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才资源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746
颗粒名称: 第五章 人才资源开发
分类号: C960
页数: 4
页码: 916-9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6-2005年浙江省武义县人才资源开发情况,分别记述了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市场、人才与智力引进等。
关键词: 武义县 人才资源开发 人才市场

内容

第一节 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市场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到80年代初,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国家指令性计划下进行,即基本上由国家统包统配。1989年国家改革毕业生分配制度,逐步将毕业生计划分配就业制度改为社会选择就业制度,即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就业制度。1993年2月,《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进一步明确,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大部分毕业生通过人才劳务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办法就业。
  1992年之前,武义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行按国家计划分配的办法;1993年起试行“双向选择”和计划分配相结合的办法,即在一定范围内,毕业生选报志愿或分配部门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并列入计划分配;1997年起,行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实行公开招考,同年,出台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也实行公开招考,毕业生就业逐步转向公开招考与自主择业的市场就业模式。
  各阶段毕业生就业情况
  1986年至1992年,国家计划分配阶段。按照学用一致、人尽其才、对口安排、充实基层以及适当调整的原则,县人事部门按照省、市计划,每年对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合理分配。1986年至1989年4年分配毕业生460人,绝大多数充实到教育、农业、林业、水利和工矿企业第一线;1990年至1992年3年分配非师范类毕业生508人,其中1990年分配的194人,有178人分配到基层一线,占该年毕业生分配人数的91.7%,尤其是有9人充实到乡镇企业,实现了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就业零的突破。
  1993年至1997年,“双向选择”和计划分配相结合阶段。在此期间毕业的统配生、委培生、计划内自费生基本上均落实就业。其中:分配非师范类统配生、委培生772人,落实计划内自费生176人。
  1998年至2005年,公开招考与自主择业阶段。部分毕业生通过公开招考进入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其余均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1998年县人事部门采取“双向选择”和切块分配的办法,使大部分毕业生得到落实,其中师范类133人全部予以落实,非师范类统配生109人,落实了78人,达71.6%;委培生150人,落实了112人,达74.7%;同时办理计划内自费生录用干部手续221人。1999年,武义县毕业生生源数684人,通过人才市场回武义就业的279人,占生源数的40.8%;2000年,武义县毕业生生源数761人,回武义报到的321人;2001年至2005年,回武义报到的毕业生1297人。
  人才市场建设
  1993年10月,武义县人民政府第2号令发布《武义县人才劳务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人才交流工作纳入人才劳务市场运行。其具体服务对象为:要求流动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辞职、辞退、解聘、停薪留职、待业、要求兼职、从外地招聘引进以及已离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国家不包分配以及实行“双向选择”的国家统配大中专毕业生;各类自学成才和社会闲散科技人员;要求流动的各类技术人员。从1994年至1998年,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县人才劳务交流大会。
  1998年12月,县人才劳务市场改名为县人才劳动力市场,在武阳东路289号正式开业。县人才交流中心在市场内挂牌,开设服务窗口,独立运行。开展了毕业生报到、人事档案代管、集体户口挂靠以及干部录用、转正定级、申报职称、报考应征、出国留学、代缴社会保险等代理活动。1999年举办了春季、秋季2次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此后到2004年,每年都举办2次人才交流大会。2004年10月开始逢十开设人力资源交流集市。2005年在交流集市的基础上,举办了4次较大规模的交流大会,为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求职人员搭建起供需见面的平台。
  2004年开通了武义人力资源网,两年来发布信息1120多条,网站点击率达76000多人次。
  2005年,建立人才市场会员单位制度,有23家企事业单位成为首批会员单位。是年年底,县人才交流中心累计代理人事档案3388份,其中干部身份的2945份,工人身份的443份;代理大中专毕业生集体户口1379人;党支部有流动党员37名。
  第二节 人才与智力引进
  人才引进工作
  1987年,县人民政府与县劳动人事局签订《人才引进与智力开发任务书》,将人才引进和智力开发工作列为人事部门的重要目标任务。
  1992年,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县组织、人事部门出台了《关于积极引进人才促进干部合理流动的实施意见》,对人才和智力引进提出12条优惠措施。
  2000年,县人才交流中心组织有关企业参加了省、市和重庆、西安人才交流大会,引进急需人才12名,这是县人才交流中心首次组织到省外招聘人才。2001年组织参加了西安、武汉人才交流大会,首届金华市工业科技合作洽谈会科技人才交流会,引进人才13人;2002年组织参加省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并2次赴武汉招聘引进人才46人;2004年加大外出招聘力度,是年组织到武汉、杭州、长沙等地招聘人才9次;2005年又组织到南昌、合肥、哈尔滨等地招聘人才10次;为武义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引进一批急需人才和紧缺人才。如浙江圣奇运动器械制造有限公司(武义),引进人才研制的科考飞机成功上天,获得环球资源董事长兼印度总裁颁发的中国出口——明日之星成就奖。
  国外智力引进
  武义县于2001年开始国外智力引进的申报立项工作,是年申报了浙江武义工力电器有限公司、浙江武义新洲制茶有限公司2个引智项目,其中武义新洲制茶有限公司引智项目报上级人事部门审批立项,第二年安排日本专家4人次,帮助该公司攻克了青蒸茶技术难关。此后,陆续有公司申报向国外引智的项目。
  第三节 人才工程建设
  人才工作目标
  2003年8月,建立武义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委组织部长、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
  2004年4月,中共武义县委、武义县人民政府出台《关于人才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实施新世纪人才工程,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人才资源,确保武义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提出人才工程建设40条实施意见。制定了2004年至2010年武义县人才工作目标和人才总量规划。同时,下达2004年人才工程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从组织宣传、引进人才、教育培养、人才培训、智力引进、人才评选、经费保障、人才管理、完善政策等9个方面将任务细化量化,分解落实到各乡镇、街道及各有关部门,付诸实施。2005年在下达人才工作目标任务的同时,着手编制武义县“十一五”(第十一个五年计划)人才发展规划。
  人才资源数据库建设
  为更好地掌握全县人才总量和结构分布情况,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各乡镇、街道开展了人才调查统计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才资源数据库,专门为每个乡镇、街道配备了一台电脑,各乡镇、街道均配备了懂电脑操作的人才普查统计管理员,实现县、乡镇、用人单位三级管理。2004年11月,组织全县人才普查统计管理员进行了数据录入业务培训,是年年底,全县人才资源数据库已输入单位用户1315个,人才数11000人。
  2005年,对全县人才资源数据库更新与维护情况进行了专项考核,全县人才资源数据库录入人才数15527人。并在浙江武义工力电器有限公司、浙江武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武义恒友机电有限公司,开展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
  政府津贴制度
  为进一步推进人才工程建设,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营造尊重人才、崇贤爱才的氛围,2005年,在全县开展了首届享受县政府津贴的优秀人才评选活动。经层层推荐评选,全县共评选出享受县政府津贴的优秀人才81名,其中:名师名校长35名,名医12名,企业优秀人才15名,农业农村优秀人才9名,民办非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优秀人才10名。优秀人才由县委、县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从2006年1月开始每月享受政府津贴200元,同时给予一次性2000元的奖励。享受县政府津贴的优秀人才每两年评选一次。该项制度的建立,特别是农业农村优秀人才享受政府津贴,引起社会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