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104
颗粒名称: 文物
分类号: K87
页数: 4
页码: 305-308
摘要: 本文记述武义县文物,其中包括了延福寺、熟溪桥、台山寺、鸣阳楼、万石院毓英宝塔、巽峰塔等。
关键词: 武义县 文物 古迹

内容

延福寺 位于桃溪镇东南的一个山岙中,距县城29公里。左依福平山,面对乌石山,周围峰峦环秀,绿树丛荫,寺前阡陌纵横,梯田层递,风景十分秀丽。
  该寺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称福田寺,宋绍熙年间赐名延福寺。现保存的正殿,系元代延祐四年(公元1317年)重建。明正统年间,当地农民暴动时,除正殿外,全被拆毁。现在的山门是清道光十八年重建,同治四年重修。解放后,1974年省拨款修葺,1983年又进行一次翻修。
  寺院的建筑,前是山门,次为天王殿,再为正殿,最后是观音堂。正殿与前殿之间有长方形水池一口,后殿左右两边各有小水池一处,殿后左侧有“石涧井”一眼。都有泉水涌现,四时不竭。
  寺的正殿是重檐歇山顶斗拱建筑,全部木结构,利用“斗”顶和“拱”托的力学原理支撑屋架屋顶,建筑巧妙,技艺高超。正殿分五间,宽近12米,布局成正方形,每进都有大小石狮拱门,甚是古朴幽雅。
  寺内存有宋朝宝祐乙卯年铸造的大铁钟,正殿内有元泰定元年刘演写的《重建延福院记》,和明代天顺七年陶孟端写的《延福寺重修记》两块石碑。尚藏有宣阳观在唐大历年间铸造的铜钟一口,唐开元五年的石碑一块等珍贵文物。
  1979年曾有日本友人关口欣也由上海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陪同,专程前来参观,考察延福寺和古建筑艺术。延福寺的古建筑,驰名中外,是我县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熟溪桥坐落武义县城南门外,是座横跨熟溪南北,长140米,宽4.8米,九孔的木结构重檐斗拱,廊屋厢栏的古桥,极为壮观。宋开禧三年(公元1207年),由武义县主簿石宗玉发起建造,桥成之后,为纪念石主簿,定名石公桥,后被洪水冲毁。明嘉靖二十五年,县尹赵奇募捐造六墩而中止。隆庆二年,县尹胡应轸图修未就,隆庆四年,县尹林一鹗捐俸助之,先后建为十墩,架木为梁,但因桥面无遮拦,木料很快被损坏。万历四年,县尹谭音重修熟溪桥,并盖有桥屋四十九楹,卫以壁榈,中为奎阁,文昌位。崇祯五年遭火焚毁,十二年六月又被大水冲塌。清康熙七年桥损坏,十一年四月遭洪水冲毁,二十五年县令李经邦重修,后又毁于火,三十七年八月再次遭洪水冲毁,五十八年县令徐亮祖重修。乾隆四十三年遭火焚,仅留桥墩十之二三,四十九年县令韩席珍重建。
  熟溪原名武阳川,元至正年间改为熟溪,明隆庆年间桥也改为熟溪桥。
  1942年至1945年,日军侵占武义时,为了掠夺周岭、塘里一带的砩石,把桥屋梁柱全部拆毁,铺上铁轨,载运砩石。抗日战争胜利后,由地方募捐重修,恢复原样,在桥头门楣上石刻“熟溪桥”三字。中间亭阁的柱子上书有“晓雨润花潘令县,春风曳柳许公堤”等对联,怀念修桥人。
  解放后,人民政府曾多次整修加固,完整地保留了这座近八百年历史,具有民族特色的大桥,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台山寺位于云华乡台山上,气势雄伟。寺外古木参天,茶园翠竹,郁郁葱葱,风景十分秀丽。西南的陡崖上,修有二百多级台阶,直至石板岭,号称“步云梯”。沿“梯”而上,使人有登天扶云之感。半岭建“来翠亭”供游人歇息观赏。台山八景有步云梯、来翠亭、悬镜屏、显圣岩、伏虎石、天然池、挂榜岩、双树门等旅游胜地。
  台山寺为县级重文物保护单位。
  民国《宣平县志》载,“台山寺始建于宋乾德年间”。明崇祯十二年改名真净庵,后废。清乾隆五十九年僧悟洪重建,复名台山寺,光绪十一年僧云栋偕同潘登魁、陶鹤胜等募建前殿。现尚存有清朝早、中期建筑若干,寺壁上书有“龙云虎风”四个大字,十分刚健有力。东西有厢房,并有观鱼阁,池中有各种小鱼,叫“观音鱼”。观鱼阁内有一水井,名曰“仙灵井”,水清味甜,从不枯竭。
  鸣阳楼位于壶山镇东侧的下王宅路,系木石结构重檐歇山顶二层楼屋,明、清时代作为樵楼。清嘉庆《武义县志》载:“鸣阳楼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县丞潘棠,改建八素门。拆旧房,创新楼,悬钟其上,以警民之昏晓;兴文教,民勤而天下建立”。后废,清嘉庆四年重建。楼下为洞门,通往行人。相传古代有八个秀士,被官府迫害,佯装送丧,逃出此门,隐居在茭道乡八素山,门也因此得名,故取名八素门。
  “文革”期间,鸣阳楼与八素门改名为东方楼和东方门,但群众始终称呼原名。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复名。
  发宝象龙塔坐落县城东北2公里的金鞍山上,高30余米,底宽6.5米,砖结构,六面七级,内有扶梯,盘旋而上可登达塔顶,市声炊烟可收一望。
  塔建于明朝,由项世良等人募捐建造。清嘉庆《武义县志》载: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九月动工,至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五月竣工,历时三年,取名发宝象龙塔,含义即:发:比喻人丁兴旺,众多如发,宝:取物华天宝,丰硕富有,象:指勤劳朴实,团结奋进,龙:是人才众多,力量强盛。198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面貌一新,到此游塔览胜者终年络绎不绝。
  巽峰塔坐落于柳城镇麻济村南面的小山上。民国《宣平县志》载:“巽峰塔,县南五里,绿岩潭背,道光年间知县李寿榛建巽峰塔。”塔高约30米,七层六面,每层有窗口,现保存完好。
  万石院毓英宝塔
  位于县城东部白溪乡万石院村,距县城约10公里,坐落在万石院村北面的坡岗上。整座塔保留得比较完整,塔高约25米,六面七级,砖结构,塔身造型与发宝象龙塔基本一样,就是塔身略小,里面空心不能攀登。建造年月佚传,只是根据塔的建筑风格、结构特征,可推为明朝后期的建筑物,原名毓英塔。县级文保单位。
  石梁架屋建在离县城南15公里的大田乡岭下汤。横排三间,进深10.5米,开阔4.2米,建筑面积132平方米。其屋架除檀、椽外,全部是石条、石块雕凿而成,是我县一项珍贵的历史文物。
  清嘉庆《武义县志》载:“岭下汤石祠,南十二庄岭下汤枣岩前,自宋年间建,其梁柱俱以石为之,至今尘垢不染。”据省考古学家考察,现存石祠是明代建筑。
  石梁架屋,原是汤姓的一座三进五开间的祠堂,前两进多年前已遭火毁,现保留下来的后进五间的中间三间,是祖宗神龛,也是汤姓子孙祭祀祖宗之处,过去这里与别的祠堂不同,供奉的不是祖宗神位木牌,而是用樟木雕成的祖宗佛像,故其建筑气势宏伟轩昂。中厅两旁有直径42厘米,高约700厘米的雕石圆柱4根,为“四大天王”,上面架有长345厘米、宽73厘米、厚41厘米雕石大梁各1根,每根体积有1立方米多,重约2.8吨。石梁上面有长170厘米、宽91厘米、厚41厘米的蝙蝠形骑栋,每块有0.65立方米,重约1.8吨。两旁左右有边长40厘米,高6~7米的方柱共8根,方柱上架有石梁12根,石梁下有石揪12块,中厅左右两间的两并,有40厘米见方的8米长栋柱,和5.5米长的小步共18根,方柱之间有宽45厘米、厚15厘米、长166厘米的石揪16块,并联加固。前后檐有长420厘米、宽27~36厘米、厚16厘米的石楣,三间共12根。此外尚有元宝形、舌头形的垫石80余块。三间梁屋约有石料33立方米,重约88吨。
  所有的大梁、小梁、骑栋、楣、揪、垫石都雕有精美的图案,花纹细致、线条流畅、技艺精湛,是我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烈士纪念碑在县城北岭洞东侧,武(义)金(华)公路边的风景秀丽之处,总占地面积1564平方米。于1984年秋季动工兴建,翌年四月主碑竣工。整个烈士碑园由主碑、花坛、台阶三部份组成。纪念碑基面积306平方米,碑高14米,条石砌成巍然屹立,壮严肃穆。主碑下首左右两边建有6个花坛,3个平台,平台有石雕栏杆。从碑园山脚到主碑基地,有台阶132级。
  纪念碑正面由原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同志题词“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大字,后面的石墙上刻有五位主要烈士的生平:
  徐英:水碓后人,1929年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潘漠华:上坦人,1932年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长。
  李守初:壶山镇人,1926年任中共武义县委书记。
  邵李清:上邵人,1927年任中共武义县委书记。
  曾志达:后溪人,1927年任中共宣平县委书记,中央特派员。
  纪念碑建成后,专供人们瞻仰烈士的英雄事迹。
  上甘塔红军标语
  写在溪里乡上甘塔村的墙壁上。
  1935年红军挺进师栗裕部队的一支连队进驻武义上甘塔时,写下革命标语七十二条。内容是:“要有饭吃有衣穿,只有实行土地革命!”“当红军最光荣,欢迎白军士兵拖枪来当红军!”“工农团结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反对国民党出卖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等等。如今大部分保留完整,历历在目。为县重点文保单位。
  太平天国时期标语
  在大田乡岭下汤村。清咸丰年间(公元1858年至1860年),太平军首领洪秀全部下侍王李世贤,率领部队进军丽水,取道岭下汤时,据传,土豪劣绅汤献书等人指使爪牙在路上设障碍阻击,后被太平军抓获,将汤献书等七人杀死在汤献书的书斋中,当地贫苦农民用污血在墙上写下“长毛杀妖多多杀!”七个大字,一直保存至今。原房屋因年久倒塌,现另盖了一座亭子,专为保护墙上的标语。为县级文保单位。
  抱弄口古窑址
  距县城7.5公里,在溪里乡的抱弄口与黄塘之间的山上,共有二十多处古窑址,在年代上朔至五代,下循至元朝。我国考古专家于1976年夏前往实地鉴定,认为该窑址陶器产品质地优良、造型精美、花纹繁多、手法朴实、釉色晶莹,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为县级重点文保单位。
  凤凰山古文化遗址
  位于泽村乡章岸村的凤凰山顶,距县城34公里,是商周晚期至战国时代的古文化遗址,距今约有二千二百余年历史。从现场暴露的大量碎片证实了遗址的年代,从地理位置考察,它面南背北,旁边有溪流,适应当时人类生活栖息之地。为县级重点文保单位。
  宣阳观铜钟
  民国《宣平县志》记载:“铜钟,旧志云:‘相传叶法善所铸,命其徒曰,吾去三日后,尔方可鸣。师去尔日,徒窃叩之,其声震地,居人惊骇。师遂返,以剑划之,少止及其所至之地而已。’”又云:“以草鞋击之遂止,钟上剑痕,鞋印犹存。”
  宣阳观钟款:“维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岁次丁已正月寅朔廿五戊寅,宣阳观奉为国王圣化普及道俗存亡,敬造铜钟一口,用铜1500斤……”又云:“钟移至慈愍庵,盗斧其纽今复其观。”
  宣阳观铜钟是一件珍贵的唐代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现珍藏在延福寺,为县级重点文保单位。
  青瓷盘口龙瓶
  在1969年建造源口水库时出土的文物,制造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它制作精细,造型美观,是件世上稀有的珍品,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展出,为国家一级文物。

知识出处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本书主要收录了武义县现行标准地名2900条,内容包括标准名称、汉语拼音、历史名称、沿革概况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附地图44幅,照片77帧。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
延福寺
相关地名
台山寺
相关地名
抱弄口古窑址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熟溪桥
相关作品
鸣阳楼
相关作品
发宝象龙塔
相关作品
巽峰塔
相关作品
万石院毓英宝塔
相关作品
石梁架屋
相关作品
烈士纪念碑
相关作品
宣阳观铜钟
相关作品
青瓷盘口龙瓶
相关作品
上甘塔红军标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