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395
颗粒名称: 一、历史沿革
分类号: J809
页数: 5
页码: 151-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浙江省武义县专业剧团——武义县婺剧团发展演变情况。
关键词: 剧场 婺剧团 武义县

内容

武义县婺剧团是原武义县昆剧团和原武义县婺剧团合并演变而成的。原武义县昆、婺二团又各有其发展、演变的历史。
  武义县昆剧团的前身是民生乐社。1909年,宣平县陶村人徐凤鳌、陶云芳创办了昆曲座唱班儒琴堂,1930年改名为翕如堂。1934年3月12日,宣平县民众教育馆,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在陶村举办贫民夜校,邀请翕如堂演出,此系翕如堂第1次化妆登台演出。节目为《双封诰》中的《草鞋夜课》。此后徐凤鳌等人决定将翕如堂改名为民生同乐社,后又改称民生乐社。为培养青年演员,聘请原金华昆班的竹斋、文琴、叶成岚三位先生到乐社教戏。又请了昆腔名票甘映棠(宣平人,工花旦)教昆曲表演和舞蹈身段。还派人到各地观摩学习。几年之后,除座唱班原有剧目排练演出外,增加了《火焰山》、《荆钗记》等20余本戏。此时,民生乐社角色齐全,当时所称的“昆曲六柱”即正吹、鼓板、大花、老生、花旦、小生均具一定水平,很受群众欢迎。
  民生乐社的主要演员、演奏员有:小生张树岩,花旦徐秀明,作旦何苏芳,大花徐四连,二花何增土,小花陶世岩,老生徐五连,鼓板徐三连等人。其中徐三连、徐四连、徐五连是昆班创始人徐凤鳌之子。全社25人分为后堂、男堂、女堂3个组。后堂9人中有乐队6人,跑街、衣箱、厨工各1人。男堂7人中有“三花脸”即大花、二花和小花;“四白脸”即老生、老外、小生和付末。女堂有“七包头”即花旦、作旦、正贴旦、付贴旦、正旦和老旦。演出安排,经济收入等一切事宜由3个组轮流负责。
  解放前夕,民生乐社停止活动。1950年下半年恢复活动,易名为宣平昆剧民生乐社。
  1951年,宣平昆剧民生乐社有大型昆曲剧目30余出和一批有较高表演水平的昆曲艺人。是年,金华昆曲大班何金玉曾向宣平昆剧民生乐社借去大花徐四连、老生徐五连、作旦何苏芳、大锣张升生等8名演职员,进行一段时间演出。
  1956年10月11日,宣平昆剧民生乐社由浙江省文化局批准为半职业性的集体所有制剧团。1957年2月易名为宣平县昆剧团,由宣平县文教局管辖,团址在宣平柳城镇。宣平县文教局派干部去剧团工作,又聘请花旦何时光(又名何三弟,曾在1957年省、地戏剧会演中获奖)、大花吴德全(中共党员、曾任团长)、小丑盛元清(艺名小麻脸,曾在省、地戏曲会演中获二等奖)、乐队王海宝、徐小苟、郑梦兰、江济庭(又名白毛先,能用鼻子吹得好笛,曾获铜质雕刻肥皂盒奖品一件),以及演员吴有富(又名小有富)、张荣照等充实剧团力量,乐队负责对演员教唱。当时确定重点培养的6名女演员是:小生潘连珠、花旦金湘媛、作旦郑芝娥、贴旦傅玉荷、正旦王元年、老旦郑爱云。
  1958年5月,宣平县并入武义县,宣平县昆剧团改为武义县昆剧团,从柳城迁入壶山镇。
  1958年10月,武义县并入永康县,武义县昆剧团改称为永康昆剧团。1961年10月恢复武义县建制,复名为武义县昆剧团。
  1960年县委派许仲谊任昆剧团支部书记以后,通过招收随团学员、送外培训、专业学校分配等渠道,加强自身建设。先后到浙江昆剧团学习的有正旦周竹芳(后改小生),到温州和剧团学习的有武丑陈志春,到浙江绍剧团学习的有大花陶远升、二花陶顺岳,向省戏校要求分配的学员有武生章智鹤、老生张智定、小生戴根泉、小花沈宝康、花旦许紫钰、琵琶戴建文和导演班的徐加如。同时创办了武义戏曲史上第1期戏曲(昆曲)培训班,有学员17名,还配备了昆曲教师何时光、陈福星,京剧武功教师戴金荣。剧目增加到70多本。
  1969年,武义县昆剧团与武义婺剧团合并。
  原武义县婺剧团的前身是和平班。1949年,东阳县的三合班老紫云,在武义演出后散班,分成两个演出班社。一部分回东阳,一部分留武义成立和平班,亦称和平剧团。和平班原是老紫云三合班,以唱昆腔、高腔、乱弹为主。自金华小文化徽班(此科班全部是女学员)出身的王淑余和东阳二合半班的方立钦等人加入该团,带进了大量徽戏,被称为“三合半”。主要演职员有吴全法、陈福根、欧阳香春、方立钦和王淑余等。
  1955年,中央发出对民间职业剧团进行登记的通知,金华专署文教科召开民间职业剧团登记工作会议。会议决定抽调武义袁湘尧、东阳张雅琴、沈敏华组成金华专署专业剧团登记工作组,到汤溪罗埠镇对挂名东阳县五星剧团的班子进行遣散工作。符合演职员条件的23人择优选留,充实武义和平剧团。是年7月武义和平剧团经审查合格进行登记,发给了正式职业剧团证书,为集体所有制性质的武义县婺剧团。
  整顿前,和平剧团的演员有王淑余、胡全法、王树德、胡秀莲、陈锡鱼、陈福根、方立钦、王增祥、欧阳荣富、欧阳香春、欧阳香夏、盛雪梅、施秀芝、范有新、孙林海、陈满昌等。从五星剧团充实进来的演员有:张金福、韩银林、王金德、胡香莲、张土荣、孔铭钦、杨金宝、王国荣、芦东光等,乐队有王水银、吴福初、江济庭、何福庆、胡阿六,会计杜百清。
  1969年,武义县婺剧团和武义县昆剧团合并,成立了全民所有制的武义县文工团,改唱京剧。
  1978年3月28日,武义县文工团恢复为武义县婺剧团。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武义县文化志》

本志上限起于事物发端、下限至198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文化行政机构、群众文化、戏剧事业、电影事业、文博事业、图书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职工文化、文艺社团、集成与史志、风俗和语言、历代文化名人、诗词艺文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