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旅游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402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旅游资源
分类号: F592.3
页数: 5
页码: 573-588
摘要: 本章记述了武义县风景名胜资源的发现和开发情况。
关键词: 武义县 旅游 资源

内容

第一节 调查
  风景名胜资源调查自然风景资源的发现和开发,得益于小水电资源开发。80年代末,县委报道组在对麻阳水系小水电梯级开发以“深山夜明珠”、“长藤结瓜”为主题进行采访报道时,惊叹龙潭幽谷的美景,又组织省内媒体部分摄影记者进行采风,遂引起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指示县委办牵头,邀请省城乡建设厅、省旅游局及杭州大学有关领导、专家到武义实地考察,研讨武义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在武义籍杭州大学旅游系主任陈纲教授大力支持和县委、县政府两办的组织下,杭大旅游系的师生分批到武义,对龙潭—源口—刘秀垅—俞源—大莱口一线及郭洞的风景旅游资源进行调查。1990年8月,县政府成立风景旅游办公室,接手调查组织及景区申报。1995年编制了《龙潭—大莱口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年7月至10月,由复旦大学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王祥荣教授领队,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和上海师范大学城市与旅游学院的教授、研究生、本科生组成的调查组,对武义县风景名胜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以及《省旅游资源普查实施要则》进行。通过调查,查清武义县有旅游资源单体191个;按等级分,五级3个、四级5个、三级34个、二级57个、一级92个,三级以上的优良级42个;按类型分,地文景观38个、水域风光12个、生物景观7个、遗址遗迹3个、建筑与设施122个、旅游商品3个、人文活动6个。
  地热资源调查地热资源于70年代由萤石矿勘查和开采中发现,引起地勘单位、科研院所、大专
  院校等有关部门关注重视,先后由省水文工程地质大队、省温泉考察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水文地质系实习队、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地球物理勘察队、省第三地质大队、省地球物理勘察院、省地质矿产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及县风景旅游办公室等进行初步勘查或资料分析,为地热资源开发提供了宝贵资料。
  2000年以后,县旅游局聘请有关专家对地热田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对地热形成的地质特征、赋存条件及形成机制,提出了适用于武义地热资源勘查工作方法及建议。
  森林公园调查1985年~2001年,先后有浙江林学院、浙江大学、浙江林业勘察设计院、国家林业局华东院、浙江师范大学及县林业局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对牛头山森林公园的森林动植物、旅游资源进行考察。2004年9月,县林业局在多次多学科考察基础上,再次组织有关人员深入该区域进行细致考察,查清了牛头山森林公园有木本植物72科199属349种,野生动物4纲29目71科265种,野生珍贵植物药材110多种,还查清了该公园39处分布在牛头山、石门坑、上田等景区的五大类景观。
  2004年7月,县林业局邀请国家林业局华东院等有关专家、学者对壶山公园森林动植物、旅游资源进行考察,查清了该区域有木本植物66种33属202种,野生动物4纲16目25种,其中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各2种。同时查清四大类景观12处。
  第二节 选介
  全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及文物保护点58处(详见第三十五编第四章《文物古迹》)均为武义的旅游景点。另外还有国务院和省、市、县政府公布的一批风景名胜区,作如下简介: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为距县城西南20千米,俞源乡政府所在地。古名朱颜村,由朱、颜两姓组成。南宋末年,时任松阳教谕的俞德来此定居,逐渐繁衍成该村大族,改村名为“俞源村”。俞姓至2005年已延传至第32代,占全村472户,1401人的七成。村内有51处国家重点保护建筑。1997年9月9日公布为县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999年12月27日被中国农村社区发展促进工程组委会公布为中国民俗文化村,2000年2月18日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1年7月17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27日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上海电影制片厂和浙江电视剧制作中心,分别在此拍摄了《连心坝》、《梨园情话》、《稀奇国舅》等影视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郭洞在熟溪街道,分郭上、郭下两个建制村。宋代以前,有赵、吴等10多姓氏人合居。元至正(1350)前后,县城下何巷何寿之迁居外祖母家的郭洞,经650多年繁衍发展,成为何氏家族聚居的血缘村落。村内有32处明清古建筑。1997年9月9日公布为县级历史文化保护区。1998年12月7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2月27日被中国农村社区发展促进工程组委会公布为中国民俗文化村,2000年2月18日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2003年11月27日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自古有“长寿村”之称,全村2000左右人口中,70岁以上的古稀老人有140多位。村落遗存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古民居建筑都有木雕、砖雕和石雕装饰,不乏雕刻精品。饮食文化方面,有制作消灾馒头、干糕、冻米糖、糖皮炒馅餜、红曲酒等食品的传统。民俗文化方面,有迎佛、迎胡公、荡湖船、锣鼓班等民间文艺活动。宗教文化方面,有组织祭祖等活动。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详见第九编第五章第四节同名目)
  温泉旅游度假区位于熟溪街道溪里,距县城约7千米,占地面积905公顷。该处热矿水据多年检测pH值7.4,为中—弱碱性矿水,水化学组分含量:溶解性总固体510mg/L,属低矿化度矿水。氟22.7mg/L。偏硅酸60.5mg/L。碳酸氢钠369.1mg/L。锂1.2mg/L、锶0.2mg/L、锰0.32mg/L。另外还含有钾、钙、镁、硫酸根、氯根、游离二氧化碳气体等常量元素。水质类型为HCO3·SO4—Na(Ca)型。该热矿水水量、水温、水质较稳定,且有随深度增加,水温明显升高趋势。据辽宁省康复中心、鞍山市汤岗子理疗医院、浙江医科大学等教授、主任医师对该热矿水的医疗评估和应用意见,肯定了该区热矿水为医疗矿水。区内包括溪里和鱼形角两处温泉。1998年国家旅游局列为重点开发项目。其中溪里温泉计算热矿水资源量达4187m3/d,属大型温泉规模,允许开采量为3578m3/d,井口水温达39.6℃~43.6℃。
  鱼形角温泉距溪里温泉2千米,水温36℃~39℃,水量约1248m3/do
  龙潭——郭洞省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5月3日由省政府公布,1996年10月改为现名,总面积为5800公顷,包括龙潭、源口、刘秀垄、大莱口和郭洞5个分景区。分布在白姆乡、俞源乡、王宅镇、
  熟溪街道。其中龙潭景区主要景观有步云梯、三级瀑、龙潭湖、盘山长渠等;源口景区主要景观有源口湖、禹王庙、金山庵等景观;刘秀垄景区分双岩洞、刘秀岭、洞前、岩坑和俞源村5个小区,主要景观有刘秀洞、大红岩、媳妇岩等丹霞地貌景观及俞源村明清古建筑群;大莱口景区分大莱口、石井里、马公堂3个小区,主要景观有风水桥、吓纱崖、滴水潭、石井、老鹰岩、九天瀑布等;郭洞景区有郭下、郭上村明清古建筑群,还有石牌坊、文昌阁、宝泉寺等人文建筑。村落形成“山环如郭、幽邃如洞”的景致,故名“郭洞”。郭上村北虎山之麓有漳泉,宝泉岩山腰有宝泉,故又雅称郭洞为“双泉古里”。
  壶山省级森林公园(详见第九编第五章第四节同名目)
  台山市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3月,公布为县级,1997年11月公布为市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12月批准为国家AA级景区。在柳城畲族镇,离县城西南30千米,是宗教旅游观光胜地。台山是浙南名山括苍山的余脉,山顶平坦如台,相对高度900米,面积近5公顷。台山拔地而起,巍然耸立,以山奇、崖陡、风清、景秀为特色,如世外桃源。山顶有建于北宋乾德年间(963~968)的台山寺,山上站立一座15米高的露天大佛。山内有妙云清风、来翠望月、步云远眺、松林听涛、伏虎怀古、悬镜神屏、仙井玉露、天池观鱼、静水龙崖、环廊钟鼓十景。山外有华山石剑、三石碧潭、清修古樟、挂岩御史、虎丘闻啸、荷洋映辉、七峰夕阳、眉茶碧波等八景。
  石鹅岩市级风景名胜区1993年3月公布为县级,1996年12月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12月批准为国家AA级景区,在壶山街道,位于县城西北7千米的后舍村北面。景区内有天然石洞,高20余米,面积0.32公顷,名慈航洞府,洞中有年代久远的寺庙建筑。洞东绝壁半空有隧道,长280米,可通“巨石阵”、“红军洞”等景点。景区南侧有教隆寺水库,改称石鹅湖,水面17.7公顷。湖周山绿峰奇,湖中有半岛,常年有白鹭栖息。石鹅岩后山有一天然石梁,高30多米,长40多米,宽15米,气势磅礴。梁上平坦通道,梁下涧水缓流,人称“吴越第一梁”。湖边还有一岩壁斜洞,名潜龙洞,洞中常年流淌清泉,形成三级跌瀑,1930年曾是武义北营红军指挥部所在。石鹅岩顶上建有石亭,称石鹅亭。
  大士岩县级风景名胜区(详见第一编第三章第七节同名目)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