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 民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14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口 民族
分类号: C924.255.5;C951
页数: 1
页码: 52-53
摘要: 本节记述武义县人口的增长、民族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则以畲族为主。
关键词: 武义县 人口 民族

内容

人口
  武义县人口记载始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有丁26706。清康熙二十年(1681),武义、宣平两县有丁口15308。民国17年(1928),有41209户,171307人,其中男99628人,女71679人。1949年,有43009户,153666人(已剔除原宣平县1958年5月划入丽水县的原曳岭区5个乡的户数、人数,下同);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11.54‰。建国后,曾分别出现1950年至1958年、1962年至1970年两个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平均年净增率分别为19.42‰和26.52‰.1971年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展开。1980年9月国家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随后人口增长过猛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1990年7月1日零时,全县人口317964人,其中男166335人,女女151629人;当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73‰。2000年全县人口327900人,其中男170932人,女156968人;当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2.05‰;男女性别比是108.90∶100,家庭平均人口是每户2.83人。2005年,全县人口328409人,其中男170629人,女157780人;当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2‰;男女性别比是108.14∶100,家庭平均人口是每户2.05人。
  民族
  武义县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则以畲族为主。1953年有汉族166178人,占总人口的97.82%;畲族3701人,占2.17%。1982年汉族294659人,占总人口的97.97%;畲族6060人,占2.01%;2000年,汉族293221人,占总人口的97.34%;畲族7218人,占2.4%;余者有100人以上的苗族、布依族、侗族,10人以上的土家族、彝族、壮族、蒙古族、回族、满族、水族、白族、黎族。
  畲族分布在柳城、桃溪、王宅和新宅等地的山区、半山区,建有一个畲族镇和27个畲族村。大部分与汉族混居,也有整村聚居。主要有雷、蓝、钟三个姓氏。一般通用本地汉语方言,本族人内部多用畲语,不易听懂。畲族有其独特的民族服装,除节日,平时很少穿着,风俗习惯也有与汉族不同之处。

知识出处

武义县军事志

《武义县军事志》

本志设概述、大事记、军事环境、军事组织、军事工作、政治工作、后方勤务、兵役、民众武装、国防动员、战事、军事人物等十篇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