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明招山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99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明招山遗址的保护与开发
分类号: K928.725.5
页数: 3
页码: 1161-11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明招山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的情况。其中包括抢救性维修、恢复性保护、明招文化保护工程等。
关键词: 武义县 遗址 保护 开发

内容

抢救性维修
  1986年5月15日县文管会向省文物局书面申请,要求将明招山吕祖谦、吕好问、吕绷中、吕大兴、吕祖俭墓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月5日,县委书记李成昌考察明招寺,指示以不塌、不漏为原则进行抢修性维修。县财政下拨12600元。1987年9月开始,县文管会对标志性建筑明招寺、朱吕讲堂进行了抢救性维修;迁移住户和设在朱吕讲堂里的原生产大队的养兔场,清理住户的畜、禽栏舍,进行维修;明招寺前大殿部分檩条、椽木予以更换,屋面翻修;重做三合土地面,全面粉刷墙壁;受白蚁危害十分严重的朱吕讲堂第一进头门和传薪亭落架大修,柱、梁、檩、椽、楣、大门等大部分木构件换成新料;重砌讲堂东侧墙和头门墙,疏通并加宽加深阴沟。最后还为整个建筑群修建了围墙,维修是年结束,明招寺、朱吕讲堂初步恢复。
  1989年12月12日,省政府公布明招寺、朱吕讲堂、吕氏墓群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恢复性保护
  1991年2月,吕祖谦、吕好问、吕忱中、吕大麟等墓均发现盗洞,经县文管会分析调查挖出了县内外勾结的盗墓团伙,县公安局核实之后,批捕5人,其中4人被判刑、罚款。
  1991年10月15日,在下陈村村委会的支持下,县文管会支付补偿费1.5万元将原明招寺“文化大革命”时由下陈村接管的部分寺产,包括寺前水塘二口、4亩多水田及10亩山地归还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次年11月,又归还了包括1.5亩水田在内的明招寺东侧土地6000多平方米。明招寺前后吕氏墓群的山林和玩珠山共有19亩(土改时登记为寺产)因已分配到农户,树木培育成林,未能办理归还手续。
  1991年11月,省文物局拨款维修吕祖谦墓;次年10月底完工。修复后的吕墓拜坛按原样修砌,墓面包括墓碑参考宋代墓面花纹图案,块石踏道改用青条石。
  1992年12月19日上午,县委县政府、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人,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博物馆馆长)涂志刚陪同到明招寺考察,形成“可以用群众集资的方式”复原明招寺的意见,年初,下陈村成立了恢复明招寺塑佛筹备委员会,3月,县文管会从桐庐村有偿移建一座七开间带两厢的古居,复建了明招寺此前已倒塌的后殿,至次年年底前后殿26尊佛像完工。其后,其房产、土地都落实专人管理。
  1998年2月,县政府安排10万元经费,由县公路设计室测绘设计,开通长1.4千米、宽8米的沙石公路。2004年年初,在县有关方面主持下改建为水泥路面。
  1999年6月,县人民政府安排10万元用于朱吕讲堂复建;次年9月完成。明招山主要遗址基本恢复历史面貌。
  明招文化保护工程
  为加强明招山遗址的整体保护和文化内涵的系统开发,2003年起专项实施《明招文化保护工程》。7月,由东阳市古建公司承担编制的《朱吕讲堂修缮工程技术设计》(先期)完成。11月,浙江省文物局下达省文物发文批复:原则同意修缮工程技术设计方案。是月,浙江省财政厅、省文化厅、省文物局联合下文一次性补助专项经费30万元,用于吕祖谦墓(朱吕讲堂)维修。2004年4月县财政拨款100万元启动《明招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期)》。
  2004年6月3日,成立《明招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兼任;副组长由分管的县政协主席、副县长兼任,成员分别由县政府办公室、文旅局、县建设局、白洋街道、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主要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在文化旅游局)主持日常工作。
  2004年6月25日,召开了“明招文化保护工程”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听取《武义明招山浙东学术历史文化保护区总体规划》汇报,下达了《明招文化保护工程实施计划与责任分工方案》,确定了各项工作内容及工作目标与完成时间的安排。7月22日,领导小组又召开了《浙东学派历史文化保护区——武义县明招寺总体规划》评审会,市政协主席李成昌、县委书记、县长及有关专家参加了评审会,会议通过了总体规划的评审。
  规划实施于2004年7月底开始,次月进入全面施工。明招文化保护工程硬件建设主要是三项:明招文化保护一期工程测绘、勘探、规划、设计;朱吕讲堂整体修缮;新建碑廊、亭、寺前广场、游步道、放生池、寺用深井及整修吕祖谦墓和文化陈列展览等。
  新建碑廊系拓展性建筑,碑廊的北西侧陈列了《建造朱吕祠堂碑记》等13块宋、明、清三代永久保存石碑并用玻璃罩密封,南东面还散放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县教谕翁嵩年撰写的《重建明招大殿朱吕讲堂记》碑以及吕氏墓群清雍正年至光绪年间的7块墓碑。在朱吕讲堂两侧厢房内陈列了《吕祖谦与明招文化》的图文展览。展览内容分《前言》、《深厚的家学渊源》、《吕祖谦生平简介》、《文化名人陈列》、《吕祖谦与明招山的不解之缘》、《武义宋代以后出现的名人》、《明招文化精神在历史中不断创新》7大部分。在朱吕讲堂中堂陈列了用汉白玉雕塑的吕祖谦半身像,在讲堂后殿用砚石贴墙并线雕历代理学人物像。东墙南侧列有宋以后武义、古括苍(宣平地区)进士、举人名录及分类统计表。
  至2005年12月竣工验收,三项工程建设耗资2120259.51元,白洋街道承担上陈桥加宽重建、开辟绕寺机耕路和停车场耗资554828元。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