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663
颗粒名称: 第十三章 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分类号: D432
页数: 3
页码: 840-8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党政有关部门、群众团体负责人参加的群众性工作组织,负有组织教育青少年儿童的重任,具有指导、推动、协调、配合学校与社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职能。
关键词: 武义县 关心工作 委员会

内容

第一节 组织建设
  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是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体,党政有关部门、群众团体负责人参加的群众性工作组织,负有组织教育青少年儿童的重任,具有指导、推动、协调、配合学校与社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职能。县关工委机构挂靠县委老干部局,2005年驻地县城小南门33号。
  1989年3月6日,武义县建立了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筹备小组;同年5月23日选举产生了武义县关心下一代协会(简称县关协)。1991年5月28日,中共武义县委下达〔1991〕33号文件,将“武义县关心下一代协会”更名为“武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6月22日,县关协召开了关心下一代工作者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武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关工委)。从1991年到2005年,县委对县关工委的组成人员进行了6次充实调整,每次调整的人员名单均由县委发文公布。1991年的首届县关工委领导成员是45人,到2003年的第七届增至50人。
  县关协成立初,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了秘书组、组织组、宣教组、资料编写组。1991年开始设办公室,并设宣传教育、学校教育、法制教育、农业科技、报道、教育基金筹集等6个组及1个艺术团。
  1993年起,县关工委通过培训抓好报告员、校外辅导员、帮教员、农业科技服务员四支队伍的建设。1995年,县关工委成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4月成立法制教育宣讲团,10月建立县校外辅导员工作站(简称辅导站)。1997年9月,成立了农业科技讲师团。2003年1月,成立县关工委文艺宣传队,后称艺术团。校外辅导员的组织,除县有辅导站外,县城各中小学均设校外辅导组。
  县关工委在抓好组、室、团、站建设的同时,逐步延伸组织网络。至2005年,全县已建有县机关单位关工委(关协)24个,乡镇、街道关工委18个,企事业关协7个,村委会(居委会)关协490个,中小学关工分会25个,全县关工委(关协)会员已达13000多人。
  第二节 主要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武义县是革命老根据地县,老革命工作者多,经验丰富威望高。根据这些有利条件,县关工委成立后,即组织爱国主义宣讲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他们以武义县老干部编写的《革命斗争史实选编》为教材,以革命烈士陵园(墓)为基地,结合老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老游击队员和老地下交通员们亲身经历,向广大青少年讲述革命先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事迹,讲解战斗英雄的故事,还进行“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的教育。同时,结合青少年特点和实际,坚持利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社会活动的机会,突出重点,抓好教育。如在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和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县关工委编写了《战斗在浙西南的红军挺进师》、《抗战八年在武义》、《日寇在武义犯下的滔天罪行》、《血迹斑斑的一页历史——日寇掠夺武义萤石资源的罪行》等宣传资料向青少年宣讲,利用抗日遗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参观《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图片展览》和日本侵略军在武义的杀人场——童庐村后山千人坑。在香港、澳门回归之际,为了让青少年了解香港、澳门的过去和现在,编印迎香港、澳门回归宣讲资料和歌曲,广泛地开展宣教活动。
  科技文化教育1993年在桩塘村试办科技文化图书室,至2005年全县已建立83座;1997年成立农业科技讲师团,2000年创建农村科学实验示范基地,至2005年已建立县级基地14个,乡镇级基地92个;积极主动地为农民科学种田致富寻找门路。农业讲师团成立后,创办了《农村实用科技信息》小报,送科技书籍下乡,为青年农民提供了适时新颖的实用信息。30多位老科技工作者按照农村实际,骑自行车或徒步,风雨兼程常年服务于农村。配合有关部门举办“竹笋两用林”、“柑橘高位嫁接”、“花卉培育”、“香菇栽培”、“名茶制作”、“大棚蔬菜管理”、“模式养殖”、“蚕桑管理”等讲座和毕业回乡青年的培训,进行不定期的技术咨询活动等。并重视农村“四好”(爱国守法好、学用科技好、孝敬父母好、助人为乐好)教育活动。把“学用科技”作为重中之重,帮助就业和进行法律援助,农村关工委成了青年农民开展科技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校外辅导活动1989年县关协成立,就推荐40多位离退休人员担任县城7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1993年下半年,这一工作从县城延伸到农村各个中小学,全县有360多名离退休人员被130多所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他们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前途理想、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道德法制、文化科技等综合素质教育,开展“忘年交”、“学雷锋,见行动”、“夏令营”、“爱家乡小分队”、“帮扶献爱”、“老少共建”等活动。每年暑期,校外辅导员配合学校举办各种内容的夏令营、兴趣小组、家庭辅导班(组),开展免费治疗近视眼,参观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和教育基地等活动。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暑期校外辅导班组达1000多个,参加活动学生达万余人次,举办家长学校50多所,先后参加培训家长达1万多人,促进了中小学生在校内校外的教育管理,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法制警示教育1995年4月成立了社会主义法制报告团,对全县中小学生普遍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知识宣传教育。1997年6月,开展了以“双禁”(禁赌、禁毒)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1998年11月,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开展了“警钟行动”,在全县中小学宣讲法制240场次,受教育5万多人次。2000年9月在城乡举办预防青少年犯罪图片展览。2002年以后每年一次向在校中学生开展“警示教育”,以少年犯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要珍惜学业、珍惜前途;在看守所里对在押失足青少年开展“亲情帮教”活动,建立“监外帮教小组”;在农村和社区利用“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老军人、老模范)人员结对劣迹青年做好帮扶工作。县关工委从1991年起每年都要组织离退休人员配合政法部门组成帮教团,赴省少管所对武义县籍少年犯进行面对面的帮教,促使他们悔过自新,重扬生命风帆。十多年来在全县中小学作法制宣讲报告1000多场,受教育青少年达20万多人次,受教面达90%以上。在农村组建帮教小组120多个,400多位离退休人员自愿参加帮教工作,使一些“昔日的浪子”回了头、成了家,变为勤劳致富带头人。
  “二创三帮”活动“二创”是创办农业科学实验示范基地,创办农村科技文化图书室。“三帮”一是帮学:县关工委先后开展了4次“关心桥”助学帮困活动,得到了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先后捐款60多万元,资助1200多名特困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二是帮富:农村关协依靠“五老”帮助农村青年科学种田致富,城镇社区开展楼群“三帮”(帮学习、帮技术、帮就业)。三是帮教:发动“五老”结对帮教,对社会上一些劣迹青年和回归失足青年进行帮教,找准人生坐标,成为合格的公民。
  1995年县关工委主任汪慈渊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县关工委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白洋街道桩塘村关协主任王德昌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县关工委还编印了首创的《武义县关工志》及有关书籍、画册。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