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卫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30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卫生
分类号: R184
页数: 14
页码: 138-1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浙江省武义县卫生情况,分别记述了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劳动卫生等。
关键词: 武义县 卫生 防疫

内容

一、环境卫生
  民国元年,宣平华塘村每逢农历初五,初十雇工清扫村中弄堂道路。民国2年,宣平县警察局设立清道夫1名。民国10年,溪口村人组织清道会,注重卫生,无论大街小巷每周派清道夫扫除一次,经费由该会负担。民国12年,俞源村人组织清道会,每周派清道夫扫除街道一次。25年2月,武义县政府制定《武义县(武阳镇)各机关团体学校担任实施清洁办法》,把学校卫生实施成绩的优劣列为校长考绩之一。27年宣平县政府颁布《宣平县城乡整洁规划》。29年4月,武义县政府拟订灭蝇、灭蚊办法,规定5月为突击灭蝇、灭蚊时期。民国30年2月15日,宣平县政府召开城区清洁会议,通过了《环境卫生规划》和《清洁卫生大扫除办法及清洁检查办法》。31年,武义县政府公布了《武义县城厢住房清洁竞赛办法》。36年8月,武义举行城区清洁检查,结果是壶山镇第11保最清洁,第8保最不清洁。
  1951年2月,武义县卫生院设清洁卫生班,有卫生警2名,清道员4名。1952年7月,武义县卫生院首次为城关镇所属的10个行政村培训饮水消毒员10名,开始对镇内的11口水井实行定期用漂白粉、石灰等消毒。在饮用塘水或溪水地区则推广和实行分塘、分段、定时用水制。1956年5月,武义县防疫站卫生股始行卫生监督工作。1965年3月,建立壶山镇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管理县城街道和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清扫厕所、杀蝇灭蚊,定期清掏粪便、清理疏通下水道瘀泥杂物,设置垃圾桶,消毒水井等工作。1981年11月,环卫所转归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管辖。
  1975年水质检测工作起步。县防疫站首次对武义江、熟溪、午溪及其大小支流和28口乡镇水井的水质作了分析,PH值在6.0至9.6之间,氟化物含量低于1mg/L。流经茭道公社和白溪公社的小白溪含氟量超过国家标准3.25至26.5倍,有15口水井锰元素含量超过国家允许浓度0.25至52.5倍。2口水井中有铬元素的污染。1978年对熟溪和午溪进行水质本底调查,对壶山、王宅、柳城、桃溪等地173口水井和水质作了分析和卫生评价。
  1980年结合三度污染源的普查工作,再次对武义江、熟溪(城镇段)和13口水井及灶边井进行水质分析。1981年7月下旬县防疫站组织3人专程调查了德云公社43个自然村的87口水井,其中设有井圈、井台、排水沟、周围无厕所,无畜圈的水井仅7口,占10.3%。多数水井污染严重,水质差。为此,提出改良建议。1984年县卫生防疫站对全县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10月15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了《武义县自来水水源防护管理条例》,规定熟溪劳动桥至县有机化工厂水泵房一带流域为县自来水源防护带。1985年,开始对农村简易自来水站的水质调查建档。同年,开始监测柳城镇自来水厂管道水。1987年4月,国家颁发《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县卫生防疫站对影剧院、理发店、旅馆、浴室进行卫生监测。1988年11月,按《浙江省城镇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实施方案》施行监测,监测频率;管网水每月1次、出厂水、水源水于每年丰水期和枯水期各监测1次。1986年至1988年间,对县内饮用水动态进行3次抽样监测,其结论是;全县饮用水水质属低硬度、微偏酸性水、耗氧量均<5mg/L,氟化物  化妆品卫生监督测工作起步于1987年。每年都对化妆品生产厂家进行《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和审查,组织安排生产工人健康体检,发放健康证。1989年11月,对市场上销售的泰国产“爱求”珍珠膏进行抽样检测,两批抽样汞含量为26.4PPM和21.1PPM,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要求有关部门停止销售,并向全县广播,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1990年1月国家颁发了《化妆品卫生管理条例》,县卫生防疫站根据《条例》要求,对化妆品市场实行整改。9月,对生产部门开始发放或调换成全国统一印制的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二、食品卫生
  1953年6月,武义县府制定《饮食卫生管理规则》和《饮食摊贩卫生管理规则》,要求饮食店和饮食摊的经营者必须持有县卫生科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可营业。1954年7月,武义县人民政府在县城东门脚熟溪小学大礼堂举办第一期城镇饮食行业卫生训练班。1965年县防疫站开始配备专职食品卫生监督员1名,着手对食品经营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捡查。1979年7月,县防疫站对7家棒冰厂生产的的棒冰、糖水等饮料进行一次卫生质量抽查,产品合格率最高的为50%,为此,对生产不合格棒冰厂提出整改措施。10月,县防疫站遵照省酒类专卖公司和省环境食品监测站《关于进一步加强酒类卫生管理》的联合通知精神,对武义酒厂生产的3种酒和泉溪,陶宅2个大队生产的库存酒进行理化和细菌指标检验,铅、氰化物和细菌指标均符合GB47-77和GB-48-77标准。1981年2月28日,县工商局、商业局、供销总社、卫生局、社队企业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冷饮食品卫生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冷饮食品制售单位,产销前产品送县防疫站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准生产与销售;冷饮制售人员必须接受体检和食品卫生知识短期培训。1982年设立食品卫生监督员169名,卫生管理员94名;卫生检查员107名,各区(镇)建有3至5人的食品卫生监督小组。4月县人民政府颁发《武义县食品卫生违章处理实施细则》。1983年3月,县防疫站制定《棒冰厂卫生管理制度》和《冷饮食品卫生公约》。5月又制定了《个体摊、店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是年上半年在对饮食品行业进行检查中,检出变色、发臭、腐败、霉变、污染(农药)、潮解、生虫等水果食品原料4000公斤;麦乳精、薄荷糖202袋(包),咸鸭蛋300余只,其中销毁变质食品700公斤,麦乳精、奶粉等198袋(包)。
  1983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食品卫生法》。县防疫站先后广播宣传《食品卫生法》40余次,幻灯56场,印发《食品卫生法》单行本3000本,发放宣传图片456张,印发标语6000张,刊出宣传窗6期,黑板报60期,大型画10幅,自绘食品卫生法图解75幅,食物中毒连环画4套22幅,举行二次小型污染食品实物和图片展览。1984年,对食品行业进行食品卫生检查80余次,先后为213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提出书面监督意见260份,处理霉变食品3000公斤。1985年2月,县卫生防疫站设置食品卫生监督科。7月1日金华地区卫生局公布了武义县第一批着装食品卫生监督员4名,。1986年7月,县人民政府主持召开食品卫生联席会议。县人大组织代表视察壶山镇食品卫生工作,检查了192家饮食摊。1987年5月,组织1次食品卫生知识竞赛,并选拔代表参加在金华市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竞赛,取得全市第一名。1987~1990年中举办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班29期,有1182人次参加,印发各种食品卫生资料5950余份。依法进行食品卫生监督9422户次,行政处罚189户次,烧毁变质过期食品8804公斤,罚款10565元。对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25880人次,受检率95%以上,查出(五病)①275人,并依法监督其调离直接从事食品工作岗位。抽样监测食品3410份,合格2743份,合格率80%,比执法前1982年提高30.2%。新发卫生许可证2690份,发、验证率为98%。
  三、劳动卫生
  1972年,开始对县砩矿开展矽尘监测,对70名接触粉尘职工进行体检,查出0-I期矽肺1人。
  1973年6月,开始发放实施《有机磷农药中毒报告卡》。是年全县发生农药中毒52例,死亡1例。
  1978年11月,对接触有害矽尘和从事井下作业工人作环境调查和健康体检,共监测35个厂矿企业单位,被查单位职工总人数4955人,其中接触尘毒职工占总数的18%(不包括社办厂矿)。共查出0-I期矽肺57人,I期矽肺3人。
  1979年,对县属8个、公社办2个厂矿21个作业点进行粉尘浓度监测,半数以上超标。是年,对壶山镜厂等10个点的车间空气和废水中六价铭、氰氢酸浓度测定50%超标。
  1984年5月,72家厂矿企业(全民50家、集体22家)建立卫生档案。对全县环境电离辐射性作了本底检查。监测结果:全县地表电离辐射平均值为34.09微伦/小时,标准差7.84,其中室内4.23,农田6.08,道路6.56,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
  1985年9月开始,对全县乡(镇)厂矿企业开展劳动卫生基本情况调查。全,县共有乡(镇)企业163家,有职工4926人,其中生产工人4577人,占职工总数92.9%,有害作业点141个,接触毒害职工1739人。接触矽尘职工1134人,占有害作业总人数的65.2%。物理性有害作业点25个,有职工529人;接触有害作业点14个,有职工76人。
  1987年10月,根据卫生部、农牧渔业部(87)31号文件关于颁发《乡镇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办法》通知精神,县乡镇企业局、卫生局作出实施意见,建立乡(镇)企业劳动卫生档案。调查76家乡(镇)企业,职工4552人,其中生产工4028人,接触有害因素2102人,占生产工人总数52.2%,有害作业点108个,其中有矽尘、水泥尘、煤尘、铅、铬、高温、噪音等。主要危害是矽尘。接触矽尘职工513人,占接触有害工人的24.4%。检测光尘毒样品36份,合格12份,合格率33.33%。主要尘毒作业点38个,监测14个,监测率36.8%。对接触矽尘职工606人作了健康体检,受检率69.14%,作X光线摄片检查矽肺419人,检出矽肺0-I期矽肺85人,I期矽肺患者4人,Ⅱ期矽肺2人。对查出矽肺病人,分别向有关企业建议:(1)给矽肺患者适当休息,疗养和治疗;(2)适当减轻劳动强度;(3)调换工作岗位。
  1988年11月,开展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证实,全县尘肺病人多数在60-70年代初得病,因手工式采矿作业,防护条件差所致。以后逐步改干式为湿式除尘,发病率逐步下降,现基本控制。
  1990年止,全县各厂矿企业中,查明有毒物、粉尘、物理因素三类15种有毒物质,即:毒物类,有氰化物、铬化物、铅、苯、氯、汞、氨、汽油;粉尘类,有矽尘、煤矽尘、水泥尘、电焊尘;物理因素:有高温、辐射、噪声等。
  四、学校卫生
  1950年4至5月,武义有300名小学教师分2批接受防疫训练。1953年武义已有1所小学成立了保健委员会,2所学校设立了卫生室并配有3名校医,10所学校选定了保健指导员,开展学生健康检查846人次,接种牛痘疫苗148人份,鼠疫苗485人次,缺陷矫治150人。1954年9月,武义城镇完全中心小学的489名学生进行健康检查,有427名学生患有砂眼和耳、扁桃腺、呼吸道、心肺缺陷,占受检学生的87.3%。还有50%的学生有头虱。10月卫生和文教部门联合培训了22名学校保健员。1963年县卫生科、文教科发布《加强学校保健工作的联合通知》,要求各学校建立保健委员会,把学校保健工作列入教学计划。
  1978年始,中学毕业生因视力减弱而被限考或淘汰的人数逐年增多。1978年占受检人数的13%01979年至1983年分别上升为17%、18%、36%、40%和43.3%。
  1979年,县卫生防疫站正式配备学校卫生专管人员1名,并组织医务人员分别对县第一、第二中学和王宅中学的2623名学生进行视力测定,近视率分别为9.6%、5.6%、2.8%,总的趋势是城镇学生近视率高于农村学生。1981年县卫生防疫站又协同各所学校制订了《中小学班主任卫生工作内容》。
  1983年10月中旬,县防疫站对县第一、第二中学2423名学生进行生长发育指标调查。具体项目包括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机能指标(血压、脉博、肺活量、视力)和素质指标。身高发育中等级别的学生占60%以上,上中等占15%,下中等占12%,上等和下等级别各占2%左右,从各项发育指标总值来看,城镇学生普遍高于农村学生,机能指标中的肺活量和血压,柳城地区的学生普遍偏低。1984年4月开始,县卫生防疫站先后5次选派医务人员至壶山小学、熟溪小学、壶山中学讲授《谈谈青少年的假性近视眼》、《蛔虫病的预防》、《小学生注意个人卫生》、《砂眼预防》、《细菌性痢疾》等卫生保健知识。9月,开始建立学生健康档案。1985年县第一、第二、第三中学、壶山中学和壶山小学办有医务室,配备6名校医,19所学校有兼职保健老师。县卫生防疫站还对县第一中学和壶山小学的校舍扩建进行了卫生监督和监测,并分别提出了书面意见。同年9月又为第一中学、壶山中学、壶山小学、熟溪小学的学生进行了形态、健康、视力调查,发现有49.34%的学生患有砂眼;43.51%的学生患有龋齿,学生的视力下降率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增高。熟溪小学是6.4%,壶山小学7.9%,壶山初中24%,县一中46.2%。1986年9月再次对县第一、第二中学、壶山中学、壶山小学、熟溪小学等5所学校的6670名学生进行健康检查,查明小学生近视率为5.23%,初中生25%,高中生57.77%,二中、壶中学生的粪检蛔虫卵阳性高达35%,壶山小学的龋齿率为64%。是年,城镇学生健康档案率为100%,区、乡学生建档率为12.64%。1987年,壶山小学、县第二中学学生肠道蛔虫检出率高达42.1%。是年,对23960名中小学生开展头虱普查,发现6716人患有头虱,患虱率28%;查后普治,治虱率100%。在城镇对中小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100%;30所乡级中小学也建学生健康档案或健康卡。对城镇3所学校的家长进行了一次卫生知识讲座。乡所在地中小学由乡防疫医师上卫生课,共计讲课297课时,受教育学生17320人。1988年上半年,县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氦氖激光治疗近视眼,假性近视疗效好于真性近视,但不巩固,当视疲劳睫状肌痉孪时,视力又降。1989年5月,对壶山小学、县第二中学的428名学生就视力低下、沙眼、脊弯、龋齿、蛔虫等常见病监测。同年,针对学校卫生监测点龋齿率高的现实,对城镇8所学校开展口腔保健,推行雅士洁口净漱牙刷牙,提高学生防龋保健能力。壶山小学学生牙菌斑指数原为1.62%下降到0.78%。全县乡以上中小学生25993人进行驱蛔治疗,驱蛔率95.77%。
  1990年,对全县中小学生实行健康体验。应检25356人,实检24581人,受检率96.97%(城镇受检率99.64%,农村受检率95.56%)。对城乡23446名学生进行头虱普查,查出9536名患头虱,患虱率40.67%,用无毒特效灭虱灵普治。对眼镜销售作了调查,全县有集体眼镜店6家,全民商店1个眼镜专柜,眼镜摊贩2个,14名从业人员均未经过专业知识培训。
  五、放射卫生
  1986年,县卫生防疫站对各医疗卫生单位在用的7台30mAX光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翌年2月,对全县的医用X光机、工业探伤X光机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并对县第一、二人民医院和桃溪、下杨、桐琴区卫生院及溪里乡卫生院X光机作了防护区照射量率的测定。3月,对14名临床放射医务人员进行个人受照剂量监测。10月,协同省卫生防疫站对壶山镇、桐琴镇的空气作为氡及子体浓度测定。1989年1月,对20名临床放射医务人员实行放射卫生防护知识培训和体检,并为每人建立了健康档案。1990年2月开始,对医用X光机实行发放许可证制度。是年底,全县已有9台医用X光机取得使用许可证。
  六、卫生宣教
  1956年9月,武义县防疫站设卫生宣教组,有2人担任卫生宣教工作。当时主要任务是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发动群众查螺灭螺,查病治病。同时做好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动宣传工作及对各种急、慢性传染病的防治宣传。
  六、七十年代,卫生宣传面向农村,参加下乡巡回医疗,卫生宣传与医疗工作相结合,一面为群众治病,一面向群众宣传防病知识。在血吸虫病流行区,还组织群众观看血吸虫病防治专题电影片《枯木逢春》。
  1982年11月,县防疫站卫生宣教组改为卫生宣教科。1983年4月,在卫生局支持下,召开全县卫生系统宣教会和社会力量宣教座谈会,提出“七个一”的要求:1、有一卫生宣教组织,乡卫生院至少有1~2名兼职卫生宣传员,能开展正常性的卫生宣传;2、有一块黑板报,每月出刊1~2期;3、有一个《卫生小报》阅报栏,张贴《卫生小报》,宣传卫生科普知识;4、利用一个广播宣传,乡卫生院向县广播站月投稿1~2篇;5、医疗卫生单位就近一所学校,每年上卫生课2~4课时;6、利用候诊、门诊一点时间,对就诊病人作口头卫生宣传;7、有一个有利卫生宣传的环境,即要搞好院容院貌,张贴一些卫生图片和宣传资料。同时,与县广播站商定,在广播上开辟《祝您健康》专题节目,每周1次,每次10~15分钟。这长期办好这个广播节目,主管局把卫生宣传和广播组稿,投稿列入对县、区、乡卫生院年终考核内容,保证了《祝您健康》节目需要。从此,这个节目办得通俗易懂,群众欢迎,持之以恒。1983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卫生部门出动宣传车,于城乡间巡回宣传。金华地区卫生防疫站在武义召开卫生宣教现场会,县防疫站卫生宣教科于大会上介绍了“七个一”的组织实施情况,各到会代表参观了壶山镇各街道、商店及公共场所的卫生宣教标语、宣传窗、宣传画的设置、布局情况。
  七、卫生检验
  卫生检验始于1956年9月,武义县防疫站设检验股,分卫生、细菌检验。检验业务局限于肠道寄生虫的钩虫、蛲虫等检验。1974年,卫生检验分理化和微生物检验,建立了小型冷链系统。1988年对卫生检验实行量化管理。1990年,微生物类已能开展卫生细菌致病菌、寄生虫和生化免疫3种23项检验,理化类分食品、水质、空气、生物材料等80多个项目。是年底,县卫生防疫站卫生检验科于金华市微生物检验质量考核中荣获第一名。

知识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武义县卫生志》

本志用语体文记述,体裁分述、记、志、传、表、录,共设11章,分别为武义县卫生行政,医疗,卫生防疫,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爱国卫生,妇幼保健,医药,医学教育,牙病防治,医林医风,丛录和编后记几方面描述卫生事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