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53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分类号: D262.6
页数: 10
页码: 706-7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得情况。其中包括工作机构、党风党纪教育、违纪案件查处、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执法监察等。
关键词: 武义县 地方组织 纪委

内容

第一节 工作机构
  1981年1月,县五届党代会上正式建立中共武义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简称县纪委),并选举产生了
  书记、副书记各1人,内设工作机构有办公室、纪律检查科。1984年5月,县六届党代会选举产生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1名,县纪委第一次全会选举产生了书记1人,副书记2人,常委5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纪律检查科、信访科、审理科。
  1987年4月县七届党代会、1990年4月县八届党代会和1993年3月县九届党代会,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均相应进行换届选举。1993年3月26日,县编委14号文件批复县纪委与县监察局合署办公,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下设5个室,即办公室、信访举报室、案件审理室、纪检监察室、执法监察室。
  1998年2月县十届党代会和2003年1月县十一届党代会,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同样相应进行换届选举。内设机构方面,自1995年开始,县纪委增设了宣传教育室,十一届党代会换届选举后,又增设了党风廉政建设室。至2005年年底,县纪委设有办公室、信访举报室、纪检监察室、案件审理室、执法监察室、宣传教育室、党风廉政建设室共7个室。
  1987年8月,首批公布区乡镇纪检员50余名。1990年建立区乡案件审理小组40个,有成员120名。以后乡镇街道党委和县机关党委建制的逐步成立纪委,党组建制的成立纪检组,配有组长1人,组员2~4人。至2005年年底,县纪委有专职干部22人,职工2人。离岗退养人员3人,退休人员5人。全县有基层纪委26个,纪检组27个,纪检干部172人。
  第二节 党风党纪教育
  1986年至1994年,党风党纪教育以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央纪委的一系列党纪条规为主。运用公开处理、典型剖析等形式,采取党风党纪教育同查处违纪案件和清除腐败分子相结合,同引导党员认清改革开放成就和面临的形势任务相结合,同建立廉政制度、强化党内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对党员开展教育。对15个主管单位所属的232个基层所、站、社干部职工进行职业道德、行业纪律教育,整顿行业风气。
  1995年至1999年,县纪委把党风党纪教育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编发《纪检与监察》内部刊物,印发《党纪条规手册》、《廉洁自律读本》。1996年在邵宅乡建立党风廉政教育试点基地,首开对乡村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之例。尔后,在全县基层党员干部中进行党风廉政教育。
  2000年至2005年,党风党纪教育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000年以“率先垂范、干净干事”作为领导干部党风党纪教育的主题。2003年年初,由县纪委牵头召开有组织、宣传、党校、人事、新闻等部门领导参加的首次武义县党风廉政建设教育联席会议,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会后,县纪委开展了“艰苦奋斗、廉洁从政”和“学习郑培民”活动,发放《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手册》,在《武义日报》上开辟“以案论纪”活动,组织全县500多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县电视台播出25部反腐电视剧,2003年以后,全县基层党组织初步建立起党风廉政电教站或播放点。2004年,进一步拓展党风廉政教育新领域,在机关、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和家庭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开展“房管杯”“两个条例、两个读本”知识竞赛活动。
  2005年,积极发挥宣传大格局作用,推动廉政文化“六进”工作,即进机关、社区、农村、学校、企事业、家庭。县纪委与县妇联联合推出家庭助廉倡议书,签订《家庭廉政公约》。同时,还建立了白洋街道后陈村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典型案例教育是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形式。1986年至2005年间,先后向金华市和武义县推出“干净干事,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和个人30多个。1990年和2005年开展了评选“廉内助”活动。在大要案案发的乡镇、机关企事业单位召开党员干部廉政教育会180多场次,受教育者40000多人。
  第三节 违纪案件查处
  信访举报
  1986年至2005年,县纪委监察局共受理来信来访和举报电话9290件(次),其中属纪检监察范围的8132件(次),年均办结率为92.47%。直接立案查处100多件,挽回经济损失150多万元。
  1986年后陆续制订并实行了信访干部职业道德规范、信访回访、文明接待、限时办案、党政领导信访谈话询问、纪检监察谈话、诫勉谈话、信访举报案件下管一级试行办法等40多项制度。1989年后注重提高信访自办率,建立纪委、监察、检察三家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建立并实行了《纪检信访检查分析情况通报》、《纪检信访通知书》等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信访举报工作。
  1990年和1991年通过拓宽信访案件线索渠道,抓住“小金库”和违规建私房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查处党政机关和经济部门中的党员领导干部贪污受贿、弄虚作假问题。查清了自1985年至1990年间,武义共有244名党政干部在壶山镇建私房,其中有违规问题的57人,对违规建房户由土管局作出处理,其中给予没收或部分没收的49户,给予罚款的43户。并对3名党政干部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通过清理违规建房,有151人退出公房157套。经过“小金库”的清理检查,共查出违纪金额53万余元。1993年纪委监察局合署办公后,通过信访渠道立案件数明显增加,对查办大要案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1999年出台奖励信访举报有功人员的暂行规定。2002年通过发信访反映通知书、谈话询问、谈话诫勉等方式,较好地把群众信访举报转化为纪检检察机关的组织纪律监督。
  2003年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自办案件数量比上一年有所突破;二是自办信访案件质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有所突破。2005年制定了《信访举报工作流程图》,实行署名举报反馈制度,基层纪检信访办结情况等级评定制度,出台网上举报管理制度,推进了信访工作规范化运作。
  案件查处
  1986年至2005年,全县纪检监察立案1185件,其中县纪委监察局自办案件452件,查处大案、要案271件,挽回经济损失近4000万元。处分违纪党员924人,政纪处分269人,追究刑事责任234人。
  1986至1988年受理复查处理案件54件,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3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21件,“文化大革命”期间7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23件。经复查,恢复党籍
  5件,撤销原处分14件,减轻原处分6件,维持原处分30件。
  1994年,主要查处了王宅镇党委政府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有10人。1995年抓住重点领域、重点单位深挖大要案。主要查处了4起大要案。一是查处了县卫生系统的经济大要案。此案涉及县卫生局局长、县人大常委会常委、柳城镇卫生院院长等46名违纪人员,有8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二是查处了壶山小学某会计贪污公款案;三是查处了县财税局税务干部童某骗领、倒卖、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从中获取非法所得44万余元的经济案;四是查处了原《武义日报》社总编受贿案。县纪委、县监察局被金华市纪委、市监察局授予突破经济大案奖,被省纪委、省监察厅授予查办案件特别奖。1996年主要查办的大要案有: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工程公司经理侵占财物15余万元大案;国土局局长和建设用地股长受贿大要案;民政局两位副局长受贿案;县人民政府驻温州办事处主任挪用公款及受贿案。1997年共立案查处79件,县纪委监察局自办案件32件,其中大要案15件,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32.9万元。处分违纪党员54人,政纪处分24人。主要查处了三类违纪案件:一是查处了涉及3个乡20余名乡镇党员干部的赌博案;二是查处了下王宅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贪污受贿大案,以及明山乡上坊村党支部书记贪污公款案;三是查处了县化纤厂厂长和供应科科长受贿、侵占公款窝案,以及原县供电局通达实业总公司副经理受贿、贪污、挪用公款案。
  1998年主要查处了邵宅乡某乡长、武阳中学某校长受贿案,以及原某科委主任挪用公款案等。1999年查处了县粮食局原局长和温泉山庄副总经理受贿串案,武义日报社总编受贿案,以及明山乡涉及9名党员干部的拉票侵权窝案。2000年查处了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处某主任挪用公款55万元,受贿3万余元,致使800万元农保基金被诈骗的经济大案。该年被金华市纪委监察局授予“2000年度查办大要案奖”。2001年查处了县医药公司班子集体偷税、贪污、贿赂、私设“小金库”、隐匿国有资产等问题的涉及数百万元资金的违法违纪串案,以及县供销社党委书记、壶山供销社负责人贪污受贿案,宣平溪水电工程管理处党委书记挪用公款、受贿等经济大要案。2002年主要查处了县城市信用社董事长兼总经理及农村党员干部违法乱纪案件等。
  2003年主要查处了县发展计划局某副局长在担任县锅炉厂清算小组组长时,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98万元给他人从事营利活动,并贪污公款9000元、受贿51615元的大要案;县人民法院某副院长受贿要案。2004年查处了桐琴果园改制后4名留聘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共同贪污国有资产和资金大要案;王宅镇某党委书记贪污受贿大要案等。2005年重点查处了履坦镇某党委委员、副镇长受贿要案;宣平溪水电工程管理处某副主任受贿等案件。该年被金华市纪委、市监察局评为查办案件先进集体。
  第四节 党风廉政建设
  1986年印发了《关于建立党风责任制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党风建设的规定》。全县77个党委、党组相继建立了党风责任制。1987年和1988年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纠正某些单位滥发钱物、吃喝送拿等挥霍浪费的不正之风,作出《关于发展经济中端正党风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9年抓住党政机关为重点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印发了《关于加强党政机关廉政建设的意见》、《关于武义县搞好以反贪污、受贿为重点的廉政工作意见》,然后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对44个机关、企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情况的抽查,对违纪收入、违纪开支均予以处理,并抓了清理违法违纪违章建私房和清退公房工作。
  1990年,印发了《关于在县级机关开展廉政和党风检查的通知》。1991年至1994年主要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完成党政干部违章建私房的处理和清退公房工作。通过自查自纠,清退收受礼金、有价证券、礼品,并清查和登记通过旅游渠道公费出国情况,制止公费旅游不良现象的蔓延。
  1995年继续抓住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这个重点,制定了《关于党政机关干部反腐倡廉的若干规定》,提出“五个严禁”:即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严禁用公款和占用企业资金参与舞厅、卡拉OK厅的消费娱乐活动以及购买供单位及个人使用的消费品,严禁赌博,严禁动用公车迎亲,严禁公车公款钓鱼及双休日公车旅游。县纪委、监察局4次组织突击检查,对违规者分别给予罚款、批评教育或新闻曝光。1996年制定了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重点抓了乡镇“廉政灶”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全县22个乡镇都办起了“廉政灶”,一年可节省招待费60余万元。1997年县纪委、监察局继续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1998年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对全县183个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公开进行了检查验收。全县67名党政领导干部驾驶执照交县纪委集中保管。抓了政法机关不再经商的专项治理。1999年出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各乡镇、机关部门试行量化考核。出台了干部提拔任用党风廉政“一票否决”,领导干部诫勉谈话等制度,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2000年重点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首先是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形成上下连动,齐抓共管的局面。其次是对责任制执行情况实行量化考核。把18项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分解落实到22个职能部门,分年中与年底两次进行考核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对680名乡科(局)干部按上级规定要求建立了廉政档案;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管理监督的意见》、《关于改进和深化“双十制”办法,提高民主生
  活会质量的意见》。2001年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做好机关通讯工具话费管理新规定的贯彻落实工作。对公车私用、公车迎亲情况进行多次明察暗访,对有违规行为的责成单位领导写出说明,并进行认真整改。开展了对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接受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的专项清理工作。2002年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对4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责任追究,对全县18个乡镇和43个县直属单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督查、考核,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网络。出台了《关于重申党政机关干部不准违规驾驶公车问题的通知》。
  2003年出台了《2003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办理责任追究案件3件3人。对16个权、钱较集中的单位党政“一把手”进行了公开述廉、评廉。同时查处了5名副科以上领导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和借婚宴喜庆收受礼金问题。2004年对29名新提拔的领导干部进行任职前廉政谈话,对有群众反映或违纪苗头的下级党政“一把手”进行提醒谈话。开展村级公车清理工作,出台了《禁止经济合作社和建制村用公款配备小汽车的规定》,公开拍卖5辆村级小汽车。制订《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审批制度》,对2个单位违反制度作出退款和通报批评处理。是年,由县纪委牵头在白洋街道后陈村进行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试点。建立中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成为村级自治“第三驾马车”,并在全县迅速推开。“后陈经验”得到省委书记习近平和民政部领导的肯定与好评。《南方周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周报》、《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相继作了报道。2005年6月17日,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后陈村视察工作。2006年1月,第三届(2005年~2006年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揭晓,武义县申报项目“村务监督委员会”获入围奖。
  2005年印发《武义县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方案》、《制订惩防体系工作计划的指导意见》、《武义县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资料汇编》,继续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抓好责任书的签订和检查落实工作,严格执行《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审批制度》,拒批外出考察申请1100人次,节约经费190余万元。总结推广“后陈模式”,有效地构筑农村惩防体系。
  第五节 行政执法监察
  1993年3月县纪委与县监察局合署办公,设立执法监察室,履行行政执法监察职能。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进行清理整顿,清退了农民建房保证金(押金),取消婚姻登记搭车收费项目;对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监督检查。1994年协助县控办开展党政机关购买小汽车的专项清理;配合物价等部门继续狠刹乱收费的不正之风。配合有关部门对城镇土地管理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武阳镇6个建制村违反土地法规、违章建房问题进行了查处。1996年会同物价、教育等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收费管理的规定》,并在9月初组织对6所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检查,清退违规收费;进一步清理预算外资金和“小金库”。1997年开展村级财政务清理工作,全县已清理23个乡镇的524个村,清理出各种应收款2339.84万元,回收欠款1839.47万元,追回贪污款25.4万元及挪用款30.46万元;全县331个村实行财务乡(镇)村联管,332个村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实行账目公开,544个村实行收支预决算制度和开支审批制度,538个村建立了财会档案制度,523个村实行了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在教育、土管、交通、城建、金融等五个系统开展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
  1999年通过治理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共查处医疗单位虚高定价的药品48种,减轻社会不合理医药负担22.4万元。2000年会同组织、人事部门对全县1998年以后受党政纪重处分的19名党员干部的奖金发放、降薪执行情况及时进行了纠正和处理;组织政府采购90批次,节约资金149.68万元。
  2003年对县公立非营利性医院的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进行了改革,缓解了药价虚高问题。2004年对全县85个乡村康庄工程进行跟踪监察。2005年开展机关效能明察暗访,发现5个单位存在问题,发出督查建议书限期整改。协助财政等部门对全县各乡镇、街道村级财务代理中心的1.6亿元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清查,清理出违规出借资金674万元。完善招投标制度,制定《评标委员会专家评标纪律》和《招投标保证金管理暂行规定》,修订和完善无标底招投标管理办法,并加强监督检查,该年共进行建设工程交易247项,金额3.35亿元;土地出让交易16项,金额2.66亿元;产权交易15项,金额458.2万元;政府采购146批次,金额864.67万元,共增收节支1.06亿元。出台招待费限额包干制度,215个行政事业单位平均降福15.3%,年节约245万元。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