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老区的扶持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79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老区的扶持与建设
分类号: D632
页数: 2
页码: 961-962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5年至2000年武义县老区的扶持与建设的情况。
关键词: 老区 扶持建设 武义县

内容

武义县内的革命老根据地村(简称老区村),有70%以上分布在贫困山区。越是贫困的地区,革命老根据地村所占的比例越高。据1985年统计,全县农村人均年收入300元以下的村88个,其中老区村就有87个。
  1988年武义县被省政府批准为革命老根据地县以后,县委、县人民政府坚持把老区的扶持与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并且同“扶贫攻坚计划”紧密结合起来,把对老区的扶持与建设纳入扶贫工作的重点,加快老区脱贫致富步伐。
  县委、县政府都有一名领导分管,并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县革命老区办公室和县扶贫办公室。1994年分4片召开了老区工作座谈会,对老区工作提出人均口粮、人均收入“双五百”的近期目标。
  老区建设优惠政策从80年代初开始实行的对老区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包括中小学学杂费减免,农业税减免,以及乡镇企业所得税减免等。在90年代加大了力度,并同扶持贫困山区建设紧密结合。1992年6月,县委、县政府出台《“八五”时期扶持贫困山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税收、财政、金融、物资供应、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用电以及各部门与贫困乡镇挂钩扶持等8个方面提出25条具体政策。从1992年开始实施“希望工程”,到1994年年底,全县已受捐款资助140多万元,救助失学儿童970名、中学生18名、大学生2名;新建学校13座,投资3200万元。
  老区建设资金扶持自1985年至1994年,省拨给武义县的老区专项经费和县投放的资金共3756万元,扶持建设项目82个,都实行专项管理,专项使用。其中,1992年省下拨第二批治水扶持资金390万元,省交通厅下拨的公路补助资金284万元,工程均按期完成。
  提高老区“造血”功能老区扶贫,重点是调动老区人民自力更生的积极性,发挥老区资源优势,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自身“造血”功能,推动老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一是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开展“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全县的粮食、杉木林、毛竹林、油茶林均列入全省基地县行列,并被列为全国100个初级电气化试点县之一。从1991年开始又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开发农业,三年中全县集中连片开发各种经济特产8000公顷,各项农田水利不断发挥效益。二是大力发展老区乡镇企业,主要是采矿、小水电、纺织服装、五金机械、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三是加速老区交通、邮电、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至1994年年底,全县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含机耕路)、乡乡通汽车。
  通过实施以上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措施,大多数革命老区村已经开始脱贫,其中一部分先进村已开始达到小康水平,在2000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公布命名的全县首批103个小康村中,革命老区村就有38个,占总数的36.89%。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