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众武装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22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民众武装组织
分类号: E289.55
页数: 4
页码: 232-23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武义县民众武装组织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历代地方武装、民国政府地方武装、共产党领导的民众武装等。
关键词: 武义县 民众武装 组织

内容

第一节 历代地方武装
  乡兵
  唐、宋代以来,武义县民间曾招募乡兵,抵御起义军过境或防御当地盗匪,保卫地方安宁。本县溪里郭洞村落,就筑有围墙洞门,派乡兵把守,盗匪就难以侵入。
  民壮
  明、清两代,武义(含宣平)县均由县署招募民壮、民快等,担任守关、缉拿、巡逻等任务,辅助驻军勤务,维持地方治安。明洪武初年,武义县设万户简,召集民间武夫操练,平时为民,急时征集。宣德元年(1426),乡编保甲,县征民壮,以丁粮多者为正户,少者为贴户,全县共征集民壮150名。万历年间,由郡守抽调去40名,本县留110名。清代初年,县设民壮50名,康熙十五年(1676)裁减为12名。
  原宣平县自明代建县后,征募民壮147名,其中内守100名,团操47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东渠、上方等处饥荒民乱,知县刘肇甲令城乡绅士筹办团练,全县共设地方民团5处,募集团丁230名。
  城区民团设在城内万寿宫,团丁60名;
  华塘民团设在本村陈姓祠堂,团丁50名;
  溪口民团设在本村潘姓祠堂,团丁50名;
  上坦民团0设在本村潘姓祠堂,团丁50名;
  后溪民团设在本村曾姓祠堂,团丁20名。
  第二节 民国政府地方武装
  基干队与常备队
  武义、(含宣平)县保卫团成立后,于民国22年(1933)分区设立基干队,有官佐33人(其中宣平16人),有团丁206人(其中宣平94人);同时在各乡镇建立常备队175个(其中宣平88个),每队设分队长、分队附各一名,共有团丁5757人(其中宣平1190人)。此外,尚有预备队团丁588人(其中宣平288人)。县基干队与常备队配有木壳枪36支,手枪3支,土枪667支。
  自卫队
  民国28年(1939)前,武义县曾成立抗战自卫队,29年(1940)1月裁并于国民兵团,将2个自卫中队改编为1个独立中队,官兵126人。34年(1945),改称自卫总队,有官兵206人。35年(1946)5月,改编为保安警察大队。36年(1947),组织民众自卫队,全县建立12个中队,每队设中队长、政治指导员各1名;下辖223个分队,每队设分队长、特务长各1名,队员合计18044人。另外建立1个特种自卫中队,官兵66人。
  原宣平县于民国29年(1940)由原保甲壮丁干部队改编成1个自卫独立中队,有官兵83人。36年(1947),全县组织民众自卫队19个中队、178个分队,队员合计7120人。
  保安警察任务队
  民国29年(1940)4月,武义县在每个乡镇建立保安警察任务队,由乡镇长兼任队长。下辖1个班,设班长1人,队员10人。任务队成立后,经过训练,担负维护治安、侦查奸细、搜集情报、警戒空袭、保护交通、办理救护等任务。
  第三节 共产党领导的民众武装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导下,党根据这一时期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力量领导工农运动。
  1927年在工农运动的影响下,武义也普遍建立了工会和农会。成立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队等群众武装组织,全县农民自卫队达数万人,县城工人纠察队也达600余人。3月12日,武义工会、农会、妇女会各界代表1000余人,在县城广场召开孙中山先生逝世二周年纪念大会,明确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斗争锋芒直指反动势力。
  1927年5月初,国民党省党部纷纷派出清党大员,到金华各地四处搜捕共产党员和左派群众,武义县农民协会领导人王水起、王鸣绅等同志先后被捕遇难。党组织也受到严重破坏,一时国民党右派、土豪劣绅、地痞流氓群魔乱舞纷纷上台,进行反攻倒算。党组织成员面临着敌人的屠杀,便由公开转入隐蔽,深入农村,继续组织发动群众回击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逆流。武义县农民协会会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枪杀了县便衣队队长徐金良。
  1928年8月4日,邵李清率领邵宅、金畈等五个村党团员和农民自卫队40余人,惩办了隔屋村疯狂欺压农民的恶霸林新福,打响农民暴动的第一枪。从此,赤手空拳的农民运动,开始转向武装暴动。10月10日,武义县委负责人邵李清领导邵宅地区农协会员150余人举行暴动,计划缴伪警察的枪支,捕杀汤恩伯之父汤德彩和土豪鲍经田,因敌人得到了消息,结果暴动未取得成功。事后,省防军还调来1个团进行镇压。这一时期,宣平县(今武义县柳城畲族镇)也进行了小规模暴动。终因敌强我弱,组织领导不够严密,又没有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等原因而失败。但革命斗争教育了党和人民群众,只有组织起来,拿起刀枪,才能打倒土豪劣绅和武装反革命。是年冬,宣平地区的农民运动也风起云涌。宣平县委组织农民军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没收地主恶霸的钱财和多余土地,烧毁田契。土豪劣绅闻风丧胆,纷纷逃入县城。1929年春,国民党省政府派出省防军进行镇压,共产党员和农民军10余人被捕,为了营救被捕的同志,县委决定攻城劫狱。是年10月,郑有瑞率领700余名农民军攻打宣平县城。激战通宵,国民党县政府人员仓皇逃窜,但狱中监禁的农民军已被转移。
  1943年,宣恩金带领了30余人的武工队来到宣平牛头山、遂昌一带活动,在敌人疯狂进剿的情况下,处境极为困难,有时连饭也吃不上,被迫在山上搭起窝棚来住。12月的一天,天下着大雪,宣恩金等住在宣平县荒田坪山上,因敌人封锁十分严密,不准让群众出村,此时山上已断粮3天,群众非常焦急,便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为部队送去粮食,他们把牛撒放出去,人去追牛时,将藏在蓑衣里面的粮食带出村送给部队。有一天宣恩金得病,被东坑村岳品友的姐姐(人称老大妈)知道后,亲自前去看望,回来后,不畏风险冒雨连夜赶到田铺买回草药,并带回1只鸡,次日清早就送上山去,又煎药又烧鸡,等到天黑时才回家。当时武工队吃的蔬菜、食盐、黄烟都是靠当地群众提供的,武工队的官兵深知群众生活也是非常困难的,有些物资也是群众东凑西凑起来的,而且还要冒着生命危险,战士们为之十分感动,实在于心不忍,因此,武工队一面带领群众进行反“清剿”斗争,一面就地开山种粮种菜,来解决部队生活,以减轻群众的负担,终于坚持到抗战的最后胜利。
  1944年10月,在金义浦根据地农民抗日自卫队的影响下,武义杨家砩矿广大工人,也自发组织武装队伍,与日本侵略者和日伪军警作斗争。在工人许光友和芦友学的领导下,举行了一次大罢工,提出:“拒开4号洞(因不安全已报废,但矿石质量好);不准随便打人杀人,糙米改吃白米;工人生病给予治疗”等条件。高呼口号的工人手持棍棒、石块,冲进日本侵略军住处,遭到侵略者的镇压,一些同志牺牲了。但工人们并没有被敌人的屠刀所吓倒,罢工失败之后,工人们便暗中自制武器,武装自己。铁匠陈老二一人就造起小尖刀300多把。
  1945年7月,工人武装组织,通过警备队的内线,伪军班长封瘦余以下乡打狗吃肉为名,与当地八大队取得联系,趁天黑夜晚,部队在外面策应,工人一哄而起,首先冲进碉堡,夺得机枪一挺,步枪10余支,缴获一批弹药。而后采取边打边撤,在许光友、芦友学的率领下,把这支工人队伍拉了出去,参加浙东人民解放军金箫支队。
  1948年3月,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武义武工队。8月,扩(改)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2纵队第6支队第9大队。
  1948年8月至1949年3月。建立金(华)汤(溪)武(义)宣(平)武工队,开展革命斗争活动。

知识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武义县军事志》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方勤务、兵役、民众武装、国防动员、战事、军事人物等十篇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