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图书馆
武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历代兵役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21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历代兵役制
分类号:
E265
页数:
2
页码:
176-1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浙江省武义县历代兵役制情况,分别记述了府兵制、募兵制、世兵制等。
关键词:
武义县
兵役制度
募兵制
内容
本县地域历代曾实行过民军制、世兵制、府兵制、募兵制、征兵制等多种制度。
府兵制
自唐代建县后实行府兵制,县设内有府兵户,由官府分置田地,与民户分籍。府兵20岁服役,60岁免役,平时农耕,农闲训练,战时出征。
募兵制
宋代实行募兵制,强壮者招募为禁兵,怯弱者或罪犯编为厢兵。禁兵为正规军,厢兵为地方杂役兵。
世兵制
元代实行世兵制,将强壮者编为军户,实施军民分离,父死子继,兄终弟接,世代为兵。
明代吸收府兵制与世兵制的经验,创立了独具特色的卫所制。县内按每三户出一丁的办法,建立军户,军丁被分配到指定的卫所守卫。卫所制初期曾为减轻人民负担,加强军力起到积极作用,后来由于战争频繁,政治腐败,卫所屯田遭破坏,兵员不足。宣德元年(1426),武义县曾编保甲、征民壮,以丁粮多者为正户,少者为贴户,全县共征民壮150名。正统年间,卫所开始实行募兵制。戚继光在义乌、金华、武义等地募兵3000名,世称“义乌兵”,转战浙闽,荡平倭寇,屡建战功。
清代,兵役制度有所改革变化。从清初开始,一方面在满族部落兵的基础上建立“八旗兵”,实行世兵制。规定旗人15至60岁,身高达到4.9尺,身体强壮和娴熟骑射的壮丁,均可加入旗兵。另一方面,以汉人为主体的“绿营兵”,则实行募兵制。绿营兵源,清初主要来自归附的明军,后为各地招募的乡民。绿营兵士一律从籍贯在本地的人中招募,士兵一经入伍,即编入军籍,成为终身职业,并可带家属到驻地,年过50岁体衰力弱时解除现役。清代末年,八旗兵和绿营兵均已腐败不堪,于是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仿照西方,新建陆军,即所谓新军。新军实行招募制,其兵役分为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三种。常备军由当地有身家的人充当,发给全饷,屯聚在营操练,服役三年后退还原籍;续备军由常备军退役在乡士兵充当,减成给饷,分期调操,三年期满退役;后备军由退役的续备军充当,按续备军减半给饷,定期调操,四年期满,退为平民。为提高新军质量,对应募士兵条件有较严格的规定:年龄在16岁以上、25岁以下,身高在4.6尺以上;凡五官不全、体弱、手举不能达百斤者不取;凡吸食鸦片、犯有罪案和城市游民不取;应募时需报三代家口住址,弄清来历。但以上新军兵役制度执行不力,到宣统元年(1909)才初见成效,武义、宣平两县均奉令撤绿营兵,改练新军。
知识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方勤务、兵役、民众武装、国防动员、战事、军事人物等十篇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武义县府兵制情况
相关专题
武义县募兵制情况
相关专题
武义县世兵制情况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