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战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248
颗粒名称: 第九篇 战事
分类号: E289.55
页数: 26
页码: 302-327
摘要: 本篇记述了武义县地处山区半山区,虽非兵家必争地,但战事时有发生,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地方军事防务。特别是山区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农民起义和开展游击战争,历史上曾爆发过宣慈矿工起义,黄巢、方腊、太平军等起义军也曾在武义、宣平进行过战斗与驻守。大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风起云涌,英勇战斗。日军侵占期间,军民奋起抗击。红军挺进师、浙东人民解放军6支队、浙南人民解放军3支队等革命武装均在武义(宣平)进行过战斗,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人民政权作出重大贡献。
关键词: 武义县 战事 军事

内容

武义县地处山区半山区,虽非兵家必争地,但战事时有发生,历代统治者都重视地方军事防务。特别是山区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农民起义和开展游击战争,历史上曾爆发过宣慈矿工起义,黄巢、方腊、太平军等起义军也曾在武义、宣平进行过战斗与驻守。大革命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风起云涌,英勇战斗。日军侵占期间,军民奋起抗击。红军挺进师、浙东人民解放军6支队、浙南人民解放军3支队等革命武装均在武义(宣平)进行过战斗,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人民政权作出重大贡献。
  第一章 历代战事
  第一节 农民起义
  方腊起义
  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月,青溪县(今淳安)人方腊以摩尼教主名义举行农民起义,反抗朝廷统治,数日间聚众数万人,攻城夺地。十二月,以东阳富求道人为首的起义军配合响应,攻占东阳、义乌、武义等县。次年(1121)正月,方腊亲率大军南进,迅速攻克婺州,杀据城顽抗的婺州教授胡野,并进取处州,反攻杭州。四月下旬,方腊被宋将韩世忠所捕。五月,富求道人等起义军也在义乌被剿灭。
  叶万五起义
  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婺州人叶万五率万人起义,反抗元朝统治。曾攻进武义县城,杀守军千户一员及兵丁多人。后被江淮行中书省平章布林齐达率军镇压。
  第二节 宣慈矿工起义
  明正统十三年(1448),丽水县宣慈乡砻坑(今属武义西联乡)银矿工人不堪官府的压迫,在陈鉴湖、陶德义(得义、得二)等人的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并与由福建进军赣、浙的叶宗留、邓茂七领导的两支起义军相呼应。先后攻占丽水、龙泉、庆元、平阳、永嘉、遂昌、松阳、龙游、衢县、武义、金华、兰溪等州县。定国号为太平,年号为泰定。队伍扩展到数万人,威震闽浙,惊动朝廷。明廷先后多次派兵镇压,斗争持续5年之久,于景泰四年(1452)失败。
  正统十三年十月,陶德义、杨(叶)希八夜袭武义县治。朝廷诏矿冶御史李俊进兵于周坦(今属丽水县)。十二月,陈鉴湖、朱訚八、齐火多率义军万余人攻克遂昌县城。李俊命丽水人叶钜、松阳狱典史杜英、社首毛孔机等进剿义军,战于街亭桥,义军牺牲千余人,齐火多战死。陈、朱退回宣慈。
  正统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陶德义率义军数千突出破桥峡(今属丽水县),斩分守参议耿定、兵备佥事王晟,明军失败。义军攻打处州府城,御史李俊、知府张佑开府库召募勇士,“杀义军一人者赏银五两”,募召勇士500余人,由叶钜统领,出通惠门与义军战于城北后溪。二月,朝廷命都指挥徐恭为总兵,孙镗、陶瑾为左右参将,工部尚书石督诸军讨伐。徐恭率兵两千至处州,守城不敢出。四月,浙江巡抚张骥命丽水丞丁宁、老人王世昌等入义军营招抚。陈鉴湖被诱降,解京被杀。陶德义拒降,杀使者,引义军入山,抗击明军。
  五月初七,义军刘四、刘五、陈三占据奇山,都指挥沈麟统兵进剿,与义军大战于氵产滩,沈麟被击毙。叶钜率乡兵三千前往增援,复战于后坑圩,刘五被俘,陈三战死,刘四再入奇山。
  六月二十九日,义军陶德义部将徐浩八、富隆鸠、王孟友集义军2万余人,围攻处州府城,分屯六门,造吕公车,高三丈,宽丈余,其形如柜,内装云梯,匿义军士若干,推至城下,竖起云梯,攀梯登城墙攻打岩泉、望京两城门不克退至校场。明军死伤500余人,富隆鸠阵亡。都指挥脱纲率骑兵追至破桥峡,陷义军伏击,脱纲被斩,骑兵被全歼。
  陶德义再次率义军攻占遂昌县城,杀指挥弓礼、县丞张智,焚官署,纵狱囚。数万农民纷纷投从义军,军威大震。处州告急后,朝廷震动,命都御史张楷由闽移师入浙,水陆并进,过兰溪,至金华,张楷命中军制竹笆360面,糊以纸,绘兽形,以强弓射之,义军死300余人。明军左右合击,义军又死200余人。义军万持枪猛击,明军以竹笆为盾,枪入笆,急不得出,义军被杀、被俘700余人。此战,义军共损兵1300余人。德义引军退回宣慈,张楷命千户沈俊及其部属何受入义军营,诱陶德义出降。被招降者2万多人。五月,陶德义重整旗鼓,出庆元,再战丽水、青田等县。
  十七日,攻打武义县治,杀浙江按察司佥事陶成及都指挥崔原。继而进攻永康失利。时镇守福建、浙江的兵部侍郎孙原贞进兵镇压。陶德义率义军坚守破桥峡,明军扎营官桥、白桥、祝村、猛湖等处,分兵三路围攻义军。破桥峡失守,义军死伤惨重。陶德义、祝岳二两人突围,往东渠山中与据守东岩的义军陈允才、舒景福、陈唯敬会合。明军围攻东岩18天,东岩寨破,陈允才、舒景福、陈唯敬均被俘,明军万余穷山搜捕。十月,陶德义夜往南湖营欲见杨芳伯,遇兵快被捕,解京就义。景泰三年五月,孙原贞奏准建立宣平县,继而明军撤走。祝岳二返回砻坑银矿,拟于十二月二十八日攻宣平县治。因乡人告密,处州府调兵抵宣平扎营,攻城未遂。四年正月初四,孙原贞调兵三千,围捕义军。义军被杀160余人,祝岳二被俘。至此,矿工起义被镇压。
  第三节 太平军攻占武义 宣平
  清咸丰八年(1858)三月,翼王石达开率太平军由江西入浙,四月,攻占处州。驻防武义的清军总兵周天受率军增援,扎营桃花岭,初七日,与太平军石镇吉部战于银场山,清军大败,周天受退驻金华。驻防武义城南稽较岭的清军都司陈某闻处州兵败,即入城掳掠。乡兵(乡绅武装)阻之,双方冲突,几动干戈。知县阎朝贵出面调处,都司陈某入金华。四月十六日,石达开部将李天福攻占武义县城。清军周天受部都司吴某退至北乡履坦,都司荣某退入西乡三角店。六月七日,吴、荣两支清军猛攻北门和西门,太平军从大南门撤退,向福建进发。
  是年五月,大南乡杨思岭村农民老杨哥响应太平军率众起义,被郭洞乡兵剿灭,老杨哥一家被杀。
  咸丰十一年四月十八日,侍王李世贤占领金华后,遣部将周春进攻武义。二十日,太平军派员进城侦察,不幸七人被捕杀。二十三日,太平军化装成清兵,从北门入城,一举占领武义县城。知县惠世杨出逃,纠集四乡乡兵,于二十五日包围县城。拂晓,小南乡乡兵由管金有率领,捣熟溪桥,进攻大南门。太平军从诰山抄乡兵后路,战于诰山背,击毙管金有,乡兵大败。中午,西乡乡兵攻破西门,进到城隍庙,太平军奋起反击,毙乡兵头目徐祥、徐学礼,乡兵崩溃。大南乡乡兵攻打熟溪桥,被太平军击溃而逃。东乡乡兵由徐志忻父子率领,从大南门攻城。太平军一面从诰山背出击,断其后路;一面从镇东门出击,截其先头部队。两面夹攻,斩徐志忻父子。黄昏,小南乡另一支乡兵由徐宝光、包恒足、汤志锐率领,在南湖畈与太平军激战,乡兵溃不成军。徐宝光督逼乡兵前进,至诰山,受太平军伏击,徐宝光、包恒足、汤志锐均毙命,乡兵死伤枕藉。知县惠世杨见攻城不下,遂建清溪、白革、夏川(今夏家畈)、郭洞、双坑、岭下、麻阳、后树、王占等寨,坚守四乡山隘,阻击太平军的进攻。五月初,太平军乘胜出城,向南乡、西乡乡兵进击。张万英率乡兵在周岭阻击太平军而毙命。十一日,太平军破双坑外寨。七月一日,破岭下寨。七日,太平军攻打郭洞寨。二十一日,复攻郭洞寨,太平军牺牲50余人。继而,太平军分兵攻打王占、清溪、白革、夏川、麻阳等寨。知县惠世杨遣人持手书赴省请兵,巡抚王有林调观察张某自丽水来援。八月初七,太平军再破岭下寨。是月,驻武义太平军和驻缙云太平军联合攻克夏川寨。随之攻破白革寨、清溪寨。九月十五日,太平军攻打麻阳寨,进至梅岗头遭麻阳乡兵阻击。十一月十三日,驻金华、宣平太平军和武义太平军联合联合攻打麻阳寨,不克。十二月,太平军与麻阳乡兵战于刘秀陇,失利。
  同治元年 (1862)正月二十四日雪夜,麻阳乡兵偷袭太平军据点仁村,太平军将领龚和阵亡。二月十日,太平军再次发起攻打麻阳寨,从鸡鸣战到日晨,寨破。展开巷战,击毙寨长郑秉伯及兵数十人。十四日,太平军复攻郭洞寨和双坑内寨。
  是年秋,清军林文察部扎营丽水县库头村,武义乡兵赴营请兵,林文察派援兵至李村、破竹园,太平军奋起阻击,将前来增援的清军击溃。十一月十八日,太平军前往后树攻打清军林文察部,清军佯装退却,诱太平军进隘。时因漫天大雾,太平军中计,被清军头目白瑛拦腰截击,林志忠断太平军后路,赖安帮从正面进攻。太平军三面受敌,阵亡千人。
  次年正月十三日,太平军撤离武义。
  清咸丰四年(1854),宣平县茶浦源(今西联乡四百田、弄坑附近)陈老三、陈老七、汪福贵等响应太平军,率领农民起义。次年义军数百人扎营四百田。知县刘曦集乡兵千余人扎营大溪口、弄坑村,“围剿”农民起义军,刘长富、刘根富、刘富化、詹金满等被捕杀。咸丰八年三月,陈老三、陈老七、汪福贵重整旗鼓,聚集义军700余人从大河源出发,攻打破田坑,直捣陶村。知县邢鸿涛集四乡乡兵进行“围剿”,义军死40余人,其余星散。
  同年三月二十日,翼王石达开部石镇吉攻占处州。宣平县知县邢鸿涛率领乡兵万余人,往丽水县石牛街攻打太平军,企图阻止太平军北进。四月,又集四乡乡兵万余,由龚友兰等人率领,攻打驻丽水县张村街太平军。不久,太平军千人攻占宣平县老竹庄,横塘村李世华纠集各村乡兵反击。太平军闻报,乘乡兵未集齐,绕道梁村,从后山攻入,杀李世华兄弟及乡兵数十人,乡兵溃败。四月二二十九日,太平军数万往破宣平,先锋三千进曳岭、大片。大片村乡兵50余人,倚仗有利地形顽固阻击太平军前进,激战八小时。太平军虽用“过山鸟”(土炮轰击乡兵,仍无法前进,伤亡数十人,只得退回周坦、老竹宿营。五月初一日,太平军大部队齐头并进,命先头部队绕道后山围歼乡兵。十三日,占领宣平县城。六月九日,撤离宣平,南进福建。
  茶坑、后汤、东渠的陶一训、戴益林、宋金焕等纠集乡兵千余人,攻打驻守武义大庙口太平军,从黎明战至中午。夜,太平军突袭乡兵,击毙数十人,乡兵溃败。
  咸丰十一年五月十一日,侍王李世贤部数万太平军,由遂昌攻打松阳,过天堂入宣平县城。十八日,退驻永康。十一月十三日,太平军从丽水进攻宣平,琛村乡兵由郑总瑞、郑锡朝率领,据守黄菊安岩洞阻击太平军前进,太平军炮击乡兵,乡兵40余人被击毙。太平军占领宣平,分兵扎营县城和郑回。知县郭光仪亲率乡兵攻打郑回太平军兵营,被太平军击溃。同治元年(1862)正月初四,宣平、武义乡兵联合攻打驻郑回太平军。太平军又一次击败乡兵的攻击,并生俘武义乡兵王三祖。六月二十二日,太平军撤离宣平,向武义、金华、汤溪进发。
  第二章 土地革命
  第一节 农民暴动
  永(康)武(义)联合暴动
  1928年9月13日,永、武两县在桐琴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组织联合暴动。浙西特委得知消息后,遂于l0月11日给永、武两县县委指出,永武暴动是“军事投机,军事冒险”,要求两县委“万勿盲动”。10月19日,省委接到浙西特委转来永、武两县委组织永武联合暴动的报告后,立即致信永、武两县县委,指出目前“党的主观力量、客观条件决不是实行武装暴动的时期”,“在斗争中去组织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政治意识及阶级觉悟,培养群众的斗争力量,才是党的目前的正确路线”,但为时已晚了。
  9月13日桐琴会议后,为了适应暴动的需要,永康方面先后在南山沿和前山杨家尚家召开会议,决定成立永康革命军事委员会,9月由省委派来永、武两县敦促暴动的刘寄云、章会辰分任正、副主席,下设指挥部、参谋部。总指挥胡思友,参谋长章会辰兼。军委会辖1个大队,大队长胡思友兼;4个中队即:芝英中队、溪岸中队、胡库中队和缴枪突击中队。同时制定了暴动计划:先缴芝英省防军的1个排的枪,然后分头打击芝英、胡库、柿后、儒塘头的土豪;为配合以游仙区为中心的暴动,城内党支部火烧仓吉殿,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合德区委和花街区委组织党员割断永康通往缙云和金华的电话线,切断敌人的联系。
  暴动从长安区惩处倪宅村土豪倪瑞芝起始。倪是清朝拔贡,任过永康县知事,是长安区一带贫苦农民所切齿痛恨的一霸。1928年9月28日,中共长安区委得悉倪瑞芝去金华法院控告佃农拖欠租谷。区委一面派员化装为商人到金华探听倪的行踪;一面派共产党员、暴动骨干十多人扮成打猎队,埋伏在金华回永康的必经之地上茭道白云山脚。10月5日,当倪瑞芝坐轿经过白云山脚长塘地方时,埋伏的暴动队一拥而上,将倪瑞芝从轿里拖出处决。10月11日晚,4个暴动中队共400余人,胸佩“永康农民革命军”符号,手执长矛、大刀和鸟枪分别到指定的地点集中,等待缴枪突击中队的行动。但驻芝英省防军的内线发生动摇,未按预定时间送出联络情报。省防军加强了戒备,缴枪计划未能实现,因而影响暴动队伍的情绪。溪岸、胡库中队未按计划行动,只有芝英中队由刘寄云、章会辰带领,深夜二时直达儒塘头,杀了土豪并将其财物分给附近的群众。
  桐琴会议后,武义成立了暴动总指挥部,由徐英担任总指挥,县委书记邵李清、县委委员倪云腾以及徐乙威(徐强)为副总指挥,下设东、南、西、北4个区的暴动指挥部,具体负责暴动的组织领导和筹办武器等。接着,县委又在白溪新殿湾召开县委扩大会议,确定秋收暴动的各区指挥人员和具体行动计划。
  10月10日,武义按预定计划组织各区暴动。东区暴动指挥所设于乾口垄塔山坟庵,以白阳山大地塔为集中点,400余人兵分三路行动:一路由徐理富负责,攻打汤村汤恩伯父亲、恶霸汤家彩住宅;一路由倪新富率领,锯掉金华、永康、武义公路沿线的电线杆,剪断电话线路;一路由魏达顺等带领,到东皋警察所缴枪。南区的暴动农军,在大路两旁张贴革命标语;北区的暴动农军,担负攻打童庐村地主童维梓的住宅。
  永武暴动后,地主卢成谊、卢鼎耕和倪瑞芝的儿子倪勤宣根据永、武各地土豪劣绅所提供的农军暴动人员114人名单,多次向国民党永康、武义县政府和浙江省政府、南京中央政府告发。反动政府惶恐不安,立即调派1个团的省防军,到永康、武义镇压。永康、武义两县的保卫团配合省防军,在永康、武义城乡四处搜捕,几天内永康40多人被捕,武义5名中共党员被捕。永康县委领导和暴动的领导人黄锡畴、章会辰、应业芳等受通缉,难以在永康立足,外避他乡。党的活动一时中断。中共武义县委委员徐理富于10月14日被捕,10月16日,在县城西门头就义。武义县委书记邵李清遭通辑,隐蔽到义乌,徐英调回省委工作。
  宣平农民武装暴动
  1928年10月7日,浙西特委对宣平县委指出了“要反对和平发展,尤其要反对盲动主义,而要不断的日常去领导工农群众的政治的斗争,从斗争中去发展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但是,宣平的农民暴动,在10月省委禁止盲目暴动的通令下达以前就已经开始酝酿,因此农民群众要求暴动的情绪高涨。宣平县委虽然根据特委指示极力做解释工作,但仍然未见成效。
  10月,为了打击土豪劣绅,壮大革命力量,宣平北乡区委在上陶坞坛召开了有数百名农民协会会员参加的会议。浙西特委徐东山到会讲话,上陶地主钱潘善等3人被农民赤卫队押到会场。会后,钱潘善等慑于革命的威力,向区委捐出400块银元。
  11月中旬,宣平县委为了扩大土地革命宣传,造大革命声势,统一部署以党支部为单位张贴革命标语。各支部统一行动,一夜之间,全县各地贴满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拥护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革命”等标语。
  12月中旬,宣平部分党员、群众半个月内就先后组织了清修寺、青坑岭脚和吴宅等地农民暴动十余次,斗争锋芒直指豪绅地主,没收他们的财产,焚烧他们的田契。暴动队伍四处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声势浩大。国民党政府为了镇压农民暴动,除了宣平县保卫团倾巢出动外,还从遂昌调来保卫团1个排,从金华调来国民党军1个连,连夜捕人,仅十多天时间,就抓捕了50多人。共产党员潘文奇等被杀害,中共宣平县委的联络站被破坏,县委、区委负责人的名单被查搜。党组织受到严重损失。
  1929年1月下旬,宣平县委书记曾志达,常委陈俊、俞契琴等遭到反动政府悬赏通缉。曾志达去上海,其他县委成员继续坚持党的地下活动。
  第二节 武义 宣平工农武装斗争
  永康中心县委在永康组织工农武装的同时,又对中共武义、宣平县委加强了领导,帮助这两县建立工农红军。
  1930年初,中共武义县委书记邵李清回到武义,召集邵李荣、俞樟林等党员在王村秘密开会。会议决定建立武义红军,指派倪新富、张若安、潘广天、方文德等分别去武义东、南、西、北乡发展红军,建立红军组织。同年3月,中国共产党浙武红军游击队在王村下坞垄正式建立。徐金才任总指挥,党代表邵李清任副总指挥兼参谋长,下设四路红军指挥部;东路红军指挥部设在沙溪、三角坑一带,指挥倪新富;南路红军指挥部设郭洞宝泉岩、清溪坑一带,指挥张若安;西路红军指挥部设在仰天垄,指挥潘广天;北路红军指挥部设在青塘附近的野猪塘,指挥邵顺长。
  3月20日夜,邵李清率总部红军30余人,镇压了上邵村恶霸地主邵三喜。3月31日晚,红军总部获悉后陈村地主陈子贤纠集十几名当地流氓、兵痞成立保卫团,准备攻打红军总指挥部的驻地下坞垄。邵季清、徐金才率总部红军50余人主动出击,击毙陈子贤和两名团丁,缴获土枪九支。当夜,邵李清率总部部分红军上了金(华)、武(义)交界的大公山,留下部分红军继续驻扎在下坞垄。
  镇压了邵三喜、陈子贤以后,乡村的一些土豪劣绅纷纷逃至县城。国民党武义县政府也惊慌失措,向省政府告急求救兵。不久,省政府派出保安队2个连,汤恩伯派出正规军1个连进驻武义,向红军总部驻地大公山进犯。
  4月16日,驻武义的国民党军警和金华保安队兵分三路“围剿”大公山,敌我双方开展激烈的战斗。由于红军战士地形熟悉,加上居高临下的优势,一次又一次地击退敌人的进攻,不仅取得了保卫大公山根据地反“围剿”的胜利,而且从敌人手里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
  在浙武红军游击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违反红军纪律的事件,破坏红军的建设和红军的声誉,严重影响了红军的战斗力。为此,1930年6月,武义县委和红军总指挥决定在全军开展一次以严肃军纪为中心内容的整顿,在大公山驻地召开了各路正副指挥及红军营以上的干部大会,由县委书记、红军党代表、副总指挥邵李清作《整顿军纪,提高战斗力》的动员报告,并分路开展讨论,以邵李清的报告进行对照、检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整顿中,县委和红军总部先后严肃处理了东、西两路红军的指挥人员:一是东路红军指挥部倪新富违反军纪、擅自派款和贪污军饷的问题,邵李清代表县委宣布开除倪新富的党籍,撤销其职务,令其回家务农,指派张福林担任东路红军指挥;二是西路红军指挥潘广天不服从总部领导,闹独立王国,甚至发展到阴谋收缴红军总部派出的督导队的枪械,阴谋暴露后又携枪逃跑,为了整顿军纪,将潘广天绑赴刑场执行枪决,指派邵李荣为指挥。整顿后,县委作出整顿军纪的四条纪律。
  武义红军的蓬勃发展,使国民党浙江省、武义县不可终日。他们如坐针毡,千方百计要“围剿”武义红军。8月17日,驻武义的省保安队和武义保安团及木壳队倾巢出动,突然包围浙武红军西路红军驻地金公岩。经过军纪大整顿的西路红军,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形,运用“千斤棚”战术及土大炮等武器,在一天一夜的激战中,打退了100多敌人的几次冲锋。深夜,红军战士采取点火诱敌的战术,迅速从山后的老鼠梯、野猪坝攀藤而下,至黎明撤离了金公岩,敌人扑空。此次战斗毙敌11人。敌人轮番“围剿”,但武义红军至1930年8月初却发展到5000余人,参加战斗的红军达3000余人。
  1930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在第一版的显要位置,报道了武义农民游击队成立红军的消息,“现在该县已在武装农民包围中”,“该县游击队派代表与东方军委接洽,转变为红军,实行土地革命,建设苏维埃政权”。这对浙西地区党的发展、工农武装的建立和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8月下旬,为了扩大武义红军的队伍,加强红军的武器装备,邵李清离开了武义去上海购买枪支弹药。由于奸细告密,于1930年9月13日在上海被捕。消息传来,武义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多方设法营救,但都无济于事。10月2日,邵李清在兰溪台基就义,时年29岁。邵李清就义前给妻子陈春凤写下了绝笔书。
  邵李清牺牲后,武义红军总指挥徐金才在敌人的软硬兼施下叛变投敌。至11月底,轰轰烈烈的武义红军运动失败。武义县各级党组织的活动也被迫中断。
  在武义红军活动的影响下,1930年5月,邱金隆等从武义到宣平,筹建红军组织,在吴宅村建立了宣平北营红军,指挥邱金隆,党代表陈俊。
  同年6月,继宣平北营红军建立后,在郑汝良等的筹建下,西营红军在大河源建立,指挥郑汝良,党代表吴谦。参加红军人数达1000余人,不久宣平南营红军在山下鲍成立,指挥潘成清,党代表王湘。
  鉴于宣平北营、西营和南营红军的建立,中共宣平县委书记曾志达在宣平上坦村祠堂主持召开宣平红军大会,会上宣布宣平红军番号为“红十三军浙西第三纵队”。
  县委为了加强对红军的领导,并成立了由曾志达、吴谦、邱金隆、郑树良、王湘、陈俊和阮芝唐等7名县委委员和各营指挥组成的军事委员会,总指挥兼党代表曾志达。7月中旬,为了扩大宣平红军队伍,宜平军事委员会从宣平北营红军中抽调陈祖训等150余人到东巨、上周等地组建宣平东营红军,陈祖训为指挥。至此,宣平县有红军指战员2000余人。
  8月下旬,宣平县委委员、西营红军党代表吴谦接到上级通知,去杭州参加省互济总会代表大会。他即借此机会去杭州购买一批枪支弹药,以解决红军的武器装备,并以大河源村鲍信泰药店赴兰溪采购药材的名义为掩护。9月3日,他和一名红军战士到达金华在一家饭店吃饭时,被叛徒发觉向金华县公安局告密。县公安局即电告驻兰的省保安队第三团团长竺鸣涛,竺亲自带十几名警察前往兰溪码头候缉。当天下午,船到码头,敌人蜂拥而上,指名搜捕。吴谦觉察到事已暴露,随手从船上拿起一把菜刀,砍伤一名敌兵乘机跳入河中,逃到康王庙附近的一位测字老人家里。这时竺鸣涛下令,集合全团官兵包围整个兰溪城,挨家挨户搜查。在这紧急关头,吴谦辗转到桃花坞里(今兰溪县城丰收巷),隐蔽在大云山脚的一株大树上。傍晚7时左右,吴谦被搜查的敌人发现,脚部中弹而被捕。
  吴谦被捕后,竺鸣涛即电告宣平县政府。吴家被查封,继而放火烧毁。敌人为证实吴谦身份,施展了“苦肉计”,将一个窃得我地下党联络暗号的特务分子,关进吴谦的监牢。这个特务发出暗号,冒充中共义乌县委地下交通员。吴谦信以为真,暴露了红军党代表的身份。1930年9月6日下午3时,敌人将吴谦枪杀在兰溪南门外沙滩上。就义之前,他给妻子写了一封浩然正气的绝命书。
  第三节 工农红军战斗
  1930年1月,邵李清等筹建红军游击队。3月,中国共产党浙武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成立,设东、南、西、北和第五路红军,队伍3000余人。
  同年5月,“红第十三军浙西第三纵队”在宣平县成立,设东、南、西、北4个营,队伍2000余人,曾志达任总指挥。
  武义、宣平红军曾进行多次战斗,取得重大胜利。
  大公山保卫战
  大公山为武义红军总指挥部驻地,红军兵力约200人。30年4月初,国民党县政府派县游缉队(俗称木壳队)百余人,袭击下坞垄。4月16日,省保安队联合金华县保安队共300余人,兵分三路,左路由县游缉队经叶长埠直达山坑寺;中路由省保安队经下埠口至下坞垄山坑源口;右路由金华县保安队向王村山坑垄前进,围攻红军总指挥部。红军战士占领金坪岩、滴水岩险要关口,用土炮、“千斤棚”击退保安队数次进攻。战斗从黎明持续到傍晚。红军总指挥部派战士胡金双化装绕过封锁线,星夜往清塘北路红军指挥部告急。北路红军副指挥刘增荣率领70余名战士,当晚袭击武义县城。时县城兵力空虚,县长朱毓珍连夜调兵回城防守,大公山解危,红军总指挥部安全撤离。
  金公岩战斗
  西路红军指挥部由仰天垄移至金公岩,经过整顿和休整,袭击了下杨、王宅等国民党的警察所、保卫团,缴获枪30多支,队伍扩大,士气大振。1930年8月17日,驻武国民党武装百余人,在机枪的掩护下,沿着山道向红军指挥部营地金公岩发动进攻。红军凭借险要地形,用土炮、“千斤棚”乱石击退国民党武装的几次冲锋,坚守阵地。国民党武装遂封锁路口,意欲困死红军。晚上,红军指挥部组织突围,一面在岩顶四周点燃松脂火把,一面由熟悉地形的战士带路,从岩后的老鼠梯、野猪坝攀藤而下。拂晓,红军队伍安全转移到下巨口、马公堂山区。国民党武装见岩顶火把密布,以为红军拼力固守。直至黎明未见动静,冲上岩顶,方知上当。
  三岩寺战斗
  1930年9月3日,宣平南营红军袭击曳岭区署后,队伍200余人转移到三岩寺休整。15日,丽水保安队一个连,由地主陈某带路,化装成老百姓偷袭三岩寺红军。时细雨蒙蒙,山高雾浓,待哨兵发现时保安队已逼近,哨兵当即牺牲。保安队占据寺院头门,封锁通往寺外道路,向寺院内猛烈扫射,炮手牺牲。红军被围,只能凭借有利地形进行反击。战斗持续6个多小时,保安队发起几次冲锋,均被红军战士击退。最后红军弹尽无援,与保安队展开肉搏战,红军战士紧抱敌人,跳下悬岩,同归于尽,指挥潘成波牺牲,红军战死50余人,其余战士攀岩突围。
  后树战斗
  1930年8月,省保安队160余人进驻后树,企图截断金华、武义、宣平红军的联络通道,分割消灭三县边界的红军。并强令四周十几个村,从16岁至60岁的男性组成保卫团,监视三县的红军活动。为了拔除后树的保安队据点,10月7日,武义、宣平、金华红军联合共2000多人攻打后树。武义北路和金华安地红军,由池汉江、李文廷指挥,从桑叶坞进入。武义西路红军,由邵李荣、钟樟旺率领,从十八湾、长婆岭逼近。宣平红军从长蛇形进攻。事先派侦察员埋伏后树山上,6日深夜以火烧草棚为号。武义西路和宣平红军分别冲入长蛇形和西殿下村,与保安队、保卫团展开了激战。由于战斗提前打响,武义北路和金华安地红军尚未到达,仅消灭保安队、保卫团十几人,红军伤亡数人。
  第四节 红军挺进师转战宣武
  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1、2、3纵队,由师长粟裕,政治委员刘英率领转战宣平、武义。时有国民党浙江保安队4个团、11个保安大队,对红军挺进师进行“围剿”,企图歼灭挺进师于宣武立足未稳之际。挺进师在攻占松阳县古市镇后,进入松阳、宣平、遂昌交界处。6月中旬,师长粟裕率领主力从大河源出发,翻山至凡岭脚,在吴宅歼灭国民党军士官团30余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是月31日,挺进师从汤溪县转入武义县白姆,歼灭一个保安中队,次年9月28日,师长粟裕率领150余人从遂昌县王村出发,攻打宣平县城。部队进入离县城一千米的车门、明山殿脚等村庄隐蔽,晚9时许,部队由当地农民带路,一路向县城西北角前进,占领后龙山敌碉堡,控制制高点。一路从县城小西门架梯进城。时宣平县城驻有省保安队一个连,县自卫队一个排,武装警察两个班。在后龙山、九山、棺山筑有碉堡防守。挺进师一进城,即发起冲锋,保安队听到枪声突起,仓惶逃窜到离县城1.5千米的大水岗。红军冲进县政府,击毙负隅顽抗的县长警卫;打开监狱,释放被国民党抓捕的农民暴动队员;缴获一批物资,黎明前撤离县城。
  附:
  红军足迹
  八婺最高峰牛头山,位于武义县西联乡与遂昌县云峰镇之间,海拔1560米,登基极顶可望金华、兰溪、武义、松阳、遂昌、丽水之疆域,整个山系方圆数百里。70多年前,红军和抗日武工队曾在牛头山周围驻扎,建立革命根据地。
  望石柱
  石柱,是座高大巍峨的山峰,在西联乡石柱源村口。早在1935年6月,粟裕率领红军挺进师1、2、3纵队攻占宣平城后,来这一带建立和恢复党组织,石柱源因此成为革命根据地。
  为了完成红军留下的革命任务,石柱源村有一家人全部被枪杀。他们是:生于1889年的邱彬太、妻子陈樟珠、胞弟邱礼太。烈士邱彬太的女儿邱芝凤老人现在就生活在武义县桃溪镇大坑村。见面采访时,她悲愤地说:她7岁那年2月的一天,她母亲正在筛玉米粉,突然闯进来几个伪军,强行把母亲押走,她跌在地上大哭。不久,她的父亲和小叔又一起被捕。1944年3月10日,她父亲和小叔一起被枪杀在章五里村百周田角。4月25日,她母亲也被枪杀。解放后,政府曾经一次性发给她们烈属家150公斤大米。后来,当年任武工队长的宣恩金在上海市公交公司任党委书记,认邱芝凤做女儿。邱芝凤曾两次去上海看望他,回来时宣恩金都送她到金华。平时也会寄信和钱给她,她回寄些茶叶、笋干之类的土特产。直到几年前宣恩金去世。
  如今,走过石柱源村,已看不见村庄,村里人已下山迁移到王宅镇,取名新兴村,现已是个崭新的村庄。虽然石柱源村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很难淡出历史,因为抗日精神还在,石柱峰永存。
  访田坪
  过去的武义、遂昌和宣平、汤溪四地的交界处,有个田坪村。这里距牛头山主峰有10多公里,山水流向金兰水库注入婺江。2002年5月下旬,我们来到这里看见的是村边一棵棵几人方能合抱的柳杉树直冲云宵,山地里种满了玉米、甘薯和各种蔬菜,许多村民在自己的地里劳作,不时传来对话声。
  那时,84岁的赖金木和他的妻子何囡囡都还在。他家曾住过红军和武工队,他本人还给他们送过玉米粉、送过信、找过人。见到他时,他正在厨房里烧饭、切菜,举手投足虽不很敏捷,但脑子十分灵清。他说:当年红军和武工队都曾在猫头山分散扎营,在不远的三羊坛背种玉米。红军对老百姓很好,很守纪律,也不随便嘻嘻哈哈的。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后,留守的队伍改成武工队。因为宣恩金任队长,与赖金木家的往来更多些。夫妻俩常为武工队办事、接待。只要问及当年的这些事,何囡囡也有说不完的话,虽然她已患重病卧床不起,但非常兴奋。她还叫丈夫拿出宣恩金近期寄来的几封信来看,讲述宣恩金对她家、对村集体的关心和帮助,说着说着,眼角淌出了泪水。
  走门阵
  粟裕将军在《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中曾写道:“这一带地形甚好,以门阵为中心,坐南向北,背靠大岭,面对金(华)汤(溪)平原,群峰守望,竹树葱茏,位置重要。”门阵村,属遂昌县云峰镇管辖,300多人口。村庄沿溪两岸而建,中有大桥相通。溪边就是街道,有好多家商店。门阵人会说周围几个县的方言。
  谈到当年红军和武工队的事,既开店当老板又当村领导的邹日生拉开了话闸:当时门阵周围四个县的大批商人,带来布匹、食品、医药等来交换本地的土特产,市场相对热闹,被老百姓称为“小上海”。红军挺进师纵队在门阵打过敌人进山骚扰的部队,敌人不敢轻易来。大股部队来这里,战场难以拉开,供给困难;小股人马来又怕被“吃掉”,所以栗裕率领的红军和后来的抗日武工队在这里建立了根据地。
  建于1991年的抗日和谈纪念亭就在村里,十分引人注目。亭前是一道石阶梯,四周种满了花木,正中是木柱瓦顶的方亭,亭内有块2米多高的大石碑。碑的正面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的题词:“遂昌门阵国共合作抗日和谈纪念碑”。背面刻着和谈缘由和经过。
  那次和谈的成功,标志着红军挺进师在牛头山区,甚至是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结束。历史又翻过了一页。此后在边区工委的领导下,开始了牛头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斗,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篇章。
  第三章 抗日战争
  日军侵占武义时,先后有荣部、登部、原部、熊部、抢部及汪伪13军700余人、汪伪保安队200余人占据县城、童庐、项村、邵宅、后陈、履坦、上茭道、杨家、东吴等地。并在梅浪、猫形、人形、周岭、石龙岗、白阳山、尖山、马骑山、羊角湾、凤凰形、童庐、大尖山、仰天饭甑、长蛇形、马鞍山、马世山、岩山、竹华山、壶山等处筑有碉堡。他们疯狂掠夺武义的萤石资源,烧杀奸淫,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紧紧依靠群众,联合国民党军,在县境内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日伪势力,为保护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和萤石矿藏进行了多次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
  第一节 武义的抗日武装
  日军侵占武义期间,在武义城乡活跃着三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
  第一支是1942年5月成立,以吴德云为队长,杨观礼为分队长,宣恩金(后曹景恒)为政委,由中共闽浙临边委30多位机关干部和短枪队指战员组成的中共闽浙临边委武工队。他们根据中共中央“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指示,坚持在宣平县西联乡石柱源一带开辟革命根据地,上山搭铺30余个,开山种玉米,生产自救,晚上下山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第二支是1942年7月,由中共武义区委负责人颜金元、倪云腾等领导的武义抗日(游击)队,共6Q余人,分3个中队。他们积极主动开展护矿抗日游击斗争。第三支是由新宅镇东巨村曾在土地革命时期被捕释放的中共党员戴元兴领导,于1942年夏组织的“戴元兴抗日游击队”,主要活动在丽水、武义边境一带。当日军从武义进犯丽水,经过金岩村一带时,他们利用山崖有利地形,组织伏击,用千斤棚砸死、砸伤日军多人,迫使敌人退回武义县城。
  日军侵占武义期间,驻武义国民党军79师235、236团、12.1师62团,在团结抗日的口号下,也与中共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密切配合,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打了多次胜战。
  第二节 抗击日军的战斗
  大斗山歼灭战
  1942年9月,中共武义党组织得到日军进犯战略要地大斗山的情报,立即与国民党军79师236团联系。在地方党组织的安排和配合下,该团3个营埋伏在李兰桥至乌溪凉亭一带山上,一举击溃进犯的日军,打死日军50多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日军狼狈逃窜,从此再不敢进犯大斗山。
  诱捕汉奸陆宗奇
  1943年2月,中共党员王良等人打入国民党军79师236团便衣队,王良任队长之职,他们用计诱捕了武义头号大汉奸陆宗奇。日军侵占本县期间,陆任日伪南京军事委员会闽浙皖赣四省行营驻金办事处武义分处主任,死心蹋地为日军效劳。4月中旬,便衣队获得情报,陆将于本月19日诱降79师一副团长,决定将计就计,变诱降为诱捕。这一天,按预先安排的计划,汉奸陆宗奇及其侦察股长林庆元、卫士王伯伦一行6人,被便衣队诱引到岭下汤附近的预定地点,出其不意将他们全部捕获。
  袭击日军采矿区
  1943年9月某日夜,国民党军21师62团1个连,在白阳区署武装人员的配合下,袭击杨家采矿区,击毙日军警备队3人。同年12月1日,县长蔡一鸣派县自卫队3中队袭击塘里矿区,焚毁工房、设备及一批军用物资。1944年3月2日,白阳区署指导员倪云腾(中共党员)率队员袭击茭塘矿区,破坏采矿工具和工场,缴获采矿许可证、炸药等物资,遣散采矿工100余人,逐走包工头,迫使矿区停工。6月22日,白阳区署武装人员袭击茭道火车站,俘日军1人。
  攻打项村日军据点
  1944年农历二月初五,雨雪纷飞,中共沈宅支部书记沈维庭,扮作过路人前往项村侦察日军动态,发现日军全部龟缩在营房,碉堡里空无一人。他即去阳山乡公所向乡长许东涛(中共党员)通报,许立即与驻军236团一个营长联系,决定抓住战机攻打项村据点。当天晚上,沈维庭带路作向导,阳山乡自卫队配合行动。进入项村后,部分兵力立即占领碉堡,控制制高点,其余部队和乡自卫队,翻越铁丝网包围日军营房,乘敌人熟睡之际,发起猛烈攻击。日军措手不及,被打得晕头转向,未及抵抗就被击毙。这次战斗,速战速决,消灭据点守敌60余人,是日军侵占武义期间受到打击最惨重的一次。
  奇袭火车站
  1945年春节,为制止日伪军出动骚扰,让群众过个平安年,党组织决定于除夕夜,袭击日军霸占的城北火车站。中共党员王良等5人,趁晚9时火车进站之际,混入装卸工人中来到月台,发起突然袭击,打死车站调度员,然后安全撤离。这次奇袭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民众自发抗日
  武义江旁的后陈村(今属白洋街道)村民面对日军暴行,早就想狠狠打击入侵日军。平时,商量了打击的具体方案,只等时机一到,马上实施。1942年6月20日下午,一小队共8名日军从上、下邵抢掠后,进入后陈村准备继续抢掠。当时瓢泼大雨,山洪暴发,洪水泛滥,村民们抓住机遇,按事先方案,先由年仅18岁、胆大心细的程大熊等青年,趁日军四散抢掠之机,将日军搁在一边的枪支收缴起来,埋伏村里的几百名群众,听到大熊发出缴枪成功的信号,立即蜂拥而出,堵住各巷口和道路出口。顿时,雨声、风声、霹雷声、呐喊声汇在一起,犹如千军万马,吓得日军有的钻进牛栏,有的躲进床底下,结果7名日军被村民抓住用锄头、柴刀打死,一个跳进武义江被洪水吞没。
  抗日护矿斗争
  1942年5月,武义被日军侵占后,县长李一鸣倾同中共团结抗日主张,顺应抗日潮流,支持中共党组织提出的建立抗日武装的建议,武义县成立了由中共党组织直接领导的抗日自卫中队。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依靠群众,联合友军,组成广泛的抗日爱国统一战线,袭日寇、炸碉堡、拆铁路,坚持了长达三年之久的保护萤石矿藏的斗争。
  为了破坏日军野蛮、掠夺性的开采矿石,1943年9月,中共党员倪云腾率武工队袭击茭塘矿点,驱逐工头,营救矿工100多名,破坏采矿工具,迫使矿点停工停产。1943年12月1日,蔡一鸣县长指派县自卫大队第3中队特工人员潜入塘里矿区,击毁日军采矿工棚数间,竹箩500余双,炸药500箱,食米100多袋,以及窑车、磅秤等设备和物资。
  1944年6月中旬,日本华中矿业公司副经理邵保棠夫妇带着两个汉奸武装警卫,到郭塘、中央王矿区一带巡视采矿情况,我党打入国军79师任便衣队副队长的王良等6人化装成矿工,混入下班矿工中进入驻地郭塘祠堂,悄悄靠近后突然将邵保棠等4人擒获。押解途中,两个警卫企图逃跑被击毙,邵保棠夫妇求饶保命,王良等人对他说“保命可以,但必须交出3箱炸药,30支雷管和现金,今后要弃暗投明,共同抗日”。邵只得答应。我方派出2人随邵妻到郭塘,向其妻舅矿山大包头取来炸药雷管,尔后将邵释放。第三天晚上,王良等人分两组出发,用这些炸药和雷管,顺利地炸了中央王和四反堪两个专向日本人出售萤石的矿点。第五天晚上,又用其中的9公斤炸药,炸毁华中矿业公司周岭矿点的隧道出口,迫使矿点停产。
  1944年4月,日军为抢运矿石而建的金武铁路全线通车,从这年下半年起,党领导下的护矿斗争从炸毁矿点为主转为破坏萤石运输线为主。1944年8月初,中共党员徐云从在胡宅垄以教书为掩护,联系各党支部100多名共产党员,带领群众,深夜潜入铁路,在铁路段工班老赵班长的协助下(老赵事先将铁轨接头螺丝松开),第一夜就拆除铁轨21根,半个月内,拆除铁轨7公里。另一次,国军79师便衣队乘洪水暴涨之际,采纳当地老百姓的意见,在湖沿、端村溪边,用平锯锯倒19棵大杨树,并与一些稻草蓬堆一起推入洪水中,致使白洋渡铁路桥孔堵塞,桥墩冲歪,桥面铁轨断裂,铁路运输中断一个多月。
  1944年9月9日,蒋介石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裁的名义,表彰武义党政军民破坏日军华中矿业公司采矿区有功,并颁发嘉奖令。
  日军撤退时,矿工曾在杨家黄埔基火车站与汉奸监工展开搏斗。日军警备队长竺田显山调动武装来镇压,部分爱国的矿警站到矿工一边,调转枪口,把日伪警备队打得落花流水,竺田显山受伤,死在杨家,后被日军烧成骨灰带走。
  第三节 日军疯狂掠夺萤石资源
  萤石是极为宝贵的矿产资源,武义素称“萤石之乡”。日本依赖浙江萤石资源由来已久,其中武义县占58%,因此日本对武义的萤石资源早已垂诞欲滴。二战期间,日本日益扩张的军火工业对萤石的需求日益强烈。而“九·一八”后,全省各萤石采矿商出于民族大义,毅然停止了开采,以断绝对日的供应。唯有省参议员何绍韩(东阳人)在武义县开办的“璋华砩矿公司”在日商高价收购的诱惑下,继续向日本供应萤石。“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金华警备司令部以“继续向日本倾销萤石资源”的罪名,拘捕了何绍韩,迫使该公司停产。从而真正断绝了日本的萤石供应源头。于是,日本就以“买得到就买,买不到就抢”的强盗逻辑,将掠夺武义萤石资源列入了发动浙赣战役的目的之一。对武义萤石资源进行有计划的疯狂掠夺。
  一是派出“从军调查队”,摸清武义萤石资源。1941年日军遂命令日伪“兴业院华中联络部经济第一局”和70师团派遣人员潜入武义、金华、东阳、义乌、诸暨、嵊县、新昌等七个县进行萤石调查。次年1月,第一局写出调查报告,报告称:“萤石贮量义乌50万吨、武义170万吨、金华5万吨~~~~武义为远东第一。由于该地深入敌区(指非沦陷区),入山困难~~~~~~~。”1942年5月中旬,日军发动以摧毁衢县机场和侵占浙江萤石产地为目的的浙赣战役,在侵华日军第13军作战命令甲第184号中称:“70师团已多次周密调查,在武义、金华、义乌附近,萤石埋藏量达350万吨,武义占90%,品位达80%,诚可谓业洲第一。”于是日本政府从国内征调强有力的地质队伍,以日本自然科学研究员中东秀雄为首,组成的“从军调查队”,紧随70师团,对武义县境内22处萤石矿床开展了地质调查,于10月15日写出《《武义——义乌两地区主要萤石矿产地精查报告》,对该地区萤石矿床作了详细叙述。其中测得武义萤石贮量:石龙岗63万吨、塘里29万吨、蒋马洞29万吨、木杓山86万吨、虎形山11.5万吨,同时还对陈岗、大形山、衣山头、包大坑、郭头弄、四百坎、石龙头、桃溪滩等处萤石矿床贮量作了计算。报告说:“武义萤石产地的开发,对于发展我国(日本国)轻金属(制铝)工业,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矿物,而完全可以在昭和十九年前建成年供15万吨的萤石基地,以保障制铝工业的急需。”报告还说:“被认为东方第一的萤石产地,,最好的是武义县城附近的石龙岗矿区,质优,开采条件好,但运输不便,武义码头水源不充分,必须设一条轻便铁道,从金华到武义,仅需40千米左右,同时还要解决电力。”
  二是武装占领武义。1942年5月15日开始,历时三个月的浙赣战役结束后,于8月31日,日70师团混成旅枪守部第一大队,一千余兵力,从金华沿金武公路再犯武义。日军到达县城后,在童庐设立联队司令部,辖三个大队,分别盘踞童庐、县城和项村。还在县城驻有宪兵队和特务机关,在项村、上茭道、邵宅、后陈、履坦、东吴等地设据点,纠合汉奸,组成日军情报组,后又在县城成立日伪县政府,在10个乡镇建立日伪联合会。日军还派出官佐山口雄太郎等人,组织“华中矿业公司武义萤石资源矿业所”,进驻武义县城强行把县城东门脚到大桥巷、大南门以及沿城脚周围的一片民房划为该所驻地。该所设在东门脚的一爿“当铺”中,内设两课十二系:一为矿务课,分测量、建筑、采矿、机电、矿、运输、警备等7个系;二为总务课,分会计、劳务、庶务、用品、医务等5个系,正式职工107人,加上临时雇员共400人,内有工程师、办事员、技工等。在占领区筑碉堡,修工事,架设铁丝网,在西门外壶山顶、西乡岩山、南梅郎山、东乡立华山、上茭道与杨家坑等山头的制高点和交通要道修筑了大批炮楼和炮台。光杨家周围就有大小炮台18座,用远射程山炮防守。在主要矿点附近,每隔二三里的山岗上挖了堑壕,连着小炮台,用轻重机枪监视。从矿区工场到矿山外围,架设了两重铁丝网,用以防御和防止矿工逃跑。
  三是强抓民工逼迫采矿。在武义各矿点采矿的二千多名矿工,都是日军从东北、山东、安徽、江苏和浙江各地抓来的,其中大部分是普通民工,也有淮南煤矿和凤凰山铁矿矿工。这批人抓来后就被装进“闷罐车”,车门一锁,吃喝拉撒全在里面。到金华下了火车立即用枪逼着上了帆布汽车,一路上严密看管,不让他们认辩道路,以防逃跑。进了矿区,就象进了笼子。日军称其为“苦力”,每人衣背都别上白布号码,以便计数。从矿工住的工棚到矿区外围有三道铁丝网,门口有矿警把守,上下班由矿警和监工押送,各山顶和要道都有碉堡,由日军警备队镇守,几道门中,只有一道门为矿工们开的,而该门只出不进,就是拖运死难矿工尸体的门。矿工想活着出去,真是插翅难飞。
  矿工们穿的是破衣麻袋片,吃的是发了霉的半生不熟且掺有糠沙的米饭加咸菜,住的是阴暗潮湿的草棚,干的是沉重的牛马活。由于是掠夺性开采,生产秩序混乱,根本没有安全措施,不时落下石头把人砸死。周岭矿区一矿洞、一次塌方就压死24人。矿工生病就意味着死亡。1944年春,矿区蔓延伤寒、霍乱,日军就把所有患者关进“隔离所”,所内既无医生又无药,甚至连喝的水都不给,任其病饿折磨而死。
  有的尚未断气就被拖出去抛在荒野。日军撤退时,又把一批病伤矿工进行屠杀、活埋,抓来二千余矿工,幸存者寥寥无几。抗战胜利后,当地群众清理矿区,在杨家附近的大坟头一处矿工墓地,收验被抛荒郊野外的尸骨28担,以头颅计算共305具,安葬在牛粪山边。建国后,东风萤石公司为纪念死难矿工,专门立碑,题为“纪念抗日时期被日本帝国主义奴役死亡埋葬在此的305名工人阶级兄弟。”
  四是建造发电厂和金武铁路,加快掠夺萤石资源的速度。日军嫌人工盗采进度慢,就借助电力,在熟溪桥北端建立“华中矿业公司武义矿业所发电厂”,占地21700平方米,烟囱高38米、底部直径4米,安装两台“透而平”大型发电机和锅炉,曾试机发电。在杨家也建了一个占地五千平方米的发电厂。厂房周围架设铁丝网、炮台和岗亭,由日伪武装日夜看守。电厂工人大部分是从上海、南京等地电厂强抓来的。
  盗采的萤石,开始用竹筏和汽车从水陆两路抢运,根本满足不了掠夺性盗采的需要。于是日军就根据“从军调查队”的《精查报告》要求,从1943年春开始,从金华、武义及其附近各县抓派民工十万余人次(仅武义县就达33096人次),自备伙食、工具,义务日夜修建一条金华至武义的窄轨铁路:从浙赣线金华火车站延伸,到婺江桥后往南经上茭道、杨家转弯,沿白阳山脚过白洋渡,直达武义北门头“铁路局”,次年4月通车。后又毁掉县城南宋古建筑熟溪桥的桥屋,辅上铁轨,将铁路直通塘里、周岭矿区。从而大大加快了盗运萤石的速度。到日军撤退前,已将盗采出的萤石运走30万吨。为建这条铁路,日军毁了铁路线上的所有良田、民房。撤退前,日军又强抓民夫,拆除铁轨,炸毁设备,破坏了金武铁路。
  附:
  日军侵略武义暴行
  轰炸
  1941年4月13日上午12时许,日机27架,轰炸县城、白溪口简易军用机场。在县城上空投下一批重型炸弹和燃烧弹,县政府、合作金库、监狱、城北小学、救济院、儿童教养所及居民区多处遭炸,炸死40余人,伤数十人。仅下街南北两边房屋被炸和烧毁240余间。在白溪口飞机场上空投弹40余枚,机场营房大部被炸毁。
  4月15日上午7月30分,日机7架,在白溪口飞机场上空投弹30余枚,炸毁和烧毁机场营房20多间,炸死机场驻军7人,伤6人,同日,在北缸窑投弹9枚,炸毁民房40余间。又在白洋渡投弹数枚,炸毁民房数十间,死10余人。
  4月17日上午10时许,日机6架,在曲湖、回川、桐琴等乡村投弹数十枚,死伤7人。回川乡张宅宗祠被夷为平地,3人被日机机枪射杀。遭日机轰炸的还有白溪口、童庐、白溪、泉溪、张宅、双路亭等村庄。县境内先后遭日机轰炸21次,被炸毁和烧毁房屋1593间,财产损失2.81亿元(法币)。
  火烧
  履坦乡和尚寮村地处山坞,日军惟恐中国抗日军队活动,1942年9月13日,出动百余人窜犯和尚寮,放火烧村,发现救火者即开枪射杀。从上午10时烧到下午5时,全村烧光后,日军方走。同年10月29日,日军索派塔胜乡陈村毛鸡5只,鸡蛋50个,村民不给。日军以“违抗皇军之命令”为名,将陈村包围,点燃三个火口,大肆烧杀,全村毁烬,村民数人活活烧死。
  被全村烧光、夷为平地的还有南郊乡端村、和尚桥(现向阳村)、上南湖,阳西乡皮店,履坦乡忍山、彭宅,后树乡上四宅,中枢乡下店等村庄。自1942年5月至1945年5月,全县被日军烧毁房屋12285间。
  抢劫
  日军所到之处,大肆掳掠。全县遭日军洗劫的有16716家,被劫商品7949万元(法币),生活品损失24.48亿元(法币),被抢粮食3780吨,耕牛1929头、毛猪13579头、鸡鹅鸭5万余只,共计损失41.99亿元(法币)。
  奸淫妇女
  日军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分老幼,奸淫妇女。阳山乡沈宅村妇女沈某,在晒谷场被日军强奸未遂而逃跑,遭日军枪杀,妇女顾某被十几名日军轮奸致死。
  日军还掳集大批妇女,在县城微州会馆及下王宅设置五处“慰安所”,供日军发泄兽欲。
  残杀
  县境内遭日军残杀的达3000余人。被称为“杀人场”、“万人坑”的日军司令部驻地童庐后山,抗战胜利后,清理出尸骨28担。1945年5月,日军败退武义前三天,在北岭洞一次就屠杀了一二百人。日军侵占的杨家、塘里、周岭等萤石矿区,两千多矿工几乎被杀绝。抗战胜利后,仅杨家一个洞坑就清理出尸骨305具。塘里矿区的一个墓穴中就埋有尸骨64具。
  第四章 解放战争
  第一节 地方革命武装战斗
  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方革命武装,在武义(含宣平)区域和邻县边境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奇袭东皋警察所
  1947年10月27日,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3总队3大队派李西京化装成中学生,由金喜昌(中共党员)陪同,侦察东皋警察所。下午4时许,大队长应飞率队员埋伏东皋村附近,李西京带领便衣组乘警察用膳之时,突然袭击,缴获步枪13支,手枪1支。
  麻田伏击战
  武义县自卫总队百余人在清溪坑一带征粮,欺压群众。为了打击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1948年11月8日,浙东人民解放军6支队第9大队和第8大队一个中队,在麻田伏击县自卫总队,击伤数人。自此,自卫总队撤离清溪坑,逃回县城。
  夜袭曳岭区署
  1949年1月27日,浙南人民解放军第3支队,由张之清、陈仿尧率领80余名战士,袭击曳岭区署,击溃宣平县自卫队1个中队,击伤中队长和士兵多人,毙敌1人,俘18人,缴获步枪16支,手枪1支,摧毁碉堡一座。
  捣毁下杨警察所
  1949年3月12日,浙南人民解放军3支队2大队袭击下杨警察所,俘敌13人,击伤3人,缴获步枪17支,手枪1支,手榴弹13枚,子弹若干,被服40套,以及粮食、电话机等物资。并烧毁碉堡一座,捣毁警察所和田粮处。
  履坦缴枪
  1949年3月17日,县自卫总队在东皋征粮时,队员方儒、王喜昶等3人携带轻机枪1挺、冲锋枪1支、卡宾枪1支、短枪2支反正,由浙东人民解放军6支队负责武义城区工作的许东涛接应,前往山坑寺。次日晚上,许东涛率领18人,从山坑寺出发,攻打履坦警察所,并派方儒、朱思初为先锋。方、朱两人在履坦街路捕俘履坦警察所所长傅某,经教育,傅某被迫下令缴械。缴获长短枪、子弹一批。
  1949年5月9日,人民游击队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武义县和原宣平县,建立了人民政权,取得了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节 武义 宣平解放
  人民武装 活跃四乡
  解放战争时期,活跃在武义的人民武装部队,主要有三支主力部队。
  一支是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3总队。1947年8月初,中共浙东工委书记刘清扬率马青、应飞到永康、缙云交界的西青头村,与中共处属特委书记傅振军等领导人举行联席会议。根据会议决定,在永康、武义、缙云、丽水交界的雪峰、周岭、龙门坑村,将金华地区武工队与处属武工队合编,为避免暴露部队性质,同时易被老百姓所接受,取番号为“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简称“抗暴”)第3总队。总队长宣恩金,政委傅振军,政治部主任李文辉。金华地区武工队编为第3大队,大队长应飞,辖一个中队,中队长吴甫新,指导员吴琅寿;处属武工队编为第2大队,大队长由李文辉兼。两个大队仍然维持各自的独立系统,只在军事上互相配合行动。“抗暴”3总队成立后,集中在永、丽、武、宣交界的雪峰村整训。并印发《告同胞书》,号召人民群众团结起来,武装反抗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8月15日,“抗暴”3总队得知国民党组织清剿的消息后,即兵分二二路:刘清扬随傅振军、宣恩金率领的第2大队到丽水碧湖、大港头和云和、松阳、遂昌、宣平一带活动;马青随应飞率领第3大队挥师回永康、武义一带活动。
  10月9日晚上,“抗暴”3总队第3大队通过武义党组织发动党员和群众积极分子,在城区和永武公路交通要道,散发、张贴了大量以“抗暴”名义落款的“三抗”标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震惊了国民党地方当局。国民党武义县长潘其富发布《告全县民众书》,对群众进行威吓。
  此后半年多时间里,中共金华地区特派员和永康工委在永康和武义县邹里坞村(现属茭道镇)邹志义家等处新建了10个联络站。9月20日,“抗暴”3总队3大队接到邹志义的情报,袭击国民党永康八字墙警察所,缴获该所长短枪16支,俘20人。10月27日,又出其不意袭击武义东皋警察所,除警长外出开会漏网外,其余人员全部被俘,缴获长枪13支,短枪2支,子弹1000多发。至年底,“抗暴”3总队3大队五个月内连续六次袭击国民党农村基层反动政权,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镇压了一批地方反动势力。“抗暴”3总队3大队也已发展到70余人。
  1948年3月,根据斗争需要,“抗暴”3总队3大队抽调1个长枪班短枪班的两同志组织武义武工队,任命陶健为队长,王一虎为指导员。武义武工队成立后,主要活动在武义境内。同时活跃在永康、金华、丽水、缙云边界的山区。为了打开武义工作局面,1948年4月下旬,陶健、王一虎率武义武工队到郭洞智擒并镇压了国民党武义县党部书记长兼县“戡乱”委员会主任何如圭,国民党《东南日报》发表文章惊呼:“堂堂国民党上将汤恩伯老家,多年来是个安全地带,如今也不安全了。”此后,武义工作局面打开,武义武工队也从十几人发展到三十多人,增加了20多支短枪,武工队下设2个枪班,1个短枪班。
  第二支是浙东人民解放军第6支队。成立于1948年6月。当时,根据中共浙东临委决定,以浙赣铁路为界,将金萧地区划分为路东、路西和路南,分别建立党的领导组织。路南地区地处浙中,浙赣铁路义乌至汤溪段以南,以永康为中心,包括永康、武义两县境的全部和金华、义乌、汤溪、宣平、东阳、磐安、缙云、丽水等县的部分地区,括苍山脉北段(今仙霞岭纵贯其中。浙东临委任命卜明任中共路南地区特派员,应飞为副特派员。
  是年6月4日,遵照浙东临委指示,吴甫新率部从金义浦地区奉命回归路南,在永康郎下村与“抗暴”3总队第3大队合编,成立浙东人民解放军第6支队,支队长应飞,政委卜明。支队下辖1个大队即8大队。应飞兼任大队长,吴甫新任副大队长兼1中队中队长,陶然(董运谋)任大队副教导员兼1中队指导员。6支队成立后,印发了《告各界同胞书》,号召人民团结起来,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
  1948年6月,根据斗争需要,卜明、应飞决定将路南地区以永康为中心划分为路东、路西、路北三区,实行特派员制。金(华)永(康)丽(水)公路以西称路西单位,陶健任特派员兼路西武工队队长,方坚为副队长,以永康、武义边界为中心,活动于武义、缙云、金华和宣平一带。
  1948年8月,鉴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迅速壮大,6支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主力8大队扩编为2个中队;路北、路东武工队合并,在永康岩后乡宅江脚成立第7大队,大队长李文化,教导员李季芝,下辖1个中队;在武义夏嘉畈村将武义武工队扩编为第9大队,下辖1个中队和短枪、经济两个组,陶健任大队长兼教导员,李西京任中队长(后升任副大队长),戈天择任中队指导员,方坚兼短枪组组长,项冲任经济组组长,童梦熊任军需。9大队以武义为主,活动于永、宣、武、丽、缙边界和东、磐边界山区,在武义先后经历了和尚田突围战、太平山遭遇战、麻田伏击战、石壁峡伏击战等战斗,并开辟以雪峰和夏嘉畈为中心的后勤基地。1948年8月下旬,为扩大游击区,加强游击战,在永康五光塘成立金(华)汤(溪)武(义)宣(平)武工队,队长张四达,指导员陈华荣,主要活动在宣平上坦、桃溪与武义的白姆、下杨一带山区。1949年1月,该武工队袭击了武义陆村乡公所和宣平桃溪镇公所,并缴了国民党武义白姆自卫队的枪。1949年3月17日,在宣平少妃大莱村(现属武义新宅镇)金汤区中队扩编为6支队第10大队,徐文佩任副大队长,主要活动在汤溪、金华。
  1949年6月18日,金华第八军分区成立,6支队奉命开赴金华,接受军分区整编。各大队分别改编为武义县大队、汤溪县大队和永康县大队。至此,浙东人民解放军第6支队及其所属各部胜利完成了历史使命。6支队成立一年左右时间,人员从90余人发展到800多人,经历60余次大小战斗,为路南地区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第三支是浙南人民解放军第3支队。1948年9月下旬由“抗暴”第3总队第2大队改编而成,支队长宣恩金,政委傅振军,政治部主任李文辉,下辖4个大队、1个警卫大队、1个独立中队,是处属地区的主力部队。其中张之清为大队长的第2大队主要活跃在丽水县城以北,包括原宣平、武义一部分。
  军号嘹亮 两县解放
  1949年3月下旬,浙东人民解放军第6支队为了瓦解敌军,不失时机地一面集中兵力打击顽敌;一面加强党的政策宣传,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以各县办事处和浙东人民解放军第6支队的名义向国民党政府、驻军印发了《劝来归书》。
  《劝来归书》的广为散发,为处于兵荒马乱,彷徨无计的国民党官兵指明了方向。一时间路南地区的国民党驻军及地方团队官兵纷纷响应,携械起义、投诚。国民党武义县自卫队王喜旭、范连才、方根福3人携带轻机枪和卡宾枪各一支、快机2支、子弹一箱、手榴弹12枚,向6支队9大队投诚。
  根据浙东临委指示,路南地区6支队所属部队和地方党委,要抓紧做好解放接管工作的准备。第一,在部队和地方党政干部中进行政策和入城纪律的教育,为解放和接管县城做好思想、政治、组织的准备;第二,各地方武装部队主动出击交通沿线的敌军,组织策反工作。同时决定6支队9大队负责解放接管武义;由松宣遂人民游击队配合南下解放大军,接管宣平。
  松阳、丽水起义后,武义、宣平两县解放指日可待,国民党武义县的官兵极度恐慌。5月4日,6支队9大队派胡玉仙(女)和项冲率领短枪组到武义城郊白溪一带侦察,做好进城的准备工作,指派短枪组姚炳塘进入城内。通过地下党员、民主人士侦探国民党县政府和县自卫队情况,争取做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工作。9大队大队长陶健还写信给国民党武义县长潘其富和县自卫总队特务中队长王兆祥,敦促他们认清形势,弃暗投明,立功赎罪。
  5月8日,败退武义县城的国民党军203师残部官兵丢盔弃甲地逃跑,大街小巷到处是敌军丢弃的武器弹药,县城处于混乱状态,武义县自卫队以及国民党县长潘其富及其下属亦仓惶逃离县城。是日下午4时许,在白溪待命的6支队9大队短枪组,在武义县简师、明招中学、壶山小学等师生及县城各界群众400余人的迎接下进入县城。9日凌晨一时,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12军34师由师部宣传科科长韦明率一个排,从永康到武义,与9大队短枪组会师,宣告武义县城解放。10日晨,第6支队支队长应飞和9大队大队长陶健率武装从永康乘车抵达武义,并令9大队副大队长李西京率9大队全体指战员和永武丽缙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从永康急行到达武义。应飞、陶健和韦明(解放军代表)商定,成立武义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和武义县城防警备司令部。由陶健任军管会主任兼警备司令部司令,韦明、胡一元任军管会副主任,负责接收国民党县政府机构。
  弃城南逃的国民党武义县自卫队100余人,由中队长王兆祥带领逃至南湖庙;国民党203师1个连的80余人隐藏在县城西寺。这两支国民党残军正处于极度恐慌状态。部队进城后,由陶健、韦明写信,派9大队短枪组姚炳塘和民主人士杨海涛前往劝降,由于形势所迫,两支残军终于放下武器,携机枪11挺、冲锋枪2支、长短枪200余支及弹药若干,弃暗投明。
  在宣平,5月9日凌晨,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3兵团11军33师9团11营,从金华箬阳抄小路经大河源、内河泽、马口向宣平县城挺进:上坦、桃溪区武工队和松宣遂人民游击队在陈仿尧、祝更生率领下,亦已逼近县城的华塘、周处等地待命。在南下大军的炮击下,宣平县城后龙山、棺山上的两座碉堡当即被摧毁,县自卫队亡命逃窜,国民党宣平县长际宗烈跳墙逃命,两军会师胜利解放了宣平县城。晚上,在宣平县中学大操场召开庆祝大会,欢庆宣平胜利解放。
  5月10日,武义县贴出布告,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以后,即派出胡玉仙、项冲、童梦熊等带领人员接管国民党县政府的秘书处、警察局、看守所、法院、实业科等部门,先后派出18名军代表接管了邮电、卫生院、县立简师、明招中学等12个单位。对于放下武器弃暗投明的国民党军警人员,一律实行宽大政策,通过集训,发给路费,遣送回家。对国民党县政府文职人员,通过学习,分别情况进行了处理,除31名旧职人员暂留用外,其余亦遣送回家。
  1949年5月20日,宣平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县长陈仿尧。5月21日,中共武义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李树平任副书记(主持工作),王心斋任县长。7月,中共宣平县委成立,书记晨光。
  接管国民党县政府旧政权后,武义、宣平两县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的有关指示精神,在县委建立了秘书处、组织部、宣传部、民运部、农委会、武装科等办事机构;在县人民政府则分别建立了秘书室、粮食局、民政科、财粮科、文教科、卫生科、实业科、司法、安公科等职能部门。从此,武义、宣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时代。
  第三节 剿匪战斗
  1949年5月,金华地区各县相继解放后,国民党军的散兵和当地的土匪组织“陆军第十二军八婺游击纵队”(简称“八婺纵队”),在武义、宣平两县活动的有第2支队2、4、6、8大队,共四五百人,以及其他股匪。在人民解放军、地方部队、公安机关及民兵的配合下,进行多次清剿,至1952年,两县的土匪基本消火。
  歼击王德云股匪
  “八婺纵队”第2支队第4大队王德云部80余人,在新宅区沿溪村一带抢掠。1949年7月23日晨,丽水军分区(原宣平县属丽水地区)独立营包围沿溪村,击毙匪中队长1人,击伤大队附、中队长各1人,生俘40余人。
  下杨战斗
  1949年8月初,金华军分区参谋长练长银率领独立营和武义、金华、汤溪等县的部分县大队,分兵三路,围剿匪“八婺纵队”第2支队郑志培部。武义县大队两个中队和公安局侦察人员,及新宅、下杨两个区中队,共200余人,从县城向岭下汤方向进剿;独立营和汤溪县大队经后树向白姆方向前进。武义县大队和区中队经古竹,夜入岭下汤,取新宅折上四保,进入下杨村附近时,派新宅区副区长李桂生等人先入下杨村侦察。接着县大队也进入下杨村,俘获土匪20余人。第二天拂晓,土匪200余人从历山方向开枪射击,冲进下杨村。同时岩宅方向的土匪也蜂拥而进,向下杨村猛烈攻击。县大队遭土匪的反包围,班长、机枪手郑金根叛变投匪。战斗相持到上午8时,李桂生等3人在战斗中牺牲,数人受伤,参谋长练长银腿部受重伤。大队长李西京率一个班战士冲出包围,赶赴白姆向独立营求援。独立营赶往增援,用六〇迫击炮轰击匪群,土匪溃逃。
  宣平县城保卫战
  1949年8月底,中共宣平县委领导人前往丽水地区开会,县大队主力随往保卫。土匪获取情报后,“八婺纵队”队长邢小显纠集所属7个大队700余人,于9月1日凌晨,袭击宣平县城。土匪冲进县人民政府、公安局,放出犯人,枪杀看守员何朝德,掠劫商店物资,时宣平县仅留县大队1个中队和地方干部防守,战斗开始,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公安局等机关干部集中坚守县委机关和宣平县中学,顽强抗击土匪进攻,战斗持续5个多小时,打死、打伤匪徒数人,县委组织部干事张以淳中弹牺牲,至上午9时,县大队返回,土匪仓惶逃窜。
  夏家畈战斗
  清溪区王山头、茆角两村民兵配合剿匪部队,于1949年11月初,在夏家畈击毙土匪10余人,俘20余人,缴获步枪30余支,冲锋枪2支。
  奇袭连坞
  1949年9月1日,匪“八婺纵队”袭击宣平县城后,郑志培股匪窜入武义县境活动,晚上抢劫,白天睡觉。根据群众报告,土匪在清塘乡一带掳掠。金华军分区驻武义的武工队7人和家山乡副乡长朱光,追踪土匪,在连坞村后山有一个班的岗哨,遂乘其不备,采取突然袭击,击毙土匪哨兵3人,并缴获1挺机枪,利用土匪的机枪居高临下打击土匪,击伤匪数十人,待土匪冲上后山,武工队已经撤离。
  围歼匪首王德云
  匪“八婺纵队”第2支队第4大队被几次歼击后,匪大队长王德云带领残匪七八人,活动于古义乡郭洞山区。独立第12营(武义县大队)2连武工队5人,于1950年12月22日夜配合新宅区民兵1000余人,将王德云股匪第13大队严密包围于抱弄口,次晨猛力攻击,将该大队股匪全部歼灭,俘匪大队长陈明华以下5人,缴步枪5支,子弹100余发,文件1部。1951年1月7日夜在郭洞附近设伏,击伤匪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八婺游击队独立团王德云股匪1名,余均被击散。至11日,该村匪属携步枪1支,子弹20余发向该部自首,经过该连干部及时进行教育,供出匪首王德云的隐蔽情况,该连立即配合民兵数百人冒着严寒、踏着积雪,包围郭洞茶坑山,篦梳进剿,分路合击,将匪首王德云击毙,并击伤大队长何岳金等2人,俘匪大队副陈大义等3人,缴获步枪6支、木壳1支、各种弹80余发,并起出机枪1挺。至此,王德云股匪彻底消灭。
  击毙匪首鲍志仁
  匪“八婺纵队”第8大队经几次歼击后,仅留匪首鲍志仁等少数匪徒。1952年5月,宣平县公安队和德云乡民兵围歼鲍志仁,战斗中公安队指导员牺牲,民兵击毙匪首鲍志仁。

知识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武义县军事志》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方勤务、兵役、民众武装、国防动员、战事、军事人物等十篇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