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辑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271
颗粒名称: 文献辑录
页数: 10

内容

武义的抗日烽火
  抗日战争时期,武义的抗日烽火风起云涌,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抗日救亡运动遍及城乡
  抗战初期,日军还没有到武义,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就已遍及武义城乡。由中共党员何士德带领的“上海流亡学生抗日救亡宣传队”和“上海流亡工人抗日工作队”先后来武义,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与武义相继成立的“武义青年抗日救亡歌剧团”、“武义抗日青年工作队”等汇成一股抗日救亡洪流,活跃在武义的街头巷尾和村落田间,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9月,“歌剧团”成立伊始,在县城五圣堂弄茶店举行抗日救亡特约讲座,每晚讲三个小时,自告奋勇的义务宣传员,根据当时报纸上发表的有关消息和文章,结合武义实际,发表激昂动人的演说,动员各界民众积极投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吸引了很多父老乡亲。他们还自编、自导、自演了《悔!悔!悔!》、《送寒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父拉子唱或自拉自唱《在松花江上》、《春天里来百花香》等抗日歌曲。“施教团”老乡串村于坎头、履坦、泉溪、王山头等地宣传演出,一面深入群众演讲,一面协助民校出画报,黑板报。1939年秋,以杭高、杭师、杭范、安全、盐务、犄山等中学及之江大学失学回乡的武义籍学生为主,也有部分教师参加,成立了共有30余人的“抗日青年工作队”,由中共党员王照恒与青年学生徐师达起草《章程》,主旨是开展宣传抗日活动,如组织阅读抗日救亡书刊、街头宣传、写标语、演小戏,唱抗日歌曲等。演小戏内容有父劝子,妻送夫参军的,还有花木兰从军,戚继光平倭寇,文天祥的事迹,岳飞的精忠报国等历史剧,宣传十九路军英勇抗战等等。“醒民剧团”主要活动在原宣平县境,演出剧目有双簧《貂婵拜月》、昆曲《劝禄》、《祭坟》、《昭君出塞》和话剧《国军援编》、《桥》等。
  1943年夏,迁到丽水的省建设厅将原宣平县曳岭区定为经济建设实验区,在区工作的一批知识青年在中共宣平特支领导下,以巨溪附近的留畈为活动中心,办起妇女识字班,组织歌咏队,歌剧队,运用唱歌、演话剧、演独幕剧及张贴标语等形式,宣传中共中央发表的《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的宣言》,偏僻的山区,一时也活跃起来。
  中国军队在武义打了几次漂亮仗
  日军侵占武义三年期间,驻武义的国民党79师235、236团,在当地军民的配合下打了几次抗击日军的漂亮仗。
  1942年9月,79师236团获取“盘踞武义县城的日军将进攻战略要地大斗山”的情报后,立即作了战斗部署。团长李乃庚亲自率领全团3个营兵埋伏在李兰桥至乌溪凉亭一带山上,只等日军进入防区,打它个歼灭战。不料,日军提前进犯,日军前锋部队与国军便衣队在李兰桥头就接上了火,日军的后续部队两个营还在桥北开阔处,埋伏在桥南山上的国军立即以猛烈火力向开阔地的日军射击,打得日军不知所措。战斗从上午延续到下午,后来又取得235团九六迫击炮的配合,日军被打死50多人和一匹战马,只得边打边抢回尸体,向县城狼狈逃窜。战斗结束,在236团三营驻地召开祝捷大会,会上演出控诉日军暴行的剧目《寡女哭情郎》。戏毕,枪毙了被捕的3名汉奸。
  1944年农历二月初五,雨雪纷飞,天气很冷。79师236团1营接到阳山乡乡长许东涛和其表兄沈维庭(二人均系中共党员)送来关于项村据点日军的情报,决定当夜乘雪行动。天黑后,由沈带路,1营的全部实力和乡自卫队分别从瑶村和乌石头方向出发,沿路筹集了部分棉被,进入项村。部分官兵立即占领碉堡,控制制高点和有利地形,用机枪瞄准日军据点营房,其他官兵和自卫队员用事先准备好的棉被覆盖在铁丝网上,神不知鬼不觉无声无息地翻网而入,乘敌睡熟之机,用手榴弹、机枪向日军营房一阵猛袭,打得日军蒙头转向,有的还在睡梦中就被毙命。这场战斗仅花了十几分钟,等盘踞竟庐日军联队听到项村激烈战斗声立即派日军赶到项村增缓时,我军早已无影无踪了,他们见到的只是躺在血泊中的60多具尸体和流到小白溪里的日军血水。这是日军侵武三年中受到打击最惨重的一次。
  1944年9月,79师235团奉命赶到武义少妃岭狙击从武义县城出发,准备进攻丽水的日军,在少妃岭双方交战非常激烈,结果是日军被打击10多人,伤20多人,狼狈逃回武义县城。据当时目睹者回忆,一队日军在岭下汤一三角明堂(可能是日军临时卫生所)列队,遭到几发炮弹袭击,几个日军当场被打死,只见大厅、住宅地上到处扔着破布废纸和沾满血污的纱布,在稻草堆中还有一段被裁下的手指,天井水缸里还捞出一条被裁下的手臂,地下还散落着几十张日军国内亲人寄来的明信片和几盒未启封的日产“旭光”牌香烟。
  村民全歼日军一小队
  1942年6月26日上午8时后,天下起了瓢泼大雨,山洪暴发,武义江洪水泛涨。面对日军暴行,武义江旁的后陈村民早就想狠狠打击入村日军。平时,他们商量了打击的具体方案,只等时机一到,马上实施。这天下午,一队日军共8人,从上部、下部村抢掠后,进入后陈村准备继续抢掠。村民们决心不放过这次打击的机会,他们按事先方案,先由年仅18岁,胆大心细的程大熊等青年,趁日军四散去抢东西不注意之机,将日军掼在一边的枪支收缴起来,埋伏在村里的几百名群众,听到大熊发出缴枪成功的信号后,就蜂拥而出,堵住各条巷口和道路出口,顿时,雨声、风声、霹雳声、呐喊声汇成一起,犹如千军万马,吓得日军有的钻进牛栏,有的躲进床底下,结果还是一个一个被村民抓了出来。一个日军军官举起指挥刀冲出巷口,陷进稻田的淤泥中,咬牙切齿准备和前去捕捉他的农民搏斗,农民陈学文举起刚缴来的步枪向日军开了一枪,正中日军举刀的手,几个农民英勇地冲上去,将其逮住。还有两个狡猾的日军,不知怎么让他们逃出村去,一个被下邵村农民抓住,一个往西逃,农民紧追到武义江边,日军无路可逃,只得逃进洪水滚滚的武义江,妄图泅水脱逃。但是,对岸塘头农民听到隔岸后陈,下邵农民追杀声也在对岸呐喊助威。日军见两岸都是愤怒的农民,不敢上岸,欲想顺江而下逃命,结果被几个大浪吞没了。其余7个日军均被擒,一个个被愤怒的农民用锄头、柴刀送上西天。
  抗日县长蔡一鸣
  翻开《武义县志》,1942年6月至1945年3月,任武义县县长的是浙江永嘉人蔡一鸣,是武义唯一一位没有进过县城的县长。因为他任职三年,正是日军侵占武义的三年,也是武义人民奋勇抗战的三年,县政府被迫从县城搬迁到新宅办公。蔡县长拥护中共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坚持抗日立场,深得民心。
  1942年,在中共武义支部第一任书记李守初和爱国民主义人士蒋卓南的推动下,蔡一鸣不但同意组建抗日武装,支持开展抗日游击活动,还于7月28日以县长名义委任中共武义区委负责人倪云腾为阳山办事处副主任,亲自写信要倪效仿明朝戚继光抗日。于是,中共武义区委就以阳山办事处名义组织一支60多人的“武义抗日自卫队”,其领导骨干多为中共党员,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1943年4月5日,他又支持白阳区署设计诱捕日本特务机关秘书,日伪“乡镇联合会”主任、国民党分部书记、血债累累的铁杆汉奸陈友文,并于次年亲自将其判处死刑。
  1944年3月,他主持在新宅桥畔建立“武义忠烈碑”和抗日纪念亭,以表对抗日阵亡战士的怀念。次月,他又主持将武义各界十三位知名人士撰写的真实记载武义抗战的54首诗改编成册,定名《岭上草堂唱和集》,蔡县长亲自作序。
  武义县人民政府关于要求批准
  武义县为革命老根据地县的报告
  金华市人民政府:
  武义县位于浙江中部,东邻永康、缙云,南接丽水,西界遂昌、松阳,北连金华、义乌。现有人口三十万九干九百人,辖六个区、五个镇、二十九个乡,五百五十三个行政村。全县面积一千五百六十六平方公里,境内东北部系丘陵地带,西南部为高山区,山脉系仙霞岭延伸,牛头山海拔高一千五百六十米。
  武义县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县,早在一九二六年八月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到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全县就建立了九个区委,一百另二个党支部,有党员一千二百五十人。在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广泛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一九二八年组建了农军,领导了永(康)武(义)联合秋收暴动,进行了宣平攻城劫狱的斗争,沉重打击了土豪劣绅和国民党反动势力。一九三0年初组建了武义、宣平两支五千多人的红军队伍。在全县百分之九十的乡村广泛开展了武装斗争,并坚持了十个月之久。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地区在我县二十五个乡镇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并在登云乡紫坑村成立了中共宣、遂、汤工委,开辟了宣、遂、汤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县东北部在中共永、武、工委领导下成立了“武义抗日游击中队”,与日伪军队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县西南部,在中共闽浙临时边委(驻县西联乡石柱源村)的领导下,击退了日、伪反动军队的多次围剿,巩固了宣、遂、汤根据地,并坚持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武义县在一九二六年建立党的组织到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二十年中,虽然各级党组织和武装政权多次受到挫折和破坏,但在革命的各个时期全县人民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为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表彰武义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光辉业绩,教育和鼓励广大人民发扬革命传统,在建设四化中作出新的贡献。为此,要求批准武义县为革命老根据地县,现报告如下:
  武义县现在的管辖范围原为武义、宣平两县合并而成。东北部原为武义县辖区、西南部原为宣平县辖区。所以,全县党组织当时都有各自的隶属关系,党领导下的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都有各自的特点,为了更清楚地叙述,所以采用时分、时合的方式进行报告。
  一、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武义县东北部:一九二六年夏,在金华七师读书的早期党员千家驹(现任全国政协常委)、钱兆鹏、徐云从,受党组织委派来武义从事建党活动,介绍进步青年李守初、王子如、邵李清、何觉人、程介民、蒋卓南、王惠质、徐李富八人入党。八月在李守初家成立了武义县第一个党支部,即中共武义支部,有党员十人,由李守初任书记,隶属于杭州地委。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根据党的指示,同年十二月第一批入党的七位同志(除徐李富外),全部参加了国民党武义县党部工作。李守初担任县党部常务委员,其余的同志分别担任组织、宣传、青年、农民、工人、妇女部长,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工农运动,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进行“清党”,共产党员全部清出县党部。为加强党的领导,继续深入开展工农运动。一九二七年六月,根据上级指示建立了中共武义临时县委。由王子如任县委书记,何觉人、邵李清、蒋卓南、徐李富为县委委员,隶属浙江省委,由王子如化名“王愿为”与省委联络,十月,省委机关被破坏,“王愿为”被通辑。为加强对武义临时县委的领导,同月省委派徐英(一九二九任省委书记、烈士)回武义兼任县委书记,十一月正式成立中共武义县委,由邵李清任县委书记。县委成立后,武义党组织发展很快,至一九二八年底止,全县已建立了东、南、西、北四个区委,六十七个支部,有党员七百五十人。
  武义县西南部: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宣平的潘漠华受党指派,从武汉北伐军到达杭州,参加省委的秘密活动。在杭介绍同乡曾志达入党,八月派曾回宣平从事建党工作,同月成立中共宣平支部,隶属省委领导。同年十月成立中共宣平县委,下属八个支部,有党员五十人,由曾志达任县委书记。在县委的领导下,宣平的党组织迅速发展,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全县建立了北区、城区、华塘、江山、南乡五个区委,三十五个支部,有党员五百余名。
  武义县东北部和西南部两个地区的党组织,从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〇年的四年时间,面对国民党的“清党”、白色恐怖和屠杀,各级党组织不但没有被压跨,而且不断发展壮大。一九三〇年十一月,在全县范围内已建有九个区委、一百零二个支部,有党员一千二百五十人。
  一九三五年,红军挺进入浙西南地区后,五月到达宣、遂、汤边境开展游击斗争,建立游击根据地。一九三六年底和一九三七年初,在紫坑村(我县登云乡)成立了党的宣遂汤工委,统一领导根据地的建设,由粟裕的警卫员赖德标任工委书记,朱金宝(一九七二年病故于武义),罗中义为委员。在我县境内辖有六个支部,隶属于中共浙西南特委。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县东北、西南两个地区的党组织,名称和隶属关系虽几经变革,但组织不散,武装不丢,坚持领导着抗日队伍同日、伪军队和国民党反动政权进行艰苦的斗争、直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工农运动的掀起与武装斗争的开展
  中共武义支部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期成立的,为更好地领导全县人民开展斗争。一九二六年十二月,根据北伐军胡公冕团党代表何健的指示,支部大部分成员都加入了国民党武义县党部,并在其中担任要职,以公开合法身份,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在党的领导下,工人运动发展迅猛,一九二七年二月成立了武义县总工会,县城广大店员、工人在总工会的领导下,联合起来进行罢市、罢工,同资方老板进行斗争。店员工会一成立,就向老板提出不睡门板、减少工时,增加工资的要求,在罢市罢工的浪潮中迫使资方接受条件,减少了工时、工资由原人年均三十元(银元)增加到五十三点四元,同时同意对病故店员发放安葬费。店员工会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工人、店员的斗志。看到了工人组织起来的力量,在短短的时间里各行各业就建立了基层工会十一个,普遍开展了减少工时,改善待遇,增加工资的斗争。对此,武义头号官僚劣绅王树堂对工人斗争十分仇恨,纠集国民党右派势力,镇压工人运动。县总工会为维护工人的利益,打击官僚劣绅的反动气焰,成立了工人纠察队与反动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于三月二十日凌晨将王树堂逮捕,二十五日召开大会,列举控诉了王的一百五十条罪条状。至此,全县工人的革命情绪高涨,掀起了工人运动的高潮。
  在成立县总工会的同时,一九二七年春,相继成立了县农民协会,领导广大农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运动。一九二七年三月,农村就普遍建立了基层农会组织,据历史资料统计,当时设有东、南、西、北四个区农会,一百五十个乡村农会,有会员二万多人。邵宅村一百二十户农家,除十七户豪绅地主及狗腿外,一百零三户农民全部加入了农会组织。在农会的领导下,广大贫苦农民斗争了恶霸地主,控诉了他们的罪行,收回了被豪绅地主霸占的祠堂常年租谷和庙宇财产。宣平上陶村农会还没收了地主多余土地,烧毁田契,全县农村普遍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农民运动,广大民众扬眉吐气,豪绅地主垂头丧气。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右派开始“清党”。城乡的土豪劣绅、恶霸地主等反动势力卷土重来,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很多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被捕杀害。革命受到挫折,工农运动处于低潮。
  为了打击反革命气焰,挽救革命,省委决定举行永(康)武(义)联合秋收暴动。一九二八年秋,派刘寄云来武义,在桐琴镇金福春酒店召开永、武联合会议,决定十月十日夜两县联合举行秋收暴动。根据联合会议精神,武义县委于九月中旬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制定并通《暴动计划》(草案),成立“武义农军联合秋收暴动总指挥部”,由徐英任总指挥,徐强(曾任上海第一商业局办公室主任)、邵李清、倪云腾为副总指挥,下设东、南、西、北区四个农军暴动指挥部。经过四十天的准备,筹办了红缨枪四百把、两响土手枪五十支、黄檀炮三门,并秘密组织了近五百人的农军队伍。暴动开始后,东区农军由徐李富率领攻打了大军阀汤恩伯的父亲大土豪汤家彩家院。截断通往金、永、武三县的电话线,剪来的电话线就达四百余斤。北区农军打进履坦警察所,缴获了全部枪支弹药。西区、南区的红军也多次出击,沉重打击了反革命势力。
  在永、武联合暴动的同时,我县西南区也在宣平县委的领导下,组织农军与土豪劣绅等反动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反抗反动政府的镇压和屠杀,宣平农军在吴宅、河涧、青坑、西山下等地举行过十一次暴动。一九二九年十月上旬,七百多人的农军攻打了宣平县城。
  武义县农民武装斗争的开展,震动了浙江全省。国民党浙江省当局惊恐万状,急忙调派省防军一个团进驻武义,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但广大民众并没有被吓倒,仍然在党的领导下,采用各种形式斗争,坚持到一九三〇年建立了红军队伍。
  三、工农红军的组建与武装斗争的发展
  永、武联合秋收暴动后,国民党浙江省府派兵进驻武义。国民党右派党部和土豪劣绅也纷纷组织保卫团,镇压围剿农民武装,若干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捕杀。武义县委根据党的“八七”会认决议关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发动游击战争建立工农红军”的精神,一九二九年底,县委书记邵李清在邵宅乡龙潭坑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浙江武义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由邵李清任党代表兼副总指挥,徐金才为总指挥。一九三0年一月下旬,红军发展到二百人,至五月达三干余人。随着队伍的扩大,在总指挥部下面设立东、南、西、北四路红军游击指挥部,按班、排、连组织起来,并制订了红军纪律:1、服从领导,不准闹独立;2、不准乱拿老百姓的东西;3、不准调戏妇女;4、不准私自向豪绅地主派款私分;违者,轻则打屁股,重则枪毙。
  红军组建后,为了打击反革命气焰,总指挥部决定选择反动气焰最嚣张的邵宅后陈保卫团开刀。该团团长陈子贤系汤恩伯部少将参议陈铭勋之弟。农历三月三日的晚上八时许,红军包围了保卫团驻地,处死了团长陈子贤和两名持枪顽抗的团丁,缴获枪支九支,接着又处死邵宅恶霸地主邵三喜,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指挥员的斗志和革命群众的革命热情。对此武义反动派惊慌失措,土豪劣绅纷纷逃至县城,恶霸陈开明向陈铭勋电告云“弟子贤三人被红军邵李清所杀,急请汤恩伯派兵围剿”,四月上旬,汤恩伯派一个步兵连进驻武义,并纠集了武义、金华保安队四五百人,对大公山、下坞垄红军根据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围剿。红军指战员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在险要路口用石块垒起的“千斤棚”,用黄檀炮等土制武器,击退敌人的围剿。
  为壮大红军队伍,提高战斗力,农历八月八日,党代表邵李清携带打土豪所收的巨款,会同永康红军领导人吕思堂潜往上海购买枪支弹药,被奸细杨剑秋告密,在沪被捕。十一日押回兰溪英勇就义,临刑前写下了亲笔绝书“……人虽死,精神不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邵李清被杀,红军战士继续战斗。八月十七日,北路红军一百余人,星夜袭击了金华雅畈警察局,缴获了枪支三支、子弹等军用品。九月廿日,武义、宣平、金华的安地红军二千余人联合攻打驻扎后树的省防军、保卫团。
  在武义组织红军掀起武装斗争的同时,一九三〇年五月宣平也在党的领导下,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十三军浙西第三纵队”(即宣平红军),成立了东、南、西、北四个红军营,有红军指战员二干余人,打击土豪劣绅,焚烧田契,袭击曳岭区署、遂昌门阵保卫团。红军势力范围遍及松阳、遂昌、金华等县边境。
  武义、宣平两支红军,坚持武装斗争十个月,红军队伍发展到五千多人,同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地方保卫团战斗几十次,消灭敌人数百人,烧毁地主、民团房屋上千间,但由于人多给养困难,武器差,在敌人的重兵“围剿”虽然解体了。但革命烈火并没有扑灭。党的组织还坚持地下斗争。武义人民作出了更大的牺牲,仅一九三0年统计,牺牲者达五百多人,被捕入狱的有四百多人,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绩,为武义的革命斗争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四、挺进师的活动和宣、遂、汤游击根据地的建立。
  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我县是挺进师的主要游击活动地区。宣、遂、汤游击根据地又是较稳定和可靠的地区。
  一九三五年五月,挺进师进入浙江后,经过大小几十次战斗,在浙江站住脚,队伍发展较快。粟裕同志曾在我县率领挺进师主力部队开展游击活动,曾在我县范围内展开过多次战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四日,粟裕同志亲自指挥在我县吴宅村组织了一次战斗,全歼了整一个连的敌人,缴获了全部武器装备,当场击毙了伪连长。不久又在小溪口指挥了一次战斗,歼灭了敌人整一连的兵力,粉碎了国民党浙江省府主席黄绍雄亲自坐镇指挥的第一次“进剿”。九月粟裕同志还亲自率领挺进师一、二、三纵队攻打宣平县县城,打开监狱,释放了八十多名一九三0年暴动时被抓的宣平红军战士,并把伪县府的物资、粮食分给群众。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经常在遂昌、松阳、宣平、武义一带活动,并在县紫坑等村庄发展党员二十多人。打了宣平城后,张文碧同志领导的一纵队,就曾在武义、宣平、永康一带活动,写标语,宣传党的十大纲领,打土豪,扩大红军,并在全县范围内搞分配土地,每丘田都插好标签,进行土地革命。
  一九三六年底和一九三七年初,挺进师开辟了宣、遂、汤游击根据地。春节前后在县登云乡紫坑村成立了中共宣、遂、汤工委,统一领导这一块游击根据地的建设,发展三十名党员、建立六个支部,几次给进山进剿的敌人沉重的打击,巩固了根据地,迫使周围地区的保、甲长为我们办事,区长、乡长保持中立,使该根据地成了挺进师的一个比较稳定的后方,以后在第二次围(即刘建绪围剿)时期,该根据地发挥了顽强的战斗力量,成了挺进师在浙赣线以南和浙西南地区坚持斗争的重要基地之一。
  五、巩固宣、遂、汤根据地,坚持八年抗日战争
  一九三七年九月,粟裕同志带领部队离开了宣、遂、汤游击根据地,根据党中央要巩固各根据地的指示,粟裕同志留下警卫员赖德标,担任宣、遂、汤工委书记,领导宣、遂、汤边区人民坚持斗争,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抗日主张,扩大我党政治影响,改变斗争策略,秘密发展党员。直至一九四〇年元宵节,宣平伪自卫队包围了紫坑村,目标暴露后,工委才迫撤离紫坑。一九四〇年三月,为继续加强宣、遂、汤边区的领导,党组织又派杨荣、赖德标、杨子本同志回边区恢复党的组织,建立了宣、遂、汤边区区委,在宣平的和尚田、四百田、紫坑等广大区域内相继建立了十个支部,有党员八十一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实行减租减息。当年八月由赖德标负责组织了武工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保卫了宣、遂、汤根据地。一九四二年二月,省委机关被破坏,省委书记刘英同志被捕,五月日寇入侵,反动派调动大批兵力围剿龙浦边境闽浙边委所在地,书记张麒麟牺牲。六月,闽浙临时边委机关和武工队由宣恩金同志带领迁到我县西联乡石柱源村。对此,国民党惊恐万状,派兵向根据地进剿,集中了宣、武、汤、遂四县自卫团和特务团,由金华保安司令坐镇陶村指挥,向宣、遂、汤边区实行残酷的清乡“围剿”,并采取按人口限量供应食盐,妄图逼困我闽浙边委和武工队。但边委和武工队在群众的支持下,在极其艰难的环境里仍坚持斗争,击毙了马口伪乡长鲍瑞庚,极大地鼓舞了边区军民的斗志。闽浙临时边委,武工队在敌人频繁的“清乡围剿”的重兵包围下,由于根据地人民的掩护、支持,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岁月,坚持到抗战胜利,保存了我党的有生力量。为解放时期的游击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以上事实,武义县在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县级党组织,并组织工会、农会开展工农运动,组织农军,开展反霸斗争和武装斗争。一九三〇年又组建了五千多人的工农红军队伍,坚持武装斗争十个月,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七年挺进师又在我县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开辟巩固了宣、遂、汤游击根据地,并坚持八年抗战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对照革命老根据地乡、村的标准,我县已有二百六十四个行政村批准为老根据地村,二十个乡(镇)批准为老根据地乡镇。对照《关于报批革命老根据地县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的条件都符合,所以,我们要求批准我县为革命老根据地县。请审批。
  武义县人民政府
  一九八七年二月十八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永嘉等三十个县(市、区)
  为革命老根据地县(市、区)的通知各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经省老区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研究,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下列三十个县(市、区)为革命老根据地县(市、区):
  丽水地区:庆元县 遂昌县 松阳县 景宁畲族自治县 龙泉县
  缙云县 青田县 丽水市 云和县
  温州市:永嘉县 平阳县 苍南县 文成县
  瑞安市 泰顺县 瓯海县 乐清县
  宁波市:余姚市 慈溪县 镇海区
  金华市:永康县 义乌县 武义县
  绍兴市:诸暨县 上虞县
  湖州市:长兴县 安吉县
  衢州市:开化县
  杭州市:淳安县
  台州地区:仙居县
  希望上述县(市、区)的干部、群众继续发扬革命传统,坚持改革,艰苦创业,加快经济发展步伐,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浙江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八年五月十三日

知识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武义县军事志》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方勤务、兵役、民众武装、国防动员、战事、军事人物等十篇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