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舞蹈和灯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375
颗粒名称: 四、舞蹈和灯艺
分类号: J792;J814.4
页数: 4
页码: 96-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浙江省武义县舞蹈和灯艺发展情况,武义民间舞蹈极为丰富,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通常在春节期间开展活动。
关键词: 武义县 舞蹈 灯艺

内容

武义民间舞蹈极为丰富,一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通常在春节期间开展活动。其中流传比较广的有:
  马灯舞传说是纪念王昭君爱国和番的一项活动。它的形式是演员9人各系马灯。头马为王昭君;二马、三马为蒙古人,分列左右;另6匹马为手抱琵琶的姑娘,边歌边舞。山下鲍、桥头、王宅、宏阁、新屋、王端头、三板桥、潘家洋、沿溪等村有此项活动。
  采茶舞 可有30余人参加,其中以“四个头”为主。一个采茶婆、一个挑嘴婆、一个富家相公、一个小丑。歌舞内容反映采茶婆领众采茶姑娘去相公家采茶的过程。此项活动在青蓬岭、东昌一带较为经常。东昌的采茶舞.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滚龙也称纸竹龙。用竹蔑编成竹篓,外用棉纸糊粘,画上鳞甲,再涂羊油以使透明发亮.然后用布将多个竹篓连接而成。舞时再在竹篓内燃烛,上下翻滚,灯光闪烁。这种滚龙多流行在宣平一带。
  布龙 一条长布画成龙身,与龙头龙尾连接,中间用若干竹篓做龙骨,活动方式与滚龙相似。寺前乡石龙头村的布龙,从清末开始活动延续至今。
  板龙 也称桥灯。用纸竹糊扎成2盏花篮形或净瓶形的灯壳,装在4尺长、8寸宽的木板上,为一节。木板两端有2寸直径的圆孔,然后一节一节地连接起来,连接处用一根约1米长的木棍作连接轴,又为擎拿把手,每节一人擎举(又称一桥)。多的有400节以上,少者也有100多节。前面有一个高大龙头,后面接上龙尾。制作龙头大有讲究,富裕的村庄,常把龙头扎成1丈余高,成正方形灯台,装上200至300盏灯,均以佛像灯为主,分出武将文官3至4层,每层角落与最底层插以花灯。这种佛像灯在团灯后,给已婚未育擎灯者的家庭送“大囡灯”之用,作为早生贵子跳龙门的吉兆。板龙是文化、体育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可谓浙江中部(武义、永康、东阳等地)所特有。
  狮舞 用布作狮皮,麻做狮毛,染上红或绿的色彩,接上会开口的狮子头,披在前后两人身上,造成活狮子的形象。狮前有一人以武生打扮,手拿绣球,俗称狮奴,配上锣鼓,进行双狮抢绣球的舞蹈。此舞在壶山镇最为流行。桐琴、下杨、溪里等地也均有此项活动。
  九狮图 也称拉线狮子,系桐琴老艺人梅章和于1923年所创。在一个四方的木架前立一长木吊杆,吊着一只绣球.用滑轮串起绳索,架内吊着9只狮子,一人在后面牵动,9只狮子前后舞动,争抢绣球,形态栩栩如生,可称为木偶狮舞。后来逐年加工,四方木架精雕细刻,大小狮子制作精细,配上吹打乐,伴狮作舞。此活动在桐琴、茭道一带较多。
  武义花鼓 一般3个人.一男一女打花鼓,1个花花公子从中穿插,3人边歌边舞。泉溪乡巩宅村的“文武花鼓”具有独到之处,4人打花鼓,4人舞棍棒,1个花花公子前后穿插,谈情说爱,边歌边舞,颇为热闹。桐琴区各地均有此项活动。
  十八狐狸 由18个男青年头戴女面具,身穿姑娘花衫,手拿芭蕉扇,边行边舞蹈。在桐琴、城关两区活动较为普遍。
  大头和尚 8个青年戴着8个大头和尚面具,各拿一件理发工具,互相剃头,动作滑稽有趣。流行于项店乡华山村、芦北乡横路村一带。
  锄头花 由4人表演,每人拿一把扎着彩球的锄头,配着锣鼓舞蹈。源于柳城镇车门村。
  滚灯 是略带杂技性的民间戏剧形式的歌舞。内容是丈夫赌博成性,不爱劳动,老婆罚他滚灯。男角头顶一只装满米的碗,碗中插一支燃着的蜡烛。女角要男角从4尺长凳下钻来钻去,米碗不得倒翻,燃烛不灭。流行于陶宅、履坦、后树一带。
  鲤鱼跳龙门 用布和竹制扎成8条各色鲤鱼,8个姑娘套上鱼具舞蹈,力争上游跳龙门。其中一条小鲤鱼因无力跃进,一群鲤鱼来助他一臂之力跃入龙门。此舞的前身是“大鱼大伞”,后发展成舞蹈。由壶山镇鸣阳村编舞,于1957年1月参加省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二等奖。
  武义县为汉、畲族杂居之地。畲族舞蹈颇为丰富。他们在红白喜事中常以歌舞来表达喜乐、悲哀之情。较为代表性的《祭祖舞》、《做丧》等舞蹈,流传已久,据口碑传记于明朝之前已在畲民中流行。
  建国后,民间舞蹈和灯艺活动更加活跃,曾有5次规模盛大的活动。
  第一次,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举行盛大的民间歌舞和灯艺活动。
  第二次,1956年2月16日在城关镇(现武阳镇)举行进入社会主义万人庆祝大会,有抬阁、龙灯舞、大头和尚、十八狐狸、大鱼大伞等民间舞蹈参加庆祝游行。
  第三次,1983年3月.3日文明礼貌月提灯大会,有各式各样花灯3000多盏。
  第四次,1984年10月1日举行建国35周年灯艺庆祝活动,有彩车21辆,龙灯4条,彩灯1200盏。21辆彩车并到各区、乡游展一天,还举行了3天的彩灯展览。
  第五次,1986年2月20日举行“虎年灯会”。有彩车13辆,彩灯400多盏,挂灯160盏。对彩车、彩灯分别进行评奖。中南、王村、房管会、一中、工艺丝织厂、棉纺厂等获集体优胜奖;棉纺厂的《牡丹参凤》、华艺塑料厂的《猛虎下山》、运输公司的《观音观灯》、房管会的《牡丹》获优秀彩车奖;棉纺厂、中医院、一中、文管会、电影公司等5个单位获彩灯特等奖。另外还有21个单位获一等奖,20个单位获二等奖,13个单位获三等奖。
  在继承优秀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新创舞蹈有了发展。1952年5月,柳城镇车门村《畲族舞》参加省民族形式体育音乐舞蹈会演获演出奖。1957年1月,该村的《锄头花》舞蹈参加民间舞蹈会演,获二等奖。另外,武义鸣阳村由《大鱼大伞》加工改编,点缀了跃进争上游内容的舞蹈《鲤鱼跳龙门》,也在这次会演中获二等奖。双人舞《姐妹积肥》由壶山小学演出,三人舞《送麻袋》由壶山中学演出,于1975年11月7日参加地区舞蹈会演。双人舞《姐妹积肥》于1976年12月参加省舞蹈会演,《浙江日报》还发表了介绍文章。1988年,由王群编舞的《荷田笑语》于7月1日参加金华市选拔赛演出,获创作、表演一等奖,同年10月参加全省第二届音乐舞蹈节演出,获创作二等奖、表演三等奖。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武义县文化志》

本志上限起于事物发端、下限至198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文化行政机构、群众文化、戏剧事业、电影事业、文博事业、图书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职工文化、文艺社团、集成与史志、风俗和语言、历代文化名人、诗词艺文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武义县马灯舞
相关专题
武义县采茶舞
相关专题
武义县滚龙
相关专题
武义县布龙
相关专题
武义县板龙
相关专题
武义县狮舞
相关专题
武义县九狮图
相关专题
武义花鼓
相关专题
武义县十八狐狸
相关专题
武义县大头和尚
相关专题
武义县锄头花
相关专题
武义县滚灯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