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灾情与救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80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灾情与救助
分类号: D632.1
页数: 4
页码: 970-973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6年至2005年武义县灾情与救助的情况。
关键词: 灾情 救助 武义县

内容

1986年,5月4日至6月14日夏旱、7月8日至8月19日秋旱,两次均旱情严重。另外,还有6月25日、7月8日两次暴雨袭击了7个乡镇。致使全县受灾面积合计5266公顷,经济损失总值888万元,死亡人口2人,减收粮食7507吨、棉花47吨、油料146吨,死亡大牲畜19头,倒塌民房103间,损坏民房402间。灾后,县政府下拨救灾款13.92万元,安排灾民的生活,帮助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全年得到国家救济15634人次。
  1987年,3月下旬至4月初低温阴雨,3月13日和4月24日至25日局部地区风灾、冰雹,均造成不小损失。另外,6月19日至22日7号台风为主引起洪涝灾害,还有7月23日至24日、27日至28日的暴雨,也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水灾。全县全年受灾面积合计12766公顷,经济损失总值1740万元,死亡人口3人,减产粮食8700吨,减少油料1000吨,死亡大牲畜200头,倒塌民房424间,损坏民房2030间。是年,发放205万公斤议价粮,下拨12万元救灾款,由乡镇政府买粮救济重灾民。全年得到国家救济38500人次。
  1988年,3月14日受11号台风和冰雹袭击,6月12日至21日城关区和柳城区的局部洪涝,6月29日至8月22日全县大部分地区进入高温干旱,其中邵宅乡的5个村7月23日又遭受了一次大风、冰雹。致使全县受灾面积合计15000公顷,经济损失总值2182万元,死亡人口1人,减产粮食12500吨、棉花120吨,死亡大牲畜3头,倒塌民房142间,损坏民房225间。灾后,下拨11.25万元救灾款购买105吨大米、并调拨了850吨议价粮暂时解决部分灾民的吃饭问题。全年下拨救灾款50万元、救灾粮400吨、化肥500吨、农药20吨。冬季又增拨救济款22.88万元、棉被300条、棉衣裤300套。是年度得到国家救济20862人次。
  1989年,5月11日壶山镇和新宅、桐琴、下杨3个区遭受龙卷风袭击。5月27日夜至28日晨连续15小时大雨、暴雨,形成洪灾,死亡1人。6月28日、29日和7月1日的9号台风带来的暴雨及永康杨溪水库大泄洪,再次形成水灾,并发生数处山体滑坡,死亡1人。7月23日又发水灾,6个乡镇61个村受灾,死亡1人。致使全县受灾面积合计8253公顷,经济损失总值1782万元,死亡人口合计3人。减产粮食8750吨、棉花72吨,倒塌民房98间,损坏民房234间。一年间,分配各乡镇救灾款47.7万元、粮食610吨、救济款20万元、棉被200条、棉衣200套。是年度,得到国家救济71706人次。
  1990年,5月9日云华、坦洪冰雹灾,7月9日至8月20日全县大面积干旱(期间7月10日至12日中北部又遭大风袭击);9月12日西联、坦洪又遭洪灾。致使全县受灾面积合计11148公顷,经济损失总值2140万元,死亡人口4人,减产粮食26410吨,死亡大牲畜2头,倒塌民房752间,损坏民房2176间。下拨春夏救济粮234.5吨,经费13.5万元,下拨社会救济款2万元、扶贫化肥45吨,使整个社会保持稳定。是年度共下拨自然灾害救济款44.5万元,得到国家救济68000人次。
  1991年,5月21日16时40分至17时,要巨、陶宅、桐琴计有15个村遭受冰雹、飓风、大暴雨灾害。7月12日桐琴镇16个村遭受雹灾。紧接至8月旱灾。全年全县受灾面积合计10093公顷,经济损失总值1225万元,死亡人口1人,减产粮食8262吨,倒塌民房54间,损坏民房1862间。成灾人口合计163470人,其中特重灾民24990人、重灾民17170人、轻灾民121310人。是年,全县下拨救灾款47万元、救济粮食46.5吨、救灾水泥40吨、化肥55吨、钢材20吨、柴油10吨,有社会救济款253514元。是年度得到国家救济67700人次。
  1992年,遭受各种自然灾害6次。其中最严重的是分别发生于7月4日和9月23日,两次均为23个乡镇中绝大多数受灾,其中分别有16个乡镇和21个乡镇遭受严重洪水灾害,死亡人口分别为5人和3人。9月23日受19号台风影响,暴雨成灾,县城进水,供水中断,城镇中学650名师生被困,看守所监房进水。全年全县受灾面积合计20600公顷,成灾17333公顷。粮食作物减产合计11613公顷,其中3成以上至5成4515公顷、5成以上至8成3435公顷、8成以上至绝收3663公顷。经济作物减产合计5720公顷,其中5成以上至8成3605公顷、8成以上至绝收2115公顷。经济损失总值3693万元,减产粮食22421吨,死亡大牲畜24头,倒塌民房5155间,损坏民房6916间。成灾人口111000人,其中特重灾民15000人、重灾民25000人、轻灾民71000人。因灾缺粮3060吨,缺粮人口65000人。是年度县民政局下拨救灾款51万元,全县得到国家救济43420人。
  1993年,3月24日风灾,6月6日下午履坦、茭道两个乡镇7个村遭受雹灾,最严重的是6月18日至19日暴雨,县城和履坦、白姆、坦洪等乡镇进水,被洪水围困0.8万人,紧急转移0.23万人,死亡2人。7月27日夜,10个乡镇再度遭大暴雨,并伴有冰雹和8级以上大风。全年全县受灾面积9804公顷,经济损失总值17566万元,减产粮食8082吨,死亡大牲畜27头,倒塌民房1085间,损坏民房2791间。是年3月10日,县拨春荒救灾款9.35万元。6月19日洪灾,县拨救灾款7.7万元,并拨救灾化肥(尿素):履坦5吨、大田5吨、王宅6吨、白姆4吨、武阳4吨、邵宅3.5吨。
  1994年,4月17日新宅乡遭受暴雨;6月9日至13日三次暴雨使全县23个乡镇中绝大部分受灾,其中县城和桐琴、履坦、新塘等13个乡镇受灾尤重;6月23日至8月4日干旱59天;8月21日遇17号台风,南部地区1镇4乡受灾严重。全年全县合计受灾面积14333公顷,成灾面积11133公顷,经济损失14790万元。受灾人口17.52万人,其中,成灾人口61300人,倒塌房屋578间,损坏房屋771间,死亡2人,死亡牲畜215头。是年,省救助31万元,桐乡市救助11万件衣被。全年救灾支出53万元。
  1995年,遭受较大的洪涝、旱灾、风暴等自然灾害5起,其中汛期结束后的干旱有11个乡镇旱情尤为严重。全年全县受灾面积8766公顷,经济损失总值4800万元,死亡人口2人,减产粮食1430吨,死亡大牲畜13头,倒塌民房629间,损坏民房489间。是年,省厅下拨武义县救灾款84万元,县实际支出89万元,得到国家救济24250人次。
  1996年,4月中下旬起至7月盛夏,降雨量比平常年份少8成;全县粮田受旱面积3917公顷,全县茶、桑、果受旱面积5667公顷,88个村人畜饮水困难,受灾人口6.37万人,成灾人口4.21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400万元。县府于6月28日下文在全县建立了“217”科目,列入县财政预算20万元,救济款于7月29日到位。全年救灾支出140万元。
  1997年,较大的自然灾害有3起,特别严重的是7月8日至9日,11号台风在武义县过境,造成1986年~2005年间第4次全县23个乡镇绝大部分受灾的“七九”洪灾。全县受灾人口15.1万人,成灾12万人,被困人口5890户、2.18万人。受灾耕地面积3600公顷,成灾1950公顷,绝收600公顷,损失香菇800万袋,其他经济作物受损500公顷,倒塌房屋785间,损坏房屋1100间,死亡1人,受伤93人,死亡大牲畜350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8月18日晚至19日凌晨,又遭受了一次风灾。是年,政府分5次下拨救灾支出计164万元。继上一年县建立“217”科目后,大部分乡镇已建立起“217”科目,提高了救灾工作的实力。
  1998年,遭受雪灾、倒春寒、龙卷风、暴雨洪灾等7次,其中较严重的有:5月11日龙卷风,10个乡镇受灾,塌房36间,伤2人,跌死耕牛1头,烧毁变压器2台,春粮经济作物损失达170万元;5月27日至28日暴雨,降雨量116毫米,三江水位猛涨,10多个村庄进水,倒塌民房109间,淹死1人,重伤1人,受灾稻田3225公顷,其中124公顷成沙滩,粮食损失5200吨,直接经济损失867.12万元;6月份部分乡镇又受洪灾和旱灾;7月又受“七二三”洪灾,由于永康杨溪水库泄洪,使沿江6个乡镇受灾,有39个村进水、8300人被围困,受淹粮田2133公顷,其中成灾1600公顷,房屋倒塌104间,压死1人,重伤2人,电死牛1头,直接经济损失800余万元。
  是年,出台了《武义县自然灾害救助暂行办法》。下拨各乡镇救灾款:1月12日下拨春荒救灾款31.1万元,4月28日又下拨37万元,9月9日又拨20.7万元。是年共下拨乡镇救灾88.8万元,下发捐赠衣被1万余件。另外,发动全县人民为中国长江、松花江灾区人民赈灾捐款,共接收救灾捐款81余万元、物资价值10余万元。
  1999年,6月9日至18日连续出现多次大到暴雨,20多个乡镇发生洪涝灾害,死亡2人;6月15日泉溪镇王山头、杨店遭大风、暴雨袭击,死亡2人,4人重伤,8人轻伤;7月30日,南部7个乡镇遭特大暴雨,共有76个村受灾严重。县财政分别于1月7日拨40万元,6月16日拨28万元,7月13日下拨8万元,11月4日下拨25万元,全年4批共下拨乡镇救灾救济款101万元,其中救灾支出61万元(其他为救济经费),较好地解决了灾民的基本生活问题。
  2000年,3月下旬至5月下旬,高温少雨,部分乡镇出现旱情,人畜饮用水发生困难。民政局拨出资金,解决大溪口乡枫树源村民饮用水问题。6月20日至23日,王宅、俞源、桐琴、泉溪、履坦、武阳等乡镇受到暴雨袭击,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23日晚10时16分县城中有近800年历史的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熟溪桥”中段被冲塌。全县13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10.3万人,其中成灾6.89万人,被困56个村庄,受困人口2.84万人,饮水困难11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7470公顷,成灾面积5430公顷,绝收976公顷,毁坏耕地199公顷,毁坏水面养殖370公顷,倒塌房屋632间,损坏房屋863间,124家企业被淹停产,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政府对水稻种植、饲养鸡鸭等8户重点进行救助。全年救灾支出171万元。
  2001年,3月西联、柳城等16个乡镇遭受雪灾,农作物冻害,直接经济损失210万元。6月20日至23日王宅、俞源、泉溪、履坦、武阳等乡镇遭受洪灾;8月又遭受洪灾。前后2次洪灾,全县损失5810万元,21个乡镇7.3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650间,受灾面积3360公顷,损失粮食9200万吨,30家工厂被迫停工,公路受阻,通讯、电路受到破坏。7月高温干旱,受旱面积5100公顷,其中绝收300公顷,受灾人口6.8万人,有3700人饮水困难,经济损失600万元。全年直接经济损失合计6620万元。是年共下拨救灾款121.6万元。
  2002年,全年遭受冰雹灾害2次,洪涝灾害2次(6月30日和8月15日),其中“八一五”洪灾最为严重,给西联乡的石柱源、水碓坑及桃溪镇的大河源等16个村带来毁灭性的灾害。共造成6人死亡和失踪,有9100人受灾,倒塌房屋408间,损坏房屋150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3500人,其中无家可归12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53公顷,冲毁公路33千米,机耕路40千米、桥梁6座、供电和通讯线路28千米,1乡1镇有线电视、广播线路大部损坏,损坏合计装机1200千瓦的水电站2座,冲毁防洪堤15.8千米、堰坝24条、渠道15千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199万元。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领导深入灾区,发放紧急救灾款27.7万元。
  8月17日副省长章猛进率民政厅吴桂英副厅长、还有水利厅、财政厅及金华市副市长等领导亲临灾区勘察灾情,慰问灾民。省民政厅下拨武义县救灾款200万元。是日,中共武义县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共青团武义县委员会、武义县妇女联合会,联合发出《为西联等重灾区捐赈倡议书》。截至8月26日止,西联乡募捐办公室共收到武义县捐款48.7万元,大米5596千克、稻谷4288千克、面粉1000千克、黄豆254千克、衣被5万余套。县外的捐款98万元。是年,分4次下拨救灾款258万元,其中“八一五”洪灾分两次拨西联乡140万元,拨桃溪镇10万元。
  2003年6月24日出现暴雨,桃溪镇大河源一农民被冲走,下落不明。汛期后自6月28日至8月11日,武义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天气,高温天气(40℃以上)持续时间达一个多月,旱情极为严重,据统计,全县受灾人口15.8万人,其中成灾人口12.1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661公顷,其中成灾面积8887公顷,绝收面积4627公顷;因旱情造成全县4.49万人饮用水发生困难,直接经济损失达11705万元。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抗旱工作组,具体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及时下拨救灾款150万元。省民政厅专门派工作组,分赴武义县西联、坦洪、新宅等重灾乡镇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2004年,发生了旱灾、风雹灾、台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4次,其中8月12日至13日“云娜”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累计受灾人口15.7万,倒塌房屋566间,其中倒塌居民住房334间,损坏房屋5547间,损失粮食3562吨,直接经济损失8347.1万元。县政府累计下拨救灾款290万元。
  2005年,发生了局部风雹灾、台风灾等自然灾害3次,其中8月5日至6日台风“麦莎”和9月1日至2日台风“泰利”带来的灾害较为严重。全县受灾人口10.9万人,农作物受灾2400公顷(其中绝收面积64公顷),倒塌房屋101间(其中倒塌居民住房35间22户),损坏房屋146间。直接经济损失835万元。累计下拨救灾款231.8万元。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