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环境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148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环境灾害
分类号: X432.55
页数: 3
页码: 55-57
摘要: 本章记述武义县环境灾害,其中包括自然灾害、工业灾害、人为灾害。
关键词: 武义县 环境 环境灾害

内容

第一节 自然灾害
  本县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寒潮、冰雹等。
  台风
  影响期主要是在6~10月,夏季占绝大多数,秋季略有一、二次。如果按本县在台风边缘或台风经过时,过程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或瞬间风速达到大风作为一次台风影响过程的,据本县近20年的气候统计,共出现过24次,其频数分布如下表:
  月份 6 7 8 9 10合计
  次数 1 3 11 7 2 24
  可见夏季台风占其总数的92%,而秋季仅有2次:在台风影响时,一般过程为3~4天,过程雨量最大可超过200毫米达特大暴雨,最大风速达22米/秒,可造成台涝灾害。
  暴雨
  日降水量不小于50毫米的暴雨日,平均每年2.3~4.2次。暴雨在空间分布上,西部山区为最多,南部地区较多,东部山区居中,柳城盆地较少,东北部盆地最少。在时间分布上,主要分布在4~10月,以6月份最多,5月和9月次之,而1、2月几乎没有。大暴雨主要是受台风影响而发生,最大一次在1975年受四号台风影响,降水量超过200毫米。
  寒潮
  寒潮天气都是由于受北方大规模冷空气南下影响而造成的,所以其特点是系统性强,全县范围几乎同时都出现此天气。从气候分析看,寒潮一般发生在11至次年3月间,最早在10月中旬,最晚可至4月中旬初。本县寒潮最大过程降温可达19~20℃,最大风力达11级。
  冰雹
  冰雹是一种强烈灾害性天气,它的天气尺度小,但造成灾害却甚为严重。本县有三个多雹区,第一区在武阳、白溪、邵宅、履坦、寺前、桃溪滩等乡镇;第二区在新宅、宣武乡;第三区在柳城、西联。冰雹的发生季节,除冬季外,其余春、夏、秋三季均有发生。但以春季为多,夏季次之,秋季较少。历年平均发生冰雹2.2次,直径一般0.5厘米,最大的达6~7厘米。
  第二节 工业灾害
  本县系“萤石之乡”,萤石矿储量丰富,开采历史长。在开采过程中,矿石粉层中游离二氧化硅(有毒)含量达20%以上,对开采工人为害很大,造成矽肺,成为终身残疾。本县境内于建国初建立的国内最大萤石生产基地东风莹石公司,由于当时采用机械干式露采,粉尘浓度超标70~500倍,至1965年底止,累计接尘人员1482人,形成矽肺患者851人,占受检人员的59.26%,其中227人已死亡。1965年以后,公司采用综合防尘措施,粉尘浓度逐年下降,矽肺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此公司已停产转制)。
  萤石开发的污水排放,还成为一个人为环境氟污染源。武义东部的小白溪,全长9千米,由于萤石浮选厂排污,终年浊黄。由于浮选中加入药剂,使污水中的氟难以沉淀,直至下游,含氟量仍保持在1.5毫克/升以上,致使两岸居民饮用水井普遍渗透性氟污染,居民不同程度发生氟慢性中毒,其中氟斑牙发病率达20%左右。
  此外,本县的有机化工厂也曾把有毒污水排入熟溪,严重影响居民饮水用水。(此工厂已停产转制)。
  第三节 人为灾害
  主要是火灾,包括房屋火灾与森林火灾,从古到今,历有发生,损失惨重。据1986~2005年的不完全统计,全县发生火灾1029次,死41人,伤20人,直接经济损失7356万元。
  特别是日军侵华期间,由于日机多次轰炸与烧杀,造成巨大损失。县境内先后遭日机轰炸21次,被炸毁和烧毁房屋1593间,财产损失2.81亿元(法币)。全县被日军烧毁的房屋有12285间,其中被烧光夷为平地的村庄就有8处。
  据1986~2005年统计,全县发生交通事故6023起,死729人,伤4312人,直接经济损失2717万元。
  此外,由于用电不当发生触电事故以及故意投毒造成人员、动植物伤害的事故也屡有发生。

知识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武义县军事志》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方勤务、兵役、民众武装、国防动员、战事、军事人物等十篇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