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牙防机构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33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牙防机构组织
分类号: R78
页数: 3
页码: 222-22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牙病防治所、医院口腔科、区、乡牙病防治组织、武义县牙病防治指导组的情况。
关键词: 牙疾病 防治 机构

内容

一、武义县牙病防治所
  其前身是壶山镇卫生院(县中医院)牙科,始创于1958年。1982年2月27日武义县牙病防治所(简称牙防所)成立,系直属于县卫生局的集体所有制的牙病防治专门机构。建所初,有口腔医师1人,、医士1人、无职称人员3人。固定资产0.80万无。1983年1月1日,县牙防所开始实行经济独立核算,并从县中医院内迁址到壶山镇解放路。
  1986年12月,位于壶山镇解放路38号的牙防所、县卫生局合建的综合楼竣工并投入使用。其中县牙防所有业务用房295.2平方米,生活用房370.9平方米。1987年9月公布第一任所长何文德。1990年有职工10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医师3人、医士2人、技士1人、护士1人、无职称人员2人;固定资产17万元,其中医疗设备价值6.5万元。配有牙科油泵升降椅8台、综合治疗台8张、10mAX光机1架、台钻8台、热处理器1台、技工器械8套、光固化仪2台、高速锅轮牙钻1台、0.3立方米空气压缩泵1台和7个管道式高速钻头。日门诊44人次。以口腔内科、口腔矫形业务为主。年总收入10.5万元,其中业务收入8.7万元。
  二、县级医院口腔科
  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创办于1972年1月,原称牙科,有口腔科医士1名,简易牙科椅1台及少许牙科器械,病床3张。1973年改称五官科。1986年11月分设口腔科,归属五官科管理,有口腔科医师2人、医士1人。1990年配有牙科治疗机,、油泵升降椅、高速牙钻、牙科X光机、超声洁牙机、光固化机、银汞调和机等器械。日门诊30余人次,设病床4张,年收治病人90余人次。能施行颌面部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早期切除,各种外伤和面骨骨折、唇、腭裂、下颌骨缺损修复等手术。人员增至4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医师2人。
  武义县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创办于1988年3月。配有专科医士1名,置有牙科综合治疗台、牙科椅等器械。(详见:医疗章,武义县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目下)。
  三、区、乡牙病防治组织
  人员培训 1987年6月,县财政拨出专款10000元,由县卫生局主管,于县卫生进修学校举办武义县第一期牙科专业培训班,学员40名,多系各区、乡(镇)卫生院卫技骨干。理论学习2个月,聘请浙江医科大学口腔系和金华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专家参与教材的编排及授课;临床实习6个月,分别落实在金华、兰溪、永康和县内9所医院进行。1990年3月,举办以“补网”性质为主的第二期牙科专业培训班,学员10名,均系县卫生进修学校医士班毕业生,培训期6个月,在县内完成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学习结束后,均返回或分配到区、乡(镇)卫生院担任初级口腔卫生保健工作。1990年底全县5个区(镇)和31个乡(镇)卫生院均配有1至2名专(兼)职口腔科医生。
  业务与设备 区、乡牙防人员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区或本乡范围内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牙病普查普治和常见口腔疾病的诊治。1987年随着区、乡防治网的建立,县卫生局为每个区、乡网点配备了一套价值近千元的简易牙科器械。1990年各区、乡牙防网点共诊治牙病患者32800余人次。
  四、武义县牙病防治指导组
  1987年成立武义县牙病防治办公室,主任何德文,负责农村三级牙病防治网的设置、人员培训和经费筹集工作。1990年3月20日,在原牙病防治办公室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充实,改称武义县牙病防治指导组,组长姚茶芳(县卫生局局长兼)、副组长何德文、王泽民、办公室主任沈新来,共有组员12名。指导组主要任务是:制订牙病防治目标规划;完善牙病防治网,提高牙防人员素质,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宣传与咨询,组织“爱牙日”活动;宣传、推广口腔保健用品。

知识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武义县卫生志》

本志用语体文记述,体裁分述、记、志、传、表、录,共设11章,分别为武义县卫生行政,医疗,卫生防疫,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爱国卫生,妇幼保健,医药,医学教育,牙病防治,医林医风,丛录和编后记几方面描述卫生事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