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416
颗粒名称: (一)服装
分类号: J816
页数: 2
页码: 166-167
摘要: 到了建国后的50年代上述两团行头仍为建国前的旧戏装。1955年,昆婺两团进行了服装改革,采用了水袖、高靴等。到六十年代,受京、越等剧种的影响,改良靠、豹衣、女战衣、褶子(客衣)、改良宫装等在两个团中,开始采用,1963年,昆剧团到上海、苏州购置了一批新戏装和刀枪把子。至此,戏服得到了更新。“文革”期间,一批戏装及脸具被作为封建残余焚毁。
关键词: 舞台服装 婺剧团 武义县

内容

三、四十年代武义昆剧团前身民生乐社和武义婺剧团前身和平班(老紫云)的行头,前者十分简陋,后者有“行头主”,行头在东阳、义乌、永康一带属首屈一指。到了建国后的50年代上述两团行头仍为建国前的旧戏装。1955年,昆婺两团进行了服装改革,采用了水袖、高靴等。到六十年代,受京、越等剧种的影响,改良靠、豹衣、女战衣、褶子(客衣)、改良宫装等在两个团中,开始采用,1963年,昆剧团到上海、苏州购置了一批新戏装和刀枪把子。至此,戏服得到了更新。
  “文革”期间,一批戏装及脸具被作为封建残余焚毁。
  70年代后期,婺剧团恢复传统戏演出,在重做戏装、道具时,进行了改革。由强对比色改为调和色,把原先的硬、重、大改成软、轻、巧。图案由粗、繁改成精美。使之保留传统,兼收并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80年代,剧团排演新戏,配有专职服装设计人员,对每本戏按朝代、人物进行服装设计,参加省市会演和晋京演出的剧目都有专门人物造型和服装设计。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武义县文化志》

本志上限起于事物发端、下限至198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文化行政机构、群众文化、戏剧事业、电影事业、文博事业、图书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职工文化、文艺社团、集成与史志、风俗和语言、历代文化名人、诗词艺文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