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国前文保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44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建国前文保工作
分类号: K87
页数: 5
页码: 279-2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建国前文保工作、其中包括了建国前,武义、宣平二县均未有文物管理专门机构,均为县署兼管,后为教育行政管理。宣平县的情况、武义县的情况。
关键词: 宣平县 武义县 文物保护

内容

建国前,武义、宣平二县均未有文物管理专门机构,均为县署兼管,后为教育行政管理。
  一、宣平县的情况
  民国6年(1917),宣平县公署对宣平县境内的文物进行了一次普查,查实有古寺庙、庵观堂28处,即:妙果寺、园明山寺、台山寺、净妙寺、延福寺、普照寺(柳城镇)、甘露寺、多宝寺、龙福寺(保华乡)、龙福寺(县城西)、庆恩寺、三岩寺、普照寺(县西北一里);保胜院;月桥庵、求静庵、兴林庵、照槐庵、白云庵、西溪庵、胜莲庵、太平山庵;冲真观;文昌宫、东岳宫;道院堂、天关堂;兴文土地祠。
  查实碑碣9处:有唐代的唐有道先生碑,明代的龙福寺碑和三元真君庙碑,清代的冲真观重兴碑和九龙山铸雨碑、胜莲庵碑、文昌宫碑、以及双节坊、节烈坊。
  唐代大历铜钟一口,明代大士铜像一个。
  古桥、亭建筑物12处:有宋代通济桥、渥溪桥;明代峡济桥;清代归来桥、禹义桥和澍乐亭、丰山亭、留云亭等(还有四处朝代未详)。
  古遗迹、古胜迹有37处:有唐代叶真人墓,宋代余太师墓、伏虎禅师墓;晋代长生池,宋代日池、月池,还有朝代未详的洗心池;白云岩、嶙峋岩、东岩、西岩、玉甄岩、龙福岩、白池岩、巾子岩、箓符岩、榅样岩、池头岩、狮子岩、豫章岩、八仙岩、云降岩、陶公岩;穿心洞、桃花洞、牛鼻洞、云岩洞;试剑石、将军石、莲花石;丹井、龙福井、慈仁井、石井、石润井、白云泉等名胜古迹。
  民国6年2月25日,宣平县公署知事涂贡琳,在宣平县文物胜迹普查的基础上,选取了珍贵文物向省政府填报了文物胜迹表格,上报了清代前碑碣9块,金石2件,雕刻1件,古建筑42处,古遗迹29处。
  民国13年(1924)9月21日,北宋乾德年间(963)募建的“净妙寺”,因后厢房堆积木炭,余火未尽复炽起火,烧遍后屋、前屋的东房、西房共30余间,经扑灭,只留下东房右侧厨房10余间焦壳。
  民国18年(1929),宣平县署对陶村延福寺,作全面登记入册,注明延福寺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37),佛像24尊,神像6尊,房屋26间,计面积3亩,耕地111.369亩,山地5亩,僧3位,僧德元名丁承标,僧志周名杨文华,僧志信名吴长林。
  同年6月,内政、军政、教育三部礼字第172号令将孔庙定为古迹,严禁驻扎军队。宣平县政府于民国21年(1932)8月27日训令,孔庙内严禁驻扎军队。民国35年,浙江省政府训令,府民(35)字第40476号,令各县县长,定孔庙房屋除核准利用办理教育文化事业外,不得任意占用。
  民国22年(1933)6月16日,浙江省教育厅教字第(1152)训令宣平县政府,指出“宣平县陈育仁去函件反映陶村延福寺为千年古筑,如果实系古代建筑,自应予设法查明保护”。宣平县政府同年12月25日发训令“查明保护”。
  民国33年(1944)3月20日,宣平县政府建立了文庙修理委员会,定于4月始,对被日机炸坏的文庙进行修理。同年4月3日,下文征派修建材料,后各乡镇上交修建材料木材367根,松板98方,杉板19方,瓦7千片,大方砖400支,砖1600支。民国35年(1946)3月19日修建竣工。
  民国36年(1947),宣平县政府确定清修寺,静妙寺、台山寺、岩山寺、东西岩5处为重点名胜,当时的东西岩,地处崇义乡,有清风峡、一线天、穿心洞、朝天池、南天门等胜迹,确为游览胜地之一;确定延福寺,叶天师塚、千人塜冲真观、铜钟为重点古迹。
  二、武义县的情况
  武义县的熟溪桥系宋开禧三年(1207)由武义县主簿石宗玉创建,名为石公桥。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武义县令赵奇募捐修桥,造桥墩6座而终止。
  明隆庆二年(1568),武义县令林一鹗拿出自己薪俸捐资造桥,乡民士绅响应捐资,造桥墩10座,架木为梁,上铺木板,南北畅通。修建后易名为熟溪桥。
  明万历四年(1576)五月,武义县令谭音发动修桥,带头捐出俸禄,并用犯人赎罪的300两银子,50石大米,在原有基础上,于桥面上盖起桥屋49间,卫以壁栏,桥中开设魁星阁。
  明崇祯五年(1632),大桥被火烧焚,进行修复。
  明崇祯十二年(1639),桥被洪水冲毁。
  清顺治三年(1646)修复。
  清康熙十一年(1672)四月,洪水冲坏熟溪桥,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李经邦重修。康熙三十七年(1698)8月又遭火灾烧毁,到康熙五十八年(1719)县令徐亮祖募捐翻修复原。
  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又遭火灾,桥屋梁柱尽随烟陷,桥墩毁掉十之七八。乾隆四十八年(1783),县令邓谦芳捐俸欲修未成。乾隆五十年(1785)县令韩席珍继续重建而成。
  民国31年(1942),日军侵占武义,为抢运砩石,拆除熟溪桥桥屋,铺以铁轨。熟溪桥面目全非,惨遭破坏。民国34年(1945)抗战胜利,次年武义县政府接受民意,把修复熟溪桥列入施政计划。
  民国35年(1946)4月16日,在县参议会会议室建立熟溪桥修建委员会并召开会议,何如圭任主任委员,蒋卓南、杨金综任副主任委员,徐丙炎、王树棠、陈丙煊、鲍子善、陈寿溪、徐子栽、楼仲甫、王人能、应仁山、何玉麒、毕华荣、施守道、杨鸣、林立、徐悌行、王子如、陈正诚、胡侠、朱金淦、郑文林、李德卿、盛法云、陈存诚、陈士恒、汤德馨、董荣龄为委员。同年9月13日在武义民报发布武义县熟溪桥修建委员会公告,11月11日,(农历10月18日)上午9时在熟溪桥头举行修建熟溪桥开工典礼。
  民国36年(1947)8月18日,熟溪桥修建委员会对捐助修桥资金三百万元(国币)以上的章雨金、尤李双、汤火茂、韩孟暘、陈门金氏、童鼎铭、程文铨、何荆山、陈祖仁、杨金综、王储春、陈华甫、章德庭等28人发嘉奖状。同时,对何振枝、汤觉鲍、徐宝钗、陈加起4人各助捐谷伍千市斤,赵贞来助捐谷伍千贰百市斤,计值国币均在五百万元以上,由县政府呈报省政府嘉奖,各颁给“急公好义”奖状一纸。
  民国36年(1947)10月31日修建竣工,并于同日辰时举行了熟溪桥修建完成荣游典礼,恭请了寿翁何葆仁(77岁)、徐世英(82岁)及何万松、王申如四人暨修建委员会成员及县机关首长游桥,群众人山人海,游桥完毕后,在县民众教育馆设“分发寿包处”,人群接寿包热闹非凡,共分发寿包四千个,每个包为一千元。计发国币四百万,均由四老解银支付。31日晚上,由县立简师附小及戏班,演戏3天4夜,以示庆祝。
  武义县建国前的古寺庙庵观堂,有76处,即:智觉寺①、法云寺、香山寺、中峰教寺、广福教寺、西净岩教寺、宝安寺、化度寺、兴善寺、圣智寺、法莲教寺、无碍寺、桐山寺、惠刀寺、大化寺、西岩寺、静住寺、宝林寺、宝岩寺、普净寺、普明教寺、万安寺、东普宁寺、延庆寺、南龙华寺、西普宁寺、崇法寺、金柱寺、胜因寺、梵安寺、多宝寺、崇教寺、无相寺、护国寺、松林寺、多福寺、教隆寺、大慈寺、常乐寺、金仙寺、精进寺、福圣寺、东大通寺、东慈尊寺;慈云庵、地藏庵、上虚庵、弥陀庵、熟溪桥庵、燕山岭庵、宠阁岭庵、九峰庵、在中庵、镇杨庵、双岩庵、清龙庵、洪寺桥庵、白阳庵、普济庵、内白庵、云居庵、听法庵、建福庵、麓云庵、鱼鹰岩庵、鸣凤庵、双柏庵、水月庵、雪云庵;宝泉岩;清岭观、广福观、广惠观、崇元观;海麟院;北宝泉堂。
  民国17年(1928)9月27日5时,明招寺被窃,震动了浙江省政府,同年10月22日,省政府主席何应钦训令命严缉盗贼归案。
  民国32年(1943)浙江省政府统计室,把武义水廉亭、书台山、刘岩,宣平东岩、清风峡、白池岩、石岩,列入浙江省统计局编的《胜景专册》。
  民国34年(1945)4月12日,武义县教育局调查文物被窍一案,查实系民国31年(1942)5月武义沦陷时,东门脚东岳宫和鸣阳楼二处的宋代文物“五金炉”和明代文物“五金钟”被窃,报案侦查无着。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武义县文化志》

本志上限起于事物发端、下限至198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文化行政机构、群众文化、戏剧事业、电影事业、文博事业、图书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职工文化、文艺社团、集成与史志、风俗和语言、历代文化名人、诗词艺文选。

阅读

相关地名

宣平县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