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事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16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事机构
分类号: E289.55
页数: 7
页码: 74-8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浙江省武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事机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军事机构 解放后 武义县

内容

1949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4师、第11军31师分别进驻武义(宣平)县城,两县同时宣告解放。武义县于5月10日贴出布告,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武义县警备司令部和武义县军事管制委员会,同月16日,成立宣平县军事管制委员会。6月,通过地方游击队整编,两县分别建立了县大队。后来为使地区武装从组织上进一步走向正规化,1950年12月,遵照浙江省军区务令字第1号命令,撤销县大队番号,统一改建为独立营;1952年5~6月撤销独立营的番号,整编为县中队。这一阶段武义(宣平)县的军事组织分别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义县警备司令部
  1949年5月9日武义宣告解放,10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武义县警备司令部,不久自然消失。
  司令陶健(1949.5~5)
  武义县大队
  1949年6月16日,浙江第十一军分区集中原浙东人民解放军第2游击纵队第6支队第9大队到金华二仙桥整训,6月18日成立武义县大队。
  大队长徐干(1949.9~1950.12)
  政委 李树平(兼,1949.6~1950.12)
  副大队长 李西京(1949.6~1950.3)
  常水泉(1950.6~12)
  副政委 李仁义(1949.6~1950.12)
  刘联邦(1950.4~12)
  武义县独立第十二营
  1950年12月由县大队改编,1952年6月改编为县中队。直属浙江第八军分区领导。
  营长 徐干(1950.12~1951.10)
  副营长 常水泉(1950.12~1951.D
  政委 李树平(兼,1950.12~1952.6)
  副政委 李仁义(1950.12~1951.1)
  刘联邦(1950.12~1951.5)
  李登云(1951.7~~1952.6)
  参谋长 孙兆泰(1951.8~1952.6)
  宣平县大队
  1949年5月,成立宣平县大队,下属2个中队。
  大队长 陈仿尧(兼,1949.5~1949.8)
  政委 晨光(兼,1949.7~1951.1)
  副大队长 钱大山(1949.8~1950.12)
  副政委 袁纪友(1949.8~1950.7)
  张天乐(1950.7~1950.12)
  宣平县独立营
  1950年12月,由县大队改编为丽水军分区第7独立营,下属3个连,1952年5月,改编为县中队。
  营长 钱大山(1951.1~1951.12)
  孙学礼(1951.12~1952.5)
  政委 晨光(兼,1951.1~1951.3)
  副营长 候国柱(1951.12~1952.5)
  副政委 张天禄(1951.1~1951.9)
  张士臣(1951.9~1952.5)
  参谋长 郑宝海(1951.1~1952.5)
  县人民武装部(兵役局)
  1950年9月,武义(宣平)县建立人民武装部后,内设军事、政工二个股。
  1952年6月,县、区人武部正式划归军队建制。
  1954年8月和9月,武义、宣平两县人民武装部先后改建兵役局后,下设作训、政工、兵役三个股。
  1957年7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工作性质,武义县兵役局又改设为三个科:一科为组织动员科,并作预备役军官方面工作;二科为征集科,并作统计工作;三科为民兵训练科,并作预备役训练工作。
  1958年2月24日,浙江军区遵照中央军委关于“裁减军队数量,加强质量”的决定,为加强兵役工作建设和预备役训练,颁发县市兵役局编制表,武义、宣平两县均属丁等县兵役局,设组织动员、预备役训练2个科,编制人数为12人,其中:编配局长1人,政治委员1人,副局长1人,秘书1人,2个科各设科长1人、助理员各3人。
  1961年10月,复建武义县人民武装部后,下设作训、动员、政工三个科。同时在全县各人民公社都建立了人武部。
  1962年12月3日,浙江省军区对县(市)人武部编制问题又作出调整,武义县为丙等县,设作战训练科、组织动员科和政治工作科,编制为21人。
  1963年4月24日,浙江省军区根据南京军区编制工作会议规定的条件,对各县市人武部的员额分配作出决定,县人武部仍设3个科,编制仍为21人,其中:编配部长1人,政委(兼),第二政委1人,副部长1人,副政委1人,秘书1人,供管员1人,公务员1人,炊事员1人;作战训练科科长1人、助理员2人、军械助理员1人;组织动员科科长1人、助理员3人;政治工作科科长1人、助理员4人。
  1975年4月22日,武义县人武部与安徽省界首县人武部调防,调防后县人武部设作训、动员、政工三个科。编制为24人,其中干部21人,战士3人,按编制配备有部长、政委、副部长、副政委、秘书、管理员各1名;各科配科长、副科长各1名,配参谋、干事各3名,战士各1名。1977年12月,增设装备科。1982年12月,机关实行精简整编,人武部设军事、政工、后勤三个科。
  1986年5月,武义县人民武装部改归地方建制,定为副县级单位。编配部长、政委各一人,部长、政委为副县长级;一般干部按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确定职务等级,仍称参谋、干事、助理员。内设机构有:办公室、军事科、政工科和民兵装备仓库,定员为22名,其中干部15名,职工7名。1989年5月,增设劳武企业办公室。
  1990年,县人武部仍设办公室和军事、政工两科。实有人数为20人,其中干部13人,职工7人。1991年6月25日,根据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省编制委员会、省劳动人事厅、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的联合通知,确定武义县人武部人员编制数为22名,其中干部15名,工人7名。
  根据1995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县(市、区人民武装部收归军队建制的通知,武义县人武部从1996年4月1日起改为军队建制,定为正团级单位,编制12人,设部长、政委、副部长各1人,内设军事科、政工科、后勤科,科为正营级单位。县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仍接受上级军事机关与同级地方党委、人民政府的双重领导。至1997年,县人武部现役军官编制11名,职工编制10名。
  2004年,根据南字第81号文件,调整县(市、区)人民武装部编制,仍定为正团级单位,仍设军事、政工、后勤科,科为正营级,配部长、政委、副部长兼军事科长、政工科长、后勤科长、参谋、干事、助理员。2005年1月,部机关执行新的编制,部机关有干部9名,职工10名,至2005年。
  基层人武部
  基层人武部是国防动员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组织基础。自解放初期建立区人武部开始,随着全县行政区划的调整变化,先后建立了各人民公社、各区、乡、镇人武部。为适应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加强基层人民武装建设,1984年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劳动人事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基层人民武装部的设置和专职人民武装干部的配备原则等问题的通知》。根据上级指示,本县在调整充实各乡、镇人武部的同时,除1978年11月建立的县直机关人武部外,又于1987年12月建立了县经委、县供销联合社、县商业局、县二轻局、县棉纺厂、县有机化工厂、东风莹石公司等7个县人武部直属基层人武部。至2005年,全县建有基层人武部26个,其中乡镇、街道、县直19个,企事业单位7个,共有专职人武干部40名。
  基层人武部属地方编制,政治上属地方党委领导,业务上由县人武部管辖。每个基层人武部视管理范围大小分别配备正副部长1至2名,人武干事1至3名。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地区本单位兵员动员、征集工作,参战支前,民兵的整组、训练、政治教育和参加两个文明建设以及治安保卫等工作。
  县人武部(兵役局)历任主要领导人
  武义县人武部
  1950年9月建立。1952年6月改为军队建制。
  政委 李树平(兼,1950.9~1952.11)
  赵仲一(兼,1953.9~1954.8)
  副部长 魏树仁(1951.7~1952.9)
  咸端文(1952.9~1953.12)
  宋九祥(1953.11~1954.9)
  副政委 秦书田(兼,1953.1~1954.3)
  武义县兵役局
  1954年8月,县人武部改称兵役局.1958年11月,随并县撤销。
  局长 张证科(1954.12~1956.9)
  朱凤智(1956.3~1958.4。1958.4~6为副局长)
  王忠甫(1958.4~1958.12)
  政委 赵仲一(兼,1955.1~6)
  汪洪涛(兼,1955.6~1958.6)
  于耐毅(兼,1958.6~10)
  副局长 宋九祥(1954.9~1956.4)
  吴有荣(1958.4~12)
  副政委 王纯贵(1954.12~1955.8)
  夏忠怀(1955.9~1958.5)
  连作良(1958.4~12)
  1961年10月,恢复武义县建制,重建武义县人武部。
  武义县人武部
  部长 王忠甫(1961.10~1963.12)
  刘子元(1964.4~1975.4)
  王培富(1975.5-1981.10)
  钱德顺(1981.10~1983.8)
  田洪勋(1983.8~1985.8)
  徐锦明(1986.5~1993.2)
  成文良(1993.2~1996.4)
  邹忠玺(1996.10~2000.6)
  章建德(2000.6~2004.5)
  张锦良(2004.5~2005.3)
  王正山(2005.3~)
  政委 片宝森(兼,1962.1~1967.12
  第二政委 胡彩德(1964.4~1970.3)
  政委 梁守智(1970.3~1975.4)
  胡彩德(1973.1~1975.4)
  张洪禄(1975.5~1976.10)
  第一政委 王文章(兼,1979.3~1983.9)
  毛华岳(兼,1984.3~1985.7)
  政委 张洪禄(1976.10~1978.10)
  马如鹤(1978.10~1983.8)
  褚衍斗(1983.8~1995.3)
  成文良(1996.4-1998.3)
  夏改革(1998.3~1999.3)
  章建德(1999.3~2000.6)
  陈子根(2001.3~2002.3)
  李中军(2003.6~)
  副部长 马继先(1961.10~1975.4)
  沈久堂(1970.2~1975.4)
  戴泰(1971.3~1975.4)
  徐明诚(1975.4~1980.10)
  蒋国善(1975.4~11)
  刘华锁(1975.4~1978.4)
  荣蟠岭(1975.11~1982.1)
  孙茂宗(1981.6~1983.9)
  褚衍斗(1983.3~1983.8)
  唐炳华(1983.11~1985.9)
  李先俊(1996.4~2000.7)
  曹智冲(2001.3~)
  副政委 贾乐礼(1961.10~1965.4)
  王象庚(1965.4~1970.11)
  仇汉书(代,1967.7~10)
  侯信(1970.8~1975.4)
  朱刚(1973.2~1975.4)
  邹本欣(1975.4~1978.4)
  李加清(1975.4~1978.11)
  董振盛(1977.12~1981.8)
  吴启伦(1979.4~1981.8)
  褚衍斗(1981.9~1983.3)
  陈子根(2000.6~2001.3,主持工作)
  钟新民(2002.6~2003.3,主持工作)
  李中军(2003.4~6,主持工作)
  宣平县人武部
  1950年9月建立。1952年6月改为军队建制。
  部长 段成玉(1952.9~1953.11)
  政委 晨光(兼,1950.9~1951.3)
  崔光磊 (兼,1952.12~1953.10。1951.4~1952.11兼副政委)
  副部长 李竹安(1951.3~1953.1)
  朱凤勤(1953.10~9)
  副政委 耿旭东(兼,1954.3~5)
  宣平县兵役局
  1954年8月,由县人武部改建为兵役局,1958年4月,随并县撤销。并到武义县兵役局。
  局长 辛德明(1954.12~1956.9)
  陈茂山(1956.9~1958.4)
  政委 宋希图(兼,1954.11~1957.6)
  于耐毅(兼,1957.6~1958.4)
  副局长 朱凤勤(1954.9~1955.6)
  袁庆元(1955.12~1956.6)
  副政委 吴有荣(1954.12~1958.4)

知识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武义县军事志》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方勤务、兵役、民众武装、国防动员、战事、军事人物等十篇内容。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