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资流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37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物资流通
分类号: F252
页数: 5
页码: 547-551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6-2005年武义县物资流通的情况,包含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农副特产品收购。
关键词: 商贸 物资流通 武义县

内容

第一节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可分为农业生产资料和工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主要由供销社系统经营,工业生产资料主要由物资系统经营。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生产资料的经营逐步由个私商业取代。
  农业生产资料
  县供销社农资公司是全县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药为主)供应的专业公司。1986年,在多渠道竞争和需求猛增、货源紧缺情况下,组织180人(次)奔赴6省市,调进化肥43962吨,供应农药391吨,使全县化肥、农药没有出现严重脱销。1987年全县农业生产销售额1525万元;供应农用化肥37015吨;供应农药479吨;还有农用薄膜17吨,中小农具80628件。
  1988年国务院规定尿素、硝胺、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只能由经过批准的部门和企业专营,化肥农药实行计划分配,价格采用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计划分配的化肥项目由省、地(市)、县、镇乡逐级按项目对象进行分配。1991年,随着全县农业经济发展,计划分配的化肥货源,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求,县农资公司组织计划外化肥4304吨,高价调进钾肥1800吨。是年农资销售额2485.4万元,供应化肥46630吨、农药568吨。全县3415万公斤订购粮,兑现尿素4098吨、碳胺4090吨。
  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深入,化肥农药的供应也发生了面广点多、量少次多的变化。为此,供销社先后开办与农技站合办的“植物医院”和“庄稼医院”,为农民的农作物生产提供诊断、巡诊、开方、咨询辅导,提供农药、化肥拆零供应等一条龙服务。1996年“庄稼医院”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技术辅导、咨询3908人次。是年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出现多渠道供货,全县农资代销点实行连锁经营,计划分配的粮挂化肥、农药、农用薄膜乃占主要数量。全县粮挂化肥由粮食局统一印制“化肥供应票”,每担订购粮限定供应8公斤尿素,农民凭粮食交售证和化肥票到供销社购买。粮食、棉花等专项农用薄膜由县计划委员会、物价局、农业局、供销社联合分配到全县各乡镇、林场、果园、良种场,还有救灾、扶贫等专项优惠价格化肥,都实行统一分配,由供销社按计划数量供应。1997年,化肥市场从计划管理开始向市场调节转轨。实行以供销社农资公司为主渠道,农业植保站、土肥站、农技站和农资生产企业为辅助渠道的一主二辅体制。同时逐渐变成供销社农资公司、化肥生产企业、农业三站三条渠道并行,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市场价格机制,放开化肥零售价格。1998年出现集体、个体多头经营,打破了供销社独家专营的局面。省调拨化肥总量失衡、工厂生产计划失控,出现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倒挂,导致粮挂尿素亏损经营。1998年国务院决定,对化肥流通的管理改为间接管理为主,发挥市场配置化肥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取消指令性生产计划和统配收购计划,由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自主进行购销活动。1999年不再实行“粮肥挂钩,综合作价”的化肥供应办法。
  1998年10月,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改制为股份合作的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责任公司,至2005年逐年在全县建立起197个农资供应下伸点(其中供销社173个,农业三站24个):包括县城关51个、桐琴21个、王宅44个、柳城33个、新宅22个、桃溪26个。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专项管理,全年农资销售额2267万元,供应化肥19161吨,其中尿素4190吨、碳酸氢氨8234吨、磷肥3562吨、其他肥料3175吨。供应农药500吨,其中杀虫剂类235吨、杀菌剂55吨、除草剂210吨。
  工业生产资料
  工业生产资料中钢材、水泥、煤炭等几种主要产品原来由县物资系统凭县计划委员会计划供应,90年代后逐步取消计划供应,市场放开,经营活跃。经几年发展,县城已形成了城北路汽摩配和武阳西路机电、机械、五金等经营工业生产资料特色街,经营者均为个私商业。
  第二节 生活资料
  1996年,全县供销社系统进行改制前经营生活资料的网点有326个,柜组1630个,营业员721人,商品有20多大类,3976个品种。
  副食品
  肉禽蛋1985年政府取消生猪派购,个体经营户参与经营,结束了国营食品公司独家经营的格局。1990年食品公司收购生猪78671头,销售肉猪28642头,外调生猪47579头。1999年起猪肉市场完全由个体经营户经营。食品公司1986年销售家禽5300羽、鲜蛋5900千克;1990年销售家禽2500羽、鲜蛋13000千克。1991年以后,禽蛋市场完全市场化,国营食品公司停止经营。
  火腿1986年武义火腿由县食品公司所属的国营企业武义火腿厂、柳城火腿厂和桐琴火腿厂生产,其成品盖“金华火腿”字样,由上级公司按计划调拨运销,县食品公司独家经营。1996年开始出现私营火腿加工企业。2000年县食品公司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次年停止火腿加工业务,全部由个体户加工。
  蔬菜1986年全县有蔬菜基地28.8公顷受政府扶持,蔬菜实行产销直接见面,价格随行就市,国营蔬菜副食品公司做好淡旺季市场调节。为保证节日、淡季、灾期市场的正常供应,政府给予一定的蔬菜补贴。1993年鲜菜补贴取消,蔬菜产销直接由市场调节。2005年全县有蔬菜播种面积6013.33公顷,其中高山蔬菜基地2000公顷,四季豆等高山蔬菜远销杭州、上海市场。县内市场蔬菜淡、旺季均由贩销户调剂补充。县城有星光、下王宅、溪南、南丰、江山新村5个蔬菜市场,市场供应品种多、数量足。
  水产有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之分。1978年后全县涌现出不少养殖专业户,还建有鱼种场,品种增加到近60种,市场供应充足。海水产品从外地购进,原以干品为主,自金丽温高速公路和金温铁路建成后,海鲜产品涌入武义市场,而且品种逐年增加。水产品的价格也已全面放开。
  生活用品
  1988年,生活用品的价格实行“双轨制”,一度出现物价上涨过猛,社会上刮起抢购风,23种生活必需品出现脱销断档。县政府决定自1988年9.10月起分别实行食盐、火柴定量供应,肥皂限量供应,食盐、香烟实行专营专卖。是年,供销社生活资料的供应量主要有:卷烟582841条,各种白、黄、啤酒合计2904451千克,食盐2085705千克,煤油130021千克,柴油1554001千克,玻璃1794平方米,水泥768吨,电灯泡207389只,自行车9278辆,电风扇6454台,电视机2013台(其中彩电93台),收录机1144台,洗衣机116台,电冰箱123台,棉布624242米,毛巾147315条,棉被胎9089千克,汗背心、棉毛衫裤130640件,毛线25765千克,各种锦纶袜156350双,各种胶、皮、塑鞋合计298974双,保温瓶37825只,钟表1907只,缝纫机3852架,其他还有手电筒、电池、牙膏牙刷、肥皂、火柴等等。1989年下半年市场需求逐步降温,部分商品价格回落,市场趋稳。
  1990年底国家商业部通知:“放开小商品价格,把小商品定价权真正交给生产者和经营企业,企业把小商品价格纳入市场调节轨道,价格随行就市。”是年,全县从事食品商业经营户2428户,从业人员3529人,从事百货商业771户,从业人员983人,网点遍布城区主要街道及巷弄。此后,在县城相继建起了武阳路的商贸中心,解放街的紫金五圣商业中心、汇景商场、宏马时代广场、金星商城和城东路的南苑商厦及2000年旧城改造已拆迁停业的解放街购物中心、百货世界、金星服装市场和东升路小商品市场等经营生活资料综合性市场,形成了壶山街服饰、解放街综合商业等经营生活资料的特色街。
  第三节 农副特产品收购
  1986年供销社收购的农副特产品有十几个大类三百多个品种,收购总值1857万元,大宗农副产品有棉花、茶叶、蚕茧、毛竹、木炭、中药材等近20种。1990年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值1768万元,产品有十多种。
  1992年省政府提出“要冲破计划经济的观念和做法,树立市场为导向的新观念,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放开农产品经营”。随后几年,供销社经营的大部分农副产品基本放开,1996年桃溪、王宅、新宅供销社的农副产品收购业务已经很少。壶山、东皋、茭道供销社还有茶叶、蚕茧、棉花少数几宗。柳城供销社还收购了蚕茧、茶叶、箬叶、板栗、黄豆、番薯丝等自收自销,保持着为农服务的传统,坚守着传统农副特产品收购。
  1998年县政府成立武义县茧丝绸公司,归属供销社特产公司经营管理,蚕茧实行“统一经营、统一收购、统一价格、统一调拨”的体制,茧市场趋于稳定,茧产量的70%分配武义县的泉溪、桐琴、柳城范围的丝厂,30%用于市场余缺调剂。供销社特产公司收购的蚕茧,2000年为484.4吨,2005年为276.2吨。
  21世纪后,农副产品的购销已不仅是传统的收购、推销方式,各项农产品项目实行专业化农户合作,提升规模、上档次、打品牌、拓展市场。供销社创办领办了宣平板栗、桃溪蚕桑、锦源蚕业、寺后果蔬、俞源九龙山有机茶等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为社会提供了农产品,又创造了农产品价值,直接受惠于农民。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