁去函件反映陶村延福寺为千年古筑,如果实系古代建筑,自应予设法查明保护”。宣平县政府同年12月25日发训令“查明保护”。
  民国33年(1944)3月20日,宣平县政府建立了文庙修理委员会,定于4月始,对被日机炸坏的文庙进行修理。同年4月3日,下文征派修建材料,后各乡镇上交修建材料木材367根,松板98方,杉板19方,瓦7千片,大方砖400支,砖1600支。民国35年(1946)3月19日修建竣工。
  民国36年(1947),宣平县政府确定清修寺,静妙寺、台山寺、岩山寺、东西岩5处为重点名胜,当时的东西岩,地处崇义乡,有清风峡、一线天、穿心洞、朝天池、南天门等胜迹,确为游览胜地之一;确定延福寺,叶天师塚、千人塜冲真观、铜钟为重点古迹。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武义县文化志》

本志上限起于事物发端、下限至198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文化行政机构、群众文化、戏剧事业、电影事业、文博事业、图书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职工文化、文艺社团、集成与史志、风俗和语言、历代文化名人、诗词艺文选。

阅读

相关地名

宣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