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云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082
颗粒名称: 登云乡
分类号: K992.5
页数: 1
页码: 236-2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桃溪区登云乡地理情况和辖区自然村简介情况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武义县 桃溪区 登云乡

内容

登云乡 位于县城西南部,四面环山。东邻俞源乡和桃溪镇,南接西联乡,北靠白姆乡,西北与金华县交界。总面积45.3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有524户,2020人,其中畲族3人,余系汉族。乡政府驻地大河源,距县城30公里,海拔400米。
  乡名来历。由金华县的瀛头、三坑村(过去属宣平县),地势较高,上山俗称为“登”,取名登瀛乡,后简化为登云乡。解放初建政登瀛乡,公社化时属桃溪大公社为登瀛管理区,1961年10月建立登瀛公社,1966年改名登云公社,1983年7月建政登云乡。
  该乡属山区,是全县林业基地之一,经营以林业为主,兼营农业。境内山峦重叠,峙耸蜿蜓,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太阳山、反背山、大坞尖、小坞尖、茶园头、降西坪等9座。主要河流有大河源,向北流入麻阳港,属钱塘江水系。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最高温度七月,35至37℃,最低温度一月,零下8至10℃,年平均温度15.8℃。
  全乡山林地6.29万亩,占总面积97.2%,非林地1791亩,占2.8%。耕地面积780亩,其中水田664亩。农业主要种植山地杂粮。林业有杉木、松木、杂木、毛竹等,每年向国家投售木材600多立方米。粮食生产:1949年亩产300余斤,1973年跨纲要,1979年亩产1562斤,1980年总产99万斤,1984年总产120万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同年产茶叶405担,生猪饲养1122头,养蜂23箱,特产有香菇、猕猴桃。
  乡镇企业有水电站、萤石开采、锯板厂等6家,从业人员63人,产值12.77万元,1984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88万元,人均净收入281元。
  文卫事业有初中1所,学生73人,教职员工5人;小学6所,学生160人,教职工9人。有文化站、广播站、电影放映队各1个,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3人。1984年人口出生率16.5‰,自然增长率7.28‰。
  革命烈士郑汝良出生于该乡吴畈村,1930年6月组建宣平西营红军,任指挥,因叛徒出卖,1932年农历12月被捕,牺牲在杭州。
  登云乡524户,2020人,驻大河源。
  大河源行政村,147户,555人,驻大河源,
  因驻地得名。解放初建立大河源行政村,1957年建立大河源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属桃溪管理区,1961年建立大河源大队,1985年建立大河源村委会,辖5个自然村。有水田140亩,山地300亩,山林基地2400亩。
  大河源112户,403人,乡及村委会驻地。
  民国《宣平县志》载有大河源地名。此地有条较大的溪,俗称大河,是麻阳港的发源地,故名大河源。位于县城西3C公里,两条溪的汇合口,村呈长方形,地处山坞,交通不便。
  河头7户,30人。
  反背9户,37人。
  二百多年前,邵姓和林姓祖先,从福建、南京相继迁此定居,发展成村。村庄坐落山脚,西北依山,东南旁小溪,曾取村名子坑口,因村在另二村的山背后,出村往返要绕道进出,改村名为反背。
  直源5户,19人。
  深井源14户,66人。
  廖姓祖先,从福建上杭清水塘村迁此定居成村,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因当时有口较深的井,遂取村名深井源。村庄坐落山脚,东旁小溪,三面环山。
  双溪行政村,135户,513人,驻四百田。
  原名四百田大队,因重名,更名为双溪大队。解放初建立四百田行政村,1957年合作化属吴畈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属桃溪管理区,1961年建立四百田大队,1982年3月更名双溪大队,1985年建立双溪村委会,辖4个自然村。有耕地200亩,山林面积1536亩,是以山林为主的林产区。
  四百田37户,145人,双溪村委会驻地。
  民国《宣平县志》载有四百田地名。五百年前祖先由福建迁居此地;垦田四百,村庄遂名四百田(旧宣平一百把为一亩)。距乡驻地北2.7公里,村呈长方形,坐落两条小溪的汇合口,地处山坞,交通不便。
  和山头41户,151人。
  约在二百年前,吴姓祖先在此定居,后张姓、廖姓相继迁入。三姓人同住一村,十分和睦。村庄坐落在山上,故取村名和山头。村东是田,三面环山。
  梧桐坑28户,102人。
  二百多年前,邵姓、廖姓祖先从福建上杭迁此定居,因村庄坐落山坑间,上首有棵梧桐树,遂取村名梧桐坑。坐落山脚,三面环山,东靠小溪。
  大坑口29户,115人。
  郑姓祖先,从本县西联乡东山背村迁此定居,发展成村,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因村庄坐落一条较大的山坑边,取村名大坑口。三面环山,南面是田。
  大坑行政村,66户,251人,驻小坑。
  村委会所属的4个自然村,坐落于一条大坑边,遂取名大坑村委会,(方言“坑”即“溪”的意思)。解放初属四百田行政村,1957年属吴畈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属桃溪管理区,1961年建立大坑大队,1985年建立大坑村委会,辖5个自然村。有耕地86亩,山林基地10606亩,是以林业为主的林产区。
  小坑25户,111人,大坑村委会驻地。
  民国《宣平县志》载有小坑地名。村庄坐落在小溪边,故取村名小坑。距乡驻地北2.6公里,村庄散列,呈长条形,地处山坞,交通不便。
  杉树地15户,52人。
  百五十3户,12人。
  阳坑口10户,37人。
  竹叶坪13户,39人。
  此处早先是片竹林,中间有块小坪地,二百多年前,邵姓祖先从福建迁此定居,发展成村,取名竹叶坪。村庄坐落山脚,东临小溪,三面环山。
  吴畈行政村,54户,197人,驻吴畈。
  因驻地得名。解放初建立吴畈行政村,1957年成立吴畈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属桃溪管理区,1961年建立吴畈大队,1985年建立吴畈村委会,辖2个自然村。有耕地126亩,山林基地325亩,是以山林为主的林产区。
  吴畈44户,161人,村委会驻地。
  民国《宣平县志》载有吴畈地名。原名河头。明朝,大河源遭火灾,一部份人迁居此地,改名误畈,民国十七年修谱时,又改称吴畈。距乡驻地北1.2公里,村呈长条形,坐落两条小溪的汇合处,地处山坞,交通不便。
  革命烈士郑汝良,出生于该村。
  殿后10户,36人。
  上陈行政村,38户,140人,驻上陈。
  因驻地得名。解放初属子坑行政村,1957年属大河源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属桃溪管理区,1961年建立上陈大队,1985年建立上陈村委会,辖2个自然村。有耕地48亩,山地400亩,山林基地4802亩,是林产区,粮食以种山地杂粮为主,兼种少量水稻。
  上陈20户,72人,村委会驻地。
  民国《宣平县志》载有上陈地名。清初徽州陈姓住此,村庄坐落内陈的上面,故名上陈。距乡驻地南3.5公里,村呈圆形,地处山坞,交通不便。
  内陈18户,68人。
  二百年前,李姓祖先从南京迁此定居,因地处山垄,村处在上陈村里面,取名内陈。坐落山脚,三面依山,东旁小溪。
  子坑行政村,79户,332人,驻子坑。
  因驻地得名。解放初建立子坑行政村,1957年属大河源农业社,1958年公社化属桃溪管理区,1961年建立子坑大队,1985年建立子坑村委会,辖2个自然村。有耕地127亩,是以种玉米为主的山区。
  子坑53户,232人,村委会驻地。
  民国《宣平县志》载有子坑地名。有条小溪穿过村庄,叫子坑,村以坑得名。距乡驻地南3.4公里,村呈长形,地处山坞,交通不便。
  山徐26户,100人。
  清初年间,邵姓祖先从福建上杭塘下村迁来,因地处高山,盛暑也很凉爽,就取村名山暑,当地方言“暑”与“徐”近音,后演化为山徐。坐落山岗,四面环山。

知识出处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浙江省武义县地名志》

本书主要收录了武义县现行标准地名2900条,内容包括标准名称、汉语拼音、历史名称、沿革概况等作了简要的介绍,并附地图44幅,照片77帧。

阅读

相关地名

登云乡
相关地名
大河源
相关地名
河头
相关地名
反背
相关地名
直源
相关地名
深井源
相关地名
双溪
相关地名
四百田
相关地名
和山头
相关地名
梧桐坑
相关地名
大坑口
相关地名
小坑
相关地名
杉树地
相关地名
百五十
相关地名
阳坑口
相关地名
竹叶坪
相关地名
吴畈
相关地名
殿后
相关地名
上陈
相关地名
内陈
相关地名
子坑
相关地名
山徐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