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36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分类号: F721.2
页数: 2
页码: 532-533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6-2005年武义县供销合作商业的经济发展概况。
关键词: 供销合作 经济 武义县

内容

1986年县供销合作商业基本上完成了由官办改民办的体制改革。同年下设壶山、新宅、东皋、泉溪、茭道、王宅、桃溪、柳城8个基层社,29个分社和农资、副食品、土产、工业品4个公司,茶厂、第二食品厂2家企业,298个营业网点,干部职工1837人,经营工业品、糖烟酒、饮食、副食品、旅馆照相、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等业务,商品销售总额达10529万元。同年,遵循为“三农”服务宗旨建办了2500锭的县麻纺织厂。
  1988年年底,固定资产1446万元,流动资金575万元,干部职工数增加到1912人,经营网点增加到322个,大多数区、乡所在地的供销社都建成了商业楼。生产经营机构增加了特产专业公司和3家工厂,减少了泉溪基层社。商品总销售16837万元,实现利润303.8万元。
  1989年始,经营的商品和农副产品收购开始放开,原来的经营项目和流通主渠道优势以及城乡联结的纽带不断失去,经营的品种和范围萎缩,导致经济效益逐年滑坡。至1990年,全县供销社利润66.4万元;至1991年,亏损84.3万元。是年,第二食品厂由县麻纺织厂兼并,改为该厂的短纺车间。
  1993年改革不断深入,全县378个门店有362个落实了各种经营承包责任制,其中284个实行了社有个营,276个门店共抽回铺底集体资金286万元。
  1996年县联社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武义鸿达(集团)总公司,实行县联社和鸿达总公司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核定事业编制22名,保留行政级别,经济实体有20家企事业单位。
  1998年元旦,鸿达商城开业,相继成立了茧丝绸公司、土产日杂有限公司、农资责任有限公司,并逐年建立全县197个农资经营网点。11月,县政府成立烟花爆竹安全经营管理办公室,规定全县的烟花爆竹批发业务统一由县供销社土产日用杂品有限公司专营。供销社担负政府防洪防汛草袋的储备任务,每年至少储备应急防汛草袋6000只,由县防汛防旱指挥部统一掌握,以备抗洪抢险应急之用。
  2000年,县联社更名为县供销合作总社(简称县总社),改县和基层二级社务委员会为县总社一级社务委员会,实行“一县一社”新体制。2001年,完成了全部企业职工的身份转换。10月,县工业品公司和县购物中心商场因旧城改造拆迁被撤销。2002年,县总社牵头与省茶叶公司、白姆砖茶厂三方合资创办了“浙江武义骆驼九龙砖茶有限公司”,成为全国定点边销茶生产经营企业。2003年,由土产日杂公司在东皋工业园区建立废旧金属市场,次年投入试营业。截至2005年,县总社共领办和创办了11家专业合作社。入股社员576户,带动农户2360户,种养殖面积1490公顷,专业农户产值6000万元,社员股金65万元,专业社总资产438.7万元,所有者权益265.5万元,内部积累风险金、公益金和生产发展基金36.4万元。
  2005年12月,县政府明确,县总社是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是全县供销社系统的主管部门,核定机关行政编制1名,事业编制10名。内设机构:办公室、财务科、资产管理科、业务科。下属单位有鸿达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土产日杂有限公司、特产有限责任公司、经纬纺织有限公司、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茶业有限公司、砖茶有限公司。保留武阳中心供销社,撤销柳城、王宅、东皋3家中心供销社,重组了柳城供销社有限公司、武阳供销社有限公司。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