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县人武部干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19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县人武部干部
分类号: E22
页数: 2
页码: 144-145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50年~2005年浙江省武义县人民军队人武部干部工作发展情况。
关键词: 干部工作 部队 武义县

内容

1950年,县人武部建立后,均属部队建制,县人武部干部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有关政策选拔培养。排职干部从优秀士兵中选用,连以上干部从现职排干部中提升选拔。人武部当时为适应剿匪斗争任务,扩大与巩固地方武装,协助建立各级基层人民政权等需要,提升(拔)了部分干部,充实干部队伍。以后,每年干部进出,转业复员,一般直接从优秀战士中提拔使用。1951年进行抗美援朝,人武部又从优秀士兵或知识分子中提拔一批干部。1952年,独立营缩编部分超编的干部充实到人武部。1953年,人武部贯彻大胆提拔和培养干部方针,又提拔一批排以上干部。1954年,遵照上级指示,人武部转业一批干部支援地方经济建设。1960年,人武部干部工作任务是调整干部的军衔级别和调配干部、补齐干部缺额。1961年,贯彻德才兼备干部政策,坚持在职培养为主的方针。1964年,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指示,人武部选拔一批基层干部,对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偏弱干部进行转业安置,使干部队伍趋向合理。1965年,按照德才兼备使用干部原则,从优秀的士兵学员中选拔部分基层干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武部一部分干部参加“三支两军”工作,现职干部缺编,又从优秀士兵中提拔一批干部。1983年,金华军分区对人武部班子进行了调整。1985年人武部按照上级要求,各类干部实行责任制,激励干部奋发向上,做好本职工作。1986年改归地方建制后,人武部干部由地方、军队共同管理,以地方为主。人武部部长、政委的任免,由县委讨论提出意见,并在征得军分区党委同意后,由市、地委审批任免。对办公室主任、科长及其以下的干部,由县委组织部商人武部提名,共同考核,按地方党、政干部任免权限任免。干部选拔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应具备的条件是:政治思想进步,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年纪轻;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热爱人民武装工作,并有与职务相称的军事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主要从军队转业干部、专职人民武装干部中挑选,或者从人民武装干部学校的毕业生中补入。
  1993年,积极做好人武干部调整、交流工作,从专武干部和军队转业干部中选拔年龄轻、文化程度高的3名干部进县人武部机关任职,考察提拔科级干部4人,交流到兄弟单位县人武部任职1人,调政府机关任职的1人。
  1994年,积极抓好干部队伍建设,结合军事业务培训,进行了“使命感”教育,选拔1名专武干部到县人武部机关任职。
  1995年,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积极做好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根据武劳人(1995)4号文件精神,部党委研究,建立以成文良部长为组长,有关科室3人为成员的考核小组。考核工作于1月14日~18日进行,对符合参加考核的干部7人、职工6人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核,按照考核程序,先由被考核个人实事求是的写好个人总结,然后组织群众进行评议,有20人参加了填写评议票的形式进行背靠背的评议。在广泛征求群众评议意见的基础上,各科室领导根据被考核人员的平时表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语,提出等次评定意见,考核小组按规定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由部领导签署考核意见。通过考核,评定为优秀的2人,评定为称职的6人,评定为合格的5人。
  1996年4月,是县人武部收归军队之年,干部变动大。县人武部对未收归军队建制干部,做好过细的工作,并积极向县领导和县组织部提出意见,县委根据工作需要,对6名转业地方安置的干部进行了妥善安排,其中:仓库主任安排为县审计局党组成员,2名副主任科员分别安排为县纪委纪检员和审计局审计员。该年调入3名干部到人武部机关工作。1997年~1998年,加强对人武部干部的教育管理,采取“传、帮、带”的方法,搞好在职干部的培训,提高工作能力。2000~2005年,部党委为保护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从政治上关心爱护,生活上尽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做到严与爱相结合,建立内部的良好关系。人武部党委主要领导经常与机关干部开展思想交心谈心活动,牢固树立扎根山区作奉献思想,同时,采取压担子、交任务的方法,搞好在职干部培训,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在这期间,人武部部长、政治委员及科长、参谋、助理员都是军分区和其他部队调配任职,每年按干部政策的要求,都有干部提拔任用、交流调动、转业安置,干部工作进出有序。

知识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武义县军事志》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方勤务、兵役、民众武装、国防动员、战事、军事人物等十篇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