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科技活动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89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科技活动成果
分类号: G322.75.5
页数: 6
页码: 1067-1072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86年至2005年武义县科技活动成果的情况。
关键词: 武义县 科学技术 科技活动成果

内容

1986年至2005年间,武义县实施的科技项目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其中有部分达到国内或省内先进水平,也对武义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成果选载限1986年~2005年间武义作为主要承担单位(或同等)并获国务院、省政府颁发科技进步奖及其市一、二等奖项目,完成单位等见下章奖励表;评价根据鉴定意见中的专家结论;个别项目评审资料缺失,未能记述,原市属东风莹石公司科技成果发现的予以收录。
  第一节 农业类储粮新技术应用与推广1987年,武义县粮食局自行引进研究和应用推广储粮新技术,1988年通过鉴定,认为其“机械通风”、“微机测温测湿”新技术和仓储管理深度、广度处于省内领先地位,据此制成的保粮科教片《在改革中前进》,在国际粮农组织会议上播放并获专家肯定(县一等奖)。
  汕优64的选配和加速推广由省种子公司牵头武义县种子公司参与承担的“汕优64”(珍汕97/测64)选配,1985年完成了多点试种、示范,掌握了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研究,198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从1985年列入农业部推广项目至1995年,全国累计推广面积约1120万公顷,成为全国推广面积仅次于汕优63居第二位的杂交水稻组合,10年累计增加稻谷840万吨,增收84亿元。
  双季杂交稻模式栽培技术推广由县农业局组织实施的“双季杂交稻模式栽培技术推广”项目,于1988年12月通过鉴定。鉴定认为:武义县两年来实施粮食高产模式栽培成效显著,把推广杂交早稻列为模式栽培的重要内容,实现灾年夺丰收,基本上摸索到粮食生产高产更高产的配套技术,把粮食生产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值得相似类型地区借鉴。
  “改灶节柴试点县”实施1987年,县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省人民政府下达县人民政府“改灶节柴试点县”项目实施(为县政府十件大事之一),1989年7月通过验收。全县推广省柴灶59266户,占总农户77.7%(到年底占91%)。省验收组随机抽测30户,平均热效率32.85%,合格率100%,武义II型水箱省柴灶被评为省级优秀省柴灶,一年可节柴14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达1683万元,为武义生态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县一等奖)。
  调整水稻品种布局、优化组合、夺取全年丰收1989年~1990年,武义县农业局承担了《调整水稻品种布局、优化组合、夺取全年丰收》项目课题;1990年12月通过鉴定。该课题以推广杂交早稻为突破口,调整品种布局、优化组合,以培育早晚稻多蘖壮秧为中心,推广多秧配套,改进施肥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高产配套技术,使双杂水稻比其他搭配方式增产8.1%,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课题在水稻地区具有普遍推广意义,尤其是杂交早稻种植比例和优化栽培居省内先进水平。
  木本植物资源调查1990年与1997年,县林业局两次立项开展武义县木本植物资源调查(县科研计划),先后历时6年,于1997年年底调查完结,经整理鉴定,全县共有木本植物93科308属820种,初步摸清了县域木本植物的种类与分布,这次调查还发现一个新分类群和3个浙江分布新纪录,调查成果与林业部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合作编写了《浙江省武义县木本植物资源研究》,该资料除对境内木本植物作综合分析研究外,还对野生观赏树种、野生果树、珍稀濒危树种、古树名木、野生木本中草药资源分门别类作了调查记述。鉴定认为:植物区系研究有新发现。在植物资源调查方面填补了浙江中部地区的空白,为山区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牛头山自然保护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武香1号”香菇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1991年至1997年,县真菌研究所、县食用菌研究所、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共同承担该项目(市科研计划),经菌株分离选育、出菇试验、中间示范推广成功后,又进行了配套栽培技术研究,1997年通过项目评审委员会鉴定。1998年,经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通过“武香1号”为浙江省农作物“新品种(组合)”。“武香1号”香菇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填补了中国低海拔地区高温季节大规模栽培香菇品种及技术上的空白,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该品种与相应栽培技术为县域山区、丘陵地区农民新开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途径,尔后为全国20多个省、直辖市所推广应用。
  香菇周年栽培技术开发与推广1999年,武义县真菌研究所与丽水市食用菌研究开发中心等六单位承担该项目(省星火计划),次年取得成功。筛选出高温型、低温中温和中低温型香菇品种14个,摸索出不同季节,不同方法组合的9种生产模式和4个培养基配方,改进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并通过对上述技术的配套组装,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香菇周年栽培模式,为周年栽培提供了技术依据。该项目实施至2000年年底,金华、丽水的8个县(市、区)推广香菇计13.06亿袋,创产值33.94亿元,菇农增加收入21.57亿元,创汇1.98亿美元。
  “双季稻—香菇”吨粮万元工程基地建设1998年,县科委、县农业局、柳城镇政府,与丽水地区食用菌办公室共同承担了该项目(金华市星火项目)。从1995年先期实施到1998年年底终结,重点对“双季稻—香菇”茬口衔接及稻菇品种筛选,缩短香菇生产周期技术,菇稻高产栽培技术等进行了试验研究,改革香菇棚架栽培模式,提出香菇地沟中棚栽培方法和废菌筒还田标准,解决了吨粮万元工程的关键技术。这是一项粮经复合型高效种植技术的创新,其栽培技术和覆盖率居省市领先水平。四年实施面积计217多公顷,折3260亩,据1998年统计,县域基地粮食平均亩产987.96千克,吨粮以上占34%,每亩年产值达2.07万元。
  有机茶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武义有机茶开发始于1995年,由武义金山茶业有限公司技术依托中茶所共同完成。2001年武义县农业局先后组织了县星火计划《有机茶高产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省星火计划《武义县有机茶产业化技术开发》项目;2003年12月通过评审。评审认为:该项目针对本地区生产实际,开展了有机茶生产实用技术的系统研究,总结提出的不同类型有机茶园施肥、修剪、采摘、病虫草害控制、种养结合技术和“荒芜茶园、新开发茶园、常规茶园”三种有机茶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实用性强,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并制定了武义县有机茶地方标准和有机茶管理办法、有机茶生产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普及有机茶理念和知识,保证有机茶生产技术的有效实施,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有机茶之乡”。在有机茶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
  田歌立体种养加工贸易一条龙综合开发武义田歌实业有限公司系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的研究推广基地,曾承担农业部“九五”重点科技项目——“绍兴鸭”配套系选育和全程开发技术研究。1999年与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共同承担省科研计划《田歌立体种养加工贸易一条龙综合开发》项目,2000年完成并通过鉴定,其良种鸭的选用推广、高产蛋鸭饲养管理技术的研究应用、立体生态种植养殖的合理安排、鸭蛋加工技术和系列产品开发研究、“公司+农户”合作模式的实施和发展均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提高了生产过程和产品的科技含量,既带动了武义及周边地区养鸭产业发展,也创立了“田歌”知名品牌。在同类研究中居省内领先水平。
  巴西蘑菇产业化技术合作开发2002年~2003年,金星食用菌有限公司、真菌研究所和磐安、松阳食药用菌研究所(协作)承担《巴西蘑菇产业化技术合作开发》项目(省重点科技项目),并如期通过鉴定。本项目通过国际合作方式,引进巴西品种进行产业化研究,根据浙江省自然条件,对巴西蘑菇种植、加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提出配套的技术措施,解决了春季低温地区栽培巴西蘑菇发酵温度上升难、“冒菌”和既要保温又要通气等难题。为浙江省新菇种的开发做出了贡献,巴西蘑菇的废料制作有机肥研究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项目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第二节 工业类
  6NF-13.2分离式铁辊碾米机1984年武义农机具总厂正式承担全国农用碾米机设计组设计的“6NF-13.2分离式铁辊碾机”第一、第二轮样机试制任务。年内成功,10月通过鉴定。该机能使稻谷一次加工成白米,并能将白米、粗糠、细糠、碎米谷咀四分离,又可将粗糠回碾成细糠,将白米、细糠、碎米谷咀三分离。具有国内同类机型先进水平(1986年度、1987年度分获省和国家科技进步奖)。
  JBW-112型微机巡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87年,该系统由武义无线电厂开发成功,它采用微机巡控,功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并增设了定时打印、打印值班代号、火警复检等功能,并采用矩阵扫描、多重显示、数字滤波、信号传输光电隔离等技术,提高了巡测速度和系统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乙型石油脂1987年,武义有机化工厂开发“乙型石油脂”产品成功,并通过鉴定。该产品是PVC主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代用品中比较优良的一种,应用效果好,且属实际无毒物质,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可制成副产品——盐酸、次氯酸钙,仍为商品,无直接三废排放。鉴定认为“乙型石油脂”产品开发成功,填补了省内空白(甲型石油脂1986曾获县一等奖,资料缺)。
  2,2'-二氨基联苄二磷酸盐新工艺开发1992年,由浙江工学院与武义有机化工厂承担的该项目(1991年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省级鉴定,该新工艺以2.2’-二氨基联苄为原料进行低压液相催化加氢、水相酸化成盐,具有收率高、成本低、质量好,基本无三废的特点。鉴定认为:该工艺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无尘超薄石棉布1991年,武义县无尘石棉厂承担由青岛化工学院引进的“0.6毫米超薄石棉布”(91国家级新产品计划)试制任务,次年完成并通过鉴定。该产品在单位面积质量减轻条件下抗拉强度、耐高温增加,克服了石棉防火服普遍存在的粗硬笨重缺点,为消防、锻造、焊接、石油化工等作业的防火隔热服装提供了优质基料,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无尘湿法生产技术是生产工艺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技术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
  QZB-230型电热蚊香全自动包装机1992年,武义通用电器厂承担该机92省级新产品计划试制任务,年底完成并通过鉴定。该包装机具备进口新型包装机的功能,而简化了结构,降低了功率,操作维修更为方便,每台价格仅为进口机的十分之一,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综合性能处国内领先水平,接近进口同类机先进水平。
  3·4·5三甲氧茎苯甲醛1992年,武义县医药化工厂与协作单位上海新兴医药化工研究所承担该产品试制(省计经委《工业新产品试制计划》),次年底试制成功并通过鉴定。TMB是甲氧苄啶抗菌增效剂TMP的主要原料。其生产采用甲酚法合成路线,收效高,三废少,副产品可回收利用,并突破了相近沸点物相分离的难关,该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工艺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军警特种鞋1993年,武义行风鞋业公司承担“军警特种鞋”产品试制任务(93省级新产品计划)。同年完成,经武警天安门警卫队试穿,日本大阪市选点试销,反应良好,是年通过鉴定。其防滑、绝缘、防穿刺、耐磨、耐腐蚀均达到国家标准。该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浙江好来西集团服饰有限公司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是国家863计划(高新技术应用)项目。1988年,由浙江好来西集团服饰有限公司与协作单位杭州商学院、浙江大学共同承担,1999年完成并通过鉴定。通过项目实施,较全面地实现了企业计算机应用信息,过程和功能综合集成,大幅度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减少了管理费用。鉴定中专家一致认为HLX-CIM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工程功能齐全,效果明显,在供需链管理和计算机管理过程控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催化裂解废旧硅橡胶制备甲基环硅氧烷1999年,浙江武义博阳实业有限公司以废旧橡胶为原料,采用催化裂解方法制备二甲基环硅氧烷。2001年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认为:催化剂组分的选择与复配、减压裂解工艺等方面有创新,具有产品得率高、反应时间短、设备腐蚀小、生产能耗低、三废少等优点。催化剂新型独特、技术国内领先(县一等奖)。
  SNL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2003年~2005年武义万达干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与杭州市机械设计研究院协作,研制了国家专利(实用新型)产品——SNL双逆流高效耐用金属热风炉。2006年4月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该产品充分利用低温低流速、高温高流速与高温烟气的双逆流热交换原理,具有换热效率高、煤耗低、单位面积热交换强度高,炉子单位重量换热量大等特点,燃烧室顶部烟流分配结构,炉膛下部粗尘沉降室结构具有首创性,该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水平。
  第三节 社会发展类
  中药资源普查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的指示,确定武义县为30个重点县之一(金华地区还有磐安、东阳)。该年6月,县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并设办公室,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全面普查,次年10月完成并通过鉴定。调查以省定的220种中药为重点,县收购的大宗、地道紧缺药材为主要对象,查遍34个乡镇,339个建制村,野外普查996人天,调查访问324人次,基本查清了县域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药用价值、生产收购以及产量蕴藏量,初步掌握了境内中药资源家底,并撰成《武义县中药资源名录》,收录地产中药材926种,是武义县有史以来第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中药资源基础资料。
  萤石矿工尘肺预防控制与消除的研究杨家砩矿(后称东风莹石公司)原系国内最大萤石矿山企业,也是尘肺病发生集中区。1962年起,矿山职工医院卫技人员即在临床治疗中进行长期跟踪观察,分析研究,形成若干专门性论文。2001年,与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完成单位)、浙江医学科学院合作,开展尘肺预防控制与消除的系统研究。创造性地将尘肺病因——尘源控制——效果评价——效益分析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运用多学科技术手段和方法,完成课题任务并通过评审。该成果在国内尘肺防治领域中是个新突破,国外亦未见报道。该研究首次提出“萤石混合性尘肺卫生标准”被批准为国家级标准(GB10439-89),即国家级技术法规。该标准经省内8个萤石矿山实施,相应观察期内未发生一例尘肺,经量化分析,投入产出比为1∶26.30
  小学活动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1993年,武义县实验小学与协作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系承担此项国家教委“九五”规划专项任务项目;1996年完成并通过鉴定。该课题从课程改革入手实施素质教育,其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操作,已处于全国活动课程研究的领先地位。
  农村能源与住房综合示范1993年~1996年县科委、县农能办、省能源研究所承担该项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6年在邵宅乡界首村实施完毕并如期通过鉴定。该项目采用了成熟和适用技术进行组装配套,通过16个子项目实施,对利用无污染能源,提高农村用能档次、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民住宅功能和卫生条件,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等方面提供了成功范例,本项目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属省内首创。
  欠发达山区农村社会经济和能源环境综合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1993年~2000年,浙江工业大学、武义县科委与德国不来梅海外研究与发展协会共同承担该项科研任务(金华市科技计划)。2000年在柳城镇后坪山村实施完成并通过鉴定。该课题采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新方法,为欠发达的地区农村提供了新的综合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国内尚属首例,其成果已在浙江省部分地区以及越南、印度得到成功应用,并引起有关国际组织、国外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关注。
  古建筑造园与保护技术开发1996年,浙江芳华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基地和西南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文物学会等协作下,开展为期10年的“古建筑造园与保护技术开发”研究(2004年列为省重点攻关计划),2005年通过鉴定。该项目解决了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在古建筑造园与生态保护和环境科学、建筑构件的去污、整旧防腐防蛀等方面有独创新技术并获得14项国家专利。该研究在古建民居抢救性保护并结合自然环境营造中国园林式民间露天博物馆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