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035
颗粒名称: 附录
页数: 10
页码: 1251-1260

内容

附录(一)前志正误表
  附录(二)武义县建置时间再考
  一、武义县始置时间是历史之疑
  武义是什么时候开始置县的?《唐书》(简称《旧唐书》)载:“唐天授二年(691),分永康置武义县。”北宋著名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吴赤乌八年(245),分乌伤、永康置武义县,隋废。唐天授二年,分永康西境又置。”二者在实质上并无矛盾,《唐书》是断代史书,一般只记当朝之事,无需追记历史始源。可是,历史留下的文献并不完美,《晋书》地理志,《宋书》、《南齐书》州郡志,均无武义县。既然紧接吴之后的晋、宋、齐无武义,那么前述“吴置、隋废”之说,可信不可信?于是,武义县始置时间就出现了两种说法,一说“唐天授二年”,一说“吴赤乌八年”,莫衷一是,成了一个历史疑案。
  我们所能见到的各类志书中,大多数采用“唐天授二年置武义县”之说(简称“唐始置说”),不认可“吴赤乌八年置武义县”之说(简称“吴始置说”),包括《金华府志》、雍正《浙江通志》。查阅现存早期《武义县志》,如康熙《武义县志》等,基本上都采用两说并存的方法记之,一说记入正文,另一说则记入按语。清雍正《浙江通志》(断定“唐始置”)之后,《武义县志》嘉庆版和1990年版,则比较明显倾向“唐始置说”,否定“吴始置说”。然而,对此持不同观点者,陆续不断。清末武义籍地方史学者何德润,就在其光绪二十六年(1900)成书的《武川备考》中说:“吴赤乌始置者,不为无据。”
  二、相关历史文献与近、现代研究成果
  由于历史技术的原因,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典籍著作,过去存量极少,一般人很难见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著名典籍文献出版发行;同时,历史学界、地理学界、文献学界也非常活跃,出现了很多研究成果,其中有不少与武义置县有关。
  最早记录武义县建置时间的是南朝梁、陈间顾野王撰的《舆地志》,该志云:“吴赤乌八年,分乌伤永康置武成县(编者注:武成即武义,二者历史上几经更改)。”顾野王(519—581),吴郡吴县人,史学家,文字学家,在梁、陈都做过官。梁大同四年拜太学博士,陈宣帝时,迁国子监博士,掌国史。《舆地志》共30卷,是中国较早的地理志,大约成书于陈时,全书已散佚,今仅存有佚文辑录。
  唐代杜佑撰的《通典》,卷一八二·州郡十二东阳郡婺州条下载:“武义,吴赤乌八年置武义县。”杜佑(735—812),曾任唐朝宰相。《通典》,从大历元年(766)至德宗十七年(801),历35年撰成,共200卷,系著名历史典籍。
  《旧唐书》载:“天授二年,分永康置武义县。”《新唐书》载:“武成,上。本武义,天授二年析永康置,更名,天祐中复曰武义。”
  北宋乐史(930—1007)著《太平寰宇记》载:“吴赤乌八年,分乌伤永康置武义县,隋废。唐天授二年,分永康西境又置。”《太平寰宇记》是北宋著名地理总志。该书广泛引用历代史书、地志、文集、碑刻等,计200余种,其中有关永康、武义的部分记述,引自《东阳记》(武义,古属东阳郡)。它所引用的许多书籍今已散佚,其资料价值特显。
  稍迟于《太平寰宇记》,欧阳忞著的《舆地广记》,卷二二婺州武义条载:“武义,吴赤乌八年置,后废。”《舆地广记》是宋代四大地理总志之一。
  《四库全书》《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七载:“武义县,《舆地志》云,吴赤乌八年,分乌伤、永康置,隋废;唐天授二年分永康西境又置。”《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在皇帝亲自过问下,由纪晓岚为首的一批饱学之士,集体编纂而成的,号称“钦定四库全书”。
  晋、宋、齐史书州郡志中,并无武义县;《梁书》、《陈书》仅有纪传而无志,即没有州郡志,亦即无记。
  清吴增仅著《三国郡县表附考证》,书中将武义列于“孙权黄武元年至太元二年格”。列20位:“武义,《舆地广记》:赤乌八年分乌伤置,后废。”后人评该书考证“精密细致”。
  清谢钟英撰《三国疆域表》,三国吴东阳郡下列有10县,其中:“武义县,权:赤乌八年立,地缺。”《补三国疆域志补注》载:东阳郡领县九,补武义为十县。
  现代北京大学教授陈健梅的学术论著《孙吴政区地理研究》,书中“衢江东阳江流域开发和东阳郡的析置”一目下载:“孙权时析新安立定阳,析乌伤立永康、武义,析太末立平昌,析章安立松阳”,具体叙述了武义置县情况。
  清末民初臧励和著《二十五史补编·补陈疆域志》载:南朝陈时,金华郡领县七:长山、太末、乌伤、永康、武义、建德、丰安。其中武义条下载:“武义,《寰宇记》引《东阳记》云,吴赤乌八年分乌伤永康置。”认为陈时有武义县。
  现代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的学术论著《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陈政区建置表·祯明二年”东阳郡一栏中有9个县:“长山、太末、乌伤、永康、武义、建德、丰安、信安、定阳。”认为陈祯明二年时,武义县尚还存在。
  三、“唐始置说”的因由识辨
  如前所述,志书类多数采用“唐始置说”,主要有二方面理由:(一)晋、宋、齐史书并无武义县,尚难确认“吴始置说”;(二)吴赤乌八年正是永康始置时间,不可能又分永康置武义。
  我们认为,晋、宋、齐史书中虽无武义县,但从上述史料看,吴、陈政区中确有武义县。既然,陈时已有武义县存在,“唐始置说”就不能成立,始置时间只能在陈之前。况且,《新唐书》明确记载:“武成,上。本武义,天授二年析永康置,更名,天祐中复曰武义。”如果武义真是天授二年才开始建置,就不存在“本武义”和“复曰武义”问题,也无需“更名”。“唐始置”论者对《唐书》本身也难自圆其说。
  至于“赤乌八年始置永康县,不可能再分永康置武义”,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有片面性。有关记载并没有说“赤乌八年分永康置武义”,而是“分乌伤、永康置武义县”,或者“分乌伤置武义”。孙权南征西讨,新置几十个县,若一次分置成功不再变动,倒是难以想象的。
  四、“吴始置说”更为合理
  面对武义始置时间这一历史疑案,本志编辑部进行了反复研究和讨论,最终认为“吴赤乌八年置武义县”一说更为合理。其理由如次:
  (一)面对诸多著名历史典籍关于“吴赤乌八年置武义县”的记载,我们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可否定它们。《舆地志》、《通典》、《太平寰宇记》、《舆地广记》等,都有公认的历史地位,绝不可能胡编滥造。况且,这些典籍都属于早期著作,相对说比较接近历史真实。《舆地志》作者顾野王,更是本身就生活在南朝梁、陈时代的人;侯景之乱时还曾避乱会稽,到过东阳郡。其历史记述,无可置疑。
  (二)近、现代研究成果,不断证明“吴赤乌八年置武义县”是正确的。上述清代和现代学者的学术论著中,多处记述了三国吴政区中武义县的存在,证明了“赤乌八年置武义”的可靠性;多处记述了南朝陈政区中武义县的存在,“唐始置说”因而不能成立,增强了“吴始置”的可信度。虽然,吴、陈政区研究多为后人“补编”之作,并非正史;但是其依据亦多来自正史中纪传情节和其他重要史料,在正史“无记”情况下,自当正重视之。
  (三)晋、宋、齐史书中无武义,并不妨碍“吴始置”之说。晋、宋、齐之所以无武义,而陈又有武义,很可能在从“吴置”到“隋废”的300多年间,还有一次废置、再置的过程,而史书未反映出来。比如,晋武帝平吴后的政区调整中废置了武义(时称武成),所以晋、宋、齐都无武义了;到了梁、陈时代,郡县变化频繁,在某个时期又重新置了武义(此时可能称“武义”了,故有后来《新唐书》的“本武义”之说),直至隋再废。所以,《补陈疆域志》和现代学术论著中,陈时又有武义了。因为《梁书》与《陈书》都没有“州郡志”,武义县此一废与置过程在史书中没有反映出来,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事。当然,这一些都是推测,未见史书记载。这一历史陈疑,尚待后人破疑解惑并正之。不过,无论有无此次废、置过程,均已不妨碍吴置武义之说。
  综上所述,编辑部认为,武义县建置时间,仅凭现有史料,只能归结为:吴赤乌八年(245)始置,其后曾经废置,唐天授二年(691)又置。
  《武义县志》编辑部
  2009年12月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