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县图书馆
武义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武义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古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105
颗粒名称:
古迹
分类号:
K87
页数:
3
页码:
308-310
摘要:
本文记述武义县古迹,其中包括了明招寺、大士庵、香山寺、法云教寺、双岩洞、洞主庙。
关键词:
武义县
文物
古迹
内容
明招寺坐落在县东白溪乡上陈与沈宅之间的山岙里,距县城13公里。原名“惠安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7年)敕赐名为“智觉寺”(额书犹存)。据《武义县志》和《武川备考》记载,明招寺有山门、正殿、后殿,寺边有朱、吕讲堂、亭阁等许多古建筑。
明招寺,原为东晋阮孚隐居宅院。阮孚,字遥集,陈留人(今河南开封县西北)。晋元帝时(317~323年)为安东参军,晋明帝时(324~326年)敦赐爵南安县侯转吏部尚书,领东海王师,晋成帝咸和(327~335年)曾授“都督,广、宁三州军事镇南将军,广州刺史”赴任途中,朝廷出事,就在明招山避乱建宅隐居。阮孚不愿与封建王朝合作,性旷达,嗜酒,曾用金貂换酒,又好蜡屐(上蜡木底鞋),为纪念他,在明招山建有“金貂“、“蜡屐”两亭。南宋,县人巩丰有诗咏蜡屐亭:“千古高风挽不回,故山花落又花开。莫欺亭畔苍苍藓,曾印高人屐齿来!”现在亭子都已毁坏,只有阮孚的陵墓尚可辨认。
明招寺,从阮孚舍宅建刹起,至今1600多年来几毁几修,惠安寺至六朝毁坏。五代后唐时,“德谦禅师开山聚徒,乃复其旧。”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再次重建;绍定年间(1228~1233)盱江处士吴应贤建“东莱大愚祠”。至元、明朝,“因主持无人,沦为荆棘蔓草,朱吕讲堂亦无存。”到清康熙年间(约1680年)才重建明招寺大殿、朱吕讲堂、蜡屐亭等。乾隆五年(1740年)知县张嵩,在讲堂修奉吕祖谦、巩庭芝、巩丰之像,又在讲堂前造了传薪亭。嘉庆二年(1797),邑人徐仁美、汤应祥、林德濂募捐重建,道光二年(1822年)邑人王宗孙、徐发云、柳仁德、徐经邦加以修葺;光绪十四年(1822年),知县陈元缘捐建讲堂三间、厨房一所,修寝室三间、斋房十间和大门、围墙等。
解放初,尚存朱吕讲堂三进,东西斋房各五间,前殿、大殿、后殿和阮公祠,还有禅房、丈房、僧寮各住房、山门、蹲麓面池、蜡屐亭、金貂亭、玩珠亭、换酒亭、传薪亭,以及四周围墙,面积约5000平方米。但在1958年“大跃进”和十年内乱时,在此办农中、养猪场、养鸡场等,从而使明招寺和名人陵墓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建筑物被拆除,大批刻有各种文体对联的石柱被砸烂,碑刻和墓碑被毁或作他用,现仅残存朱吕讲堂、传薪亭和明招寺大殿而已。
明招寺是我国历史上有影响的地方,是我县有史以来的最高学府,也是我县的文化策源地。历代前来瞻仰凭吊的文人学士络绎不绝。
大士庵坐落项店乡华山村下首的白革山。清嘉庆《武义县志》载:“大士庵,在县南四十里白革山上。昔异人支大士所居,故名。有大士岩、状元峰、三叠台、八宝陵、石佛、石果、仙掌、玉屏、龙井、狮岩十景。”现存破屋数间,屋后植有“吉祥草”,占地二分,成正方形,是一种稀有的观赏花草,屋前有石窟,是支大士的佛座。
香山寺坐落县城东北侧的金鞍山(即发宝象龙塔山)西南部,现已废。清嘉庆《武义县志》载:“香山寺,一名普薰,县东北三里金鞍山,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僧道元建,宋淳煦戊申僧梵元等相继修葺,参知政事,马观文有记,明万历癸未僧瑞,邑人徐一棠、项世显、项世杰等建书院。有田地山塘四十亩,不征官租,新官须在此更衣后方能进城。清嘉庆六年僧心持佛像添金。现遗址住有农户,建有砖瓦楼房,保留香山寺村名。
普照寺坐落柳城镇北面小山头上。民国《宣平县志》载:普照寺,在县西北一里,唐会昌六年,僧月庵始建。宋元以来迭有隆替,至明成化十年,僧大广重建,后堂为禅诵之所,嘉靖七年,僧守良募修大殿,为经行之室,万历十九年惠公后裔潘正清等协修。康熙二十六年僧挺然重修,高高下下架岩筑室,制甚显敞。道光十九年,住持僧空翠,董事郑怀贤、俞宗焕、郑成贤、潘忠精等募捐重建前殿、后堂,改用石柱,并建东西二楼房十间,遭寇毁,住持僧云栋募修后殿。旧有十二景:石犬眠云、午溪印月、隔浦村烟、沙湖百鹭、鹫岭丹枫、榅样雪、迥龙松涛、碧池空翠、鳌冈睛眺、云居梵磬、金山夕照、仙台晚霞。现存后殿,其余均废。
法云教寺坐落壶山镇西隅。清嘉庆《武义县志》载:“法云教寺,县西一里,宋大中祥符元年建,僧会司在焉,习仪祝圣于此。有寺田壹顷贰亩,地叁抬贰亩,塘贰亩,奉香火,不征官租,寺久倾圮。大殿三间,山门五间,乾隆三十一年僧海昌建。观音阁一座,三十四年僧寂〓建。东西两廊并斋堂,客堂五十年间僧祖印建。”
法云教寺,俗称西寺,是城镇中最大一个寺院,在文革期间拆毁,现仅存正殿,四周被新建民房所包围。
常乐寺坐落县城北6公里寺后村前。清嘉庆《武义县志》载:“常乐寺,县北15里十都胜峰山,后唐清泰二年建,元大德四年修。有田四十二亩,官卖二十六亩,现存十六亩,地九亩,塘二亩,奉香火,不征官租。”解放后改建为学校。
双岩洞又名双玉岩,位于下杨区王宅镇,海拔约500米,风景优美的双岩山上。双岩洞是石灰岩自然形成的双联溶洞,深约1000米,山后有出口处。约在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4年),彭城(今江苏省铜山县)有位进士,官居左参议,后隐居山林,与真君徐元吉,号老奏师,交为知己,游观双岩山,见玉洞清奇秀丽,就舍田捐募进行开山砌路,装塑神像,祭神奉祀。真君圆寂后,把真身放在缸内,上面也用缸盖好,用石灰密封,厝置在玉洞中,仙骨宝令至今犹存,后人将真君仙像雕塑成佛,供人瞻仰礼拜。
据清嘉庆《武义县志》载:“双玉岩,即双岩洞,在县西四十里,有二盘石、旧蔽于草莽。”
双岩洞,过去僧人也多次募化叩捐修葺。在清朝乾隆癸丑(1793年)腊月曾进行重整金身,开光修建。旋至文化大革命期间,神像被毁,老奏师宝令被砸,十六块碑文仅存一块,几乎破坏殆尽。
洞主庙位于下杨区俞源乡俞源村,在一个依山旁水,风景十分优美的九龙山下。山上有龙宫飞瀑,庙前是苍郁的梦山,旁有小溪环绕,终年清流潺潺。一年四季,风光宜人。
民国《宣平县志》载:龙宫山洞主庙,县东北40里,俞源祀清源妙道真君,祈梦甚灵。
洞主庙占地约1500平方米,分正殿、两厢、附房三部分,计36间,其中附房三层砖木结构。整座庙宇建筑非常古朴、精致,尚有清音楼阁相陪衬,气势十分雄伟轩昂。
洞主庙为敬仰汉朝水利专家李冰所建,但历来流传着“圆梦”的习俗,每逢立春日,各方善男信女,行商小贩,都云集而来,圆梦、做生意和观赏花灯,热闹非常。
这里曾经燃烧过革命的火焰,1930年中共宣平县委书记曾志达同志,在此召开过秘密会议,组织过红军,开展革命武装斗争。
洞主庙,是座历史的古庙,无论在古建筑风格和塑像造型等方面,反映出民族文化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可惜毁于十年浩劫,现在仅留一座躯壳。建庙历史更无从查考。
知识出处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本书主要收录了武义县现行标准地名2900条,内容包括标准名称、汉语拼音、历史名称、沿革概况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附地图44幅,照片77帧。
阅读
相关人物
阮孚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
明招寺
相关地名
大士庵
相关地名
香山寺
相关地名
普照寺
相关地名
法云教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洞主庙
相关作品
相关实物
双岩洞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