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演出剧目和禁演、忌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371
颗粒名称: (二)演出剧目和禁演、忌演
分类号: J892.4
页数: 3
页码: 69-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浙江省武义县演出剧目和禁演、忌演情况。
关键词: 武义县 演出剧目 禁演 忌演

内容

民国初年,政府对各地请戏班演戏都定有申报制度,违犯者要受到有关当局的禁止和罚款。武义县查禁演戏有5起较为突出:民国31年(1942)4月18日范村演戏罚大洋25元;同年11月29日要巨演戏受查禁,引起警民斗殴;同年10月27日后树演戏被查禁;民国34年(1945)12月26日,汤村演戏被封箱禁演;同年12月28日,岭下汤演戏被查禁。
  宣平县政府于民国28年(1939)8月19日,发出5172号训令,令各区、乡长准予各地演戏。同年9月23日发出5934号训令,规定演戏未事先呈报,不准开演。民国29年(1940)11月28日宣平县政府布告,指令自12月1日起至民国30年(1941)3月30日止,一律不准演戏。
  武义地方还有一些忌演风俗。春节期间要上演《百寿图》这样的彩戏,不演剧中有讨饭和死人的戏。寺后村忌演《银桃记》,因剧中被杀害的小姐与寺后林氏宗族同姓。履坦忌演《白罗衫》,传说剧中大盗徐能是履坦人。还有,白溪东村忌演《金棋盘》,蒋村忌演《勒马皇坐天下》,安村忌演《潘洪摘印》,究其因,都为剧中被杀害主人公与宗族姓氏相同而忌演。
  上演剧目大都由省民政厅、教育厅审定公布。民国21年(1932)11月12日,公布准演剧目26本,应修改的4本。同年12月30日,公布准演剧目106本,修改后准演的1本,禁演的6本。民国22年(1933)1月公布准演剧目120本,修改后准演的23本,禁演的17本。民国28年(1939),武义县上报《芦沟桥》、《杀汉奸》两剧审查。12月3日省民政、教育两厅复令准演。民国28年4月12日,浙江民政、教育两厅教字第3649号训令宣平县第一民众教育馆的《国恨家仇》等12个剧本准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文化部于1952年第一次公布了23个禁演剧目、2个少数民族地区禁演剧目。1980年1月重新公布禁演剧目有:京剧《杀子报》、《海慧寺》、《双钉记》、《滑油山》、《探阴山》、《引狼入室》、《九更天》、《奇冤恨》、《大香山》、《关公显圣》、《双沙河》、《活捉张三郎》、《铁公鸡》、《大劈棺》、《全部钟馗》,评剧《全部小老妈》、《僵尸复仇记》、《阴魂奇案》、《黄氏女游阴》、《活捉南三复》、《活捉王魁》、《因果报应》,川剧《兰英思兄》,少数民族地区禁演的有《薛礼征东》、《八月十五杀鞑子》。
  建国后,土地改革时期,武义农村剧团多数上演现代剧目。为进一步提倡演现代戏,县文化馆在西畈、王元两个农村剧团搞试点,逐步在全县推广,达到自编、自导、自演“三自”要求。
  1952年起,第一个有条件上演古装戏的是梅岗头农村业余剧团。该团曾于1952年10月4日,由下杨区公所出具证明介绍来县申请登记成立专业性的“永乐剧团”。12月22日武义县政府批复:“因已成立和平剧团,不再成立专业剧团。”另有朱村剧团、新宅区的后林畈剧团、桐琴区的泉二剧团等均上演古装戏。
  1953年12月,武义文化馆组织15名教师和回乡初中毕业生为主的文艺宣传队,用半个月时间排练了现代戏《两兄弟》、《小放牛》、《新花鼓》、《南山种麦》、《卖余粮》、《夫妻算细帐》等节目,在城区、清溪、履坦3个区的7个乡巡回示范演出一个星期,配合各乡第三次农民代表会演出6场。同月召开农村剧团代表会议,加以推动和促进。会后,全县有20个农村剧团自编自演总路线宣传节目。
  1954年12月,宣平县举办全县现代戏会演。后以俞源剧团为主组成包括昆剧、婺剧、越剧等演出形式的宣传队,于第二年春节下乡巡回演出。
  1958年大跃进开始,农村剧团以上演现代剧目为主。1961年上演古装戏的剧团又变多数。1964年2月28日,对62个农村剧团的248本古装戏剧目,根据“有益、无益无害、有害”的审定标准加以审查,结果可供上演的只有86本,占剧目数的34.6%。同年10月,浙江省宣传文化部门下达文件,提倡专业剧团上演现代戏。武义昆剧团带头上演现代戏《琼花》、《红霞》,武义婺剧团上演《红色种子》、《铁坝图》、《白洋河边》,农村业余剧团又开始以上演现代戏为主。“文革”期间批判“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17年文艺黑线专政”,古装戏服装、戏具作为“四旧”烧毁,农村剧团销声匿迹。1969年开始以文艺宣传队名称重建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唱“毛主席语录歌”,跳“忠”字舞。1970年始,大戏当中只准上演8本“革命样板戏”。
  1976年,“文革”结束,陶宅村业余剧团第一个上演《逼上梁山》古装大戏。
  1977年,要巨公社山里大队把埋藏在深山岩洞里的古装戏服装、刀枪棍棒等抬回村里,恢复农村剧团演出古装戏。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文化部提出了“现代戏、新编历史剧、传统剧”三并举的戏剧剧目方针,停止活动多年的农村剧团速迅恢复和发展。至1984年止,全县共有农村剧团82个,按农时季节特点在县内外农村开展活动。1982年春节,全县有61个农村业余剧团分别在34个公社的93个大队演出了526场。同年9月21日至26日,由县文化局副局长徐杰带领一行48人组成的代表队,参加金华地区农村剧团经验交流会,殿下畈大队木偶剧团、赵村大队婺剧团、吴宅大队婺剧团等农村剧团受到了大会表彰。

知识出处

武义县文化志

《武义县文化志》

本志上限起于事物发端、下限至198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文化行政机构、群众文化、戏剧事业、电影事业、文博事业、图书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职工文化、文艺社团、集成与史志、风俗和语言、历代文化名人、诗词艺文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