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091
颗粒名称: 场圃
分类号: F127.55
页数: 2
页码: 277-2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浙江省武义县专业部门场圃地理的概况,其中包括了武义县良种场、武义县桐琴果园、武义县鱼种场等。
关键词: 场圃 武义县 地名

内容

武义县良种场
  位于县城南2.6公里,场部设在南湖村北。建于1952年,称地方国营武义县农场,1957年改为武义县种子繁殖场,1963年更名武义县良种场,以繁殖水稻良种而故名。另有分场设在原“五七”干校,即在双路亭南侧。
  1984年底有土地2030亩,其中水田608亩,茶园875亩,果园36亩,经济林120亩,林地345亩,其他46亩。建筑面积12525平方米,有职工172人,其中技术员4人。设有机修组、粮食加工厂、联办茶厂、预制场以及畜牧场6个单位,另外还有小学1所,代销店2处。
  自建场以来,一直为全县繁殖,供应稻、麦良种,提高全县粮食生产水平作出贡献。1964年引种矮脚南特早稻品种,亩产达902斤,晚稻引种有猪毛簇、荔枝红。1965年引进矮杆品种有江矮早、广场矮、二九矮、矮脚南特等,平均亩产939斤,1971年亩产超千斤。1976年又引进杂交稻亲本,进行制繁种及杂交水稻试种示范,平均亩产800多斤。1979年繁殖早稻常规品种四梅二号、广六矮四号、青杆黄。1980年水稻良种平均亩产1070斤。1933年示范汕优64新杂交组合15.16亩,平均亩产900多斤。
  该场以繁殖良种为主,兼营茶叶、畜牧业、淡水鱼、茉莉花、黄花菜、水果等,1961年至1970年供应县内外良种206万斤;1971年至1980年供应良种278万斤;1981年至1984年供应良种104万斤。1984年产毛茶1386担,精制茶1670担,销售和出口肥猪707头,中猪875头,仔猪151头,养鱼35亩,产茉莉花4800斤,黄花菜800斤。另外还有梨、板栗、西瓜等产品。1934年全场总产值76.34万元,利润1.61万元。
  全场耕种、收割、脱粒、运输、排灌基本上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有中小型拖拉机8辆,良种精选机、收获机械、排灌机械、青料切碎机、饲料粉碎机共36台,制茶机械21台,各种喷雾器、载重汽年等。
  武义县林场位于邵宅乡的百花山。离县城7公里,交通便利,武(义)金(华)公路从门前通过。
  林场始建于1965年,称武义县苗圃。1958年正式建场,称武义县林场。1962年改名为武义县农林垦殖场,1963年更名武义县百花山林场,1977年复名武义县林场。下设1个分场,12个林区,分布在柳城、西联、新塘、登云、邵宅、白溪、茭道、寺前、履坦、壶山等10个乡镇,以培育苗木及护林造林为主。
  1984年底全场山地面积48334亩,其中耕地431亩,林地32876亩,灌木林4723亩,疏林1973亩,无林地5211亩,其他土地面积3210亩。全场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有职工226人,其中技术人员8人。设有小木材加工厂、茶叶加工厂、榨油厂、联办砖瓦厂。
  全场以林业为主,兼营农业、畜牧业、工副业、渔业、繁殖赤眼蜂(防治松虫),约有12700张。经济作物有茶叶、黄花菜、棕、银耳等。1984年生猪饲养量1500头,投售出口1000头。淡水鱼83亩,年产鱼苗30万尾,鲜鱼250担,油菜籽250担,油菜籽250担,茶叶30担,黄花菜20担。
  目前耕作、喷灌、脱粒、运输、木材加工等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有载重汽车1辆,中小型拖拉机7台,潜水泵、机动喷灌机、磨粉碎机的碾米机、锯板机共13台,以及小型加工机械、制茶机械、榨油机械各1套,电动机254千瓦。
  自建场以来,培育出苗木优良品种,有马尾松、杉木、法国梧桐等十多种,每年供应本县及外地苗木250万株。用材林面积30035亩,蓄积量20073立方米,竹林114亩,有毛竹1.5万枝。林业收入6万元,农业牧副业收入22万元,辅助生产收入5万元,全年总收入达33.47万元,利润3.1万元。
  武义县桐琴果园
  位于桐琴镇长路山,离县城15公里,以种植蜜梨、水蜜桃等水果为主。
  桐琴果园建于1956年3月,称“金华专署桐琴果园苗圃”,直属金华专区领导。1958年下放武义县管辖,更名为“武义县桐琴果园”。
  1935年底有土地2623亩,其中水田705亩,果园1026亩,茶园390亩,其他经济作物及荒地502亩。房屋建筑面积10536平方米。有职工314人。主要生产梨、桃、桔等水果,蜜梨有菊水、八云、新世纪、金春秋、黄蜜、晚三吉等,水蜜桃有白风桃、玉露桃等,柑桔有温州蜜柑、瓯桔、漫桔等。菊水梨是杭州蜜梨之一,质地优良,国内外享有盛名,近年来出口加拿大、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澳门等地区。
  该场下设4个生产大队,一大队在石井头,是农业队。场部和二大队在长路山、四大队设在红卫塘、王端头村旁。此外,尚设有榨油厂、制茶厂、砖瓦厂、罐头厂、畜牧场3个,小学1所等单位。
  全场耕作、排灌、收割、脱粒、运输、加工等基本上实现机械化、电气化。有载重汽车1辆,大、中、型拖拉机10台,喷灌机、收割机、脱粒机、电动机、榨油机、碾米机、磨粉机、粉碎机,切碎机共65台,制茶机一套。
  果园地处黄色酸性土,土层厚,适宜培植果木。1934年产蜜梨261吨,出口33.5吨,产桃541担,产稻谷93.6万斤,生猪饲养2563头,销售大,中猪1475头,总重15.4万斤。1935年蜜梨获得丰收,产量达550吨,是1984年的1.12倍,出口量也增加51.5%。
  1985年新办砖瓦、罐头两个厂,于6、7月份均已正式投产,产值200万元。
  1984年,全场总产值44.10万元,1985年148万元,1985年比1984年增长2.46倍。
  武义县鱼种场位于壳山镇双路亭南面,武莱公路东侧(原五七干校),以养殖鱼种得名。1976年5月建场,全场土地面积50亩,有鱼池27口,房屋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职工7人。1984年销售鱼苗54万尾,年产值3万元,利润8千元。

知识出处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本书主要收录了武义县现行标准地名2900条,内容包括标准名称、汉语拼音、历史名称、沿革概况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附地图44幅,照片77帧。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
武义县良种场
相关地名
武义县林场
相关地名
武义县桐琴果园
相关地名
武义县鱼种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