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编 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614
颗粒名称: 第二十四编 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
分类号: D665;C912.2
页数: 42
页码: 807-848
摘要: 本编记述了武义县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的社会发展与经济振兴情况。
关键词: 武义县 民主党派 社会团体

内容

武义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始建时间不一,宗旨性质各异,亦各维其权,谋其益,兴其事,然皆殊途同归,服务于武义的社会发展与经济振兴,且能以己之长,扬其所善,显绩可入志者颇难其详。尤为入本志期间,正值改革开放深入,经济转型入轨,社会和谐之际,各种行业性、学术性、联谊性、专业性社会团体涌如雨后春笋,艳如百花齐放,堪称盛世胜景。
  第一章 中国民主同盟武义县总支部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中国民主同盟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中国民主同盟武义县总支部,直属于民盟金华市委。至2005年12月底,共有盟员53人。其中大多数是武义县文教、医卫、科技界的优秀人才,具有高级职称的21人,中级职称的32人。
  民盟组织结构
  1986年12月,始建民盟武义县小组,盟员4人,胡绍培任组长。
  1988年10月,召开第一次全体盟员大会,成立民盟武义县支部,盟员16人。选举产生由3人组成的第一届支部委员会,胡绍培任主任委员。1994年7月,第二次全体盟员大会选举产生由5人组成的第二届支部委员会,胡绍培任主任委员。
  2001年1月,召开第三次全体盟员大会,支部升格为总支,盟员45人,选举产生由9人组成的第三届总支委员会,钱建国任主任委员。下设教育支部、卫生支部、文化科技支部。
  2006年11月,召开第四次全体盟员大会,盟员56人。大会听取主委钱建国所作的题为《建设高素质民盟组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由9人组成的第四届总支委员会,钱建国任主任委员,下设教育支部、卫生支部、综合支部。
  主要活动
  民盟武义县组织建立20年间,在中共武义县委和民盟浙江省委、金华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履行参政职能,积极参政议政,广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为武义县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支盟员在县、市、省历届“两会”中,有3人次当选为县人大代表、3人次担任人大常委会委员、1人次担任人大副主任,有14人次当选为县政协委员、4人次担任政协常委、3人次担任政协副主席;有2人次当选市人大代表,有4人次当选市政协委员;有1人次当选省政协委员。所有当选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盟员都能积极向“两会”递交提案。仅1987年~2006年县政协会议期间,盟员政协委员递交的提案累计就有126件,其中支部主委、县政协副主席胡绍培一人就先后递交提案65件,在政协五届历次会议期间,盟员委员先后递交提案计58件;总支主委、县政协副主席、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钱建国的《建议建立城区公共汽车网站》等被评为重点提案,总支副主委、县政协常委会委员薛骁百等递交的《加强城市建筑立面设计,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建议武义县定位为生态文化县》、《关于在县城上街和横街建立历史地段保护区的建议》、《加强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以规范中小学收费行为》、《关于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问题》等6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所有提案都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并逐一得到落实。
  总支盟员现在政府部门担任副局级以上职务的有12人。
  盟总支发挥盟员的努力优势,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智力服务,先后开办文化、科技辅导班2个,开展送教下乡多次,坚持每年送医送药送保健知识下乡。仅2005年12月深入到山区新宅镇大莱村的一次义务医疗咨询活动,就带上了彩色B超和心电图机、电脑中频治疗仪等诊断与治疗专用设备,进行医疗咨询183人次,B超诊断38人次,心电图检查30人次,针灸及局部病封治疗25人次,发放药品处方89张,赠送药品及耗材价值1000多元,发放《健康教育处方》100多份,受到该地群众和政府部门的好评。总支部和卫生支部先后被评为省先进盟组织。
  总支盟员徐卫星先生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浙江省抗非典先进个人称号,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总支盟员姚美芬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总支盟员李娜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薛骁百被评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先进工作者,陈杰被评为浙江省广播电视先进工作者,吴浙东被推荐为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候选人。
  第二章 县工商业联合会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充分发挥工商界人士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武义县于1989年5月建立恢复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小组。1990年县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恢复。
  第一节 代表大会
  武义县工商业联合会第三届代表大会1990年2月25日至27日举行,出席大会代表125名,经大会选出武义县工商联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29名,胡法支当选为主任委员。
  武义县工商业联合会第四届代表大会1993年11月18日至20日召开。参加大会代表113名,共分为团体会员代表、企业会员代表、“三资”企业会员代表、私营企业会员代表等9个界别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执委29名,常务委员15名,彭祖明当选为会长。
  武义县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五次代表大会1999年10月11日~12日在县人民大会堂举行。出席大会代表160名,分成5个代表团,绝大多数代表是个私经济的代表人士,在全县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家、纳税大户。本次大会选举产生执委49名,赖康远当选为会长。
  武义县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2004年11月9日在县人民大会堂举行。共有190名代表出席,分成10个代表团。大会选举产生执委68名,汤国清当选为会长。
  基层商会建设不断发展,至2005年年底已有开发区(含白洋街道)、壶山街道、熟溪街道、履坦镇、桐琴镇、泉溪镇、王宅镇、茭道镇等8个基层商会。2004年3月18日,一批经营超市的武义人在江苏昆山市建立了首家异地商会。成立时有会员64人,会长张建平。
  第二节 主要工作
  恢复工商联组织1989年3月,县委决定成立恢复武义县工商联筹备小组,并安排办公地点,拨出专款。经过大量工作,截至1990年2月26日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恢复登记老会员116名,吸收新会员178名(其中企业会员133名,团体会员4名,个人会员41名)。此后,武义县工商联工作得以正常开展。
  工商界参政议政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工商联组织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恢复之时起即作为一个界别参加县政协。工商联也充分发挥参政议政作用,为武义县的经济建设建言献策。工商联恢复工作的15年间,县工商联会员向县人大、政协提出了议案、提案105件。一批政治素质高、社会贡献大、参政能力强的私营企业主被推荐吸引到各级人大、政协。据统计,截至2005年年底,现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有101名,其中省人大代表1名,市政协委员1名,县人大代表21名,县政协委员74名,担任市工商联执委会常委的有4名。
  扶贫济困回报社会“光彩事业”是工商联系统发起的一项重要的扶贫济困工作,是广大会员企业和个人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县工商联引导企业发扬“扶贫济困、共同富裕、义利兼顾、奉献社会”的精神,动员广大会员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事迹。在熟溪桥修复、县慈善总会筹建、“希望工程”助学结对等活动中纷纷捐款捐物。到2005年年底,工商联会员企业捐资捐款回报社会总额已超过1200万元,其中有的企业单独设立基金,用于社会公益事业。2004年8月浙江圣奇运动器械制造有限公司向县慈善总会捐资200万元,设立了“圣奇慈善基金”;浙江宏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子福在武义一中设立“子福奖学金”。
  多途径对外交流积极组织会员出国、出境考察访问,选送会员外出培训学习,扩大交流、拓宽视野是工商联的工作职能和优势,几乎每年都要组织会员出国考察。1995年武义县组织“中国温泉节”期间,县工商联还与泰国清迈中华商会签订了结成友好商会的意向书。多年来,县工商联还先后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全国、省、市经贸洽谈会、工科会、产品展销会等,达成科技合作项目200多个。同时,县工商联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家政治、业务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利用选送和就地培训两种形式,多种途径培训企业家,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县工商联每年组织培训班4次以上,并选送企业家到中央党校及省、市相关部门学习培训。
  为企业排忧解难工商联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娘家人”和“代言人”,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认真履行职能,热心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排忧解难。工商联机关干部每年下企业调研100余次,每年为企业解决问题50件以上。
  第三章 县总工会
  县总工会是县一级地方工会,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1977年8月31日,恢复了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省革命委员会撤销的武义县总工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1951年12月召开县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到1985年年底共召开七次县工会代表大会。
  县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1986年8月28日至31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52人,列席代表56人,代表全县208个基层工会,15338名工会会员。吴录康作题为《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总工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21人,候补委员5人和第八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7人。八届一次委员会选举产生第八届县总工会主席吴录康。
  县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1991年8月28日至30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01人,列席和特邀代表163人,代表全县303个基层工会,22257名工会会员。吴录康作题为《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实现“八五”计划奉献立功》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总工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21人,候补委员5人和第九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7人。九届一次委员会选举产生第九届县总工会主席吴录康。
  县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1996年8月26日至29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8人,列席代表100人,代表全县306个基层工会,23862名工会会员。周志康作题为《讲政治,顾大局,抓重点,创新业,动员全县职工为实现“九五”计划而努力》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总工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21人和第十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7人。十届一次委员会选举产生第十届县总工会主席周志康。
  县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2002年3月5日至7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8人,列席代表100人,代表全县650个基层工会,28235名工会会员。叶卫平作题为《围绕中心,突出维护,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动员职工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建新功,立新业》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21人和第十一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7人。十一届一次委员会选举产生第十一届县总工会主席叶卫平。
  第二节 组织建设
  县总工会机关1990年4月,县总工会机关设办公室、组织宣传部、生产生活部,人员编制9人(包括产业工会1人)。1993年3月,两部调整为基层工作部、经济事业管理部。2002年2月,两部调整为组织宣传部、权益保障部,人员编制6人。
  行业工会中国教育工会武义县委员会,1951年4月成立,到2005年,县教育工会为第九届委员会;中国财贸工会武义县委员会,1986年8月成立,到2005年,县财贸工会为第四届委员会。
  乡镇(街道)工会乡镇工会是乡镇一级地方工会。1994年,在乡镇建立工作委员会,2000年5月改为乡镇企业工会联合会,2001年12月改为乡镇(街道)工会。全县18个乡镇(街道)都建立了乡镇一级地方工会。2005年9月13日,桐琴镇召开镇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桐琴镇总工会第一届委员会和第一届经费审查委员会。为金华市首家乡镇级地方总工会。
  工会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是县总工会派出的代表机构。80年代普遍建立该机构,2002年4月,县机关体制改革后作了调整,县党政机关(包括县经济开发区)单独或联合建立了16个工作委员会。
  基层工会1985年,全县共有基层工会189个,其中:国有、集体企业工会114个,事业、机关工会75个。随着经济发展,企业和职工迅速增加,1987年起,逐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组建工会组织。2000年,为“基层工会建设年”,县委把工建作为党建的组成部分,纳入乡镇党委考核指标,加快了组建步伐。截至2005年年底,全县共有基层工会1008个,其中国有、集体、股份合作制企业工会29个,事业、机关工会160个,非公有制企业工会819个。全县有工会会员52870人,其中: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会员43219人。
  工会培训1984年,工会组织恢复整顿结束后,转入抓培训提高。1992年成立县总工会干部学校,对工会干部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2003年以后,重点培训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干部。1994年,全国总工会授予县总工会“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先进集体”,省总工会授予县总工会“工会干部规范化岗位培训先进集体”。
  职工之家建设 “职工之家”是基层工会合格化的名称。1984年7月,在全县基层工会中开展建设“职工之家”活动,并且每年在合格“职工之家”中评选先进“职工之家”。2002年3月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中开展,并采取了新举措:一是2002年,开展工会规范化建设活动;二是2003年开展“八有”(有牌子和印子、有工作班子、有年度计划、有工作台账、有职代会制度、有集体合同制度、有劳动争议调解员、有账户和财务管理制度)创优活动;三是2004年,县总工会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在县、乡镇、基层三级工会中开展“三级联创”先进活动。
  第三节 权益维护
  权益宏观维护
  从1984年起,通过选举,县总工会主席为第八至十二届县人大常委;一名副主席为县政协会议第一至六届常委;从1990年起,通过选举,县总工会主席为中共武义县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和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同时,县总工会领导参与全县涉及职工权益的各种非常设县级领导机构;1992年以后,县总工会参与了县各项制度改革。县委常委不定期听取县总工会的工作汇报,其中1990年形成《中共武义县委常委会会议纪要》;县政府召开涉及职工权益的会议均有县总工会领导参加,听取工会的意见;1998年6月,县政府与县总工会就“送温暖工程”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存在问题;1986年至2005年,县委批转县总工会有关维护职工主人翁地位和合法权益的报告共8个,为县总工会履行工会职能创造了条件。县总工会从整体上对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参与意见,宏观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生活福利保障
  职工困难补助职工困难补助是工会维护职工物质利益的经常性工作。80年代以后,补助重点是亏损企业和效益不好企业中的特殊困难职工。1993年,在各级工会和会员中开展送温暖活动和为特困职工献10元”的捐款活动,至2000年共筹集捐款42万元。截至2005年年底,送温暖工程支出困难补助款154.4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拨款72万元,送温暖基金支出15万元,县总工会支出67.48万元。1997年,全国总工会保障部授予武义县总工会“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集体合同制度实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是维护劳资关系双方合法权益的制度。1995年3月,在国有、集体企业中推行;1997年,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到2001年,非公有制企业签订合同的898个。1996年省、市总工会授予县总工会“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先进单位”。
  职工疗养休养职工疗休养工作是各级工会举办的为职工健康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1992年10月成立职工疗休养服务社,休养人员由单位自行安排,其中对先进人物、技术骨干、高级知识分子、接触尘毒和从事繁重劳动的职工以及老职工优先,费用由单位报销。1986年至2005年共组织职工10545人次进行了疗休养活动。
  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80年代,厂矿企业工会和车间工会均建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会小组配备劳动保护检查员。2001年,在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中建立该组织;到2005年,乡镇(街道)工会和县经济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建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19个,839个非公有制企业工会配备劳动保护检查员1319人,依法组织职工参与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安全生产的权益。
  “安康杯”安全竞赛1999年至2005年,县总工会在企业中开展“安康杯”竞赛,其主题是提高安全意识,杜绝违章,查找隐患,确保职工安全和健康,实现安全管理群众化,形成责任考核,经费保证,表彰奖励的运行机制。参赛的企业从1999年的30余个,增加到2005年435个,其中非公有制企业398个。“安康杯”竞赛活动获全国优秀组织奖。
  参与安全检查和事故处理1986年,县总工会在参与安全生产检查后,对棉纺织厂连续三年“三无”(无伤亡、无泄漏、无火灾)的经验和有机化工厂的“五本账”(安全日记、安全活动记录、事故报告、事故隐患整改、安全奖罚记录)的经验,结合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写成材料上报县政府,并批转各单位推广。1986年全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28起,县总工会参与调查处理后,将情况通报各级工会,指出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1997年县酒厂、县造纸厂、县化肥厂相继发生锅炉严重缺水事故,县总工会职工技术协会责成县锅炉技术交流队为每座锅炉安装“双色水位计”,防止锅炉缺水事故再次发生。2005年,建立工伤工亡职工探视扶助制度,维护工伤、工残职工及伤亡职工家属的合法权益,
  女职工特殊保护县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女职工中开展四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月经期)保护,并从1986年起与县妇幼保健院联合开展妇科病普查,每年一次,到2005年,共有34530人次已婚女职工进行了妇科病普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维护了女职工的特殊利益。
  依法维护权益
  2002年成立职工援助中心。2005年1月,改为职工法律维权中心。聘请了法律专业的工作人员,设立了接待室,并在乡镇(街道)工会和县经济开发区工委建立19个职工维权工作站,形成两级维权网络,依法开展工会维权工作。其主要职责:接待职工来信来访;开展法律咨询;参与、支持和代理职工合法权益案件的调解、诉讼;受理、审查、支持职工法律援助案件。2005年,两级维权网络处理劳动争议案件441件、拖欠工资案件357件、工伤案件79件,法律法规咨询201件,以及职工困难救助等,涉及职工5281人次,金额309.91万元。
  第四节 职工民主管理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简称职代会),是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1979年10月,在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推行;1984年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推行,2002年在非公有制企业推行。职代会有审议权、决定权、建议权,对领导干部有评议权、监督权。1989年,县总工会抽查了32个单位的职代会职权落实情况,其行政提交职代会审议的方案共124项次,内容涉及生产经营、工资调整、职工生活福利方案和职工处罚意见等。另据125个职代会审议的926项方案的审议情况,其中:865项通过,占94.5%;61项未通过,占5.5%。
  厂务公开制度是1999年4月新实行的廉政建设举措。县成立了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总工会。实行厂务公开要求围绕职工群众关心、反映强烈的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企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问题;除了规定不宜公开和商业、技术机密外,都要逐项公开。实行厂务公开的单位,均制定了《厂务公开实施细则》;设立“公开栏”、“意见箱”;公开范围逐步扩大,工资晋升、奖金调整、人事调动、领导住房都列入了公开范围。2000年厂务公开推出大宗物资招标公开采购办法,改变了过去的随意操作。2003年,厂务公开在乡镇(街道)、机关部门和非公有制企业中推行,确定了51名联络员,沟通情况。2005年聘请了14名监督员,对单位厂务公开情况进行明察暗访,使厂务公开制度成为一项长效性、制度化的廉政建设措施。
  第五节 宣传教育
  职工学校是县总工会的宣传教育阵地,其前身为职工业余学校,1951年9月成立,历史上三次停办。1981年6月,经县政府批准恢复,从此走上了正常办学轨道。开始借用壶山小学教室,1984年搬进新楼,扩大了办学规模。1989年由单一的业余改为业余、全日双轨制,1993年开办中专班,成为省职工进修学院中专部的教学点。学校还担负工会干部规范化岗位培训和待业青年就业前培训,成为一所以中等教育为主,多学科、多规格、多层次的综合型职工学校。1986年至2005年共举办各类学科456个班级,结业和毕业学员18920人次。
  工人文化宫是县总工会的宣传教育阵地,其前身为工人俱乐部,1951年12月成立,历史上两次停办。1978年恢复后,特别是1984年工人俱乐部和1993年工人文化宫建成投入使用,有了活动场地,设备日趋齐全,开放了11个活动室,组成了各种职工兴趣小组和业余艺术团、队,成为宣传教育、娱乐服务的精神文明重要阵地,每天来工人文化宫活动的职工在300人以上。除了场地活动外,还开展基层文艺辅导、组织职工业余文艺调演、节日演出、体育比赛等。2001年因市政建设,县总工会位于解放路的两栋建筑拆除,工人文化宫失去开放的物质基础;2001年10月与职工学校合并。
  第四章 共青团武义县委员会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简称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1950年6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武义县工作委员会成立。1952年10月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武义县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1957年6月,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义县委员会。宣平县于1949年11月开始筹建青年团,先在机关、城镇建立团支部。1951年11月,召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宣平县第一次代表大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至1986年,武义县青年团组织召开过12次代表大会(其中4至6次大会是在并入永康期间召开的)。宣平县召开过5次团代会。
  共青团武义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1986年10月20日至22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319名,列席代表34名,特邀代表27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汤勇所作的第十一届团县委工作报告《投身改革,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培养四有新人》,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义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22名,并在第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9名,书记汤勇。
  共青团武义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1990年10月18日至19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294名,列席代表26名,特邀代表6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夏秀萍所作的第十二届团县委工作报告《以雷锋为榜样,以“四有”为目标,为武义县的改革和建设贡献我们的青春和力量》,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义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20名,并在第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9名,书记夏秀萍。
  共青团武义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于1993年10月13日至15日在县城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280名,列席代表23名,特邀代表4名,大会主席团成员22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陶锡忠所作的第十三届团县委工作报告《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团结带领全县青年为武义县改革和建设建功立业》,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义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22名,并在第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7名,书记陶锡忠。1995年12月后,中共武义县委任免书记、副书记6人。
  共青团武义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1996年9月16日至18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32名,列席代表8名,特邀代表13名,大会主席团成员19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朱红所作的第十四届团县委工作报告《坚定信念,艰苦创业,为实现武义县跨世纪宏伟目标努力奋斗》,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义县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23名,候补委员9名,并在第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7名,书记朱红。1997年11月后,中共武义县委任免书记、副书记5人。
  共青团武义县第十六次代表大会1999年10月9日至11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38名,列席代表6名,特邀代表14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董晓晨所作的第十五届团县委工作报告《高举旗帜,务实创新,把武义共青团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义县第十六届委员会委员23名,候补委员9名,并在第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7名,书记董晓晨。
  共青团武义县第十七次代表大会2002年11月21日至22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24名,列席代表40名,特邀代表20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张远平所作的第十六届团县委的工作报告《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团结带领全县青年为武义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贡献青春》。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义县第十七届委员会委员23名,候补委员9名,并在第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7名,书记张远平。
  共青团武义县第十八次代表大会2005年12月19日至20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正式代表207名,列席代表40名,特邀代表20名,会议听取并审议了汤滢所作的第十七届团县委工作报告《把握新形势,拓展新思路,创造新业绩,团结带领全县青年在武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谱写壮丽的青春篇章》。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武义县第十八届委员会委员23名,候补委员9名,并在第一次全委会上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7名,书记汤滢。
  第二节 组织建设
  团县委机关
  团县委机关原人员编制为5人(书记1名,副书记2名,工作人员2名),2002年起编制改为4人(含书记1名,副书记2名,办公室主任1名),设置办公室。1997年10月,下属单位县青少年宫成立,事业编制4人。
  青年企业家协会2004年3月4日,武义县青年企业家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清水湾温泉度假村召开,县青年企业家协会成立。第一届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158人。大会选举浙江宏马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应宏标当选为武义县第一届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团县委书记汤滢为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青年志愿者协会2004年5月10日,武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武义县政府五楼会议室召开。大会选举张远平为武义县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第三节 主要工作
  加强青年教育团县委始终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业余党、团校为依托,通过举办团干读书会、研讨会、专题培训和各类学习交流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认识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拥护改革支持开放,积极投身改革大潮。举办“知温泉、爱家乡、兴武义”、“新武义、新青年、新跨越”、“我为‘十五’作贡献”等大型活动,激发团员青年爱国爱乡之情、强国强县之志;开展“世纪、青年、责任”、“党在我心中”、“永远跟党走”、“红五月”等主题教育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坚定团员青年理想信念;开展青少年维权、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法律宣传等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服务青年创业全县各级团组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任务,大力推进青年创业行动。90年代以后,全县各级团组织大力开展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在农村扶持了一大批青年星火带头人,创建了一批青年星火基地,在引导农村青年奔小康,为武义县发展效益农业、科技兴农做出了贡献。多年来,全县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级、省市级青年星火带头人。1995年,武义县被授予“全国农村青年星火科技示范县活动先进单位”;先后开展“十大杰出青年”、“青年星火带头人”、“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十大外来务工青年”等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青年典型,营造了青春创业的浓厚氛围;通过下岗青年再就业培训和组织青年劳务输出,引导下岗青工自强创业,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实施再就业工程作出了努力;广泛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创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引导青工立足岗位奋勇争先创新创业,有效支持企业改革和发展;大力实施青年人才培训工程,以农村青年使用技术培训和青年技工技能培训为抓手,竭诚为农村青年提供技术、信息和市场服务,努力提升企业职工经营管理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2005年,团县委被团中央授予全国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奖。
  推进文明行动积极推进希望工程和爱心助学工作的健康发展,自1996年以后,武义县陆续有5所希望小学建成使用,各级团组织争取和引进各类资金和物资价值300余万元,受助学生达6000余名。积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投身武义县城乡建设,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文明示范街”、“青年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城区环境整治、“保护母亲河”等系列活动,大力配合了武义县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建设。2004年,武义县成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32个青年志愿服务站,印发志愿者服务手册5000多份,规范青年志愿者注册制度,在抗击非典、省级卫生县城创建、“学雷锋”、“三下乡”等工作中取得成绩。青年志愿者活动已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共青团品牌活动之一。
  团委自身建设始终坚持“抓基层、抓落实”的方针,不断完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强乡(镇)带村”、“强校强团队”等工作思路,基层团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团的工作得到有效拓展,强化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团建工作,推进了园区团建进程,至2005年止,非公有制企业已建团263家。1994年以后,有1600余名团员经推荐加入党组织,一大批优秀团干部先后被提拔到各级党政领导岗位。1997年,团县委下属青少年宫建成投入使用。2001年成立了县青年联合会,2004年又先后成立了青年企业家协会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宣传调研工作进一步发展,印发团刊《武义团讯》、《武义共青团》、《武义青年》120余期。2005年,团县委开通了武义青少年网。多年来,武义县团工作调研信息文章已有近百篇被《中国共青团》、《共青思维》等省级以上网站采用,数十篇在《旗帜》、《中国共青团》、《浙江团情》等市级以上党团报刊上发表。团县委还先后获得2000年度、2001年度《中国共青团》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第四节 青年联合会
  2001年2月28日,武义县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全县100名青联委员参加会议。县委书记金中梁为大会致词,团县委书记董晓晨受青年联合会筹备小组的委托,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巩应仪等27人为武义县青年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董晓晨为县青联第一届委员会主席。
  2003年9月4日,增补张远平为县青联主席。2005年5月,增补汤滢为县青联主席。
  自县青年联合会成立以后,积极引导青年创业行动,实施青年人才培训工程,积极倡导青年文明新风;组织青联委员参加大型演讲会、人力资源研讨会,开展素质拓展训练、自驾游等联谊活动;先后开展了两届“十大杰出青年”、“十佳外来务工青年”和“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青年典型,扩大了影响力;主动探索新的组织模式,在机关、事业单位筹建“青年工作委员会”,在农村和行业较集中的区域筹建青年中心,在学校加强了学生社团的规范化建设,使青联组织延伸了工作手臂,丰富和拓展了青联服务范围。
  第五节 少年先锋队
  1950年6月5日,原武义县在明招中学开始建立少年组织,称中国少年儿童队。同年8月,宣平县开始建队。两县合计有队员175人。1957年9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队员发展到3415名。“文化大革命”期间,少先队组织被“红小兵”所取代。1978年恢复中国共产主义少年先锋队。至1986年年底,在校的55535名少年儿童已全部入队,戴上红领巾。
  2003年10月16日,中国少年先锋队武义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60人,其中少先队员代表88人,辅导员代表34人,少先队工作者代表38人。大会选举汤滢为武义县第一届少工委主任。
  90年代以后,武义县少先队工作坚持以团带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素质教育为主任务,少先队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近年来,少先队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先后开展“星星火炬,代代相传”、“新世纪我能行”、“知心家庭学校”三大主题教育活动;以促进少年儿童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扎实推进“雏鹰争章”、“手拉手”互助、“启明星”科技、“百花园”文体等系列活动;以竭诚服务少年儿童为出发点,不断加强少先队基础建设、队伍建设和理论建设,成绩显著。1997年壶山小学大队部被授予省雏鹰红旗大队称号;2004年熟溪小学获得了全国雏鹰红旗大队称号,壶山小学等学校承担了国家级少先队课题研究。
  第五章 县妇女联合会
  县妇女联合会(简称县妇联),是全国妇女联合会的地方组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妇女进一步解放而联合起来的社会群众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1950年12月成立县民主妇女联合会。1957年10月,改名县妇女联合会。随着县建制的变动,1958年9月并入永康县妇女联合会,1961年10月恢复武义县妇女联合会。1966年12月县妇女联合会撤销,1973年10月恢复县妇女联合会。
  宣平县妇女联合会于1950年12月成立,1958年5月并入武义县妇女联合会。
  1990年9月21日成立县妇联办公室,县妇联机关编制6名。1998年5月,县妇联承担了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和城镇妇女“巾帼建功”协调小组办公室职能。2002年4月27日,县委复〔2002〕38号《关于武义县妇女联合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批复》中规定,县妇联内设机构1个:办公室。县妇联机关编制4名。其中:主席1名,副主席2名;科室领导职数1名。2004年,县妇联被省妇联授予妇女权益保障工作先进集体。
  第一节 代表大会
  武义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50年12召开,到1985年年底共召开八次县妇女代表大会。
  武义县第九次妇女代表大会
  县第九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86年6月27日至30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380名,列席代表40名。徐金莲受县妇联第八届执行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题为《立志改革、再鼓干劲,为实现“七五”计划争作贡献》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妇联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委员13名,县妇联九届一次执委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县妇联常务委员会,徐金莲为主任。
  武义县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
  县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91年8月31日至9月2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400名,特邀、列席代表45名。程赛芬受县妇联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题为《做“四自”“四有”女性,为“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第十届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29名,县十届一次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县妇联常务委员会,程赛芬为主任。1994年1月至1996年9月,仍为县妇联第十届执行委员会任期,在此任期内于1996年6月任命羊代平为县妇联主席。
  武义县第十一次妇女代表大会
  县第十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于1996年9月11日至13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302人,特邀、列席代表50名。羊代平受县妇女联合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题为《团结全县妇女艰苦创业、拼搏进取,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第十一届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21名,县十一届一次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县妇联常务委员会,羊代平为主席。
  武义县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
  县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于2002年12月18日至19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67人,特邀、列席代表109名。羊代平受县妇联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委托,向大会作题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拼搏奋进,努力开创武义县妇女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第十二届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25名,县十二届一次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全体会议选举产生县妇联常务委员会,张淑华为主席。
  第二节 主要活动
  20年间,县妇联紧紧围绕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一手抓维权、一手抓发展”,积极履行妇联的各项职能,努力提高妇女素质和劳动技能,在团结动员广大妇女为实现“十五”规划中真正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其主要活动为:
  思想建设1986年至2005年,县妇联围绕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目标,坚持进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四自”教育,深入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活动和“巾帼建功”活动。县、乡镇建立“双学双比”协调组织,全县有60922名妇女参赛,占妇女劳动力的83%。县、乡镇妇联认真组织广大妇女学习和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妇联各项活动之中。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参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妇女典型,其中有全国“三八”红旗手、省“妇字号”龙头企业田歌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雅锦;省“妇字号”龙头企业、省双学双比女能手朱惠照,还有321户家庭分别被评为省、市、县级文明家庭、美好家庭。
  宣传教育妇联部门承担着社会宣传妇女,向妇女宣传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武义县“十五”妇女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把武义县妇女的政治参与、劳动就业、教育成才、健康保健、法律保护、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发展目标纳入了政策保障的轨道。围绕这一发展规划,县、乡镇妇联利用“妇女文明学校”这块阵地,开展以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家庭教育、妇女保健、计划生育、法律、消防、卫生、安全防范等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培训;每年“三八”节、“六一”节,分别组织广大妇女、儿童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文明健康的大型活动;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家庭拒绝邪教,妇女倡导文明”的万人签名、踩街、现身说法、结对帮教等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廉内助”评选教育活动和村干部家属廉贤内助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女性道德建设年”活动,提升女性道德水平。开展“十佳现代文明女性”、“十佳文明家庭”、“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媳妇”的四十佳评选活动,弘扬正气,制止歪风,以家庭文明推动社会文明。开展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婚烟法》宣传月活动,促进广大公民对新婚烟法进一步了解。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教活动,配合政法系统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向全县3000多个家庭和青少年发出《远离毒品,关注未来》的公开信和宣传资料。
  参政议政县、乡镇两级妇联抓住党委、人大、政府换届的契机,主动参与并提前介入,积极向组织和有关领导推荐女候选人。县妇联第十一届期间,全县乡镇人大女代表199名,占代表总数的17.52%;全县乡镇党代会女代表271名,占代表总数的16.68%,女代表比例位居全市第一。县妇联第十二届期间,抓住换届契机,联合县委组织部开展公开推荐妇女人才活动,共推荐16名德才兼备的女青年作为各行业的后备女干部人才;有281名优秀妇女进入村两委班子,其中女支书17名,女村委会主任3名。到2002年年底,全县18个乡镇、街道党政班子中共配有女干部25名,其中党政负责人2名;县机关有24个部门班子共配有女干部31名,其中女性负责人4名;机关部门副科级女干部比例从37.6%,提高到52.8%;全县有女性村党支部委员159名,女支书23名;女村委会委员95名,女村委会主任6名。县十届党代会女代表61名,县十二届人大女代表37名,五届政协女委员39名,分别占代表、委员总数的17.7%、18.6%、21.2%。根据县委〔1997〕8号文件,全县各乡镇妇联主席均享受副科级待遇。
  科技培训1986年至1991年,县、区、乡妇联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526期,受培训者39863人次。1992年至1996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15期,技术比武86次,其中有3360名妇女参加文化课学习,2013名妇女脱盲;共有58162名妇女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有120名妇女获得农民技术员职称。全县有20名妇女被评为省级各条战线的先进,100名妇女获得市级先进,500名妇女获得县级先进。1997年至2002年,全县启动并实施了“巾帼扶贫工程”,制定了《万名农家女新技术推广培训计划》,先后开办17个农函大女子班,共举办各种实用新技术培训班1069期,参加培训妇女51065人次,建立“一帮一”扶贫结对小组1519个,帮助2036名贫困妇女脱贫。2003年至2005年,全县举办种养业、家政、缝纫、来料加工等各类培训班160期,参加培训妇女7820人次。建立125户女科技示范户,建成4个“三八”绿色工程,造林46.67公顷折合700多亩,建立以妇女为主的一乡一品、一村一品基地189个,2万多名妇女由此迈上致富道路。1992年至1996年,有245名妇女获得省、市、县致富女能手称号。
  维护妇女权益自1986年建立县妇联法律顾问小组以后,每年处理大量的妇女来信来访案件,据统计,1986年至2005年,共接待来信来访4975件,结案4750件,结案率达95.5%。并先后开通了“148”妇女维权热线,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妇女工作站,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实现了从间接维权到直接维权的转变。
  1996年制定《武义县儿童少年事业“九五”发展规划》,2001年制定《武义县“十五”妇女发展规划》,将各方面的发展目标纳入了政策保障的轨道。自1997年至2002年,启动了帮助贫困女童重返校园的“春蕾计划”,全县共有1034名贫困女童受到资助,发放“春蕾助学款”181594元。2003年至2005年,经妇联牵线搭桥,共结对女童873名,发放“春蕾助学款”207120元。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提高阶段,“春蕾助学”工作曾列入县政府20件实事之一,并超额完成。
  2004年,县妇联组织拍摄专题片《巾帼创业带头人——郑素萍》,树立下岗女工再就业的先进典型。2005年3月,组织10多位女律师赴王宅等乡镇开展法律咨询活动。2005年10月组织机关单位女干部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妇女法律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印刷发放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资料2500多份。
  到2001年年底,全县适龄女童入学率99.9%,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5%以上,全县有3200多名女职工参加生育保险基金社会统筹,有777名农村妇女参加农函大学习,有579名妇女获得女农民技术员职称,全县各类女专业技术员增加到2148人〔2005年不含乡镇(私营)企业和乡土人才,也即全县全民、集体企事业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4668人,其中女性2212人,占47.4%〕。6名妇女分别获得浙江省优秀妇联干部、省权益保障、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十三项省级荣誉称号。
  第六章 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武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县文联)始建于1983年5月,经历了两个阶段。1991年换届前,称县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1991年换届后改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该会所属有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戏剧曲艺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花卉盆景根石协会等8个协会。2005年共有会员639名。
  第一节 代表大会
  武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83年5月在县城召开。
  武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1991年3月14日至15日在县城召开。文学工作者协会、戏剧工作者协会、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书法工作者协会、美术工作者协会、摄影工作者协会、曲艺工作者协会、民间文艺研究会、县直属系统与影评工作者协会、东风莹石公司书画文影协会等9个代表团,共135名正式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县委书记黄友源在大会上发表了关于《牢记党的重托和人民的希望》的重要讲话;县文联主持工作的副主席胡彬代表第一届委员会作了《把武义县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推向新的阶段》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武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由王群等29人组成的武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二届一次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县文联委员会主席胡彬。1996年5月,县文联第二届委员会补选金奕丰为主席。
  武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1996年9月23日~24日在县城召开。文学工作者协会、电影评论工作者协会、戏剧曲艺工作者协会、摄影工作者协会、书法工作者协会、美术工作者协会、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花卉·盆景·根艺工作者协会、东莹书画文影协会等9个代表团,共145名正式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县委副书记金中梁在大会上发表《在武义县文联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县文联主席金奕丰代表第二届委员会作了《团结奋进、繁荣文艺、以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武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由王群等22人组成的武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三届一次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第三届县文联委员会主席金奕丰。2001年1月,县文联第三届委员会补选王文政为主席(兼职)。
  武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2002年10月31日在县政府新大楼五楼隆重召开。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曲艺家协会、花卉·盆景·根艺协会、直属系统等9个代表团,共134名正式代表出席此次大会。县委书记金中梁发表了《追求德艺俱进,创建文艺大县,为跨越式发展的武义不断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讲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联主席王文政代表第三届委员会作了《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打造学习型文艺团队,逐步创建21世纪武义文艺新辉煌》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武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和《关于设立“漠华文艺奖”的决定》。选举产生王群等23人组成的武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届委员会。四届一次委员会会议选举产生第四届县文联委员会主席王文政(兼)。2005年12月30日,县文联四届三次委员会会议补选邹伟平任文联主席。
  第二节 组织建设
  文联机关武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属党群系统人民团体常设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人员3名,其中领导职数2名,设驻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岗位。县文联机关负责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日常工作,履行“联络、协调、服务、指导”职能。
  《武川潮》杂志社 《武川潮》杂志是县文联机关主办的文联系统内部交流文艺刊物,武义县作者发表作品的文艺园地。前身为《创作之友》,创刊于1984年,胡彬任主编,1993年9月更名为《武川潮》,潘金谊任社长,邹伟平任主编。1996年6月后不再设社长,由金弈丰任主编,工作需要时设“执行主编”。2002年后由王文政任主编。2005年12月起由邹伟平任主编。至2005年年底止,共刊出37期。
  作家协会武义县作家协会的前身为武义县文学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82年,2001年9月更名为武义县作家协会,有会员112人。其中省作家协会会员有3人:胡彬、潘金谊、邹伟平;市作家协会会员20人。1982年至2001年5月,县作家协会主席由潘金谊担任。2001年6月至2005年,邹伟平任协会主席。武义县作家协会下属小作家协会成立于2001年,并建立了青少年宫、新闻传媒中心和县图书馆等3处“小作家培训基地”。
  书法家协会武义县书法家协会前身为武义县书法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85年11月,1995年4月武义县书法工作者协会更名为武义县书法家协会,厉进为首任书协主席。1989年5月至2005年,吴舫任协会主席。1991年11月27日,北岭印社成立,吴舫任社长。1994年,县书协被省书法家协会吸收为第一个县级团体会员。1995年并被命名为浙江省书法创作基地。现有会员105人,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0人,即:吴舫、金云平、赵恩、蓝跃军、董三军、刘昌东、楼子海、陶雪华、金洪达、何秋瑜;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27人;金华市书法家协会会员65人。协会下设秘书处、书法创作委员会、书法理论委员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和篆刻创作委员会。分设青年书协、括苍书会、硬笔书法协会和县老年书法协会。
  美术家协会武义县美术家协会前身为武义县美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83年5月。吕章炎为首任主席,1991年12月至1994年3月由涂达生任主席;1994年4月至2005年,由梅子明任主席。2002年2月更名为武义县美术家协会。协会至2005年年底,有会员78名。其中省级会员16人,市级会员18人。协会所属有三个画会:亚热带水彩画会、山音版画会、龙潭国画会。
  摄影家协会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前身为武义县摄影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83年。首任主席为金水根,第二任主席陈志和。1996年3月以后,主席由袁剡武担任。2001年4月更名为武义县摄影家协会。2005年年底,有会员72人。其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郑建华、吴维康、袁剡武、周建军、傅黎曙等5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1人,市摄影家协会会员19人。
  音乐舞蹈家协会武义县音乐舞蹈家协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武义县音乐舞蹈者工作者协会,2002年6月更名为武义县音乐舞蹈家协会。协会2005年有会员75人。其中国家级会员7名:中国音协会员薛天申;中国音协电子琴学会会员何建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著作权协会会员吴钟文;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傅鸿飞、胡法亮、应朝雄;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王群;省音协会员10人、金华市音协会员16人,舞协会员12人,第一届主席由薛天申担任,第二届主席由施维担任,第三届和第四届主席由傅鸿飞担任。
  戏剧曲艺家协会武义县戏剧曲艺家协会前身为武义县戏剧工作者协会和武义县曲艺工作者协会分别成立于1985年。1995年合并为武义县戏剧曲艺工作者协会。2002年更名为武义县戏剧曲艺家协会。2005年共有会员93人,其中国家级协会会员徐松成、童叔韶、徐国灿等3人;省级协会会员有15人;市级协会会员有20人。现在团体会员8个。武义县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分别为袁湘尧、徐松成、宋宣文。
  民间文艺家协会武义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前身是武义县民间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86年1月7日,后与县文学协会合并。2002年6月29日召开武义县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协会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7月3日县社团办正式批准成立武义县民间文艺家协会。2005年有会员60多人。其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3人;钟发品、唐桓臻、雷国强,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7人;金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7人。协会主席钟发品。
  花卉盆景根石协会武义县花卉盆景根艺协会成立于1992年11月,2006年更名为花卉盆景根石协会,以武义县花卉、盆景、根艺、雅石的爱好者和经营户为基本会员,以离退休干部为骨干。至2005年年底,共有会员85人。其中中国根艺美术协会会员王舍安、洪永平2人,省级会员顾亦民、俞钧銮、刘杰平(根艺)、徐任建(观赏石)4人,市级会员8人(花卉4人、盆景4人)。协会会长裴治中。
  第三节 文联重大文艺活动
  1986年5月9日,武义籍著名工笔画大师潘絜兹回乡,在李成昌、武义籍西泠印社国家高级美术师潘景友等陪同下,游览了台山寺。潘老此行留下唐真人叶法善和南宋吕祖谦画像,举办了“潘絜兹作品幻灯讲座”,展出画作150多幅。是年,文学艺术活动活跃,有自发成立的文艺团体10多个,成员300多人。1987年在县博物馆举办武义籍画家“吴远谋—张磊父子画展”。邀请叶一苇、吴远谋、潘景友等武义籍书画家,朱秋枫、金鉴才、陈德、何志生、吴永、周跃明、厉新华、贝光峰、陈永源等名家前来指导和讲学。邀请浙江美院的何志生副教授、张高文老师举办美术培训班。1988年,举办武义籍西泠印社国家高级美术师、高级画师潘景友100幅作品展。1989年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征文,编印了40万字的《征文获奖作品选集》。10月1日,武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美术、书法、根艺作品展览,在县博物馆展出。1990年成立“漠华小诗社”,开展儿童诗创作活动。1991年为庆祝建党70周年举办“武义县万人书法大赛”,大赛设职工、农民、学生、老干部、东莹5个赛区。县委宣传部部长张育林任大赛组委会主任。总共收到参赛书法作品5万多幅。1992年为纪念中国现代武义籍著名作家、诗人、革命烈士潘漠华诞辰90周年,举办“漠华杯”文学征文,共收到县境内外作者的4600多件赛稿,评出一、二、三等奖和纪念奖,并编印“漠华杯”文学征文作品专辑。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举办“武义县千人美术大赛”,并举办讲话发表50周年美术作品展。1993年组织了全国“小白兔”杯口腔保健曲艺、戏曲小品征文大赛。同年,《武川潮》第一期出版发行。1996年县文联及下属各协会,积极参与县政府和浙江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八一八”希望行动——“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广场特别节目活动,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扬。1997年举办“迎’97香港回归征文和书法、美术、摄影展览”活动。成功举办了“’97香港回归颂”书法美术摄影展览,“知香港迎回归”读书征文活动,出版《武川潮》“香港回归颂”专辑,集征文、书法、美术、摄影,为武义县人民喜迎香港回归活动作了记录。1998年举办改革开放20周年征文活动,编印发行《武川潮》纪念专集,举办庆改革开放20周年书画摄影展。同年,编印发行《回眸》一书。1999年为庆祝共和国50华诞,县文联与县教育与文化委员会联合举办《祖国颂》征文活动,收到参赛稿件500件,评出一、二、三等奖45篇。同年,县文联牵头组织人员参加市举办的“公仆杯”(处级以上干部)、“福田杯”(妇女)、“迪尔杯”(老干部)书画赛(展)、“华宇杯”婺剧之友演唱大赛,武义县取得较好成绩。2001年由县文联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编印的《熟溪桥》一书出版。同年,《漠华儿童诗丛》第一集《草莓红红》编辑出版。2002年2月9日召开“全县文艺工作会议”。在会上,表彰了1996年~2000年“创作成果奖”、“协会工作先进个人奖”共38名。县文联发出〔2003〕1号文件《武义县文学艺术创作成果年度奖励试行办法》(称“漠华文艺奖”),第一次以文件形式确定“漠华文艺奖”为武义县最高文艺奖,规定了“指导思想”、“奖励范围”、“评奖等级”“奖励办法”、“评选方法”、“评奖时间及送评程序”等有关事项。协助县里为省作协黄亚洲主席编写4集电视连续剧《武川纪事》(反映下山脱贫)提供素材和服务,协助县里为市里拍摄关于李清照的电视戏曲故事片《李清照》(8集)提供基地和服务等。2003年7月,配合金华市文联组织的30多名作家“采风团”,前来武义进行为期2天的采风活动,用文学艺术形式“解读武义现象”。事后编印采风专集《走进武义》。2004年6月17日下午,在县政府五楼会议室召开“全县文艺工作暨首届‘漠华文艺奖’颁奖大会”,县委副书记陈增加作重要讲话,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景荣主持会议,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出席了会议;县机关部门分管领导、城区街道主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副书记、城区学校和基层文化单位负责人列席了会议。全县文学、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民间文学、花卉根艺等各个文艺领域有23件作品26位作者获奖。会上,首次提出了学习“两潘(潘漠华、潘絜兹)一叶(叶一苇)”文艺精神的意见。同时举行了“唱响‘三个代表’,歌颂武义新世纪”文学征文颁奖活动,共有28篇作品获奖。2004年至2005年编印《武川潮》报纸版40期。会同县新闻传媒中心等部门举办“更香茶文化征文”活动。2005年建立武义县文艺人才数据库,开展武义文艺人才新闻网登载工作。同年,成功协办“诗心造印研讨会”、“寿仙谷诗会”等文艺活动。县文联分别于1991年度和1996年度被评为“浙江省文联系统先进单位”。(所属各协会重大活动及创作成果,详见“文化编文学艺术卷第五章”)
  第七章 县科学技术协会
  武义县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县科协)是全县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县科协由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简称县级学会)和乡镇、街道科协,经县科协批准建立的企业科协等组织组成,业务上受上级科协的指导。
  第一节 代表大会
  县科学技术协会的领导机构是全县代表大会及其选举产生的县科协委员会。自1979年第一次科学技术代表大会召开后,选举产生了县科协第一届委员会,至1987年,已历2届。
  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87年11月召开,出席大会代表共251人,来自61个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乡镇科普协会。大会选举产生科协委员43人,常委15人,王祯钟当选为主席。
  第四次代表大会于1991年11月召开,出席代表383人,来自29个学会协会和34个乡镇科协组织。王祯钟代表三届委员会作《团结协作,开拓前进,为武义科技繁荣、经济振兴、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科协委员44人,常委17人,主席王祯钟。
  第五次代表大会于1996年9月召开,出席代表大会代表359人,代表来自28个学会协会、23个乡镇科协。王祯钟代表第三届委员会在会上作题为《团结协作、开拓前进,为武义科技繁荣、经济振兴、社会进步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委员45人,常委17人,方关云当选为主席。
  第六次代表大会于2002年11月召开,出席代表大会代表261人。方关云代表第四届委员会在会上作题为《团结拼搏,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努力奋斗》。大会选举产生科协委员35人,常委19人,徐新友当选为主席。
  武义县科协前身是成立于1956年的县科学普及协会,1958年10月撤销武义县建制时,并入永康县科协研究所,协会组织消失。武义复县后,于1964年成立武义县科学实验领导小组。文化大革命期间,组织瘫痪,活动中断。1979年4月,县科协第一届委员会于是年4月4日正式成立。人事,经济工作纳入科委统一管理,业务工作相对独立,对外实行两块牌子的组织机构。
  2003年县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科协工作的意见》。2003年3月24日召开由县政府牵头,财政局、科技局、科协等有关单位领导参加的协调会,确定从是年4月起实行科协独立建制。建制独立后,科协有工作人员3人,下属科技服务咨询中心有事业编制3人。
  第二节 科普工作
  科协是科普工作主力军,普及科技知识,推广先进技术是科协及其所属团体一项重要任务。科协为适应农村多种形式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和不断完善的新形势,1982年在泽村乡、大源乡首先建立乡科普协会试点,而后全县31个乡镇在1983年建立了科普协会,初步形成了全县科普网络的工作体系。
  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下达后,县科协就为做好科学普及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协整体优势,继续当好科普工作主力军;努力开展面向领导干部的科普教育,促进科学决策水平的提高;广泛深入开展农科普工作,着力抓好青少年科技教育,促进跨世纪人才培养;积极做好厂矿企业科普工作,促进职工科技素质的提高;运用多种形式,增加科普工作的广度力度;促进科技场馆的建设,发挥科普设施的作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完善科普工作机制,加快制订科普规划。
  2002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了科学普及法含义、性质和作用,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社会责任和保障措施。同时更明确规定“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科普法颁布后,县科协在科普工作中,突出抓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的贯彻实施和重大科普活动的组织实施,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协助政府制订科普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
  2003年9月12日,县委办、县府办联合转发县科协《关于建立武义县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意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由县委办、县府办及相关部门、部分群众团体的负责人组成,负责组织协调全县的科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研究确定科普工作的有关政策、措施;审议科普工作的规划、计划、研究和部署全县性的重大科普活动,推进科普工作健康发展。根据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县科协主要职责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普及法》规定,制订科普工作规划,为政府科普工作决策提供建议,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支持有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普活动,负责科普设施、科普基地等审批和管理。
  第三节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县科协及其学会协会基本的经常性科技活动。主要是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协作交流,召开学术年会,组织外出参观考察和开展论文评选等活动。
  1986年,武义籍在杭工作专家12人回武考察期间,分别被邀请参加医学会、畜牧医学会、机械学会组织的学术报告会。1987年接待了30余名专家来县指导。1988年至1991年间,科协所属学会协会,根据本学科特点和优势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开展学术活动。4年间共组织学术交流130余次,参加人数达850余人次。撰写论文640篇、其中获奖论文160篇。举办培训班565期,参加人数达23500人次。县农学会配合挂靠单位,承担了多项省市县下达的科技星火计划和丰收计划项目,结合武义县实际提出发展粮食生产的技术措施,狠抓一个技术关键:多秧配套培育壮秧。二个突破口:大力推广杂交早稻、发展旱粮生产。五项增产措施:提高良种覆盖率,模式栽培,配方施肥,增产菌,植物生长素应用等新技术。杂交早稻推广取得突破进展,种植面积达8000公顷,使杂交早稻生产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荣获市粮食丰收一等奖和省粮食丰收二等奖。在工业战线科技人员中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倡导“创新、求实、协作、奉献”精神,机械学会举办全县车工切削技术竞赛,推动机械行业技术进步。县医学会举办学术报告和技术培训班达65次,医护人员撰写论文达224篇。中医学会在中药资源开发管理,保护中药资源,抢救老中医临床经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1992年,县科协共接待外地专家教授12批,来武义传播科技信息、开展技术培训。举办知识分子座谈会,听取广大科技人员就如何发展县内科技,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献计献策共征求到建议书46份,计64条建议意见,供县各级领导参考。
  1997年~2001年,县科协各学会,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前瞻性、专业性、综合性学术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医学会、中医学会多次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开展专家义诊,仅2001年就组织了40余次的远程教学讲座。
  金桥工程是中国科协面向社会、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推出的一项主要工作,内容是为将科学技术成果实现为生产力的转化牵线搭桥。自1993年~2005年由县科协科技咨询中心、有关学会,共实施以农林为主的工程项目有34项,其中省级立项1项,市级立项20项。其中“油菜免耕撒直播栽培技术研究及应用”获1996年~1997年度金华市科协“金桥工程”项目3等奖。板栗增产增收获2003年~2004年度市级“金桥工程”项目3等奖。2005年县科协主席徐新友获省科协第四次“金桥工程”项目组织奖。
  考察交流1990年10月,县科协组织部分科协常委赴山东考察科协工作,拓宽科协工作思路。同年,由县科协牵头,组织妇联、民政等单位一行7人赴温岭参观学习农函大工作,并访问了5位农函大学员家庭,学到了进一步办好农函大的工作经验。等地考察,学习德阳推进科技进步开展科技兴农、1992年组织部分科协常委赴四川成都、德阳、重庆每隔4年实现经济翻番经验;重庆市中山区制订科技兴区的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经验。在考察报告中提出经济发展也必须走科技兴农之路,做到思想要超前,政策要开放,“科技兴农”要变部门行为为政府行为,农业第二步改革着眼点主要抓好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等观点。此外还会同县政协和柳城镇政府组织人员赴湖南等地考察莲子生产,为武义县宣莲发展提供借鉴。
  第八章 县归国华侨联合会
  武义县归国华侨联合会,是在中共武义县委领导下的广大归侨侨眷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团结联系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任务是:协助党和政府,贯彻落实各项侨务政策,积极参加政治、经济和各项社会事务活动,反映归侨、侨眷与海外侨胞的意见和要求,参与政治协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合法权益,密切与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联系,加强民间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为全面促进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而服务。
  武义县归国华侨联合会,1986年2月开始筹建,同年5月底正式成立。1996年6月县党政机构改革以前,县侨联和县侨办按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独立运行;机构改革后,与县外事办合署办公。
  第一节 代表大会
  1998年8月至2005年,与县委统战部合署办公。期间,召开过4次代表大会。
  县第一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1986年5月29日至31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2人,特邀代表50人。余依明作《武义县侨联筹建情况及今后的工作设想》的工作报告,大会讨论通过《武义县归侨侨眷联合会工作细则》。选举产生县第一届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9人,丁樟兴为主席。
  县第二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1991年8月28日至30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65人,特邀代表55人,余依明作题为《立足武义面向海外把武义县侨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的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县第二届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9人,丁樟兴为主席。
  县第三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1998年11月26日至27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60人,特邀代表53人。丁樟兴作工作报告,回顾县侨联第二届委员会工作。通过《武义县归国华侨联合会工作细则》,选举产生第三届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7人,朱新富为主席。2002年1月召开侨联委员会会议,补选章国良为主席。
  县第四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2005年1月7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78人,列席和特邀人员30人。胡浪波作题为《凝聚侨心发挥侨力围绕大局发挥优势为武义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的工作报告。选举产生第四届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11人,胡浪波为主席。
  第二节 侨务工作
  武义县目前旅居在国外的华侨、华人,分布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17个国家和地区,有204户435人,有侨眷(含留学生家属)168户729人。2005年全县有侨资企业13家,实收资本人民币15592万元,有侨属企业5家、留学生家属企业17家。
  武义县侨联自成立以后,坚持以“凝聚侨心汇聚侨力、海外联谊广交朋友、参政议政反映呼声、为侨服务排忧解难”为宗旨,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联谊服务(详见第二十编第六章第三节同名目)
  参政议政积极参与推荐、协商有较高素质的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履行职责,建言献策,反映呼声。《充分利用侨务资源,加快武义县经济发展》、《要求加快解放街拆迁区块回建进度》、《注重北岭新区水系工程建设》等提议案,引起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得到肯定。县侨联每年都要受理一定量的来信来访,特别是在落实侨务政策、协助处理侵权案件、帮助调解房产民事纠纷、开展法律咨询、协调处置侨务企业遗留问题等方面尽心尽责为侨胞侨眷排忧解难。
  引资受捐认真做好接受华侨及其他人士捐赠全程工作,1990年至2002年共接受华侨捐赠项目18个,其中学校17所、医院1所,共计人民币291.574万元、美元4500元。2003年至2006年接受获得美国唐氏基金会奖学金大学生结对扶持贫困小学生85人次,计人民币1.265万元。直接或参与引进投资项目8个,其中利用外资118.7万美元。先后帮助创办一批侨资企业。浙江武义工力电器有限公司被评为2003年~2005年度省优秀侨资企业。2002年以后,连续4年组团参加金华市“海外博士故乡行”活动,专程邀请武义籍旅美博士黄骁回金华进行学术交流和科技指导。
  第九章 县台胞台属联谊会
  县台胞台属联谊会(简称县台联会),是由居住在武义县的台胞台属组成的民间团体。其职能是协助政府有关部门,热情做好前往武义县探亲、旅游、定居台胞的接待服务工作,为振兴家乡经济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为发展对台经济贸易牵线搭桥。武义县于1989年5月成立台胞台属联谊会。
  第一节 代表大会
  武义县第一次台胞台属联谊会代表大会于1989年5月召开,到2005年12月底共召开4次县台联代表大会。
  武义县第一次台胞台属联谊会于1989年5月29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73人,特邀代表16人,列席代表34人。统战部部务成员、台办主任许小浩作台联会筹备委员会情况报告。大会审议武义县第一次台胞台属联谊会章程。选举产生武义县第一次台胞台属联谊会理事会11人,第一届台胞台属联谊会会长顾弘唐。
  武义县第二次台胞台属联谊会于1994年11月27日至29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68人,特邀领导代表27人,列席代表4人。台办主任顾弘唐作台联会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大会审议武义县台胞台属联谊会章程。选举产生武义县第二次台胞台属联谊会理事会13人和会长顾弘唐。
  武义县第三次台胞台属联谊会于1999年12月23日至24日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45人,特邀领导代表23人,列席代表11人。统战部副部长、台办主任朱新富作武义县台联会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大会选举产生武义县第三次台胞台属联谊会理事会11人,第三届台胞台属联谊会会长朱新富。
  武义县第四次台胞台属联谊会于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在县城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75人,邀请其他县市领导代表30人,列席代表6人。此时武义县有台属6000余人。统战部副部长、台办主任陈梅娟作武义县台联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大会作台联会章程修改说明,第四次代表大会筹备情况报告。大会选举产生武义县第四届台胞台属联谊会理事会12人,第四届联谊会会长陈梅娟(女)。
  第二节 联谊活动
  2001年至2005年间,武义县有3个团组登上宝岛进行交流、考察:2001年8月,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荣贵为团长的“浙台两地中小企业经贸交流团”一行12人,进行为期10天的交流与考察;2003年9月,以县委书记金中梁为团长的“武义经贸科技考察团”一行22人,进行为期10天的交流与考察;2004年11月,以县政协副主席周淑香为团长的“武义县农业经济考察团”一行10人,进行了为期9天的交流与考察。请进来联谊活动次数更多:1989年9月,武义籍旅台同胞22人第一次以组团形式回乡探亲,县台办安排他们参观城镇建设、企业生产、重要文物及名胜古迹等。1994年4月,接待了由23位武义籍旅台同胞组成的返乡探亲团,当他们知道正在建设金温铁路时,当场捐款6000多元人民币。1999年8月,接待了“台北浙江金秋故乡行访问团”一行25人,通过介绍、参观,扩大了武义在外的影响。2003年3月,接待了台湾华鼎资产管理集团——浙杭沪休闲、旅游产业投资考察团一行13人,通过参观、考察、推荐,让外界了解武义丰富的温泉、景观等旅游资源。2004年5月,接待了台湾省高雄市理事长协进会投资考察团一行15人,并与县文化旅游局、经贸局等部门一道在清水湾度假村举行了投资项目对接洽谈会。2004年11月,接待了金华市7县市旅台同乡会理事长、总干事等26人,他们对武义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另外,2000年后对回乡探亲的百岁、90岁、80岁的台胞均设宴贺寿,对第二、三代台胞返乡探亲的均邀请他们座谈、赴宴、陪同参观,在各方面给予提供方便,让他们感受家乡人的一片深情。1999年、2003年、2006年分别邀请台湾《少年中国晨报》副社长兼总编刘天龙、记者宁景惠到武义采访,先后到过县开发区、俞源村、桐琴镇、好来西制衣公司等单位,返台后在该报纸上陆续发表了20多篇采访文章,对宣传武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至2005年年底,全县共接待回乡探亲访友、旅游考察、交流的台胞、台属共3668人次。
  第三节 服务工作
  台胞接待台湾当局开放老兵回祖国大陆探亲,武义籍的离乡游子归心似箭,立即纷纷返回故乡探亲祭祖。为了做好接待工作,县台联会大力协助台办及有关部门先后共接待了100多位返乡探亲的台胞,台联还专门借车分别到杭州机场和金华火车站接送。台胞返乡后,台联又与县有关部门领导登门拜访,邀请他们参加座谈、参观、游览,有的重点人士还特地设宴招待。1986年至2005年以后,累计接待旅台同胞近2000人次,走访慰问旅台回乡同胞、台属1000多人次。
  涉台宣传围绕岛内政局变化,关注岛内舆论,整合对台宣传力量,一手抓入岛宣传,一手抓涉台教育,努力做好涉台宣传工作。县台办、台联会每年联合召开“中秋茶话会”、“新春团拜会”,向到会的台胞、台属代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促使台胞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凝聚力量,为祖国统一大业作贡献。自1986年至2005年,每年春节前夕向旅台同胞、县内台属、台联会理事等寄上新春的祝福,共寄贺年卡、贺年信2500多封;投寄、分发《武义报》、《武义画册》、《投资指南》、《致台侨胞公开信》等2000多份。利用《武义报》、《金华日报》、《海峡情》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20多篇,向上级台办提供信息150多条。邀请金华市台办主任前来武义县为台胞台属代表、台联会理事作台海形势报告。
  招商引资自1986年至2005年,武义籍旅台同胞为家乡公益事业共捐款280.74万元人民币。其中王昌真先生捐赠102万元人民币建瑶村小学综合楼;李守藩先生捐赠10多万元的三层楼屋一幢,同时捐赠武义一中16万元人民币建立“李芳芬奖学金基金”。台胞周祖镐、陈广海、李宗其、徐伟升等投资房地产500多万元人民币。
  自2000年至2005年,引进台资企业4家,即罗国钜的“金龙花木有限公司”,林文辉的“广鸿防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梁少俊的“星胜木业有限公司”,张志贤的“滨川五金工具厂”共投资人民币600多万元。
  据2005年12月底统计,有台属企业11家。即武义白洋航天电器燃具厂、武义恒隆制造有限公司、武义恒达铸造有限公司、金华龙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双峰锅炉有限公司、武义三松电器有限公司、武义隆鼎建筑有限公司、武义天龙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武义东达电器有限公司、武义同汇园艺有限公司、武义县万事成工贸有限公司。据2005年12月底统计,11家台属企业安排就业人员1968人,总产值达31915万元,上缴税金2371万元。县台联在支持、服务台资、台属企业方面,始终贯彻“你投资,我服务;你兴业,我铺路;你困难,我帮助;你获益,我保护”的宗旨。
  调查研究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对台工作小组第十七次会议纪要的精神,自1982年起,开展调查研究,掌握对台工作的“社会资源”。通过普查,基本摸清去台人员底数。1986年在此基础上对武义籍在台的中上层人士进行调查、分析筛选、建立一批工作对象,有重点地开展工作。编印了《武义县去台人员工作对象名录及简况》,确定17名重点对象。金市台办〔1989〕第9号文件将武义县去台人员中的第二代人鲍扬波定为指导通信对象。2002年5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对武义籍旅台同胞的第一、二、三代人进行认真的普查。经过3个多月的调查,基本上摸清在台武义籍同胞第一代有403人,第二代有606人,第三代有787人,合计1796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分布在行政、军事、经济、文化、司法等领域。2002年下半年,对全县自改革开放以后新发生的涉台婚姻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摸清了自1988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到内地探亲以后,武义县陆续新发生涉台婚姻关系的有33对,其中有6对系回乡定居台胞。2003年上半年,对回乡定居的10位台胞在生活、婚姻、经济等方面进行详尽地调查,在此基础上,陈梅娟主任写出了专题报告,题目是《发挥“娘家人”作用,让定居台胞安心》,摸清底数后,实行“动态管理”、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2005年5月,外地熟悉汤恩伯的人向县委、县政府领导递送《汤将军后人请求报告》,提出修复其故居,收集相关资料,打算出《抗日战场上的汤恩伯》一书。对此,县领导非常重视,为妥善处理这一敏感问题,由县委副书记祝伦根带领县台联、县委统战部进行实地调查,首先向白洋街道及汤村领导、村民调查,掌握该地干部、群众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另一方面,向江山市等处了解处理该类事件的情况,同时,向上级统战部门汇报、请示。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然后写出《关于对“汤将军后人请求报告”的几点说明》,呈送县委、县政府领导参阅,妥善处理了该事件,为领导起到参谋、决策作用。
  维护台胞台属权益1986年至1991年,在前些年的基础上,继续抓台胞台属政策落实。据统计,全县又有80户台属落实了有关政策,其中平反冤假错案18起,补发了文化大革命中被扣发的工资;文化大革命中因受海外关系牵连而迫害致死的4人给予平反昭雪;归还文化大革命中被查抄的物资400余件。在落实私房政策中,归还房屋产权的有40户,计2090平方米。又有3名台属落实农转非。根据中央有关政策,经过组织和群众推选,有十多位台属分别担任了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真正体现了党对台胞台属在政治上的关怀。
  自1986年1月至2005年12月以后,县台联在维护台胞台属权益方面的主要事例有80多件,突出的有:原新宅乡和阳坑村台属邹陈献拖了30余年的房屋产权归属问题;旅台同胞为在家乡盖招待所捐赠的22万元资金问题;台胞李守藩捐赠房屋被他人占用问题;回乡定居台胞徐××的儿子户口落实问题;回乡定居台胞金福珍与内地妻周秀妍分离50年后破镜重圆问题;回乡定居台胞徐××、张××的生活费问题;台胞李守藩住县府招待所7000元美金被窃案件;台胞施×县城房屋拆迁重新安排问题;台属邵××、王××等继承台方亲属的遗产问题;台胞徐××、台属鲍××等户的祖坟迁移问题等等。2005年还为20多位回乡定居台胞和在武经商的台胞办理了金华市中心医院“绿色通道”证件,方便了台胞的就医。
  第十章 县红十字会
  县红十字会是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宗旨,以“人道、博爱、奉献”为精神的社会救助团体。主要开展抗灾救灾、扶危济困、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开展卫生救护培训、参与无偿献血活动。现址位于县城环城南路249号县卫生进修学校内。创建于1991年4月8日。
  为履行职能,1992年4月,开展汽车驾驶员卫生救护培训工作,共培训驾驶员1207名,培训92.7%,培训合格率100%,并为790辆汽车配备了急救箱。
  2003年,先后完成了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供电、邮电系统操作工等的培训工作,共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卫生救护员503名。
  第一节 代表大会
  1991年4月8日,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选出会长1人,副会长4人,正、副秘书长各1人,常务理事12人,理事33人,会长傅美桃。1998年8月28日,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选出会长1人,副会长4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2人,常务理事11人,理事35人,会长应慧英。2004年4月16日,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理事会,选出名誉会长3人,会长1人,常务副会长1人,副会长7人,秘书长1人,常务理事18人,理事39人,会长应慧英。至此,县红十字会有理事单位13家,团体会员44个,个人会员1312名。
  第二节 救灾赈济
  县红十字会一方面强化备灾救灾意识,一方面做好备灾款物的募集工作,一旦有灾情发生,都能在第一时间组成救护小分队赶赴现场救护,防病治病。县红十字会还能坚持救死扶伤、扶危救困、敬老助残方针,开展社会救助和服务。每年春节前后,认真开展扶危济困、博爱送万家等社会救济工作。平时经常开展送医下乡活动,先后组织各种医疗队21个,深入山区乡镇、村开展义诊活动,免费为山区病人看病1455人次,接受咨询3800余人次,发放各种健康教育资料4000余份。
  1991年7月20日,县红十字会向社会各界发出捐款捐资支援太湖流域灾区的倡议,全县90个单位(团体)1.5万余人响应,历时2个月的募捐活动,共募集救灾款10.8万元,粮票37615.05市斤(1市斤相当于0.5千克),服装1167件(价值1.8万元)。7月27日,向湖南省灾区澧县捐赠救灾款3200元,大米9000千克,衣服1117件,价值1.7万元。1992年3月21日,向大溪口等16个贫困乡镇捐赠粮票9594.4千克,购粮款5468.81元。5月11日,将42600余元的救灾物品、食品送往新宅等16个乡镇和中心校。6月27日,履坦镇遭受特大雹灾,县红十字会捐赠3000元。9月,派出医疗队赴遭受洪涝灾害的乡镇为灾民免费服务,消毒水井32口,发放漂白粉2000千克,并将4610千克大米、315件棉衣、3000件腈纶羊毛衫送到灾民手中。1994年3月7日,向遭受火灾的新塘乡灾民赠送开司米衫200件。1995年7月17日,新宅乡溪下村发生山体滑坡,县红十字会捐救济款3000元;7月26日,向明山乡捐赠8000元;8月29日,新宅乡部分村发生洪灾,捐助7000元;9月1日,向遭受特大火灾的茭道乡上茭道村灾民捐赠5000元。1997年1月,向各乡镇特困户发放服装520件(套),棉被200条。1999年,向柳城镇特困户和受灾群众捐赠棉被20条、玉米罐头40箱、牛仔服(童装)140套,毛毯20床。2000年6月24日,武义县履坦等5个乡镇遭受严重洪灾,县红十字会组织了5支救灾防病小分队共66名红十字会会员,分赴灾区防病治病,指导饮水消毒、环境消毒和灾后防病知识的宣传工作。2001年1月12日,向竹客乡、新塘乡50户特困户捐赠物资11165元,向明山乡等4个贫困乡镇的群众捐赠物资2790元。2002年8月15日,西联乡暴发特大山洪,12个村9100多人受灾,造成6人死亡和失踪。县红十字会和卫生部门立即组成救护小分队奔赴抗洪救灾第一线,救治病人390人次,捐赠救灾物资20195元,救灾药品12620元,发放漂白粉1000千克,漂白粉片22000片,注射伤寒疫苗500份;10月25日,向西联乡灾区捐赠救灾物资、生活用品等价值84445元;12月8日,向西联乡灾区捐赠救灾物资5万元。是年,荣获浙江省红十字会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3年1月22日、23日,向西联乡和新宅镇沿溪村的特困户捐赠棉大衣、食油、味精、运动鞋、袜子等生活用品以及救济款,总价值达14万多元。2004年1月9日,向新宅镇沿溪村特困群众捐赠物资及生活用品4610元;9月24日,向西联乡等5个受“云娜”强台风袭击的灾区人民捐赠棉被837床,大米20.46吨,总价值103861元。2005年2月17日,向坦洪乡等7个贫困乡镇的特困户捐赠棉被162床,运动鞋96双,袜子1752双,救济款3000元,总价值46640元;7月,向柳城、新宅贫困山区捐助1100元;8月12日,义诊120人次,发放药品6480元;11月14日,向省红十字会争取资金开展“复明工程”活动,为12例白内障人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12月23日,向柳城特困户、 “五保”户捐赠物资11000元。
  第三节 无偿献血
  1990年,无偿献血开始启动,年内献血总量占临床用血比例的34%。
  2000年,建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无偿献血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卫生局设立了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无偿献血工作。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公布了献血咨询热线电话,开展《献血法》宣传咨询,建立了“一次告知,二次办结”等工作制度。是年,献血总量占临床用血比例提高到了80%。
  2001年,组织无偿献血10次,共有2810人参加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到562升,献血总量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1%。
  2002年,组织无偿献血15次,参加无偿献血人次3161人,献血总量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38%,名列金华市榜首。
  2003年,在金华市范围内率先取消计划献血。组织无偿献血29次,献血人次2973人,献血总量523.2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6.15%。
  2004年,组织无偿献血24次,参加献血2366人次,献血总量473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0%,报名捐献骨髓2人。
  2005年,组织无偿献血25次,献血人次3339人次,献血总量667.8升,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100%。报名捐献骨髓15人,报名自愿捐献遗体1人。
  2000年至2005年连续6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无偿献血先进县称号。
  一章县残疾人联合会
  残疾人联合会(简称残联)是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多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是代表残疾人合法权益,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履行政府赋予的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职能机构,执行理事会为残联常设执行机构,负责残联的日常工作。县残联成立于1991年,一直由民政局代管。2002年6月残联单列,建立了党组,配备了专职理事长。残联下设办公室,建有中共残联支部和工会。下属事业单位有武义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
  武义县有各类残疾人15000人,持证残疾人6000多人。各乡镇、街道、建制村建立残疾人协会209个,2003年还成立了武义县残联肢残人协会,残联组织达到了规范化的要求。
  第一节 代表大会
  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91年1月22日~23日在县城举行,出席代表40名,其中残疾人或亲属代表13名,选举产生第一届主席团,主席张祖衡;执行理事会理事长俞春林。
  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93年9月27日~28日在县城举行。出席县残联第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84名,其中残疾人代表45人,残疾人工作者代表39人,女代表5人。选举产生县残联第二届主席团,主席方恩信;执行理事会理事长俞春林。
  县残疾人联合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98年8月14日在县城召开,正式代表80名,其中残疾人代表42名,另外,列席代表27名。选举产生县残联第三届主席团,主席章明政;执行理事会理事长俞春林。
  县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于2003年8月28日在县城召开,正式代表90人,其中残疾人代表56名,另外,列席代表13名,特邀代表18名,选举产生县残联第四届主席团,主席徐华良;执行理事会理事长周恩钦。
   第二节 贫助残
  1993年3月,开展“为残疾人事业捐赠一元钱活动”,共收到捐款13.2万元,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捐赠指标的22.2%。
  1994年,工商、税务等行政部门对残疾人经商、办厂在3年内减免征收地方税费。
  1997年,共查出残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800元以下的663户、753人。1998年,根据《武义县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提出经过3年左右的努力,通过扶贫开发基本解决适合参加生产劳动的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通过社会保障基本解决缺乏劳动条件的特困残疾人的温饱。经过努力,使1794名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决温饱问题,同时对306户、347名特困残疾人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县残联还积极向上级申报扶贫康复小额贷款,为贫困残疾人创造脱贫致富的条件。
  第三节 康复工作
  1998年5月至2001年3月,县地税局共审批个体就业残疾人税收优惠59名,每年免收税款约6万元,合计近354万元。有347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扶持就业1794人。
  1999年元旦和春节,县委、县政府带领27个部门和乡镇人员,走访残疾人特困户37个,送去慰问金3600元,赠送礼品折价4300元。帮扶脱贫898人,其中有446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计扶贫款24.8万元。是年,从壶山下街人行道建设工程开始,启动县城街道无障碍设施建设。
  2000年,集中就业72人、分散安置就业46人、个体就业自谋职业48人、548人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151人落实了帮扶对象、10个劳务输出,合计641户697人年终基本脱贫解决了温饱。同年,县政府批准40辆残疾人车辆在城镇营运,作为残疾人临时过渡的就业措施。
  自1998年~2000年的3年中,累计1239户1341名特困残疾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金65.7076万元。
  2001年,种养扶贫171户,其他扶贫75户。有591户、641名贫困残疾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年低保金额31.5万元。为发展残疾人养殖业,县残联无偿扶持14000元,帮助解决资金127.3万元,贴息6万元。10月份以后,开展“助行工程”,并为5名肢残者安装假肢。
  2002年完成扶贫164名,84名残疾人奔小康。全县共有284名残疾人可以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对贫困残疾人进行慰问23户,慰问金额8400元。
  2003年残联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以残扶残,以残助残”上,全县有特困残疾人256人,贫困残疾人622人,建立两个扶贫基地,解决大龄残疾人就业35名;援助残疾人下山脱贫3户,每户援助4000元;开展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129人,慰问金额46100元。
  2004年,筹资12.6万元对全县304户特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慰问;让全县3241名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交纳保险金共计32410元;为173名“三无”特困残疾人在9~12月份发放特残补助每人每月108元,共计74736元;对全县残疾人种养殖业户扶持贴息19.5万元;对全县31户残疾人“安居工程”对象,每户发4000元的危房改造补助,共计12.4万元。
  2005年,让全县3376名持证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每人交纳保险金10元,共计33760元;为全县260名“三无”特困残疾人发放每人每月108元的特殊补助,共计35.95万元;安排全县35户残疾人“安居工程”住房改造,每户发4000元,共计14万元;筹资5.3万元,对全县106户特困残疾人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县肢残协会还为特困残疾人送去棉被、食用油等物品。
  1988年开展小儿麻痹症、聋儿和白内障三项全县性普查,至1990年全县施行白内障剥离手术204例,有效率均达到95%以上。县中医院专门成立了康复门诊,研究出专利产品白内障摘除器,还举办防盲治盲培训班。
  1991年至1993年9月全县共使300余名残疾人恢复或部分恢复功能。其中白内障复明的211名,疗效率达98%以上。1992年为25名小儿麻痹症患者施行矫治手术。
  第二届县残联任职的1993年9月至1997年12月共完成白内障复明407例、小儿麻痹症矫治手术415例,肢体康复训练205例、聋儿听力语言训练11例、低视力康复18例。同时,积极开展精神残疾综合康复工作的探讨以及智力残疾的预防工作,给特需人群补碘人数达80445名。已建立的社区康复站,从事社区康复工作17人,培训社区工作人员121人,做白内障复明手术47人、儿麻矫治施行手术13人、弱智康复训练4人。
  做好精神防治工作。武义县有精神病患者1000多人,其中“三无”特困残疾人22人。2005年10月,残联请示县领导同意后,到金华、永康等地精神病医院了解防治工作,还邀请了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师为全县18名精神病患者检查身体,通过检查确定工作方案,为今后精神病防治、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节 教育与文体
  1991年1月~1993年9月,有8名聋儿自1991年起送往永康聋哑学校学习,县内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有200余人,而且,每年均有残疾学生参加高考并被大中专院校录取入学。
  1993年9月~1998年8月,县、乡(镇)政府切实把残疾儿童、少年纳入义务教育轨道统筹规划,使700多名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受特殊教育的人数增加到41人,升入中专、高校的残疾人2名。还举办了学龄前弱智儿童的家长培训班6期,参加培训的家长294人。
  1999年,县残联通过调查,发现全县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为80人。有两个原先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学生,分别考入浙江工程学院与浙江大学。
  2000年至2002年,武义县残疾儿童、少年人数213名,入学人数203名,入学率达95.3%。全县共有10名残疾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
  2003年,全县有残疾儿童、少年201名,入学人数181名,入学率90%。把22名学生送到永康市特教学校就读。2003年全县有5名残疾学生考入大专院校。
  2004年,全县有残疾儿童、少年232名,入学人数172名,入学率74%。武义县关于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县府办〔2004〕102号)文件出台后,对在特殊学校就读的残疾学生每人每学年补助400元,仅2004年补助金额10400元。2004年全县有4名残疾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学习,县残联按规定分别给予一次性1000元、800元的补助。同时,开展九年制在校残疾人子女852人及残疾学生206人的补助工作,共有1058名学生,补助金额达225600元。
  2005年,合计补助残疾儿童教育经费16.88万元。张氏包装公司、恒兴工贸公司各与一名残疾大学生结对助学,为他们每年交助学杂费8800元和6500元。
  文艺体育方面,1991年选拨运动员参加省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有2个项目夺得了冠军。1992年,组织了残疾人书画作品创作和评选活动,有2幅作品送省展出。1993年,全县举办一次残疾人文艺会演。
  1999年9月市残疾人首届运动会在金华举行。武义县有9名男残疾运动员和2位女残疾运动员参加,共获金牌4枚、银牌3枚。集体荣获道德风貌奖。是年,还有2名运动员参加省第五届残运会。赖文跃获50米、200米、400米自由泳三枚金牌。江泽民(女)获200米、3000米田径赛两枚金牌。
  2002年,金华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中,武义县代表队有16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比赛。经过2天的激烈角逐,共获得3枚金牌,11枚银牌,5枚铜牌的好成绩,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第五节 劳动就业
  自2001年至2005年年底止,武义县在全县福利企业就业的残疾人为475名。
  1992年,县残联创办“县塑料工艺品厂”,投产1年,创利5万余元。1993年,又创办了“县武南竹木制品厂”,使十余名残疾人就业。
  1995年,建立了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配备了3名专职工作人员。1993年9月~1998年8月,在稳定县福利厂的基础上,兴办了福利企业21家。集中就业的残疾人282名,按比例分散就业的289名,个体从业382名,农村残疾人从事养殖业、家庭手工业等2859人。对未达到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的部门、单位,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浙江省的实施办法的规定,收取保障金,收取率一般在95%以上。其中1997年收取保障金48万元。主要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工作和直接用于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各项开支。
  5年中,县残联在职业培训条件极为困难的情况下,采取集中培训和随岗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积极地搞好残疾人职业培训,培训人数达187人。在农村开展种养业的就业培训,据不完全统计,参加种养业培训人员达500余人次。还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帮助残疾人个体开业,帮助他们选项目、技术培训、申办执照,落实优惠政策。
  1998年~2005年,残疾人就业1776人,其中集中就业460人,分散就业626人,个体就业及自谋职业272人,劳务输出428人。
  第十二章 县老龄委员会与老年协会
  武义县的县级老龄组织始于1988年3月成立的武义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同年9月,成立县老年人协会。1989年,实行离退休干部统一管理,并以县委老干部局为轴心,几个涉老部门合署办公。1990年9月,县老龄工作委员会改名为县老龄委员会,简称县老龄委。1996年县机关机构改革,县老龄委办公室从原先挂靠的老干部局划出,改为挂靠县民政局。
  基层组织有乡镇老龄委与村老年协会。
  县老年人协会分别于1988年9月与1999年3月各召开代表大会,并成立理事会组织,徐龙飞推选为首届会长,潘文富为第二届会长。
  第一节 设施建设
  1992年,全县基层老年协会网络基本形成。县、乡(镇)二级老龄委引导各村老协大力开展建设老年活动室工作。各村利用闲置“五堂”——厅堂、庙堂、祠堂、礼堂、学堂,加以修缮改造,充作老年活动室,全县80%的老年协会有了活动室,成为“老人之家”。1997年,县老龄委发文要求老年活动室要做到有班子、有房子、有牌子、有票子(活动经费)、有制度。全县各老年活动室想尽办法,纷纷配起桌椅、茶杯、象棋、扑克、麻将、订2份~5份报纸、杂志,采取理事轮流值班制度,基本做到每天开放。大多数村都办起秧歌队、腰鼓队、舞龙队等老年文娱队,闲时经常排练,节日就地或外出表演。为鼓励各地办好老年活动室,县老龄委千方百计到社会上筹集老年基金,出台奖励措施:凡活动室面积达到80平米以上,即奖励彩电1台。一连5年,奖出彩电460余台。
  随着县城规模的扩大,2002年在县城中心地段兴建了耗资350万元(其中省财政下拨140万元)的县老年活动中心,内有电视室、电脑室、棋牌室、书画室、阅览室、球类室、健身房、排练厅等多项活动项目,可同时供近千名老人进行各种活动。
  有了县老年活动室为依托,县老龄工委先后办起了老年书画研究会、夕阳红艺术团、老年电视大学、老年生活援助服务中心、老年学研究会、老年文艺工作部、老年维权工作部、“志愿者服务组织”等为老服务机构。
  第二节 维权工作
  老龄、老协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当好老年人的“娘家”和“靠山”,坚决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基层老协成立之初即普遍设立了“调解”组,遇有老年人受虐待、遭遗弃、子女不供养等纠纷,调解组积极出面调解,基本做到矛盾就地解决不上交。
  1996年,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法》颁布实施,县老龄委适时以文件形式颂布了《武义县子女对父母最低供养标准》,对口粮、柴火、衣物、住房、医疗等方面都作了最低限度的具体规定,并实施子女与父母签订赡养协议书来保证供养标准的落实。
  1997年,对全县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老人优待证,凭证享受7项优惠。
  1998年,县老龄委印发了1万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法》小册子发放全县各基层老协学习贯彻,并专门组织110名老协骨干进行了培训,增强为老年人维权的业务能力。
  2001年,《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颁布后,先后召开3次会议进行贯彻实施。
  2004年,县老龄工办联合县司法部门成立了老年维权工作部(乡镇设维权工作站),遇有个别乡村无法解决的“钉子户”,县老年维权工作部及时派出工作人员前往该地帮助解决。
  2005年,省政府发出了《浙江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的通知后,县政府结合武义县实际,也出台了《武义县优待老年人规定》,使老年人的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
  第三节 重大活动
  走访慰问每逢老人节和春节,各级老龄老协组织,层层开展走访慰问老年人活动。基层老年协会除“两节”走访慰问、送礼品、发红包外,老人逢十生日,也要开祝寿会,送上长寿面等礼品;老人生病住院,派理事前往探望慰问;老人谢世,抬花圈送上山。县政府每年老人节期间对县内90岁老人赠送龙头拐杖和委托各乡镇(街道)对90岁以上老人送慰问金;对100岁老人,县委、县政府和县老龄委领导亲自上门慰问,送上蛋糕和不少于500元的慰问金。
  倡导学习一是大力兴办老年学校,凡建有老年活动室的都要求建起老年学校,每月1至2次组织全体会员学习授课,内容有政治时事、保健养生、法律常识、农业科技、百科知识等,所学课程适合老人所需,深受老人欢迎;二是创办省老年电大武义分校,使教学层次更上一个水平,2000年至2005年间累计招收学员14000人(次)。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教活动,普遍提高了老年人的综合素质。
  文化娱乐县夕阳红艺术团设有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戏曲队、时装队等十余个小分队,平时坚持定期排练,并经常在县城或到乡下巡回演出,既配合党政部门某一时期中心工作起到宣传作用,又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县老龄工委自2003年起,每年老人节前夕都举办老年文化体育艺术周,夕阳红艺术团承担起艺术周大型踩街、文艺表演等主要活动项目,使老人节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热闹欢腾。各村(社区)老年活动室也大多建起文艺队,丰富了该地的文化生活。
  评优表彰全县老龄、老协组织建立以后,各地陆续踊现出很多热心老龄事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县老龄委很重视评优表彰工作,把它作为全面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每年都要进行下列评优表彰活动:①评比规范化达标先进老年协会;②评比规范化达标和星级老年活动室;③评比老龄工作先进乡镇;④评比老龄工作先进工作者;⑤评比敬老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户;⑥评比“好婆婆、好媳妇、好子女”;⑦评比先进老年学校和好学员;⑧评比老年电视大学先进办学工作者、先进辅导站、先进教学班(点)、先进教学工作者、优秀学员等。
  2003年,全县开展了争创全国、全省老龄工作先进县活动。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对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加以整顿提高,全面提升了武义县老龄工作水平,为争创活动夯实了基础,获得了“省老龄工作先进县”称号。
  第十三章 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第一节 组织建设
  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是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体,党政有关部门、群众团体负责人参加的群众性工作组织,负有组织教育青少年儿童的重任,具有指导、推动、协调、配合学校与社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职能。县关工委机构挂靠县委老干部局,2005年驻地县城小南门33号。
  1989年3月6日,武义县建立了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协会筹备小组;同年5月23日选举产生了武义县关心下一代协会(简称县关协)。1991年5月28日,中共武义县委下达〔1991〕33号文件,将“武义县关心下一代协会”更名为“武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6月22日,县关协召开了关心下一代工作者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武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关工委)。从1991年到2005年,县委对县关工委的组成人员进行了6次充实调整,每次调整的人员名单均由县委发文公布。1991年的首届县关工委领导成员是45人,到2003年的第七届增至50人。
  县关协成立初,根据工作需要设立了秘书组、组织组、宣教组、资料编写组。1991年开始设办公室,并设宣传教育、学校教育、法制教育、农业科技、报道、教育基金筹集等6个组及1个艺术团。
  1993年起,县关工委通过培训抓好报告员、校外辅导员、帮教员、农业科技服务员四支队伍的建设。1995年,县关工委成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4月成立法制教育宣讲团,10月建立县校外辅导员工作站(简称辅导站)。1997年9月,成立了农业科技讲师团。2003年1月,成立县关工委文艺宣传队,后称艺术团。校外辅导员的组织,除县有辅导站外,县城各中小学均设校外辅导组。
  县关工委在抓好组、室、团、站建设的同时,逐步延伸组织网络。至2005年,全县已建有县机关单位关工委(关协)24个,乡镇、街道关工委18个,企事业关协7个,村委会(居委会)关协490个,中小学关工分会25个,全县关工委(关协)会员已达13000多人。
  第二节 主要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武义县是革命老根据地县,老革命工作者多,经验丰富威望高。根据这些有利条件,县关工委成立后,即组织爱国主义宣讲团,向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他们以武义县老干部编写的《革命斗争史实选编》为教材,以革命烈士陵园(墓)为基地,结合老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老游击队员和老地下交通员们亲身经历,向广大青少年讲述革命先烈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事迹,讲解战斗英雄的故事,还进行“爱我中华”、“爱我家乡”的教育。同时,结合青少年特点和实际,坚持利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社会活动的机会,突出重点,抓好教育。如在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和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县关工委编写了《战斗在浙西南的红军挺进师》、《抗战八年在武义》、《日寇在武义犯下的滔天罪行》、《血迹斑斑的一页历史——日寇掠夺武义萤石资源的罪行》等宣传资料向青少年宣讲,利用抗日遗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参观《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图片展览》和日本侵略军在武义的杀人场——童庐村后山千人坑。在香港、澳门回归之际,为了让青少年了解香港、澳门的过去和现在,编印迎香港、澳门回归宣讲资料和歌曲,广泛地开展宣教活动。
  科技文化教育1993年在桩塘村试办科技文化图书室,至2005年全县已建立83座;1997年成立农业科技讲师团,2000年创建农村科学实验示范基地,至2005年已建立县级基地14个,乡镇级基地92个;积极主动地为农民科学种田致富寻找门路。农业讲师团成立后,创办了《农村实用科技信息》小报,送科技书籍下乡,为青年农民提供了适时新颖的实用信息。30多位老科技工作者按照农村实际,骑自行车或徒步,风雨兼程常年服务于农村。配合有关部门举办“竹笋两用林”、“柑橘高位嫁接”、“花卉培育”、“香菇栽培”、“名茶制作”、“大棚蔬菜管理”、“模式养殖”、“蚕桑管理”等讲座和毕业回乡青年的培训,进行不定期的技术咨询活动等。并重视农村“四好”(爱国守法好、学用科技好、孝敬父母好、助人为乐好)教育活动。把“学用科技”作为重中之重,帮助就业和进行法律援助,农村关工委成了青年农民开展科技活动的桥梁和纽带。
  校外辅导活动1989年县关协成立,就推荐40多位离退休人员担任县城7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1993年下半年,这一工作从县城延伸到农村各个中小学,全县有360多名离退休人员被130多所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他们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前途理想、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道德法制、文化科技等综合素质教育,开展“忘年交”、“学雷锋,见行动”、“夏令营”、“爱家乡小分队”、“帮扶献爱”、“老少共建”等活动。每年暑期,校外辅导员配合学校举办各种内容的夏令营、兴趣小组、家庭辅导班(组),开展免费治疗近视眼,参观城市建设、工农业生产和教育基地等活动。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暑期校外辅导班组达1000多个,参加活动学生达万余人次,举办家长学校50多所,先后参加培训家长达1万多人,促进了中小学生在校内校外的教育管理,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法制警示教育1995年4月成立了社会主义法制报告团,对全县中小学生普遍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知识宣传教育。1997年6月,开展了以“双禁”(禁赌、禁毒)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1998年11月,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开展了“警钟行动”,在全县中小学宣讲法制240场次,受教育5万多人次。2000年9月在城乡举办预防青少年犯罪图片展览。2002年以后每年一次向在校中学生开展“警示教育”,以少年犯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要珍惜学业、珍惜前途;在看守所里对在押失足青少年开展“亲情帮教”活动,建立“监外帮教小组”;在农村和社区利用“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老军人、老模范)人员结对劣迹青年做好帮扶工作。县关工委从1991年起每年都要组织离退休人员配合政法部门组成帮教团,赴省少管所对武义县籍少年犯进行面对面的帮教,促使他们悔过自新,重扬生命风帆。十多年来在全县中小学作法制宣讲报告1000多场,受教育青少年达20万多人次,受教面达90%以上。在农村组建帮教小组120多个,400多位离退休人员自愿参加帮教工作,使一些“昔日的浪子”回了头、成了家,变为勤劳致富带头人。
  “二创三帮”活动“二创”是创办农业科学实验示范基地,创办农村科技文化图书室。“三帮”一是帮学:县关工委先后开展了4次“关心桥”助学帮困活动,得到了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先后捐款60多万元,资助1200多名特困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二是帮富:农村关协依靠“五老”帮助农村青年科学种田致富,城镇社区开展楼群“三帮”(帮学习、帮技术、帮就业)。三是帮教:发动“五老”结对帮教,对社会上一些劣迹青年和回归失足青年进行帮教,找准人生坐标,成为合格的公民。
  1995年县关工委主任汪慈渊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2000年县关工委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白洋街道桩塘村关协主任王德昌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县关工委还编印了首创的《武义县关工志》及有关书籍、画册。
  第十四章 县慈善总会
  第一节 机构组建与本金筹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扶贫济困的社会救济事业由政府民政部门负责进行。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慈善事业作为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日益显现。2002年4月县府办57号文件下发了《关于建立武义县慈善总会筹备委员会的通知》,开展各项筹备工作。8月30日,武义县慈善总会筹备会议召开,县委书记金中梁在会上讲话并与县长吴彩星各捐款1000元。会后,全县1.5万余名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及中小学生参加了慈善捐款,捐赠善款达91万余元。同时,工商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截至12月24日,筹委会共收到善款293.82万元,县政府补助慈善本金100万元,另还有企事业单位承诺捐赠款105.4万元,合计本金499.22万元。
  12月25日,召开武义县慈善总会成立大会暨县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通过了《武义县慈善总会章程》和《武义县慈善总会资金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由41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监事会。张育林为首任会长,汤绵增为首任监事长。理事会还决定聘请名誉会长7人,顾问6人。
  县慈善总会成立后,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公益性民间团体。接受县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接受浙江省慈善总会的业务指导。设包括会长、秘书长在内的驻会工作人员5名,均为退休、退居二线的干部和职工。办公场所由县建设银行免费提供。
  第二节善款续募与慈善救助
  善款续募2003年至2005年,县慈善总会在确保慈善本金的安全和尽可能多增值的同时,继续努力募集善款。三年共续募381.21万元,其中2003年度募集122.5万元,2004年度募集92.11万元,2005年度募集166.6万元。续募方式方法,除日常接收社会各界慈善捐赠和县慈善总会工作人员上门劝善募捐,还实施了下列几种主要慈善募捐活动:1.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第一次“慈善一日捐”共募集到善款31.9万元。第二次“慈善一日捐”活动募集到善款102.6万元。两次活动中,全县有200余家单位,近10万多人参与活动。2.设立企业冠名慈善基金。这一基金是一种企业留本捐利的慈善基金。基金所有权属企业,并由企业自行安排使用。每年按基金的增值部分,捐赠给慈善总会,企业可约定慈善的善款用途。经过重点走访和征询协商,得到浙江武义圣奇运动器械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该公司于2004年8月12日,向县慈善总会捐赠圣奇慈善基金200万元。3.县慈善总会鼓励定向捐赠,积极帮助有关单位和个人实施定向捐赠。4.开展专项募捐。2003年5月,县慈善总会与县教育局携手,在全县中学生中开展了省慈善总会发起的“慈善爱心卡(每张2元)”认捐活动,全县两万余名中学生认捐了3万张“慈善爱心卡”。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县慈善总会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和省慈善总会号召在武义县范围内开展专项募捐活动,募集善款1.8万元。
  慈善救助根据《武义县慈善总会章程》和《武义县慈善总会资金管理办法》,凡符合资助条件并希望得到救助者,由受助人书面申请,经村、街道、乡镇初步同意后填写救助审批表,村委会研究同意并公示,街道、乡镇派员调查核实,并予以公示;公示期满,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签署意见后,由县慈善总会会长会议集体审定后发放慈善款。
  县慈善总会主动关爱武义县的困难群体,尤其对灾民、低保户、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的边缘群体给予援助,对非营利机构敬老院、福利院和生活困难的外来民工及其子女也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2003年,县慈善总会与爱眼诚眼镜公司联合行动,为武义县敬老院、福利院的老人和全县家庭贫困的中学生免费验光,配戴老花镜和近视眼镜,受惠者近400人。2004年、2005年,安排6.94万元资金,与县残联合作,帮助177名患白内障眼疾的老人成功实施了复明手术。又安排2.2万元,把533床棉被、123件防寒服、90条毛巾捐给全县入住敬老院的老人,并向全县敬老院赠送彩色电视机等电器。截至2005年年底,全县已有2600余名60岁以上老人受到慈善救助和慰问。2003年起,经县慈善总会呈报,省慈善总会审定,得到了省“忠福慈善基金”和“王宽诚特困生助学金”提供的慈善款:一是助武义县8名孤儿就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费用;二是资助县内20名在校贫困学生每人2200元。2003年起,县慈善总会与团县委、“圣奇慈善基金”联合使全县考上大学而因家庭贫困的148名大学生和130名在武义县就读的中小学生受到救助,总额为35.1万元。2003年至2005年,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都开展广泛扶贫济困活动,配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安排好特困群众的节日生活,共发放善款47.3万元,受助1623户。
  第十五章 县黄埔军校同学会
  第一节 组织建设
  1985年秋金华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筹备处派员在武义县筹建黄埔军校同学联络组。
  1990年9月16日县统战部在县政府第二招待所召开武义县黄埔军校同学会第一届全体会员大会,到会会员41名。选出会长魏士朴(15期),该会宗旨是:“发扬黄埔精神,联络同学感情,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行政管理上受县委统战部和金华市黄埔同学会双层领导。班内分工,因居地分散交通不便,各位理事分片包干每人管几个会员,采用家访、赶集市互相会面,交流心得联络感情。本届任期内因会长健康状况欠佳,副会长住乡下不方便,遇重要事件领导碰头商议外,日常事务、公文来往、洽谈接待等都由秘书长季步庭全权办理。1996年10月17日仍在二招县委统战部召开第二届黄埔军校同学会全体会员大会,到会会员29名。选出会长邹志方,县委统〔1996〕23号文件对分管会员作了部分调整。会长搬城内居住,在环城南路126号二单元204室办公,会务、日常工作由会长主办。
  第二节主要活动
  1993年3月6日县委统战部在政协会议室召开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纪念会,到会会员30名,畅谈大好形势,对台方针政策宣传,加强海内外黄埔同学亲友联络步伐,并发了纪念章。
  1997年9月5日与1999年9月30日县政协、县委统战部联合举办中秋茶话会,邀请邹志方、季步庭参加,谈论中共十五大盛况及香港回归后情景,加快对台工作力度。
  2004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纪念、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日,金华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在望江饭店隆重集会,到会70余人,武义邹志方、季步庭参加。金华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经纲兴会长(21期)讲话,会后发给每位会员北京黄埔同学会、金华黄埔同学会纪念章各一枚,市委、市政府还发给会员每人慰问金100元,以资鼓励。
  黄埔同学会关心时事、注重学习,学习方式分散自学为主,场所在家中及乡村老年活动室,看电视、阅报纸。公家邮寄《北京黄埔》、《浙江黄埔》、《金华黄埔》作学习参考资料。
  2005年5月6日,台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率团访问大陆,受到大陆人民热情诚挚的欢迎为台海两岸推进和平统一提供了新的机遇,取得共识,为两岸和平发展、互利双赢带来希望,前景乐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颁布后同学会表示坚决支持和拥护,认为它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法律依据,也表达了中国人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
  为加强联系,省同学会造册编辑同学录,发给会员每人一册。武义县1990年9月有同学41名,到2006年6月健在的有14名。
  第十六章 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第一节组织建设
  武义县新四军研究会1995年6月27日开始筹备,1996年12月20日成立。该会是由从事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与宣传新四军的老战士(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九大队、浙南三支队二大队老游击队员、地下党员、地下交通员)、党史军史研究工作者和热心研究会工作的人员组成的学术性社会团体,是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团体会员。主管部门是中共武义县委老干部局。根据章程,研究会于1996年12月和2002年11月分别召开了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一届、二届理事会,两届会长均为徐龙飞。同时聘请县委政工副书记为名誉会长,聘请陶健、陈仿尧、余成富等一批老领导为顾问。
  研究会设立秘书处、革命老区调查组、宣教组、《莹乡春雷》会刊编委会。研究会成立时有会员83人,2005年会员81人。
  第二节 主要活动
  编发会刊县新四军研究会会刊《莹乡春雷》,已编写出版8期,约28万字,印数共4200册,赠送分发社会各界,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该会刊还寄往省内各市县新四军研究会,以便相互交流经验。2005年编写出版的第七期会刊,被浙江省党史研究室评为优秀刊物。徐龙飞撰写的《记红军挺进师在武义的活动》和张忠、徐龙飞撰写的《二易村名话沧桑——记武义老区羊虎坪下山脱贫致富侧记》两篇文章,曾在金华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刊《婺州风云》2003年第2期上刊登。
  聚会纪念县新四军研究会于1997年10月5日召开纪念中国新四军成立60周年座谈会,颂扬了新四军在抗战八年中的英雄业绩;1999年5月4日,召开纪念武义解放50周年座谈会,46位新四军研究会会员与到会县领导畅谈50年前武义、宣平解放的光辉历程;2004年9月10日,召开纪念武义解放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座谈会,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陈泽安、中共武义县委和县民政局、老干部局领导与新四军老战士40余人参加;2005年6月10日,召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座谈会,很多老干部在会上控诉日本侵略者杀害无辜百姓,掠夺萤石矿产资源的滔天罪行。
  2003年9月,金华市新四军研究会第五次联谊会在武义县召开,参加联谊会的有金华市、浦江县、永康市、武义县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中共武义县委领导到会祝贺。会上其他县市相互交流工作经验,会后组织参观百花山工业园区,城北下山脱贫示范村并游览了石鹅湖风景区。
  走访老区县新四军研究会成立9年间,曾走访了白洋街道沈宅村,泉溪镇夏家畈,新宅镇大莱、三坑口、青蓬岭、安凤村,熟溪街道甘塔村,坦洪乡上陶等10个村。召开村干部座谈会,了解老区的变化和听取他们的建议,会后将了解到的情况和老区人民的意见、建议整理成文,及时向县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解决。每年春节前县新四军研究会协同县老年大学书法班的师生为沈宅、青蓬岭、甘塔、夏家畈等村老区人民免费写春联。
  革命传统教育9年间,利用每年清明节期间各中小学校组织师生祭扫革命烈士陵园之机,向中小学生宣讲革命先烈的事迹达100多次,受教育青少年约2万余人次。2005年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时,县新四军研究会还购买了1700册省新四军研究会编写的《牢记历史,振兴中华》一书,赠送各学校和各乡镇,以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