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化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96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文化事业
分类号: G12
页数: 10
页码: 1132-11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文化事业的情况。其中包括群众文化、图书阅览、文博展览、电影发行放映、文化市场管理等。
关键词: 武义县 文化 事业

内容

第一节 群众文化
  文化娱乐
  1986年~2005年间,随着群众需求的多样化,除演戏、迎龙灯、擎抬阁等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外,新型文娱形式不断涌现。
  大型广场文化活动90年代起,出现了大型广场文化活动。1993年8月18日,柳城镇人民政府在柳城举行“’93首届中国宣莲节”大型游艺活动,有民间乐队、舞蹈队、抬阁、彩车、广告牌等组成,参演人员1354人,观众上万。1995年11月18日,武义县在县体育广场举行“’95中国武义温泉节”大型广场文艺演出活动,除大型歌舞《温泉之歌》外还有众多传统民间艺术,参演人数3600余人次,20多个文艺方阵,参加踩街者6000多人。1996年8月18日,县政府与浙江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希望行动——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广场文艺演出在县体育广场举行,本次活动还邀请了相声演员唐杰忠、歌唱家殷秀梅、尹相杰、李文华等明星参加演出,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栏目女主持王雪纯、上海卫视男主持曹可凡担任节目主持,此次活动由浙江卫视现场直播,这在武义尚属首次。
  县、乡文艺百花会县、乡文艺百花会是80年代~90年代的一项制度化的群众文化活动,始自1983年。乡镇文艺百花会每年一届,县熟溪文艺百花会一至两年一届。王宅镇“双岩文艺百花会”、后树乡“重阳文艺百花会”、新宅乡“六一文艺百花会”、白姆乡“中秋文艺百花会”等都颇具影响。在乡镇百花会的基础上,每个乡镇选拔1至2个有代表性的节目,参加县“熟溪文艺百花会”演出。1992年开始,熟溪文艺百花会改为主题性的乡镇文艺百花会,该年主题是“税务杯”,其后有“计划生育宣传”、“乡镇企业”等,由相关单位和文化局主办,县文化馆与各乡镇文化站承办。90年代末期起,县文艺百花会继续举行,乡镇则有部分坚持。
  文艺下乡巡回演出配合各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文艺下乡巡回演出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是群众文化的一大特点。1988年9月,配合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活动,县文化馆组织“文艺下乡轻骑队”巡回演出22场。1990年12月,以县委“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宣传队”的名义,进行巡回演出(同时进行图片展览)39场。1991年7月,“税务之歌”文艺下乡巡回演出8场。2000年12月,“武义县今冬明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教育文艺宣传队”下乡巡回演出9场。次年11月,“全县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文艺宣传巡回演出”在全县各乡镇、村共演出165场,观众17.5万多人次。2002年4月,“武义县公民道德建设文艺宣传巡回演出”,有21场。2005年,配合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各乡镇组织了文艺队伍到各村进行巡回演出。
  “壶山之春”文艺晚会县委、县政府于1990年春节前,举办了“1990年武义县新春团拜会暨首届‘壶山之春’文艺晚会”,由县长主持,县委书记致辞,参加者除县四大班子、机关各部委办局及乡镇领导之外,特别邀请了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和社会各界代表。会后即举行“壶山之春文艺晚会”,晚会由县文化馆负责总体策划,节目由县文化馆专业干部组织创作,县内文艺骨干排练演出,此后每年春节团拜会均照例举行文艺晚会。
  征文活动专题征文,是群众乐意参与的文化活动形式。80年代~90年代,由文化馆发起(承办)向全国征文的有3次。1988年“烈火警钟”征文活动,收到19个省、市来稿143件,并举行了消防文艺专场演出,其中《春游》和《火神爷怒斥许厂长》两个节目参加了浙江省消防文艺创作节目会演。同年《法,在我心中》文艺征文大赛,收到全国15个省、直辖市,67个县(市)作品460多篇,51篇优秀作品在《熟溪》专辑上刊发,省委副书记吴敏达为专辑作了序。1991年,与省文化厅、省群艺馆和武义县财税局、矿管局、交通局、土地管理局、林业局、水利水电局联合主办的“六法杯”曲艺、戏剧小品征文大赛,收到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的参赛作品503件。10月召开了征文大赛颁奖大会暨六法杯文艺节目汇报演出。省、市、县有关领导参加了颁奖仪式并观看文艺演出。
  老年文化活动室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基层组织,50年代起是以民校和农村业余剧团为基础、青年为主体的农村俱乐部,1984年全县有455个;1985年后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经商,俱乐部活动相继停顿,组织减少;1990年始,全县建制村和社区居委会陆续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室创建活动,到2005年年底,全县544个村和16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了老年文化活动室,配置电视机、象棋、扑克等文体器具,组织旅游、迎龙灯、打扫村庄卫生等文体公益性活动,老年人逐渐成为农村文化活动主体。
  文艺培训
  培训是繁荣武义群众文化的基础性工作。1986年起,县文化馆每年举办2期以上乡镇文化站干部业务培训班,并到农村、社区开展业余文艺骨干培训、辅导活动。1986年~2002年,每年举办一期盲艺人曲艺培训班,一期一主题,先后有计划生育、法律知识、交通安全、移风易俗树新风等。培训后,盲艺人深入全县各地为群众演唱,有的在乡镇广播站录音播放。1991年~1998年文化馆开办了在校生电子琴培训班,利用周末和假期,组织培训,每年学员30余人。1996年9月,县文化馆与县总工会职校联合创办了浙江艺术学校武义文艺班,由县总工会职校负责文化课教学,满3年后颁发由市教委验印的职业技术高中毕业文凭;浙江艺校、县文化馆负责专业课教学,满3年后由浙江艺校考核,合格者颁发浙江艺校专业结业证书。50余名学员中,学器乐的11人,学表演艺术的40余人。1986年~2005年间,举办各类培训268期,8048人(次)
  民间艺术挖掘抢救
  武义县民间艺术资源极为丰富,70年代~80年代初已经挖掘、整理了部分民间艺术,1985年,根据国家文化部统一部署,成立了“武义县五大集成编纂领导小组”和各集成编委会。开始《戏曲志》、《曲艺音乐集成》、《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和《戏曲音乐集成》、《民间舞蹈集成》五大集成编纂工作。1986年5月、6月,《武义县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武义县曲艺音乐集成》资料本上送金华市文化局。1987年12月,《武义县戏曲志》、《武义县民间舞蹈集成》资料本上送市局。同年还编印了《畲族民间传说》一集。
  1987年县、乡(镇)相继成立“民间文学三大集成”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开展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的集成搜集整理工作。1988年3月成立武义县民间文学集成编辑委员会,至该年12月,全县共搜集民间故事2100个,民间歌谣1473首,民间谚语20008条。经筛选编辑,编成《武义县民间故事集成》1卷,36万字,收录故事370个;《武义县民间歌谣集成》1卷,15万字,收录歌谣219首;《武义县民间谚语集成》1卷,15万字,收录谚语2609条。1989年1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武义县谚语卷》由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出版,8月、9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武义县歌谣卷》、《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武义县故事卷》由浙江省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出版。并有中国民间文学武义县的三套集成也即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三卷合一本出版发行。
  民间舞蹈《鲤鱼跳龙门》1995春节晋京参加由文化部社文司、北京市文化局等主办的“第九届‘龙潭杯’全国优秀民间花会大赛”获最高奖——优胜奖。1996年参加全国第六届“群星奖”,获优秀奖。
  民间舞蹈《花轿迎宾》,1996年8月参加杭州“中日传统文化节暨民间艺术大串演”演出;1997年3月由浙江电视台拍摄并在浙江电视台《文化时空》栏目播出。同年9月由浙江电视台选送,在美国斯科拉电视台播出。2000年10月改编成《花灯花轿》,参加浙江省广电局和金华市委宣传部联办的“2000年10月的阳光浙江省暨金华市步入新世纪”八婺民间艺术精品展演电视直播演出,获优秀演出奖。同年11月,该节目随浙江婺剧团赴法国交流演出。2005年9月《花灯花轿》参加金华市民间表演艺术精品项目擂台赛,荣获“金华市十大民间表演艺术精品项目奖”。
  2003年,根据省文化厅部署,启动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全县各乡镇逐村进行了普查,列入登记265项,其中造型艺术类128项,表演艺术类126项,民俗类11项。每个乡镇形成了普查资料本,选出具有代表性的73项形成县级资料本,并上报省、市主管部门。
  2004年9月28日,举行了武义县民间表演艺术会演和踩街活动,展示了全县20多个表演艺术项目。2005年元宵节,组织了“易梵时代杯”武义县民间造型艺术作品展暨民间传统手工艺现场展示活动,展出武义民间收藏或创作的造型艺术作品985件,53位民间手工艺人进行了竹编、石雕、木雕、泥塑、棕编、刺绣等20多个项目的现场制作表演。并有10多件根艺作品被选送到了省、市民间艺术普查成果展,3位民间艺人入选参加省、市民间工艺美术现场表演。重点抢救保护项目《武义草昆》,经过召开老艺人座谈会和实地调查,收集到61本剧本和部分文物资料,组织了多场抢救性演出,在武义草昆发祥地陶村成立了昆曲传艺社。
  1986年~2005年间,武义县举办艺术类展览184次,上送演出市级77次,省级58次,国家级14次。
  群文理论研究
  1988年10月11日,浙江省第一个县级群众文化学会武义县群众文化学会成立。是年编印了《武义群文论苑》第一辑。研究中涌现了一批群文理论研究骨干。会员朱连法从1986年起,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3篇,计15万余字。1993年参与《群众文化学》中第二、第七、第八、第九章(计9.5万字)撰写,1994年又参与《群众文化管理学》中导言和第一、二章(计8.5万字)撰写,以上两书分别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后被列为中央电大中文系群文专业基础教材,20多所大专院校列为相关学科的教材。后又参与《浙江群众文化史》中1977年~1987年十年史(计5万字)撰写。会员唐桓臻有20多篇论文(计10余万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和省级以上征文中获奖。据不完全统计,1986年至2005年,武义县群文系统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获奖)论文100多篇。
  潘絜兹艺术馆
  潘絜兹先生系武义县坦洪乡上坦人,中国工笔重彩画协会会长。1986年~1987年,潘絜兹先生两次返乡,表达了将作品捐赠故乡、留给后人的愿望。1993年,柳城镇筹资260余万元,于龙山公园内建造潘絜兹艺术馆,占地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1995年10月15日落成开馆,中国文联副主席尹瘦石先生,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和中央电视台首席播音员赵忠祥等出席了开馆仪式。艺术馆分展厅、春蚕艺苑、漱园等5个部分,馆藏潘絜兹先生各个时期代表作100幅,此外还藏有赵朴初、启功、文怀沙、刘春华等当代书画作品近百幅,还有全国100多名著名书画家作品300余件。开馆10年,接待来宾近10万人次。日常由柳城畲族镇文化站代管。
  文化史志编纂
  1986年~1991年,县文化局编成《武义县文化志》。全志共40余万字,设概述、大事记,文化行政机构、群众文化、戏剧事业、电影事业、文博事业、图书馆事业、出版发行事业、职工文化、文艺社团、集成与志书、风俗和语言、历代文化名人、诗词艺文选等13章,囊括武义建县以后文化史迹。1993年4月正式出版。1989年~1992年,县文化局成立编委会,通过查阅档案、走访老人、撰写回忆文章及下乡采集等途径,汇编成《武义县革命文化史料汇编》,全书计20万余字,记述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30年间武义县革命(进步)文化史实。
  创建东海文化明珠乡镇
  武义县于2001年开始实施省、市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创建工作。2002年大田乡、柳城镇通过省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验收;尔后2003年坦洪乡、2004年茭道镇、2005年新宅镇通过省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验收;2002年桐琴镇和王宅镇、2004年履坦镇通过市级东海文化明珠乡镇验收。
  第二节 图书阅览
  境内图书阅览功能属县图书馆最为齐全。1986年~2002年间,主要是以借阅图书、开辟阅览室等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2003年,武川中路新图书馆落成之后,服务方式和服务功能有了质的跨越:2003年5月采用ILASSII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软件,开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摆脱传统手工操作模式;2004年基本完成馆藏文献计算机编目工作,实现馆藏文献数字化管理;是年购2台服务器、30台电脑、创办了电子阅览室,并在金华市首批开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库;2005年10月26日开通武义图书馆网站,免费试用并开通重庆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购入北大方正APahi电子图书及管理系统,填补了县图书馆数字资源空白,向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迈出了一大步。
  县图书馆内设有图书借阅室、报刊工具书阅览室、少儿阅览室、文怀沙先生赠书阅览室、地方文献特藏书库、电子阅览室、数字资源网络维护部、采编室、艺术休闲阅览室(与浙江图书馆联办)、多功能报告厅、展览厅、培训中心。推出服务项目有图书借阅、报刊借阅、信息检索、数字资源查阅、书目检索、重点读者服务、一卡通读书金卡、上门办理借阅证、送书下乡、基层图书馆(室)辅导、举办展览培训讲座等。新办借书证2700余份,2005年接待读者17.29万人次,借阅图书34.61万册次,年底藏书106469册。
  叶一苇艺术馆
  2003年12月,叶一苇艺术馆开馆。该馆是武义为收藏、展陈武义籍老文艺家叶一苇先生诗、书、画、印作品与独树一帜的书法、篆刻等方面艺术理论,弘扬其高尚品格和爱乡敬业的精神而专设的。艺术馆设于图书馆四楼,面积700余平方米,分两个展厅。第一展厅为综合展厅,主要展示诗书画印作品及著述;第二展厅主要陈列篆刻作品。全馆收藏、展陈艺术作品、书著等841件,其中学术专著(含手稿)15部,论文90余篇。此外,还收藏国内外书法篆刻名家祝贺开馆作品78件,“武义书法作品展”作品32件,国学专家文怀沙主编的《隋唐文明》100卷。开馆之际,举办了“国内外书法篆刻名家作品展”、“叶一苇从艺70周年”座谈会等活动。97岁高龄的文怀沙先后两次参观艺术馆。2005年6月16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参观了艺术馆,并称赞叶一苇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地方文献收集与交流
  1985年起,县图书馆开始注重地方文献(资料)收集,特别是地方志、专业志,以及武义籍专家学者的著作、作品的收藏。收藏有武义、宣平县志6个版本,专业志、村志等地方文献540余种,计1100余册。2004年2月26日,武义籍画家吴远谋向家乡捐赠了巨幅奔马图《恐后》(6m×2.4m),揭幕之际,在县图书馆组织召开了“吴远谋绘画艺术座谈会”。其后(2007年5月),开辟了吴远谋绘画陈列馆,陈列捐赠作品112件。
  2004年7月,县图书馆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承办了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血染的丰碑》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爱国主义教育”大型展览活动,前后16天,接待参观79批次。2005年,举办了“全浙书法大赛”、西泠印社“诗心造印”研讨会、省之江诗社“寿仙谷”诗词吟唱会、“金华市书画院书画作品展”、“武义县青少年现场书法大赛”等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2005年7月,由县图书馆发起、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县新闻传媒中心等联合举办了武义县首届“十佳藏书家庭”评选活动。评选出“十佳藏书家庭”,分别是:王文政、王福良、吴金宣、严桂根、郑湖生、徐志扬、梅子明、谢德安、雷国强、潘国文,此外还评选出“武义藏书之家”十二名。
  农村合作图书馆
  农村合作图书馆,始创于1981年5月,到1983年10月,全县社社办起合作图书馆。
  1986年7月,市文化局在武义召开“农村图书馆(室)工作现场会”。至10月,合作图书馆计有藏书5万余册,流通292个村庄。1988年10月成立了“武义县图书馆信息交流协会”,并创办了会刊《农家良友》。1989年7月,柳城文化站图书馆成为全县第一个农村万册图书馆。同年9月省农村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武义召开,武义县介绍了发展乡镇图书馆及业务辅导工作情况。省文化厅、浙江图书馆、省图书馆学会及各市文化局相关领导和业务干部73人参加了会议。1990年以后,随农村俱乐部逐渐停止活动,合作图书馆图书先后停止流通,其图书集中到乡镇文化站图书馆供直接借阅。
  第三节 图书发行
  境内图书发行主渠道是县新华书店。1986年~2005年间,群众对文化科学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县新华书店也提升了服务水平。图书销售由过去单一的图书卖场转变为开架售书、信息交流、送书上门、需求预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服务体系;图书发行也拓展了文具及音像超市、网上书城开通等多种业务;开展送书下乡活动,组织流动图书供应站,送书到学校、农村、厂矿企业。县内也出现了众多的个体书刊零售、出租店,2005年已达48家。县新华书店销售册数波动不大,年销售总额从1986年的73万元发展到2005年的854.99万元(如下表)。
  第四节 文博展览
  中共武义县党史展览
  1985年7月1日《中共武义县党史展览》开展。当天,县机关中共党员、干部400余人参观了展览。前后持续一年,参观者总数达3万余人次。原浙南人民解放军三支队支队长宣恩金、原浙东人民解放军六支队九大队队长陶健、武义早期中共党员千家驹均参观了展览,并予指导。该次展览主要反映武义、宣平两县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各个时期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史。展出的革命文物100余件,其中有粟裕曾经使用的实物、邵李清和吴谦的遗书、宣平北营总指挥邱金伦用过的手枪、徐英在武义开会时的会议记录等等珍贵文物。1986年6月,为配合农村整党活动,将《中共武义县党史展览》的内容拍成照片,制作版面,到全县各乡镇巡回展出。到红军根据地西联乡、三港乡展出时,若干老人天未明即举火把赶到乡政府参观。
  武义县出土文物陈列展
  1991年5月,县博物馆举办境内出土文物陈列展,早期的有新石器时代石器文物,商、周的印纹陶罐、“S”钮壶,战国时期原始瓷鉴,汉代原始青瓷五管瓶及至唐、宋、元、明文物200余件。展品主要是婺州窑系列文物,一、二、三级文物居多。武义的婺州窑文物以器物完整、造型优美、釉色晶莹、品种多样而著称,时省文物局认为,要了解婺州窑可以到武义博物馆看展览。陈列展引起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关注。1994年6月,省文物局副局长梅福根和专家朱伯谦带领英国、日本、新加坡、印尼等六国(地区)专家及国内专家10余人参观了展览,古陶瓷专家对中英文对照的婺州窑陈列评价甚高。印尼专家原以为婺州窑产品很差,见到众多婺州窑精美器物后完全改变了看法。同年11月,全省文物考古工作座谈会在武义召开并参观了展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文物局局长毛昭晰给予高度评价。其后,又有日本17位陶瓷专家和姜东舒等一批国内专家学者参观了展览。省委、省政府领导刘枫、梁平波、徐志纯,市委书记仇保兴、省财政厅长翁礼华等都观看了武义出土文物。陈列展2001年6月结束。
  其他展览
  1992年2月4日至3月29日,举办反映1840年至1949年中国遭受外来帝国主义侵略掠夺屈辱历史的《昨天的屈辱》陈列展,观众13000多人次。1995年7月,举办《日本侵略军侵华暴行图片展》,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
  1986年~2005年间,举办的文史类展览还有《武义县改革开放成就展》(1987年)、《武义县档案利用效益展览》(1987年)、《庆祝县人大成立十周年图片展》(1991年)、《浙江省革命文化史料展览》(1991年)、《陕西兵马俑复制品展览》(1992年)和《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光辉历程图片展》(2001年)。
  80年代~90年代,在博物馆展厅举办书画、根艺、摄影等艺术类和科普展览20场(次)。参观人数2万余人。书画名家展览有山东师专的吴远谋、张磊父子画展,西泠印社高级画师潘景友个人画展,台湾同胞伟升、徐旭阳、吴子胥、张长泓书画作品展和书法篆刻家叶一苇书画展等等。
  聚奎园
  千家驹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1909年10月11日出生于武义县城,一生著书40余种。耄耋之年,千家驹表达了向家乡赠送平生著作、本人藏书、字画的意愿。1995年4月,遂由民间发起,通过社会募捐和企业赞助形式(遵本人“不取政府分文”之意),集资87万元,通过博物馆扩建形式,建造了聚奎园(群众称“千家驹藏书阁”)。1998年年底竣工,建筑面积2001平方米,同年11月11日,由其本人和夫人回乡参加了“情系桑梓——千家驹先生赠书仪式”。阁楼设有藏书室与展室。藏书室陈列千家驹捐赠著作、藏书、字、画、照片5000余册(件),并设有《情系桑梓——千家驹先生生平》小型陈列室。院门匾额“聚奎园”(院后诰山历史上曾建有聚奎塔)由千家驹所书。2002年9月3日,千家驹病逝于深圳,其爱国爱家乡的品行和勇于探索、敢讲实话的风范为世人和乡亲所敬仰。骨灰安放于武义壶山公墓。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
  1986年至2005年,武义县电影发行、放映经历了从低走高、又从高走低的发展过程。
  1986年之后,国家拷贝发行量和群众需求不断增长。在县城,立体电影、激光电影,特供片先后引进,同时随着放映场所的增加和设施的改善,观众上座率不断走高,4支35毫米电影队常出现“跑片放映”。电影价位又随市场经济规律调高,放映收入增加。在农村,集体、个人的电影放映队迅速发展。1986年,全县在册电影放映单位67支,其中乡镇集体电影放映队48支(16毫米40支、8.75毫米8支),个体电影放映队15支,其中16毫米的14支,发行收入也增长。1995年,全县电影发行放映收入是1986年的2.55倍。
  1996年开始,随着电视的全面普及,社会文化娱乐项目(卡拉OK厅、歌舞厅、电子游戏等)的兴起以及21世纪的电脑互联网的大众化,电影观众迅速分流,就是电影爱好者也是通过电视、电脑、光盘看电影更为经济和自由。电影发行、放映业走向萧条(见下表)。
  第六节 婺剧团演出
  1986年~2002年间,改革后的武义婺剧团面向农村,深入武义县及周边县市为老百姓演出(每年演出300多场),既获得生存,又促成了一批优秀剧目,拓宽了对外发展的空间。
  1985年10月9日应北京市演出公司邀请,在首都长安剧院和中央党校会堂演出《双狮图》、《长乐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艾青、文化部副部长吕志先,戏剧界领导张颖、马彦祥和首都戏剧名家马少波等先后观看了演出。中央电视台拍摄播放了《长乐宫》、北京电视台录制播放了《双狮图》电视录像。中央党校赠送了锦旗,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首都戏剧专家召开了座谈会。归途又在南京、苏州、杭州、金华安排了演出。在京演出和巡回演出中,先后有《戏剧电影报》、《北京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浙江日报》等十几家报纸先后发表了评论文章。
  此后,又有一批剧目编演成功。1987年新编历史剧《讨饭国舅》获浙江省第三届戏剧节编剧、作曲、导演一等奖和集体优秀演出奖;1988年由浙江电视制作中心拍摄的《讨饭国舅》、《梨园情话》在全国播映,《梨园情话》获戏曲类三等奖;1989年《白鲞娘》获浙江省第四届戏剧节演出二等奖;1991年《羊角湾的喜事》获浙江省现代戏汇演二等奖;1992年现代剧《鹰之歌》获浙江省第五届戏剧节演出一等奖、编剧一等奖、演员一等奖,并以超百场演出受到省文化厅表彰;1996年,新编历史剧《胡公大帝》获浙江省“年年红”首届婺剧节集体优秀演出奖。1998年,武义婺剧团应邀参加新加坡华族艺术节,演出《画皮》、《双狮图》、《稀奇国舅》3本婺剧大戏,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的赞许。2001年8月26日,《双忠义》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文学剧评活动银奖;2002年12月,《讨饭国舅》由金华电视台拍摄舞台剧,送中央电视台戏剧精品库,并由中央电视台多次播映。
  2003年2月,县婺剧团改制为民间职业剧团。
  第七节 影剧院经营
  1986年~2005年,影剧院的经营既安排接待境内外专业剧团和学校的专场演出,也放映电影。其间先后邀请了乌克兰现代舞蹈团和国内的刘晓庆、蒋大为、潘长江等歌星与影视明星分别作专场演出。
  1988年~2001年,又增加了录像放映、开设招待所、门市部等经营活动,期间又筹资50多万元,对影剧院进行了全面改造,增设了电影环绕立体声、大屏幕投影放映设备,开设了演艺小厅。
  90年代之后,影剧院观众上座率下降,至2004年已是收支困难(见下表)。
  第八节 文化市场管理
  文化市场
  文化市场是文化精神产品和文化娱乐服务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泛指。文化市场开放后,个体文化经营户迅速发展,80年代中期起形成市场。
  娱乐市场娱乐市场是指向公众开放的、消费者自娱自乐的营业性歌舞、游艺等场所。1992年,全县有歌舞厅6家,卡拉OK厅9家,电子游戏室23家。1999年发展到歌舞厅49家,卡拉OK厅53家,电子游戏室86家。后来经过整顿、规范,到2005年全县有歌舞厅33家,卡拉OK厅16家,电子游戏室3家。
  演出市场演出市场是兼有营利目的、为公众举办的文艺演出活动。改革开放后,若干农村剧团恢复。到1984年年底,全县有农村剧团67个,木偶剧团5个。2005年年底,全县有民间职业剧团13个,演出场所3个,此外,尚有分散的歌手、乐手和音乐茶座演员。
  音像市场音像市场是指录有声像等内容的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盘和激光视盘的音像制品的出版、制作、复制、进口、批发、零售、出租、放映等活动。1993年,全县有音像制品出租、零售店录像放映单位73家,其中文化系统管理30家,广电系统管理43家。后历数次整顿治理,至2005年年底,全县有音像制品出租、零售店及录像放映等33家。
  书报刊市场书报刊市场即报纸、期刊、图书等出版、印刷复制、发行、进口、零售、出租等活动。1992年有书报刊零售、出租店24家,1999年发展到93家,2005年降至48家。
  网吧市场网吧市场是指通过计算机等装置向公众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网吧、电脑休闲室等营业性场所。1998年10月武义县电信局创办第一家网吧,后迅速形成市场;到2001年全县已有网吧49家。后经整治,遏制了无序发展势头;至2005年年底,全县有网吧42家,电脑2365台。
  印刷市场印刷市场是指出版物、包装装潢印刷品和其他印刷品的印刷经营活动。改革开放以后印刷行业不再专营,武义个体印刷企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扑克生产和包装印刷为主的印刷产业带,集扑克印刷、造纸、胶水生产、油墨生产、制版、覆膜、机械制造、纸盒包装和营销为一体。到2005年年底,武义县共有印刷企业125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1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35家,其他印刷企业89家,打字复印63家,从业人员5104人,其中扑克销售量约占全国的52%,全球销售量的42%。
  市场管理
  1988年3月,浙江省文化厅、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转发《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总局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自此,文化市场开始纳入规范化管理范围。
  扫黄打非1989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清理整顿书报刊、音像市场电话会议,展开全国性的第一次“扫黄打非”。“扫黄”是指扫除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打非”是指打击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破坏社会安定、危害国家安全、煽动民族分裂的出版物,侵权盗版出版物以及其他非法出版物,武义县即年部署并持续开展,以1993年力度为大,该年秋天,县文化、公安、广电等部门联合开展秋季“扫黄打非”,公开处理了4家放映淫秽片的录像队,查封录像队8家,(包括查扣放映设备),处理录像发行站1个,查缴非法录像带125盒,淫秽带19盒,行政拘留录像队经营者1人。12月1日,县文化、公安部门将历年查缴的3400册淫秽、非法出版物送造纸厂化浆销毁。12月5日,县文化、公安两次联合突击检查县城内的音乐茶座、卡拉ok厅、咖啡厅,责令整改7家,责令停业整顿8家,吊销文化经营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8家。取缔无证经营5家,收容5人,治安处罚9人。
  综合管理1994年7月,全县进行电子游戏市场整顿,电子游戏经营场所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禁止向未成年人开放。1999年2月,县文化、工商、公安、物价联合对娱乐业进行评级授匾。2000年9月,对电子游戏经营场所进行重新审核登记,将原有的电子游戏场所59家压缩至27家。2001年4月,重新审核登记,压缩至6家。2001年7月,县文化、公安、电信等联合对全县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进行重新审核登记。2002年10月至12月,对网吧采取“休克式”整治,最后保留45家。2003年,开展了音像制品市场整顿,吊销证照18家,收回证照6家,罚款25家,总量从81家压缩至32家。2004年3月,武义建成与浙江省文化厅相连的OA办公系统及网吧管理平台,对网吧实行可控管理。
  对文化市场实施行政管理之后,武义县共查缴书籍报刊24856册,音像制品70509盒(张),有奖电子游戏机117台,电路板141块,电脑38台。共销毁淫秽、非法出版物3600册,非法音像制品32615盒(张),有奖电子游戏机10台,电路板40块,文化行政处罚865起,其中简易程序603起,一般程序262起。武义县文化市场逐渐从数量扩张走向质量提高,从无序经营转入有序竞争。
  突击整顿2002年1月6日,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早新闻》播出了题为《执法者放假,游戏室开赌》的新闻报道。对武义县部分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在元旦放假期间经营赌博机的情况进行了曝光。当天上午,武义县委、县政府即召集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召开紧急会议,采取果断措施,对县城6家电子游戏室进行突击检查:对报道中涉及的4家电子游戏室的当事人分别作出治安拘留1人,处以罚款4家,查缴赌博机7台,吊销其证照的处理。对报道中尚未涉及,但有违规行为的另两家电子游戏室责令其停业整顿。此次行动,切实提高了电子游戏室经营者的守法意识。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