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机构、队伍与经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880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机构、队伍与经费
分类号: G322.75.5
页数: 6
页码: 1053-105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武义县科学技术机构、队伍与经费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科技管理机构、科技研究推广机构、科技队伍、科技经费
关键词: 武义县 科学技术 机构队伍 经费

内容

第一节 科技管理机构
  县科技管理机构
  负责组织管理全县科技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原为1978年建立的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科委主任兼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简称县科协)主席,行政上设主任和副主任各1名,科协设专职副主席1名。县委在科委、科协设立党组。县科委、科协办公场所于1990年从县府大院迁至樟树脚科技大楼。1993年,科协主席单设,党组建制未变。2002年1月机构改革中,科委更名为科学技术局(简称科技局),科协独立设置,党组分设。科技局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党组成员含局长、副局长中的党员共4名。内设办公室、计划管理科、科技信息科和归口管理的食用菌办公室。2005年年底,行政编制公务员10名,均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以上9人。另有事业单位食用菌技术推广站,事业编制人员5名。
  县科技局职能主要是:组织实施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贯彻执行科技领域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县域科技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领域、组织编制全县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负责年度科技计划编制和科技成果、科技三项费用的管理;开拓技术合作平台、管理技术市场,归口管理知识产权(专利),指导协调县域食用菌产业发展及特色产业科技的应用与推广,协同参与人才工程建设,会同开展科普活动。1986年~2005年间的1995年,科协主席王祯钟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武义县被团中央、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农村青年星火科技活动先进示范县”;1999年,武义县被公布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2005年,科技局被省科技厅授予“浙江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部门、乡(镇、街道)科技管理机构
  政府部门均有管理本系统科技工作之职能,工业系统经委、二轻局、乡镇企业局(2002年机构改革组成经贸局)则单独设有技术科,农业局设有人事科教科。乡(镇、街道)自1997年起建立科委(2002年改建为科技领导小组),并配有主管科技的副乡(镇)长(或科技助理)。乡(镇、街道)的管理职责主要是:编制本乡镇科技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制订本乡镇科技进步政策措施;协调组织新技术推广应用和技术开发;抓好科技示范园(地)、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和重点发展行业的产业化;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指导建制村科技工作等。村一级从1997年起开始配备科技副村主任(委员),职责是根据该村产业发展方向,组织实用技术的培训、应用、推广和开展科研、科普活动;1999年起,建立以科技副村主任为站长的村级技术服务站,为农户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
  第二节 科技研究推广机构
  研究推广机构
  1986年,农业系统的研究推广网络,有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粮油技术推广站、经济特产技术推广站、食用菌技术推广站;2002年机构改革后仍沿袭并增设了茶叶技术推广站。乡(镇)一级原设农业技术推广站,机构改革后改设农业综合服务站,内列农业技术服务站。林业部门有林业科学研究所,机构改革后,组建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水利(水务)部门设有水产技术推广站,后改称水利水产技术推广站。教育系统设有教育科学研究所。其他部门与事业单位即根据需要组织科技人员选题立项,开展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活动。
  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1986年至20世纪末企业改制前,全民所有制企业、具备相当规模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均设有技术科,企业改革重组后,科技型企业和规模较大企业仍设技术科(部、中心)。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之后,具有高新技术优势的企业,建有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简称研发中心)。到2005年年底止,境内经科技部门认定的研发中心属省一级的有:武义茶叶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茶叶产业省内首家),浙江金星食药用菌科技研发中心。市一级的有:金华市博阳有机硅回收利用技术研发中心,浙江双峰洁净燃烧技术研发中心。
  学会、协会、研究会
  学会、协会、研究会是以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普及为宗旨的学术性、科普性社会团体,是按学科建立的专业组织,它具有跨部门、跨行业、横向联系的特点。武义境内1978年开始陆续组建了农学会、地理学会、机械学会、化工学会、医学会、数理化学会、美术摄影协会、食用菌研究会等,后既有发展,也有消亡。2005年尚有34个、会员近4000人。1983年始,乡(镇)一级成立科普协会;1989年起,种植、养殖特色产业集中的乡(镇)自发成立专业协会。至2005年,曾建立养蜂、养鱼、蚕桑、柑橘等学(协)会十余个。
  民办研究所
  1988年,武义境内开始出现从事技术商品经营、民办个体(后来有集体)性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民营科研机构,县科技部门首批登记开办的是王卿芳创办的“北京星火技术研究所武义推广站”和张孝华创办的“武阳科技信息站”。主要从事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搜集、有偿转让和技术服务。此后县内先后曾批准建立各类民办研究所42家,遍布农业、工业和社会服务行业,主要是根据业主从业特长,进行新品种引进培育、新产品研究开发和新技术推广服务。在其发展过程中,随企业兴衰而消长,至2005年年底,在县工商局登记在册的还有10余家。
  第三节 科技队伍
  专业技术人员
  队伍发展1985年年底,全县专业技术人员(具中大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者,含机关)2659人,每万人中含86人,高校大规模扩招和重视人才资源之后,专业技术人员增长迅速,至2005年年底,全县国有企事业、私营企业有专业技术人员(不含机关)10386人(含乡土人才和管理人才为589人),每万人中含316人。
  90年代后期,浙江省实行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武义县注重人才资源(即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乡土人才总和)开发,人才总量明显增长,但每万人口人才资源数在省内位次总体上仍居中下水平,据省统计局、省科技厅各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汇总表显示,武义人才资源数在省内位次如下表:
  对企事业单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继续教育。科技团体依靠自身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和具有学科众多,人才汇集,知识密集的优势,承担了全县继续教育工作。武义县科协于1993年7月成立“金华市科技教育中心武义办事处”,开展常规继续教育,考核后统一由办事处在《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登记手册》上登记签章。1993年7月至1994年末,对全县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进行了调查、登记、统计,发放继续教育登记手册,1995年正式开展继续教育,以组织收听现代科技知识专题讲座为主,参加者500余人。1995年7月1日起,县劳动人事局作出明确规定,把参加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评聘、晋升职称的一项考核内容,1996年开始执行。要求参加职称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参加统一教材培训、统一考试、统一发结业证书的继续教育,嗣后由办事处验证登记。2000年开始,市科协统一聘请省内有关大专院校教授专家巡回各市县授课,专业技术人员也把继续教育作为追求新知识的终身教育。1996年~2005年,全县接受继续教育人数12447人(次)。其中卫生系统2935人(次),乡(镇)街道2119人(次),城乡建设系统1717人(次),农林水系统1299人(次),教育系统1177人(次),厂矿企业780人(次),所有科技人员都参加了不同组织形式的继续教育。
  农村乡土人才
  农民函授教育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简称农函大)是中国科协主办的一所面向农村、传授农业技术,以培养和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目标,满足农民渴望得到实用科技知识、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愿望的函授教育大学。武义县于1988年成立农函大武义县辅导站,1990年正式建立农函大武义分校(县科协主办)。至1999年先后开设了果树、食用菌、畜禽养殖、茶叶、蔬菜、农村卫生保健等专业,共招收一年制学员3235名,结业2397名。该年开始,省统计局将农函大办学情况列入科技进步监测体系。
  农函大办学路子在实践中不断拓宽,农函大与县委组织部开展的农村党员“学科技奔小康”活动、与县妇联开展的“双学双比”活动、县民政部门的扶贫计划、与县农业部门的“绿色证书”制度、与县劳动人事部门的乡土人才培训、与县教育部门的农村成人教育等有机组合,实行联合办学。2000年~2005年,武义分校联合开办过茶叶、水果栽培,家禽畜牧养殖,草莓、蔬菜、蚕桑、花卉苗木、笋竹林、奶牛饲养、山羊养殖、家电使用维护、消防、中老年保健、妇幼保健等专业,同时针对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失地农民增加的实际情况,武义分校配合县劳动部门开展工业和“三产”(第三产业)技术培训,先后开设电动工具装配、美容美发、烹调等专业课程。六年中,共招收学员5647名,农函大教育,为农村培养了一批乡土人才。基于武义农函大办学业绩,1995年受中国农函大表彰1人,受浙江省农函大表彰先进工作者、学员4人。
  农职称评定为加速培养和合理使用不属于国家职工编制的农民技术人员,以适应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198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从工人、农民及其他劳动者中选拔和培养各种技术人才的意见》,武义县于是年成立农民职称评定领导小组,并于次年1月建立“农职称评定委员会”,开展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职称分高级技师、技师、助理技师、技术员、助理技术员5个等级。是年首批评定,928人取得职称。至2003年共评定12次,3972人获得职称。2004年,农职称评定委员会改为“乡土人才评定委员会”,职称分农艺师(经济师、工程师)、助理农艺师(助理经济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经济员)3个等级。2004年~2005年评定3次,2059人获得职称。2003~2005年,经推荐金华市职称评定委员会评审、37人取得农艺师(工程师)职称。
  优秀科技人才评选
  80年代后期,从中央到地方均鼓励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并予嘉奖。1996年,组织了全县科技标兵评选活动,有10位标兵受县委、县政府嘉奖。2004年,武义县开始系统化实施“人才工程”,颁布了《武义县关于人才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人才培养、人才待遇、激励措施等制定了政策性意见。自该年起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人民币)作为人才奖励基金。
  至2005年,武义县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的优秀科技人才有3名:黄烈文(1994年,农业局)、董闺聪(1998年,实验小学)、李明焱(2000年,金星食用菌公司)。武义县被选为金华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三年一期,动态管理)、享受津贴的有5人,县一级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评选了4批,共29人次,
  是年,进行“人才工程”的首届享受政府津贴优秀人才评选,评出名师、名校长25位、名医12位、企业优秀人才15位、村优秀人才9位、民办非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优秀人才10位。其中9位农民身份的农村人才享受政府津贴社会反响强烈,先后被《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第四节 科技经费
  县财政科技投入
  县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包括科技三项经费、科技事业费、科技基建费和投入全县各行各业的科技经费,是武义县科技进步的引导力量。根据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1999年~2005年县地方财政对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具体如下表。
  科技三项费用
  科技三项费用为直接应用于科技活动的专项经费。1986~1996年,武义县的科技三项费用(科学研究、中间试验、新产品开发等计划项目补助费用)尚处低位运转状态(见下表)。
  1997年起,武义县三项费用科目在原有基础上扩充了“技改贴息”、“技术创新资金”(2001年始)、“人才专项资金”(2004年始)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005年始),各项资金间可根据实际情况相互调剂使用。1997年~2005年,三项费用绝对量增长较快,在县财政支出中比例稳中有升。
  科普宣传、活动经费
  1986年~1996年,科普(宣传、活动)经费在科技业务费中列支,其中1996年为2.6万元。1997年起指标单列,首次达到省委、省政府要求的全县人均0.2元的标准。至2005年,科普经费已达到人均0.6元。
  乡(镇)科技投入
  1997年起,乡(镇)政府建立科技专项经费投入机制:工农业总产值1亿元以下乡镇,科技经费不少于1万元,亿元以上按总产值万分之一安排,是年即基本达到这一标准,超过4万元的有4个乡镇,1998年,科技专项经费超过4万元的有7个乡镇,其后均有一定的投入。
  全社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2001年全省R&D资源清查显示:2000年武义县全社会R&D经费投入为3293.4万元。至2005年,已增加到9233万元,科技投入多元化体制已经开始形成,企业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