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构与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90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机构与事业
分类号: R199.2
页数: 7
页码: 1081-1187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6年~2005年浙江省武义县卫生部门机构与事业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卫生事业 机构 武义县

内容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县卫生局是主管全县卫生工作的县政府工作部门,1986年,全局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局长1人、副局长3人,党组成员共4人。1990年4月,设人事秘书股和业务股,6月,人事秘书股改称办公室。1996年县党政机构改革,归口管理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县爱卫办)。内设机构增设计划财务科,核定行政编制11名(含爱卫办),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科室领导3名。是年8月,局党组改建为党委,下属党总支1个、党支部8个。
  2002年县机构改革,将卫生局原有的药政管理、药检职能划归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县药品监督检验所划归县药品监督管理局),原由县人事劳动局承担的职业卫生监察(包括矿山卫生监察)职能划入卫生局。职能调整后的卫生局内设办公室、业务科(县爱卫办)、法制监督科、财务审计科。机关编制9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科室领导4名。2005年年底编内干部中有党员9名,40周岁以下干部2名,大专以上7名,址在小南门路33号。
  县卫生局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制定全县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履行卫生执法职能;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指导、监督和管理全县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卫生服务等工作;引导中医药的继承、创新;推行中西医结合。此外承担县红十字会、县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等14个非常设机构的日常工作。1989年,县卫生局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爱牙日”活动先进单位;1996年,卫生部授予武义县“全国牙防先进县”荣誉称号,省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授予武义县“浙江省消灭血吸虫病先进集体”称号;省人民政府授予武义县2000年度~2001年度、2002年度~2003年度、2004年度~2005年度“浙江省无偿献血先进县”荣誉称号。
  第二节 县属医疗卫生单位
  县第一人民医院
  县第一人民医院是县城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医院。1991年5月被评为一级甲类医院。该医院为省级文明医院,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市级大专院校教学实习基地,是武义县医疗、医学科研、医学教学、医疗急救、肿瘤防治、心血管疾病防治、老年康复和性病、艾滋病防治及临床检验中心。医院核定床位325张,设有12个病区、48个科室、40个专科专家门诊。2005年,有工作人员409人,卫生技术人员355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0人(含退休返聘人员20人),其中主任医师6人,有金华市名医4名,县级名医3名。
  1986年11月,建筑面积2985平方米,门诊大楼投入使用。后住院大楼、急诊大楼和门急诊综合楼先后建成。至2005年,全院建筑面积34536平方米,固定资产7521.8万元。1997年起,医院建立医院信息系统,实行计算机管理。医院配备螺旋CT、数字化血管造影仪、数字化影像处理系统数字化胃肠摄影仪、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十二导联心电图仪、CP-QS产科中央监护系统、电腹水超滤系统、D28H3005+中央监护系统、电子胃镜、纤维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关节镜、纤维胆道镜、纤维乙状结肠镜、子宫镜、阴道镜、北美最佳2B麻醉机、纤维鼻咽喉镜、气压弹道碎石系统等医疗仪器设备。2000年12月,开通120急救寻呼系统,成立县120急救中心。2005年,门诊病人250482人次,住院病人8832人次,开展手术3579例。
  县第二人民医院
  武义县第二人民医院址在柳城。1993年9月,被评定为一级乙类医院。2002年11月,经金华市卫生局批复同意,增挂“武义县民族医院”院牌,是浙江省第一所民族医院。2005年,有工作人员109人,卫技人员9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核定床位100张,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放射科、手术室、药剂科、检验科、B超室、心电图室等临床医技科室。
  医疗设备主要有:电脑病理切片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多功能床边监护仪、心肺功能检测仪、GE除颤机、GE全身CT、超声诊断仪、500毫安X光机、床头X光机、高压消毒锅、呼吸机、麻醉机、高频电刀、电子胃镜、纤维直肠镜、微波治疗仪、牙科综合治疗椅、经颅多普勒检测仪等。
  县中医院
  县中医院址在壶山街149号。1987年3月由集体所有制单位转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2001年城市改造中迁至花园殿巷54号原武义宾馆。同年6月,位于武阳东路186号、建筑面积6735平方米的温泉保健康复中心落成,分两处开展医疗服务。1993年,医院评定为省标一级乙类中医院。1997年,评定为国标二级乙等中医院,该院也是省级文明中医院。2005年,医院有工作人员20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83人(其中:主任中医师1人,副主任中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5人;有金华市名医3人,县级名医5人)。核定床位150张,开放床位147张,设内科、外科、妇产科、骨伤(含手外)科4个病区;有23个科室。
  医疗设备主要有进口CT机、日本奥林巴斯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潘太克斯电子胃肠镜、美国狼牌腹腔镜、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仪、美国GEB超、膀胱镜、支气管镜、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仪、肺功能仪、麻醉机、呼吸机等。2001年3月,开通96120急救服务电话,实行24小时免费接急危病人住院及孕妇分娩。2001年起,建立院内计算机网络系统,实行电脑化管理。
  县妇幼保健院
  1986年时称县妇幼保健站,址在溪南街285号,1991年6月改称县妇幼保健所,1995年7月更名县妇幼保健院。1997年8月开设住院部,开展住院接生。有床位23张。
  2005年,有工作人员59人,卫生技术人员53人,其中副高职称3人。设有妇产科、儿科、孕保科、儿保科、男性保健科、皮肤性病科等临床科室和影像诊断、检验、药剂等辅助科室。医疗仪器有荧光电子阴道镜、红外线乳房透照仪、监护仪、经皮测黄疸仪、血球自动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尿液分析仪、X光机、黑白及彩色B超等。
  县牙病防治院
  县牙病防治院前身是1982年9月从县中医院牙科分出的武义县牙病防治所,为金华地区第一所牙病防治专业机构。建所时有4名卫生技术人员,普通牙椅3台。2005年3月,从壶山下街105号迁至城东路139号,更名为武义县牙病防治院,有医疗用房1000平方米,牙科综合治疗机18台及牙科X光机、洁牙机、机头高压消毒机等口腔医疗专业设备。有工作人员30人,卫生技术人员19人,其中主治医师9名,日门诊量100余人次。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身是县防疫站,1978年5月,更名为县卫生防疫站。2002年9月,成立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址在江山新村二路2幢2号。该年,通过了艾滋病抗体初筛实验室验收,是县内第一家具备检测艾滋病抗体能力的实验室。2004年1月,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确认,正式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标志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社会出具的86项检测数据具备了合法公正的效力。2005年,有工作人员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7人,设防疫科、公共卫生科、预防医学门诊、检验科、办公室5个科室,总占地面积2288平方米,综合楼建筑面积1834平方米,固定资产176.4万元,其中仪器设备60.2万元,有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仪、酶标仪、血球计数仪等,配备防疫用车2辆。
  县卫生监督所
  2002年9月,在原县卫生防疫站卫生监督科的基础上建立县卫生监督所,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编制15人。设有办公室、食品卫生监督、公共卫生监督、职业卫生监督等科室。该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对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等行使公共卫生执法职能;对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预防保健机构的行业规范行使执法职能。同时承担卫生法制、公共卫生知识宣传和相关从业人员卫生法律及卫生知识培训、教育、考核;受理公共卫生、健康相关产品等按卫生法律法规规定提出的行政许可申请;负责卫生行政违法案件的调查取证、行政控制措施的实施、处罚建议的提出,处罚决定的执行;负责卫生监督相关场所、产品样品的采集及现场卫生质量快速测定;负责危害公共卫生的中毒、污染事件的调查处理,参与有关疫情和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等。
  县卫生进修学校
  位于环城南路249号。卫生进修学校系创办于1958年的武义县卫生学校改称(1981年)而成,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建筑面积4057.6平方米,2005年有教职工8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主要教学设施有人体骨骼标本、人体模型、各种局部解剖模型、急救复苏人体模型、显微镜、幻灯机、投影仪、大型教学挂图及电化教育放像机等教学设备。是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认定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温州医学院本科教学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的本科及大专教学点。学校2次被省总校评为“先进辅导站”。
  1986年春,开设护士专业自学考试。并先后开设过中药、妇幼保健、医学基础及职业高中、护士等班,学制都在1年以上,其中职业高中、护士和医士班学制为3年,毕(结)业学员202名。1991年12月至1992年6月,为县红十字会举办汽车驾驶员卫生救护培训22期,培训1293人。1992年起,开设乡村医生培训班,共招收7届,总计培训乡村医生395人;1998年10月,开始承担全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2001年和2002年开展乡村医生全科医学知识培训,招收学员64人,学制两年。2004年,开始进行大专、本科函授招生,开设临床、护理两个专业,有学员139人,其中大专77人,学制四年,本科62人,学制三年。至2005年年底,累计培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707人次。
  县合医办
  2004年,武义县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月相应建立了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县合医办),为县卫生局下属的全民所有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005年年底编制5名。址设卫生局内。其职责是:贯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县合医委)的决定并负责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暂行办法的具体实施;负责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做好基金预决算(草案)的编制及财务会计、内部审计;负责合作医疗定额以上医药费的审批、复核、报销及合作医疗有关的转院等审(核)批;负责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负责合作医疗证件的制作、发放与年检及合作医疗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负责受理并调查处理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关的举报和投诉;负责对乡镇(街道)合作医疗管理组织的工作指导与督查;定期向社会公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收支情况,主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定期向县合医委和上级合医办报告工作。
  第三节 乡镇(街道)卫生院
  1986年,全县共有桐琴、下杨、桃溪、新宅4个区卫生院,柳城、桐琴、履坦、王宅、桃溪5个镇卫生院和邵宅、寺前、桃溪滩、茭道、白溪、溪里、项店、芦北、泉溪、大田、新宅、宣武、明山、俞源、陶宅、白姆、要巨、后树、坦洪、云华、登云、泽村、大源、西联、新塘、竹客、三港、大溪口28个乡卫生院,实际在岗职工257人。
  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原桐琴、下杨、桃溪区卫生院改为东皋、王宅、桃溪中心卫生院,原新宅区卫生院改为大田乡卫生院岭下汤分院,原新宅乡卫生院扩建为新宅中心卫生院,被撤并的乡卫生院改建成分院。全县乡镇卫生院调整为中心卫生院4所,镇乡卫生院20所、镇乡卫生院分院12所。2001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被撤并的乡卫生院和分院被并入中心卫生院或乡镇卫生院;2005年,柳城畲族镇卫生院更名为柳城中心卫生院。至2005年年底,全县共有东皋、王宅、新宅、桃溪、柳城5所中心卫生院,壶山、白洋、熟溪3所街道卫生院,泉溪、桐琴、履坦、茭道4所镇卫生院,白姆、坦洪、西联、大田、俞源、三港、大溪口7所乡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实际在岗职工有345人。
  1986年以后,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投入增大。1989年至1993年,先后完成了泉溪、新宅、三港、大源、明山、登云、寺前、竹客等卫生院门诊综合楼,王宅、桃溪中心卫生院门诊楼建设;1995年大田乡卫生院门诊楼交付使用,1996年柳城、西联卫生院门诊楼竣工。1997年,武义被列为省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26个项目县之一,省财政补助65万元,地方财政配套65万元,卫生部门自筹560万元,进行乡镇卫生院危房改造。至1999年,8个项目全部完成,改造面积6448平方米,新建了王宅、新宅中心卫生院住院楼及宣武、坦洪、云华、大溪口、桐琴、白溪等卫生院门诊综合楼;1989年至1993年间,筹措资金100余万元,为20多所卫生院配备了B超仪,200毫安X光机,血、尿、大便三大常规检验设备等医疗仪器。1997年至1999年,为乡镇(中心)卫生院装备了60余万元、160多台(件)医疗仪器。1995年,明山乡卫生院通过二级卫生院考核评审(武义县首家)。1998年,王宅中心卫生院通过三级、柳城镇和大田乡卫生院通过二级卫生院考核评审。至2005年,所有19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全部用上第三代医疗用房,能开展心电图、透视、B超等检查,大多数卫生院能开展三大常规、生化、血尿分析等临床检验项目。
  第四节 村、社区医疗机构
  1986年,全县有村级医疗点348个,其中集体办145个,个体办154个,乡镇卫生院设点11个,其他38个;有农村卫生工作者526人。
  1987年,开展乡村医生认定工作,共认定乡村医生477人。1988年,《武义县村级医疗保健站管理暂行条例(草案)》开始试行,一个村(建制村)一般设一个保健站,配备1名~2名经过业务培训、考核合格、责任心强的乡村医生或乡村卫生员。1991年县卫生局根据《浙江省村卫生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村卫生室整顿验收,次年完成。时全县有村卫生室221个,其中合格的村卫生室147个。1999年,普遍实行乡(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有171家,按照“四有”(看病有登记、配药有处方、收费有发票、转诊有记录)、“六统一”(统一卫生工作制度、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药品采购、统一工作规范、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财务监管)的要求建设和管理。2004年,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的要求,开展了乡村医生执业考试,通过认定和考试,发放乡村医生从业资格证书161本。2005年,全县有村卫生室173家。
  1998年,县政府下发《武义县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实施意见》;是年12月,县第二人民医院在柳城镇丰产村建立了全县第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嗣后,武义城乡先后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具体见本编第三章第七节《社区卫生服务》)。
  第五节 其他医疗机构
  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
  1986年全县有职工医院1所,厂矿、校医务室(所)29个,床位150张,从业人员140人。其中以东风莹石公司职工医院规模最大,有床位40张,职工104人,占地1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6724平方米,主要以收治矽肺病人为主。1994年曾更名为东风莹石集团职工医院,2001年由于企业改制更名为武义县杨家医院,体制改为民营,有床位100张,工作人员30余名,仍以尘肺防治专业为主,同时开展综合性医疗服务。
  1990年,县卫生局制定了《社会医疗机构考核验收标准》,并开展检查验收,合格者发放《社会医疗机构注册证》,将社会医疗机构纳入卫生工作全行业管理轨道。1991年1月,县卫生局公布了首批合格的30个社会医疗机构。2002年对全县医疗机构实行分类核定,厂矿校医务室被核定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005年年底,全县有厂矿校医务室31所。
  个体诊所
  1986年全县有117人申领了个体开业行医执照,其中中医22人,中药2人,西医17人,镶牙48人,草药22人,其他初级卫技人员6人。1990年,县政府批转实施县卫生局制定的《个体行医管理条例》,统一了个体诊所的门诊病历、处方、发票、日志和收费标准,并对3家不符合规定的个体诊所给予吊销行医执照的处理。1994年对全县56家个体诊所进行全面考核,对11家无行医执照、易地开业的诊所分别作出停业和迁回原址的处理。1999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个体诊所只能由具有执业资格的人员执业,整顿后个体诊所数量减少。2005年年底,全县申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个体诊所共28家,其中城区20家、农村8家,西医内科诊所22家、中医诊所4家、妇科诊所1家、口腔科诊所1家,有从业人员38人。
  第六节 “卫生Ⅲ项目”
  项目简介
  1987年~1997年“卫生Ⅲ项目”的引进与实施,促进了武义县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提高了管理与业务水平。“卫生Ⅲ项目”即综合性区域卫生发展项目,系世界银行向中国提供贷款发展卫生事业的第三个项目。1987年,国家卫生部确定浙江省金华市为全国3个综合性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与实施试点地区之一,世界银行给予金华市卫生Ⅲ项目1090万美元贷款的支持,其中武义县为72万美元(期限20年),地方配套88万美元,合计相当于人民币594万元,根据规划,经费用于基本建设194万元,医疗设备138.6万元,培训费、活动费261.4万元。
  “卫生Ⅲ项目”内容包括卫生管理与改革、疾病监测、健康教育、妇幼保健、急诊医疗服务、医院与医疗设施、康复医疗、医学教育、设备维修9大领域,62个子项目。
  为实施“卫生Ⅲ项目”,武义县专门成立县卫生工作委员会、县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实施办公室,并根据“卫生Ⅲ项目”要求,各领域分别设立相应机构,分级领导、组织项目的实施。
  项目实施
  卫生Ⅲ项目基本建设经费主要用于县第一人民医院病房楼和妇幼保健站的工作用房。县第一人民医院病房楼1989年9月开始筹建,规划建筑面积为5864平方米,设病床300张,总投资320万元(其中利用卫生Ⅲ项目货款80.1万元)。1990年12月动工,1992年7月竣工。县妇幼保健站新建工作用房943平方米,总投资26万元(其中利用卫生Ⅲ项目贷款7.2万元),1990年7月动工,1991年5月竣工。
  同时还利用“卫生Ⅲ项目”经费添置了电视装置X线机、越野车、激光治疗等医用仪器设备。
  1989年4月,成立武义县吸烟与健康协会,开展反吸烟活动,每逢世界无烟日(5月31日),通过电视广播讲话、播放电视录像、印发《吸烟有害、危害健康》倡议书和《吸烟与健康》、《吸烟危害健康》等科普小册子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争创“无烟单位”和“无烟户”活动。医疗卫生单位首先作出禁止在会议室、门诊、病房、实验室等场所吸烟的规定。1990年4月,桐琴区项店乡茆角村建立健康教育监测点,宣讲吸烟危害,发动在校学生劝阻父母、亲友吸烟。同年6月,在金华市卫生防疫站举办的“卫生科普一条街”活动中,武义县的反吸烟宣传画被评为三等奖。
  1989年8月至10月间,县人民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县人大主任作广播电视讲话,贯彻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武义县科技报》刊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4000余份。安排宣传车在县城及各乡镇农贸集市巡回宣传。向中、小学生发放卫生课本,开设卫生课。卫生局与县广播站合办《祝您健康》节目,每周2次,每次20分钟,宣讲卫生科普知识。
  1989年制订《武义县结核病防治5年规划(1989~1993)》,对结核病防治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1990年6月1日,桐琴卫生实验区的区、乡卫生院建立了意外伤害、中毒、非传染性慢性疾病、肿瘤、出生及死亡报告制度。随之,又建立了《武义县疫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和中毒事件专题调查程序》及统一的疾病报告程序,要求各法定报告人统一使用“六卡四册”逐级上报,疾病管理走向系统化。
  1989年12月,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国际疾病分类法(简称ICD-9),开展1986年至1988年间全死因回顾性调查。1990年1月,县卫生局建立县全死因调查技术指导小组,组织50余名医务人员,办班学习国际疾病分类法,并依此开展调查(2月结束)。1990年,在履坦、项店、壶山、白姆、竹客5个乡镇作了一次医学虫媒蚊子种类、密度及分布情况调查,查出13个种类蚊子,以中华按蚊、三带咏库蚊、致倦库蚊为主,构成比分别为55.22%、32.78%、6.26%。在全县范围内,抽测了120个水样的碘含量,其中含碘值正常的有12个水样。
  1989年10月成立武义县康复医疗领导小组,11月原中医院康复科改建为武义县康复中心,是年举办了社区康复组长培训班,在原桐琴区项店乡举办了康复医学学习班,并在项店乡进行残疾人普查,查出残疾患者421人,占总人口的5.58%,其中精神残疾9人、视力残疾135人、听力残疾29人。是年,康复医疗活动展开,县康复中心选送2例小儿麻痹症后遗症到金华市康复中心矫治。1990年,全县共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199例,其中90%患者重见光明,超额完成省下达的155例指令性任务。
  1997年年底,卫生Ⅲ项目实施完成。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