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乡(镇)医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296
颗粒名称: 第三节乡(镇)医疗
分类号: R197
页数: 9
页码: 100-10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民国至1990年浙江省武义县各乡镇医疗发展情况。
关键词: 乡镇医疗 医疗事业 武义县

内容

民国37年武义、宣平两县从各乡中心学校抽调教师23名,集中在县卫生院培训半个月,结业后、发给简易治疗箱一只,分别兼任乡卫生员。
  1952年10月,裘荣春、胡起2人创办武义县清溪区联合诊所。此后,各乡、镇相继建立联合诊所,其组织原则是“个人投资,自愿结合、民主管理、单独核算、自负盈亏”。人员组成以社会个体开业医药人员为主,各自带入资金、药品、器械、家俱等作创办联合诊所资产,随后联合诊所再折价分期归还。1957年武义县有乡、镇联合诊所22家(包括9家分诊所),合计职工94人,其中:中医57人、中药人员11人、医师6人、医士3人、护士1人、药剂师1人、药剂员1人、护理员3人、接生员4人、其他卫技人员4人、勤什人员3人。1958年5月,宣平县有乡、镇联合诊所18家(包括12家分诊所),职工50人,其中:西医师1人、中医30人、医士4人、中药剂员9人、护理员1人、中医学徒4人、其他(会计)1人。7、8月间,大办乡医院,全县各乡、镇联合诊所都改建为乡、镇医院,原属个体联合性质的联合诊所开始转为乡、镇集体所有制卫生事业单位,原联合诊所的公积金、药品、器械、家俱等全部资产投入乡、镇医院作创办基金。1959年乡医院改称管理区卫生所,区镇医院改称公社卫生院。
  全县共有公社卫生院8家(其中4家属原区卫生所改称)、管理区卫生所34家。
  1961年11月各管理区卫生所和壶山、桐琴、柳城、三港公社卫生院经过调整后全部改称为公社(镇)联合诊所,白阳、下杨、桃溪、新宅公社卫生院复称为区卫生所。1963年全县有公社联合诊所34家,职工189人,其中西医18人,中医药人员占绝大多数;所址都设在各公社所在地,用房大多系民屋,医疗器械除壶山镇联合诊所配有1台生物显微镜外,其他社(镇)联合诊所仅配有血压计、听诊器之类小器械。集体资金,职工工资全靠业务收入维持。
  1968年2月公社联合诊所、分所,根据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综合办公室《关于调整医疗体制的报告》公社联合诊所改称为公社卫生所,1973年8月,全县34个公社卫生所统一改称人民公社卫生所,开始从社办集体单位转为县属大集体,由县卫生局主管,职工工资的60%及基本建设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补助,医疗器械实行无价调拨。1975年壶山镇卫生院配备的30毫安X光机是全县社(镇)医疗单位中的第一台。1978年人民公社卫生所改称人民公社卫生院。1982年壶山镇卫生院改建为县中医院。1984年各公社卫生院更称乡卫生院。1987年10月县卫生局与泉溪乡人民政府签订了全县第一份乡卫生院交接协议书,即乡卫生院从原县卫生局主管转交给当地乡政府为主管理。1988年底,全县已有26所乡卫生院办理了移交手续。
  1990年底,全县有乡(镇)卫生院31所,职工18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48人,乡(镇)卫生院一般都设有中医、西医、药房、妇产科等门诊科室,但由于人员少,服务项目多,临床上人员之间的分工比较笼统,一人数职情况比较多见。是年,已配有X光机并开展透视等业务的有白姆、徐村、俞源、履坦、溪里、芦北、溪口、三港等8所乡卫生院,部分乡(镇)卫生院配有显微镜、心电图机等设备,已能开展三大常规检验和心电图检查。

知识出处

武义县卫生志

《武义县卫生志》

本志用语体文记述,体裁分述、记、志、传、表、录,共设11章,分别为武义县卫生行政,医疗,卫生防疫,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爱国卫生,妇幼保健,医药,医学教育,牙病防治,医林医风,丛录和编后记几方面描述卫生事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