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广播电视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100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广播电视管理
分类号: G229.275.5
页数: 3
页码: 1181-1183
摘要: 本章记述了武义县广播电视管理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管理机构沿革、事业管理与市场管理等。
关键词: 武义县 广播电视 管理

内容

第一节 管理机构沿革
  县广播电视局
  1984年3月,县广播事业局改为广播电视局,行使政府对全县广播、电视事业管理。内设机构有编辑部、事业股、行政股,后沿袭至90年代。
  1994年、1995年又先后建立了“武义有线广播电视台(筹)”和“武义人民广播电台”,出现“三台并列”局面。为便于统一领导和管理,1998年1月,将“武义人民广播电台”、“武义电视台”、武义有线广播电视台(筹)合并,建立武义县广播电视台(通称“三台合一”),同时于1998年6月实施县广播电视局与县广播电视台“局台合一”的管理体制。内设办公室、总工室、总编室、广播节目中心、电视节目中心、网络中心和广告中心,音像市场管理职能则移交县文化主管部门。
  2005年8月,根据县委《关于深化完善县级机构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要求,武义广播电视台(即电台与电视台)与县广播电视局分离(保留武义人民广播电台、武义电视台的称号),分开后的广播电视台为县委、县政府直属的正科级事业单位,行业管理职能由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负责。同时,武义广播电视台与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分别建立党组,以加强党对广播电视事业的领导。
  广播电视系统内部,严格遵循行业特定的条例、守则和规章、规定,建有相应审稿制度、广播电视节目监听监督制度。同时根据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干部中实行了责、权、利统一的“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除挖掘本地人才外,主动吸纳外地人才,该系统先后向全国公开招聘电视节目主持人6名,从青岛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昌大学招聘记者4名。完善的制度和合格的队伍保障了广播电视管理的质量。80年代至2005年年底,局、站、台先后被授予省级集体荣誉称号18项〔省委宣传部颁发1项,省广播电视厅(局)颁发13项,省广播电视集团及省人民广播电台颁发4项〕。个人历年被授予省级先进工作者或先进个人20人(次),1人被评为2000年金华市十大杰出青年之一。
  乡(镇)管理单位
  1986年时,乡(镇)一级设广播站,性质为县属集体事业单位。1994年改为乡(镇)广播电视站,性质为全民事业单位。建制数随乡、镇数变动而更改。其基本职责是传输县台(站)节目,建设维护本乡(镇)传输网络和为党委、政府和用户服务。行政上由县广播电视局和乡(镇)政府对其实施双重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工作人员按县属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定管理。1995年,乡(镇)广播电视站61名职工,择优招聘23名为干部,余38名转制为全民事业单位职工。
  1999年4月,由县编委下文,对乡(镇)广播电视站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改“以块为主,条块结合”为“以条为主,条块结合”,广播电视站的人事档案、财务、机器设备等则相应由乡镇移交给广电部门。
  2005年,县广播电视台与县广播电视局分离后,乡(镇)广播电视站也随之统一划归广播电视台管理,管理制度仍沿袭广播电视台、乡(镇、街道)双重管理,以广播电视台为主的原则,时全县8个镇、7个乡、3个街道均建有广播电视站,3个街道广播电视站合署办公,名称与公章分别保留。
  第二节 事业管理与市场管理
  事业管理
  1987年制定实施了《武义县1988年~1990年提高农村广播系统质量三年规划》,其后又分期制订了武义县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八五”、“九五”、“十五”3个“五年计划”,为广播电视事业有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嗣后基本如期实现。
  1988年9月,完成全县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的布局规划》;1992年5月开始筹建有线电视,9月即编制完成《武义县有线电视发展总体规划和技术方案》;1994年1月形成正式稿报批,并在当月通过省广播电视厅组织的专家评审;1997年3月,编制完成《武义县有线广播电视光缆干线系统工程技术方案》,次月通过市广播电视局组织的专家论证;2002年4月,编制完成《武义县县城有线广播电视HFC网络改造方案》,同月通过市广播电视局组织的专家论证,嗣后均付诸实施。为加强广播电视领域科学技术的推广和管理,1994年起,专门建立了县广播电视局技术委员会,为行政领导提供参谋与咨询。各工程类规划(方案)科学决策与规范管理保证了广播电视系统工程和单项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舆论工具维系国家安危,播音与播映的安全与否是广播电视事业管理的严肃任务。1986年~2005年间,沿袭完善与新订了一系列保证“安全播出”的规章制度。①领导责任制:局(台)党组书记(台长)负总责,分管领导对分管科室与业务分负领导责任,并与各科室(中心)乡、镇(街道)广播电视站签订安全运行(生产、施工)责任书;实行局(台)领导值周、行政值班制度。②岗位责任制:先后制订了《广播节目中心值机制度》、《维护值班人员守则》、《电视节目工作机房值班人员制度》、《台安全播出值班工作有关事项》、《武义县广播电视局(台)关于节目安全播出的有关规定》及《门卫制度》等制度。③重点部位防范警戒措施:对壶山广播电视发射中心、广播电视机房、电台、电视台播控室、仓库等重点防区配备安全保卫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之外,重要部位安装防盗门,敷设无线探测、探索异常信号装置。对全县所有的放大器进行编号,野外放大器能上锁的均上锁。④巡检制度:组织技术人员对广播电视机房、网络进行常规和随机检修。配备摩托车对城镇网络进行巡逻检查,各乡、镇(街道)站落实巡线人员。
  1999年之后,为进一步确保“安全播出”,先后专门成立了“安全播出应急指挥部”、“网络安全播出领导小组”等组织,启动安全播出预案。同时加强了播出监控,除内部严密监控实行安全播出期间“零报告”制度外,从社会各界特聘了一批监听、监看员,保证广播电视安全畅通。
  纵横交错的防范管理措施,确保了重要节目、重大活动、重要时段的“安全播出”,实现20年的“年年安全无事故”。
  市场管理
  1989年武义县建立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1994年广播电视局成立音像管理组,1997年又建立了由县委书记兼任组长的县“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广播电视局领导为成员之一。1998年广播电视局专门成立广播电视稽查队,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与清理。广播电视局参与了音像的制片、供应、管理制度的制订和录像队(点)的审批、整顿年检年审;稽查队会同文化、公安、工商等单位出动稽查1837人次。2001年11月起,根据省文化、广播电视主管部门通知,文化市场管理职能逐步移交文化主管部门。
  1994年9月成立局音像管理组,其第一条职责就是按有关规定做好全县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登记、申报、发证、年报、收费及日常检查工作。是年完成了43个单位、32户个人的登记造册和上报工作。1995年10月,根据国务院第129号令和广电部第11号令,武义县制订了《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并付诸实施。据1996年的再次调查,全县有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单位增至60个,个人增至41家。经上报审批合格的,发放了“接收卫星传送的境内电视节目许可证”、收取管理费。同年,对缙云县夏家畈一村民私自在武义县地域的两个山区村擅自承建卫星电视广播地面设施和有线电视系统的事件,依照法规进行了严肃的查处。
  1998年建立县广播电视稽查队之后,依法拆除并查扣接收境外卫星电视(俗称“小耳朵”)40套,勒令自行拆除18套,查处有线电视偷接1339起。在堵住境外卫星非法渗透,净化舆论环境的同时,挽回经济损失约59.8万元。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