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驻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16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驻军
分类号: E289.55
页数: 5
页码: 80-84
摘要: 本章记述了自元代~2002年浙江省武义县驻军发展情况。
关键词: 驻军 武义县

内容

第一节 历代驻军
  元代:派驻武义县镇守千户1员。明洪武元年(1368),在武义县城设军卫所,兵员人数不详。
  清代初年,驻武义县绿营汛左营千把1员,配有战马兵2名,无战马兵3名,守兵25名。
  顺治三年(1646),驻宣平县右营千把1员,兵丁40名,营房设县城太平坊。
  康熙十三年(1674),为防闽乱,宣平县加驻朗标参将1员,统领守备千把7员,马步战兵1000名。三年后撤离。康熙四十八年(1709),为防彭子英起事,派驻宣平县镇标中营把总1员,添设兵丁800名,并捐造营房32间。
  嘉庆元年(1796),驻宣平县兵丁61名。
  同治三年(1864),进行兵制改革,裁减兵丁24名。至清末,有兵丁35名,其中上调郡防10名,本县留25名,外加营书1名。
  宣统元年(1909),奉令裁撤绿营,改练新军。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民国元年(1912),宣平县由处州军政分府派来护军20名,并从遂昌调来防军20名,驻守城隅。民国3年(1914)11月,防军20名调回丽水遣散,另派哨长1名带兵3棚(每棚14人,计42人),来宣平驻扎。
  民国31年(1942)年9月,国民党陆军79师235、236、237团驻防武义县的清溪、新宅、下杨等区及宣平县的上坦区。34年(1945)5月撤离。同年10月,国民党陆军21师61、62、63团驻防武义县。
  民国33年(1944)年3月,国民党陆军暂编三十三师第一团驻防宣平县。35年(1946)5月撤离。
  民国37年(1948)10月,国民党陆军203师609团驻防武义县城。38年(1949)5月败退。
  附:民国31年(1942)日本侵略军第22师第85联队曾进驻武义县城及童庐、茭道等地。33年(19443月撤离。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
  1949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4师进驻武义县城,武义宣告解放。同一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31师进驻宣平县城,宣平宣告解放。部队不久即撤离。
  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正规部队除几次训练拉练经过县境外,未有部队驻防。
  武义的驻军单位,除了武义县人民武装部(有关县人武部沿革已在本篇第一章第三节中作了记载),还有武警武义县中队与武警武义县消防大队。
  武警武义县中队
  武警武义县中队始建于1949年的公安警备队,1950年改为军队建制。1955年8月改编为人民武装警察中队,隶属公安建制,当时武义有干部战士23人,宣平有27人。经过撤县、复县,1962年2月,复建武警部队武义县中队,干部战士集体转为现役。1963年2月,改为公安建制,1966年7月又改为军队编制,归县人武部领导。1968年11月中旬,根据浙江省军区关于县(市)中队调防命令,武义县中队与开化县中队对调。1976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又改为公安建制,县中队归金华地区公安局民警科领导,其所担负的逮捕、警戒、看押的任务同时移交,县中队的武器装备、营房营具、在用物资、交通通讯工具、单独耕种的土地、生产和生活的节余经费等全部移交。
  县中队交由公安机关建制领导后,改称为人民武装警察武义中队,仍执行军队的条令、条例、制度,供应标准和福利待遇。战士继续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由2年改为3年。
  1980年8月,又改编为武警部队武义县中队,归武警金华地区大队(1983年1月改支队)领导。1989年1月1日,又实行武警部队与公安系统双重领导。
  县中队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队伍。在解放初期,县公安队冒着牺牲的危险积极参加剿匪工作,彻底清除武义(宣平)县境内的武装土匪。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时期,武警武义县中队在处置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2年县中队参与了处置武义县柳城地区村民冲击区、乡政府的突发事件;1994年,中队参与处置武义东风莹石公司大规模群众械斗事件;1995年,中队官兵在“3.30”西霞桥倒塌抢险中,不畏艰险,不怕寒冷,下河打捞起尸首数名;2000年中队主动参加“6.23”特大洪水抢险;2001年中队担负了处置武义县桐琴镇“3.15”群众闹事事件;2002年,参加西联乡“8.15”泥石流抢险救灾,参战官兵牢记使命,英勇顽强,奋力抢救受灾群众,圆满完成任务;2003年中队参与公安机关“武阳惊雷”扫毒抓捕行动1次,出动兵力15次,抓捕吸、贩毒人员18名。
  1992~2005年,中队官兵先后参加大小近60余次的山林火灾扑救工作,在扑救过程,参战官兵英勇顽强、不怕困难,圆满完成任务,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森林防火先进单位”。
  武警中队主要任务之一是负责武义县看守所的外围武装警戒,协助看守所预防和处置灾害事故。1998年,中队在历届官兵的辛勤工作下,协助县看守所取得了28年安全无事故的好成绩并荣获“全国模范看守所称号”,中队也因此荣立集体三等功。
  县中队还积极与地方部门、单位开展各类警民共建活动,支持地方建设。先后与武阳中学、县职工学校等单位建立共建关系,发挥中队特长,指导共建单位开展军事训练,进行内务观摩、文体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队自组建以来,虽然编制体制多次改变,但历届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官兵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军政成绩历来名列支队前列。以顽强的作风和过硬的素质在地方树立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中队自组建以来,先后被武警省总队评为先进中队一次,记集体三等功0两次,三次被评为先进集体,集体嘉奖两次,连续十九年被评为金华市文明单位。中队先后有十四名战士提干和考入警校,20名官兵荣立三等功。
  武警武义县消防大队
  民国期间,武义(宣平)县就曾建立义务消防队7支,有义务消防队队员144人。解放后,重建义务消防队,1954年武义县有义务消防大队2个,下设4个中队8个小队和1个直属分队(也称水枪队),有义务队员445人。1956年,宣平县建立柳城镇消防委员会,下设操机、突击、机动3个队,有义务消防员158人。同年,武义县建立城关镇人民消防委员会,下设义务消防队3个,有义务消防队队员140余人。
  撤县、复县后,1966年武义县开始建立消防专业组织,属武警部队建制,称武警武义中队消防班,配备消防警察8人。1970年根据国务院指示,消防警察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为五年。是年建立县公安消防队。1974年正式建立武义县公安局消防中队,分防火、战斗、后勤3个班。1983年,公安消防中队归编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编制增至23人。1984年成立县公安局消防科,实行科、中队合署办公。
  1998年2月,武警部队首次实行衔制,县消防中队有一名警官被授予上尉警衔,二名警官被授予中尉警衔;一名士兵被授予专业警士;其他士兵分别被授予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警衔。1991年8月,根据省公安厅要求,消防中队升格为消防大队,正营级建制,大队配大队长、政委、参谋。1995年3月,大队设立党总支及大队部党支部。1998年3月,根据省厅要求,大队党总支改为党委。大队政委改称教导员。自建队以来,先后有2名地方干部,24名现役干部进队任职,累计招义务兵110名,其中18名士兵提干,9名转为志愿兵。
  2003年根据上级部署,以点带面组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当年完成柳城畲族镇、桐琴镇专职消防队和王宅镇、茭道镇、新宅镇义务消防队组建工作。至2005年5月,全县18个乡镇、街道已组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12支,有队员116人。它们承担了全县70%以上农村火灾扑救工作。全县已基本形成一个以公安消防为主,专职、志愿、义务消防为辅的灭火救援、群防群治网络。柳城专职消防队自组建以来,共出警190余次,扑灭大小火灾170余次,救出迂险群众17人,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为武义南部山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2005年9月,柳城消防队被评为浙江省“十佳专职消防队”。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自1985年至2005年,共发生火灾648次,经县消防中队、大队官兵奋力扑火、抢救,挽回国家集体与个人财产损失达8000余万元。在历次扑火抢险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2000年10月1日凌晨,王宅镇山碧张村发生火灾,在抢救中,县消防大队通讯员陈才岳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和战友的安全,奋不顾身冲进火场,皮肤四度烧伤,左大腿粉碎性骨折,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壮歌。他出院归队疗养后,仍身残志坚,积极参加队部各项服务工作。省消防总队给陈才岳记二等功一次,中共武义县委号召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向陈才岳同志学习,战友们称他是“活着的黄东华”。
  县消防大队为大力开展全民消防宣传工作,于2003年11月9日创办一份《武义消防》小报,这是全省唯一的县级消防报刊,至2005年底已刊出26期,发行10余万份,把消防信息送进千家万户,成为宣传消防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消防常识和部队形象的有效载体,得到省消防总队领导的充分肯定与赞扬,也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好评。
  武义县消防大队坚持“从严治警”的方针,狠抓队伍建设,在部队教育管理、抢险救灾、业务训练、消防监督管理、后勤保障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多年来,大队连续被评为县、市文明单位,金华市最佳服务单位,先后被省公安厅、总队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基层大队,落实行政管理达标先进单位和《纲要》达标单位,曾荣获集体三等功一次,集体嘉奖二次,先后有20多名官兵荣记个人三等功和二等功。2005年2月,武义县消防大队又获得金华市消防支队2004年度工作考核总分第一名,并被省消防总队评为先进基层大队。

知识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武义县军事志》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方勤务、兵役、民众武装、国防动员、战事、军事人物等十篇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