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卫生监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933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卫生监督
分类号: R194
页数: 7
页码: 1102-1108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86年~2005年浙江省武义县卫生监督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卫生事业 卫生监督 武义县

内容

第一节 食品卫生
  1986年7月,县政府主持召开食品卫生联席会议,县人大组织代表视察壶山镇食品卫生,检查饮食摊192家。1987年5月,组织食品卫生知识竞赛,并选拔代表参加金华市食品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竞赛,取得全市第一名。1987年~1990年举办食品卫生知识培训班29期,有1182人次参加,印发各种食品卫生资料5950余份,依法进行食品卫生监督9422户次,行政处罚189户次,销毁变质过期食品8804千克,罚款10565元。对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25880人次,受检率95%以上,查出五病(肝炎、痢疾、肺结核、伤寒、皮肤病)275人,并依法监督其调离原岗位。抽样监测食品3410份,合格2743份,合格率80%,比执法前的1982年提高30.2%。新发卫生许可证2690份,发证、验证率为98%。
  1991年,在壶山镇创建食品卫生一条街活动,在柳城创建食品卫生示范镇活动。增设消毒炉、篓50套,保洁柜5只,工作衣帽107套,食品夹150只。次年,对16类食品计417份样品进行检测,合格351份,合格率为84%。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实施10周年,县人大代表视察武阳镇、柳城镇、王宅镇食品卫生工作。开展食品卫生知识竞赛,参加竞赛1.5万人。县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城饮食行业管理、消毒管理的通告》。
  1994年,对学校配餐的卫生实施专门管理,县卫生局、县教育局联合召开防止食物中毒工作会议,组织检查组对武阳镇、柳城镇等18所中、小学校及学校周围的食品商店进行了卫生监督检查。同年,对武阳镇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全面大检查。全年平均每月监督检查203户次,平均每个卫生监督员检查348户次。
  1995年,在武义县举办第一届“温泉节”期间,卫生监督员分片进行监督检查,对各宾馆、饭店的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培训,确保了“温泉节”期间的食品安全。次年,组织卫生监督员对每一食品经营户进行连续监督,共查处了21家严重违法行为的经营单位,罚款额6900元,销毁伪质食品300千克。
  1997年8月份因天气炎热引发了2起食物中毒事件,卫生部门随即组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抢救病人,食物中毒及时得到控制,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报道和预防食物中毒知识宣传。
  1998年7月,对城区范围内的各餐饮单位、个体摊点进行食(饮)具消毒效果检测,检测的512份样品中,合格234份,合格率45%。
  2000年全年检查户次7000余家,监督户数3000多家,监督覆盖面达100%,重点开展了:①鲜牛乳的专项整治;②农贸市场蔬菜农药残留量的监测;③夏秋季海水产品致病菌监测;④对全县61所学校周边饮食摊点及副食品店的专项整治;⑤进行食用油、大米及有毒黑瓜子的专项检查。次年,对县城菜场内销售的蔬菜进行有机磷农药残留检测,对检测阳性的82千克蔬菜现场予以没收、销毁。
  2002年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监督检查7000余户;没收销毁伪劣食品3500余千克,价值约3.6万元;行政处罚11户,共计罚款6000余元;抽检各类食品325份,合格295份,合格率91.05%。开展了以各类奶粉、儿童食品、调味品、肉制品、桶装水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整治活动。
  2003年4月,武义县出现“非典”疑似病人,为之设立5个应急预备卫生监督小组,以食品、公共场所、学校、医疗等行业为重点,开展预防“非典”的专项监督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监督检查2000余户次。是年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食品放心工程工作为中心,全年出动执法人员3500余人次,监督检查5200余户;没收销毁伪劣食品1000余千克,价值约1.1万元;行政处罚198户次,其中一般行政处罚19户次,简易处罚179户次,罚款计41080元;抽检各类食品及食品包装容器175份,合格165份,合格率93.02%。新发卫生许可证1137本,完成卫生许可证年检2105份,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约5400人。
  2005年,组织召开餐饮业卫生规范宣传贯彻暨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会议,对城区19家大中型餐饮单位进行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评定工作。春节前开展以“保障年夜饭安全卫生”为主题的“卫监1号”专项行动,出动执法人员64人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185户次,查获违法食品55千克。同年开展以“规范许可条件,严格准入门槛”为主题的“卫监3号”行动。卫生、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全县168家农村食品“放心店”进行了考核验收。
  第二节 职业卫生
  1987年10月,县乡镇企业局、卫生局根据卫生部、农牧渔业部通知,组织了企业劳动卫生调查并建立了档案,调查了76家乡(镇)企业、4552名职工,其中4028名是生产工,接触有害因素2102人,占生产工人总数52.2%。有害作业点108个,其中有矽尘、水泥尘、煤尘、铅、铬、高温、噪音等,主要危害是矽尘。接触矽尘职工513人,占接触有害因素工人的24.4%。检测尘毒样品36份,合格12份,合格率33.3%。主要尘毒作业点38个,监测14个,监督率36.8%。对接触矽尘职工606人作了健康体检,受检率69.1%,作X光线摄片检查矽肺419人,检出矽肺0期~Ⅰ期矽肺85人,I期矽肺患者4人,Ⅱ期矽肺2人。对查出的矽肺病人,分别向有关企业建议:(1)给矽肺患者适当休息,疗养和治疗;(2)适当减轻劳动强度;(3)调换工作岗位。
  1988年11月,开展尘肺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证实,全县尘肺病人多数在60年代~70年代初得病,系手工式采矿作业、防护条件差所致。以后逐步改干式为湿式除尘,发病率即下降,并基本得到控制。
  1990年,全县各厂矿企业中,查明有毒物、粉尘、物理因素三类15种有毒物质。毒物类有氰化物、铬化物、铅、苯、氯、汞、氨、汽油;粉尘类有矽尘、泔矽法、水泥尘、电焊尘;物理因素有高温、辐射、噪声等。
  1991年,对厂矿企业粉尘实施监测,据县属企业36个作业点的114只样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44.4%、66.7%;乡镇企业12个作业点26只样品,合格率分别为75%、73%;对8家砖瓦厂和2家陶器厂的高温作业场所进行高温测定,窑炉工和加煤工操作时的温度高达44~50℃。
  1992年,全县共有县属厂矿46家,有毒、有害因素作业点有232处,监测79处(监测覆盖率为34%),合格点51处(合格率为64%)。其中粉尘、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的合格率分别为51%、95%、62%。乡镇企业5家,有害因素作业点21处,监测12处,合格11处(合格率为91%)。对从事有害作业的794人进行了健康检查,检出职业病患者2人。
  1993年,对有害因素种类和55家企业进行了建档(建档率96.5%)。档案统计共有有害作业点187个,实施有害作业工人3037人。其中粉尘点75个839人;毒物点38个395人;物理因素点74个1836人。
  1994年,对县水泥厂24个粉尘作业点的50只样品测定,合格作业点5个,合格样品15只,作业点与样品的合格率均低于国家标准。对1307名接触尘毒工人进行了健康检查,查出新发生职业病患者3例。对7名医用x线机的空气照射量测定,设点42处,测定结果:台合格率为57.1%,点合格率为90.5%。
  1995年,对县第一人民医院的动态心电图机、心功率测定、综合心电图机、彩超显示器进行了X线测试。
  2002年,武义县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贯彻大会。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咨询日(6月9日)咨询活动,发放各类职业病防治宣传资料1500份。举办了4期企业法人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培训班,296位企业负责人参加培训。对箱包、皮革制作等含苯作业的17家单位进行了调查,并组织涉苯作业人员40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卫生局、经贸局、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开展了全县有毒有害化学品生产销售和使用单位的专项整治,次年,开展了辖区内电镀、化工、涉苯、接尘的62家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专项整治执法检查。
  2005年,开展了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保障劳动者健康”为主题的“卫监5号”行动,对存在职业危害的69家企业进行了检查。是年对全县18家医用放射诊断单位进行了监督检查。检查中对7家未取得放射装置工作许可证从事放射工作的单位提出了整改要求。组织放射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培训,59人参加。
  第三节 学校卫生
  1984年开始,每年对学校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开展健康指导。
  2000年起至2002年,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对165所(次)学校的食堂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小卖部等实施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
  2003年,卫生教育部门联合开展对全县学校、托幼机构的食品、饮用水卫生开展专项检查。组织开展了对132名分餐教师的健康体检。组织全县学校、托幼机构负责人卫生知识培训,有16人参加培训与考试。
  2004年,顺利完成武义一中、武义二中、武义三中高考考点的饮食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开展了学校食堂、校内小吃店和学生餐具的监测。对城区学校60名分餐教师进行了健康体检。对城区、乡镇共20所学校食堂和校内小吃、副食店进行了专项食品卫生检查。
  2005年开展了在全县中小学范围内以实施“强化责任意识,保障学生安全”为主题的“卫监2号”行动。9月对辖区内的54所学校进行了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的专项检查。卫生、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在武义一中召开了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现场会。
  第四节 公共场所卫生
  1987年4月,国务院颁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县卫生防疫站对影剧院、理发店、旅馆、浴室进行卫生监测。1989年开始着手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和查处公共场所违法案件。
  1991年对80家公共场所进行监测,计监测240项次,合格193项次,合格率为80.4%。1992年,对领取卫生许可证的71家公共场所进行检查,对92名从业人员进行了上岗前卫生知识培训,对291名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并对5家文化娱乐专场开展了卫生监测,合格率为58.3%。
  1993年,发放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88本(其中新发68本)。对292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体检率64.46%。
  1994年,组织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全年共培训123人。体检360人,占应检人数的92%,共查出禁忌证患者7名,其中乙肝患者1例,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5例,大便培养检出痢疾杆菌1例。次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面达到92.3%。组织597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体检率87.6%。对公共游泳池加强了监测力度。
  1996年,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708人(体检率为96.7%),对公共场所检查1420户次。1997年7月,开始开展公共场所整治活动,对城区公共场所的微小气候进行了重点检查。
  1998年,对公共场所的公用茶具、噪声、空气进行监测。检测茶具40份,合格35份(合格率为89%);现场噪声、空气监测36份,合格29份(合格率80%)。次年,公共场所体检679人,其中旅店业109人,文化娱乐场所82人,浴室服务业15人,理发美容304人,博物馆1人,商场68人。
  2001年9月,开展公共场所抽查工作,抽查总户数10家,其中普通宾馆、招待所4家,星级以上宾馆1家,理发美容店5家,抽查的主要内容有顾客用杯具、毛巾、浴巾、床上用品、理发工具及美容用具。
  2003年4月,卫生与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召开了公共场所“非典”防治培训会议,100余个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对因预防“非典”而停业的90家文化娱乐场所进行了复业前的卫生监督监测。对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出租车等客运场所消毒情况开展了巡回督查。
  第五节 医疗机构管理监督
  企事业医疗机构管理
  1986年,全县企事业单位计有医务所(室)30个,病床150张,人员140人,其中卫技人员102人。以东风莹石公司职工医院规模为最大。
  1989年8月,县卫生局对全县企事业单位医务室进行了全面整顿验收,并制定了《武义县企事业单位医务室整顿验收细则》,验收80分以上为合格,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发给“社会医疗机构注册证”。整顿后1990年有职工医院1座,医务所(室)39个,人员152人,其中卫技人员121人,在卫技人员中:中医师4人、西医师43人、护师5人、西药师2人。
  1990年6月,县卫生局设立武义县社会医疗机构管理办公室,负责武义区域范围社会医疗机构的资格审查、注册登记、业务管理,以及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的医疗机构来武进行医疗业务活动的审批工作。10月,对全县35所企事业单位医务室进行考核验收,有30所达到规定的标准,占参加验收总数的85.7%。不合格5所,责令限期整顿。至2005年12月,全县共有企事业单位医务室31家。
  乡村医疗机构管理
  60年代至70年代,武义农村(大队)普遍建有医疗站,配有赤脚医生,1982年,赤脚医生改称乡村医生,医疗站相继改称卫生室。
  1987年12月,县卫生局组织乡村医生进行医疗保健、中医中药多个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考试。1988年10月,对考试合格、审查批准的288名具有任职资格的乡村医生予以公布。
  1991年至1992年,根据《浙江省村卫生室管理办法》开展村卫生室检查验收,184家合格的村卫生室予以注册登记。至1996年6月底共有村卫生室197家。1997年第一次制订全县村卫生室设置规划,共设置村卫生室213家。1996年至1998年组织全县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参加全省乡村医生执业考试,共有103人考试合格,对合格者发正式“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不合格乡村医生发临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02年5月公布调整后的村卫生室规划,共有村卫生室249家;6月,对34家从业人员不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及2家乡村医生超龄的村卫生室予以注销,至2005年12月底,全县共有村卫生室173家。
  个体医管理
  1986年,全县发放个体医开业执照117份,其中中医22人、中药2人、西医17人、镶牙48人、草药22人。
  1990年2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关于个体开业医务人员管理的若干规定》。重申从事个体开业行医者,必须向县卫生局办理个体行医开业申请手续,通过考试考核合格并经县卫生局审核批准,领取个体开业行医执照,方可开业行医。开业必须按照批准科目范围,不得更改、扩大。要求看病有记录,配药有处方,收费有收据。同时,对个体开业的诊疗场所、医疗设备、收费标准、执业地点等都作出明确的规定。是年3月,对全县26家个体诊室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制定了武义县个体医生工作职责及行医规章制度、用药管理制度、诊室工作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3家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个体诊室,给予了吊销行医执照的处理。1990年,全县共有个体开业医生72人,其中西医师4人、中药师1人、西医士1人,其他中医29人、初级卫生技术人员37人。
  1994年,县政府发布《武义县个体开业医务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县卫生局制发了实施细则,是年对56家个体医诊室进行了检查考核。验收得分70分以上的予以通报表扬;对15家不合格的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33家无证或易地开业的进行了检查清理,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11份,对11家无证、易地开业的诊室分别作出了停业、敦促迁回原开业地的处理。1996年,对全县的个体诊所进行现状调查,截至6月底,共有个体诊所204家,其中有证58家,无证146家。1996年至1998年,组织全县个体医生参加全省个体医士执业统考及民间中医一技之长考核,有92人考试、考核合格。1999年组织个体医士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共有17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2002年6月,注销个体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78家,至2005年12月底,全县共有持证个体诊所28家。
  医疗机构综合管理监督
  1994年,武义县制发《关于医疗卫生单位开设医疗分支机构的若干规定》和《武义县卫生系统离退休医务人员继续行医问题若干规定》;1996年,制定《武义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6月成立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办公室,完成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调查摸底,10月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武义县医疗机构整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是年,出动执法人员78人(次),检查医疗机构53家(次),查处案件11件。
  1997年,召开武义县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动员大会。之后,聘任了首批武义县医疗机构监督员,并举办了8次医疗机构管理法制培训班。嗣后组织了一次全县性的医疗机构管理执法大检查,并进行监督检查20余次,出动监督人员180人次,检查医疗机构112家,对72家作出了责令停业、整改的处罚决定,收缴失效行医执照32本,销毁非法医疗广告、牌匾113块,查扣没收药品、器械76件(箱)。取缔无证行医的社会医疗机构119家,关闭违法违规的企事业单位医务室4家,关停医疗单位外延性医疗分支机构13家,完成了120家村卫生室、34家个体医诊所的登记、注册。通过整顿和规范管理,县内“乱办医、办医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1998年,根据《武义县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完成了290家各类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注册。次年,取缔无证行医25家,整顿游医20多人;为43家医疗单位、45家企事业单位医务室、166家村卫生室和60家个体诊所发放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00年,查处非法游医药贩40余人次。年内审核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1份,校验医疗机构324家,变更登记29家,注销医疗机构14家,核发“输液许可证”185份。
  2001年~2003年,分别组织了药品、一次性医疗器械、医疗机构的专项整治和常规执法检查。2002年,新设置审批医疗机构52家,换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5家,注销108家;核发“输液许可证”80家,换发139家。
  2004年,卫生、环保部门检查了医疗机构医疗废水处置,卫生、药监部门开展了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和验收。开展了采供血、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广告、医学美容、性病、皮肤病诊治、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专项检查和两次非法行医整治集中行动。
  2005年3月,开展了“卫监4号”专项行动,检查了各临床用血单位血液制品的贮存、使用管理等情况。4月,对各医疗卫生单位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同时还开展麻疹防治工作督导检查、重点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检查,共检查各类医疗卫生单位47家。卫生、药监、计生部门对利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手术行为进行专项检查,共检查医疗单位15家。5月至6月,在全县开展了三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是年还开展了“血液疗法”专项检查、乡镇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消毒管理及规范执业综合执法检查、城区个体诊所综合执法检查、内镜及口腔器械消毒工作专项检查、传染病防治工作检查等专项行动,对查出的问题督促整改。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