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政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8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政策
分类号: F323.8
页数: 2
页码: 996-9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委、县政府在引导、组织和指导武义县高山、深山贫困山民下山脱贫工作中,经过审慎决策,先后下达了两个县人民政府令。1994年5月8日,县长蒋岩金签发了县人民政府第6号政府令,公布了《武义县高山深山农民居住迁移试行办法》。同时,县扶贫办经过反复研究,并及时将武义县下山脱贫规划报经县委、县政府批准。武义县在经济开发区设立扶贫工业小区,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欠发达乡镇发展工业。
关键词: 政策 武义县 贫困山区

内容

武义县委、县政府在引导、组织和指导武义县高山、深山贫困山民下山脱贫工作中,经过审慎决策,先后下达了两个县人民政府令。
  1994年5月8日,县长蒋岩金签发了县人民政府第6号政府令,公布了《武义县高山深山农民居住迁移试行办法》(简称《试行办法》)。这个政府令,成了全浙江省、也是全国第一个专门鼓励高山、深山农民下山脱贫的政府令。考虑到王宅镇紫溪村的下山脱贫,是在该镇范围内进行的,而在整个武义县,要将4万多就地脱贫无望的高山深山贫困农民搬迁下山实行异地开发,势必要尽可能从全县范围考虑将他们迁往土地较多、较为适宜接纳的乡、镇、村去,不再受该乡镇的局限,因而增加了迁出地和接纳地双方乡镇人民政府、村委会沟通、协商、规划、动员等工作,要求接纳地发扬奉献精神,在有偿提供土地时以优惠价格收费;以及迁移户自建房用地批准之日起在规定时间之内,拆除原有的房屋复垦还耕或还林,不得空闲抛荒,困难户可以适当延长拆房时间等等内容。同时,县扶贫办经过反复研究,并及时将武义县下山脱贫规划报经县委、县政府批准。第一步,从1993年至2000年底,规划用8年时间搬迁3万山民下山脱贫;第二步,从2001年至2010年,再把1万最困难的贫困人口分批搬迁下山。后来,这一规划提前到2005年前就已超额完成。
  县政府6号令和下山脱贫总体规划发布以后,武义县的下山脱贫工作加大了力度。至1996年下半年,全县有14个村委会115个自然村5889户17493人搬迁下山。是年县人民政府对第6号政府令公布的《试行办法》进行了修订,修改后设总则、新村规划、建设用地、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土地复垦、下山脱贫与造田造地相结合、部门任务、罚则等八章,具体条文也从原先的19条增加到了40条。1996年11月25日由县长郑可风签发了县人民政府第22号政府令,发布了《武义县高山深山农民下山脱贫办法(修正案)》(简称《下山脱贫办法》),并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再后来,随着下山脱贫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1999年又相继出台《武义县下山脱贫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和《武义县下山脱贫有关问题补充处理意见》等文件。武义县贫困村、户的土地安置和资金筹措等问题,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政策、意见指导下,通过认真而又过细的工作,逐个进行解决的。工作中遵照上级领导“边实践、边总结”的指示精神,还先后制订出了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主要措施:
  着眼于“贫困山民下得来”,优化服务。规定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下山农民共同努力,建立由扶贫办牵头的下山脱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下山脱贫中的具体问题,列入乡镇和各部门的年终考核;在项目立项、新村规划、建房用地审批等方面实行乡镇全程代理、部门限时办结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妥善解决好下山脱贫村行政管辖权归属、村级群众自治组织体系建设、户口迁移、资产转移等问题。
  着眼于“下山后的农民稳得住”,注重三个转变。其一,2000年以前,以整村迁移为主,迁移的多为海拔高度800米以上的村和自然村。2001年开始,注重向整村迁移和零星迁移双轨制转变。其二,注重零星搬迁中的安置地点由分散安置向集中安置转变。其做法是以接纳地的乡镇、街道为实施主体,实行“统一征用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11月起,还在县城城北兴建了“零星下山,集中建设”的思源小区。其三,政府资金投向由分散扶持为主向统分结合转变。2005年9月15日以后起,政府集中有限财力,加大对脱贫小区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搞好脱贫小区的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鼓励零星下山群众进城购房,对符合下山脱贫条件的群众购买城镇商品房的,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
  着眼于“下山后的山民富得快”,实施“五个结合”。一是下山脱贫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相结合。转移山民、减少山民、提高山民、富裕山民,实现下山脱贫与工业化、城市化的互促互动、共进共赢。为下山农民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和新的生活空间;通过引导下山人口向城镇迁移,为企业提供劳动力资源,促进工业化、城市化。武义县在经济开发区设立扶贫工业小区,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欠发达乡镇发展工业。组织规模工业企业与下山脱贫村开展一帮一扶贫结对活动,动员企业帮助下山群众进行新村建设,优先录用下山农民工,为下山群众解决具体困难。二是下山脱贫与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工程相结合。为下山农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815期,受训农民达28914人次。2004年和2005年,县财政连续2年,每年筹措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三是下山脱贫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加大对大中城市劳务需求的信息收集、发布,为农民外出创业提供必要的培训、信贷等扶持,提升劳务输出水平,引导和鼓励山区群众由打工者转变为创业者。自1995年至2005年,每年县和乡镇帮助联系劳务输出均在11000人左右。至2005年年底止,累计有近万名武义人在省外的昆山、苏州、常州等地开办超市5000余家,年总计纯收入达2亿元左右。大量的农民外出到上海、北京、大连、南京、广州等城市近郊及县外从事畜业种养业。四是下山脱贫与发展来料加工相结合。2004年全县来料加工从业人员已达1.2万余人,实现加工收入7800余万元。2005年,武义县有计划地组织下山脱贫农民在新村发展来料加工点,从业人员上升到1.4万人,实现加工收入1.2亿元。五是下山脱贫与退宅还耕、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鼓励下山村民利用原有老村空宅基地、耕地退宅退耕还林,发展经济林、高山蔬菜等。对旧村退宅复垦还耕的村每亩耕地补助人民币8000元~15000元。西联乡用了10年时间迁移下山脱贫30多个自然村,开发国家级牛头山森林公园。俞源乡的清风寨和柳城畲族镇的小黄山2处,将下山脱贫以后的村庄旧址开发成绿色生态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业。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