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村务监督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79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村务监督委员会
分类号: D632.9
页数: 2
页码: 958-959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2年至2007年武义县民政基层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情况。
关键词: 民政 武义县 村务监督 委员会

内容

21世纪以后,武义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尤其是县城郊区及工业园区周边农村的集体经济迅速壮大,因土地征用等因素,许多村的集体资产多达上千万元。村干部掌握的权力资源不断增多,村民民主意识也不断增强,而约束村干部的权力,保障村民权利的制度和机制却并不完善。农村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频发,反映村干部问题的异常上访日趋增多。
  2002年2月,县委、县政府建立工作组,在上访不断、干群关系紧张的后陈村开展试点。2004年6月18日选举产生了后陈村务监督委员会,并建立了规范村务行为的《后陈村村务管理制度》和约束村干部权力的《后陈村村务监督制度》。
  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基本构架是“一个机构,两项制度”。一个机构,即村务监督委员会。二项制度,即《村务管理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在村务决策、执行和村务管理活动中,村委会按制度办事的,监委会支持和保障其有序开展工作。若发现村干部有违规行为的,则向村委会提出纠错意见,村干部采纳并改正的,纠错程序完结;若村干部与监委会意见不一致,则提请村民代表会审议决定,按决议执行;若村干部既不采纳纠错建议,又不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审定,监委会、村民向县、乡两级提出申请,县、乡两级机构接到申请后15天内必须处理完毕。
  自后陈村建立监委会以后,公共建设招标59次,村招待费从2003年10多万元,下降到2004年的8000多元、2005年的9000多元。建立村监委会以后已为村里增收节支90多万元。且全村没有一起上访。武义县委、县政府及时总结了“后陈经验”,并迅速在全县推广,使武义农村的基层民主管理有了制度保障。到2004年10月底全县共有96个村推行了这项工作。到2005年5月底全县546个村(社区)推行了这一做法。全县18个乡镇(街道)65%以上达到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标准。乡镇、村群众满意率达80%以上。
  通过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全县农村村级招待费,2005年比2004年下降了30%;上访事件大幅度减少,大量的矛盾被化解在萌芽状态。在农村出现了上访不如找监委会好的现象。据统计,反映村务的信件2003年有305件,2004年下降到125件,2005年又继续下降到89件。2005年全县投入1.4亿元实施村庄整治、村庄道路、村级办公场所等316个农村基础建设项目,没有村干部在工程建设中犯错误,受查处。
  武义创建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引起了上级领导、专家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省委书记习近平于2005年6月17日到后陈村调研,对“后陈经验”予以充分的肯定。同年9月1日,国务院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办公室主任詹成付到后陈村调研,认为“后陈经验”是基层民主建设领域的一个重要发明创造。同年12月,在中国——欧盟村务管理培训项目中,武义县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入编该项目《村级民主监督》教材。2006年1月“后陈经验”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奖;同时,国家司法部、民政部批准后陈村为全国民主法制建设先进示范村。同年3月“后陈经验”在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为中国农村建设民主管理体制创造了一个范例。2007年6月13日获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奖。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国内动态清样》、《新华每日电讯》等20多家国家级新闻媒体及新浪、搜狐等国内门户网站都做了报道。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