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16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机构
分类号: E289.55
页数: 8
页码: 87-7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浙江省武义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机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军事机构 抗战时期 武义县

内容

武义县是革命老根据地县,从北伐战争开始,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都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武装斗争,为打击土豪劣绅,抗击日本侵略者,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
  根据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省委关于浙江总暴动的指示,中共武义县委积极组织农民暴动,打击土豪劣绅。1930年1月成立“中国共产党浙武红军游击队”,于同年10月,后树战斗失利,11月队伍解体。在武义红军影响下,中共宣平县委亦于1930年5月,建立宣平红军,7月成立军事委员会,定番号为“红十三军浙西第三纵队”。至11月,也因红军暴动失败,领导人被捕牺牲,队伍解体。
  永(康)武(义)联合暴动军事委员会(1928.9~10) 1928年7月,省委派刘寄云到永康组织农民暴动,9月13日,在永康、武义两县交界的桐琴镇金福春酒店,召开永康、武义两县党组织和暴动领导人联席会议,决定于10月10日夜,联合举行秋收暴动。会上成立了“永武联合暴动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两县的秋收暴动。
  主席 刘寄云(詹醒民,1928.9~10)
  武义暴动总指挥部(1928.9~10) 永武联席会议后,为了加强暴动的领导,武义县委及时成立了相应的暴动总指挥部,下设四个区的指挥部,10月10日夜按计划举行暴动。事发后遭国民党武装镇压而失败。
  总指挥 徐英 (徐胡连,1928.9~10)
  副总指挥 邵李清 (邵泽民,1928.9~10)
  倪云腾 (倪雨沾,1928.9~10)
  徐强 (徐乙威,1928.9~10)
  东区暴动指挥部
  指挥 徐理富 (1928.9~10)
  副指挥 倪云腾 (兼,1928.9~10))
  西区暴动指挥部
  指挥 方文德 (1928.9~10)
  副指挥 方济民 (1928.9~10)
  南区暴动指挥部
  指挥 金福仁 (1928.9~10)
  副指挥 赵德法 (1928.9~10)
  北区暴动指挥部
  指挥 邵李清 (兼,1928.9~10)
  副指挥 洪舍贤 (1928.9~10)
  浙武红军游击队(1930.1~11) 1930年1月27日夜,中共武义县委书记邵李清在王村龙潭坑召集农民协会骨干会议,研究建立武义红军,定番号为“中国共产党浙武红军游击队”,设总指挥部于大公山。6月,先后建立了东、南、西、北、第五等5路红军指挥部,约3000余人,活动于全县90%以上的乡村,波及宣平、金华、缙云等邻县边境,斗争锋芒直指国民党反动统治和土豪劣绅。1930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头版刊登了武义红军斗争活动的情况时指出:“跟着目前全国革命浪潮的日益扩大,同时其游击斗争亦日益发展,现在该县已在武装农民包围之中。该县游击队派代表与东方军委接洽,转变为红军。”同年11月,斗争失败,红军游击队解体。
  总指挥 徐金财 (徐子明,1930.1~10,后叛变)
  党代表 邵李清 (1930.1~9)
  副总指挥
  下属组织
  东路红军游击队 1930年3月建立
  指挥 倪新富 (1930.3~6)
  张福林 (1930.6~11)
  南路红军游击队 1930年3月建立
  指挥 张若安 (1930.6~10)
  副指挥 吴方伊 (1930.4~11)
  西路红军游击队 1930年3月建立
  指挥 潘广天 (1930.3~6)
  邵炳荣 (1930.6~11)
  副指挥 方文德 (方德德,1930.3~10)
  北路红军游击队 1930年2月建立
  指挥 邵顺长 (邵子虎,1930.2~6)
  李文廷 (李子龙,1930.6~11)
  1930.2~1930.6任副指挥)
  副指挥 刘增荣 (1930.6~10)
  钟樟旺 (1930.6-6)
  第五路红军游击队 1930年6月建立
  指挥 何叶珍 (1930.6~10)
  副指挥 何福成 (1930.6~7)
  宣平攻城劫狱农军 1928年底,宣平农民年关暴动失败后,党员、农民协会骨干50余名被捕或牺牲。1929年,中共宣平县委为营救革命同志出狱,决定于10月10日晚,组织700余名农军举行攻城劫狱。由于行动计划泄密,敌人把囚禁人员转移,攻城后劫狱未成。
  指挥 郑友瑞 (1929.9~10)
  副指挥 阮芝唐 (阮芝,1929.9~10)
  红十三军浙西第三纵队(即宣平红军,1930.7~11) 1930年5月,在浙武红军游击队和“红十三军”的影响下,先后成立宣平红军北、西、南、东4个营。为加强党对红军的领导,中共宣平县委向各营指派了党代表。7月,宣平红军定番号为“红十三军浙西第三纵队”,同时成立了军事委员会,活动于宣平全县及松阳、遂昌、金华等邻县边境。11月,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围剿,领导人被捕或牺牲,各营红军因失去领导人解体。
  总指挥 曾志达 (曾权,1930.7~8)
  委员 吴谦(1930.7~1930.9)
  陈俊 (1930.7~8)
  邱金隆 (1930.7~1D
  郑树良 (1930.7~11)
  王湘 (1930.7~11
  阮芝唐 (1930.7~11)
  下属组织
  北营红军 1930年5月成立
  指挥 邱金隆 (邱满满,1930.5~11)
  副指挥 邹高水 (1930.5~11)
  党代表 陈俊 (1930.6~8)
  西营红军 1930年6月成立
  指挥 郑树良 (1930.6~11)
  副指挥 邹广春 (1930.6~11)
  党代表 吴谦 (1930.6~9)
  南营红军 1930年6月成立
  指挥 潘成波 (1930.6~9)
  党代表 王湘 (1930.6~11)
  副指挥 朱生明(1930.6~10)
  姜云龙 (1930.6~10)
  东营红军 1930年7月成立
  指挥 陈祖训(1930.7~11)
  副指挥 潘土法(1930.7~11)
  邱明隆(1930.7~11)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率领下,进入武义、宣平地区,建立宣(平)遂(昌)汤(溪)游击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他们的足迹遍及武义、(宣平)的16个乡镇,50多个村庄。至1944年9月全部撤离。
  1942年5月,日寇侵占武义后,武义党组织通过统战工作,积极筹集枪支弹药,于7月组建了一支60余人的“武义抗日游击中队”,依靠群众,袭击日寇,炸碉堡,拆铁路,开展护矿斗争。1943年1月,被国民党浙江第三行署保安部整编。中共闽浙临边委迁驻宣平县石柱源村后,组建了一支以临边委机关干部和当地党员为主体的武工队,共10余人,活动于宣(平)、遂(昌)、汤(溪)边区,他们依靠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坚持秘密斗争,战胜了国民党反动军警的围困、清剿。1946年3月,临边委与中共处属特委合并,武工队消失。
  武义抗日游击中队(1942.7~1943.1)
  中队长 倪云腾(1942.7~1943.1)
  指导员 王照垣(王放,1942.7~1943.1)
  分队长 颜金元
  潘国杰
  郑双龙
  中共闽浙临边委武工队(1942.8~1946.3)
  队长 吴德昌(1942.8~1946.3)
  政委 宣恩金(1942.8~1946.3)
  解放战争时期(1945.9~1949.5)
  1948年3月,中共金华地区特派员、浙江壮丁抗暴自救军第3大队大队长应飞,抽调一个武装班和短枪组,建立了武义武工队;8月,扩编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2纵队第6支队第9大队。
  1948年8月,第6支队又派领导骨干在宣平边境建立了金(华)汤(溪)武(义)宣(平)武工队。10月,成立新宅、上坦、曳岭三个区武工队。
  1949年3月15、16日,松阳、丽水两县国民党武装相继起义后,通过整编,分别建立了松(阳)宣(平)遂(昌)人民游击支队与丽(水)缙(云)永(康)武(义)人民游击支队。同月,武义境内成立了清溪、下杨两个区中队。4月初,处北县成立后,金汤武宣武工队与上坦区武工队合并,整编为桃溪、上坦两个区中队。
  武义武工队(1948.3~7)
  队长 陶健 (1948.3~7)
  指导员 王一虎 (1948.3~7)
  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第九大队(1948.8~1949.5)
  大队长 陶健 (1948.8~1949.5)
  副大队长 李西京 (1948.11~1949.5)
  副教导员 方高(徐金龙,1949.3~5)
  下设两个中队
  第1中队
  中队长 李西京(兼1948.8~1949.3)
  副中队长 程建德(1949.3~5)
  指导员 戈天泽(1948.10~11)
  王良玉(1948.11~1949.5)
  第2中队
  副中队长 童春(1949.3~4)
  方岩春(1949.4~5)
  指导员 程北辰(杨达,1949.3~5)
  副指导员 应永进(1949.5~5)金(华)汤(溪)武(义)宣(平)武工队(1948.8~1949.3)
  队长 张四达(1948.8~1949.3)
  指导员 陈华荣(1948.8~1949.3)
  区武工队(区中队)
  新宅区武工队 (1948.10~1949.5)
  队长 李桂生(1948.10~1949.5)
  上坦区武工队(1948.10~1949.4)
  队长 李瑛(1948.10~1949.4)
  曳岭区武工队(1948.10~1949.5)
  队长 李介甫(1948.10~1949.5)
  清溪区区中队(1949.4~5)
  队长 胡火明(1949.4~5)
  下杨区区中队(1949.4~.5)
  队长 陈起水(1949.4~5)
  桃溪区区中队(1949.4~5)
  队长 张四达(1949.4~5)
  上坦区区中队(1949.4~5)
  队长 谢陈兴(1949.4~5)

知识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武义县军事志》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方勤务、兵役、民众武装、国防动员、战事、军事人物等十篇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