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供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33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供电
分类号: TM72
页数: 4
页码: 512-5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供电的情况。其中包括供电机构、供电区域、供电量及负荷等。
关键词: 武义县 电力 供电

内容

第一节 供电机构
  沿革
  1984年5月,武义县电力公司改为武义县供电局。1986年1月,县供电局进行经济体制改革。1988年1月,县供电局实行局长承包经营责任制。1993年1月,成立武义通达实业总公司。1993年2月撤销供电工区,各供电所归局直接管理。1993年12月28日,位于温泉南路100号的武义电力大厦落成,供电局迁址到武义电力大厦。自1994年至2005年局机关内部机构设置及所属企业几经变化。2005年年底局行政机构设置为:二室六科,即局办公室、多种经营办公室、生产技术科、电力营销科、安全保卫科、财务科、企业管理科、科技信息科。全局共有职工558人,其中在编全民职工274人,代理制劳务工50人,专职电工38人,临时合同工196人。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3人,中级31人,助工40人,技术员17人。
  供电网点
  武阳供电营业所所址县城电力大厦。创建于1982年,原名壶山供电所,1992年9月更名为现名。负责县城城区用户供电业务。2005年年末下设装表接电、抄表收费2个班。
  城关供电营业所所址县城温泉南路农电大楼。创办于1982年,供电范围有原履坦、寺前、桃溪滩、邵宅、白溪、茭道、溪里等7个乡镇132个村。2005年年末下设线路班和营业班。(1991年10月至1998年2月,该所曾并入武阳供电所)。
  城北供电营业所所址白洋渡武义经济开发区。2005年2月从城关供电所分离组建该所,辖白洋街道(邵宅、白溪)、茭道镇和武义经济开发区57个村,百花、白洋、深塘、茭道等工业园区。下设线路班和营业班。
  桐琴供电营业所所址桐琴镇东皋村。1973年2月为桐琴供电站,1982年更名为桐琴供电营业所。1992年10月至1998年2月,曾并入武阳供电所。1998年2月至1999年6月并入城关供电所。1999年6月恢复桐琴供电所。管辖桐琴、泉溪2镇91个村和工业园区供用电业务,下设线路班和营业班。
  王宅供电营业所所址王宅镇王宅村,辖1镇(王宅)2乡(白姆、俞源)。1973年2月设王宅供电站,1982年改名,下设线路班和营业班。
  新宅供电营业所所址新宅镇大殿村。1973年2月,设新宅供电站,1982年更名为新宅供电营业所。辖新宅镇、大田乡供电所。所内不设班组。
  柳城供电营业所所址柳城镇北门。1982年创办,管辖柳城畲族镇、三港乡、大溪口乡、西联乡供电所,设线路班和营业班2个班组。
  桃溪供电营业所所址桃溪镇陶村。1983年新建,1991、1999年曾两度并入柳城供电所而更名为桃溪供电营业厅。2005年1月改名桃溪供电营业所,辖桃溪镇、坦洪乡范围供电业务,所内不设班组。
  第二节 供电区域
  县网供电区
  1984年底,新塘乡、明山乡通电,至此,与大电网相连的县电网覆盖县内全部乡镇。1986年9月、1988年8月、1993年5月,35千伏徐村、桐琴、履坦变电所相继投运,以区为单位的县网供电网络基本建成,逐步形成县城、王宅、柳城、新宅、桐琴、城关六个供电区。2005年,由于35千伏茭道变电所和110千伏百花变电所相继投运,形成了城北供电区,供电范围为白洋街道邵宅、白洋片及茭道镇。为深塘、白洋、百花山、茭道等工业园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电力保障。
  自供区
  茭道自供区80年代后,随着乡村用电量的增加,供电矛盾日渐突出。1990年5月,县供电局对该自供区的原邵宅、白溪的19个建制村供电进行接管改造,纳入县电网城关供电区。1994年6月,县供电局、农电总站成立茭道农电管理站,对茭道乡的自供区实施接管改造。1995年,永康市油坑等5个村由永康市供电局调整至永康市电网。2001年,东风莹石公司改制,35千伏茭道变电所投运,杨家、周岭变电所停运,茭道自供区供电业务全部归县供电局管理。
  麻阳自供区80年代,金华县箬阳乡其他11个村从武义县供电的4个村延伸,直至全乡所有的村均由麻阳电站供电,其供电线路私拉乱接严重,供电质量差。90年代,该乡用电剧增,供电线路不堪重负,多次发生供用电纠纷,引起2县政府及金华市政府的重视,多次调解矛盾。1999年12月,箬阳乡14个村的供电转接至金华县电网。2005年,县供电局投资86.8万元架设及改造线路,是年12月,除下山脱贫的龙潭村外,其余白姆乡麻阳等5个村由县供电局接管供电,至此麻阳自供区不复存在。
  第三节 供电量及负荷
  1985年,武义县供电量8838.65万千瓦时,最高负荷1.21万千瓦。1987年,县供电量首次超过1亿千瓦时。1990年县工业用电量突破1亿千瓦时。
  进入21世纪,武义县供电量每年以20%以上的幅度快速增长。2002年,县供电最高负荷达5.3万千瓦。2004年,县供电量超过5亿千瓦时。2005年供电量71980万千瓦时,是1985年的8.14倍;最高负荷首次突破10万大关,达11.39万千瓦,是1985年的9.41倍。
  第四节 电网调度
  调度设施
  1986年,县电力调度所设在原武义电厂配电室,面积40余平方米。有专职调度员4人,载波通讯2人。自制县电力系统模拟图板,购置20门调度通讯总机。1989年9月,电力调度所移至新建的县供电局电力文化宫5楼,面积增至80余平方米。1990年7月,新安装县电力系统模拟图板9列,购置1套遥测远动接收装置,对县网内变电所及35千伏并网电站实现遥测、遥信。1993年12月,电力调度所搬至新建的电力大厦,调度大厅设在12层,面积160平方米,通讯机房设在11层。1994年7月,金华电业局把县境内110千伏变电所主变35千伏开关以下设备下放给县电力调度所调度。1995年,调度自动化系统投运,新置14列微机控制、灯光变位和远动接口的镶嵌式标准模块模拟盘,全县各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及各进出线的开关位置、负荷等运行状况一目了然,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行县网的负荷管理和设备停役复役操作的调度管理。2005年,电力调度所有职工6名,其中主任1人,运行方式和继电保护专职技术人员1名,调度员4名。
  运行方式
  1986年,武义县电网主电源从110千伏金武线提供,备用电源为35千伏金杨线。通过110千伏武义变电所武下(武义至下杨)、武村(武义至徐村)、武桐(武义至桐琴)线等放射形供电至下杨、柳城、新宅、桐琴等地,电源单一,运行方式缺少余地。
  1990年,35千伏杨柳线建成投运,备用电源自投装置的安装,35千伏下杨、徐村形成一主一备的环形供电方式。1996年4月,110千伏柳城变电所和35千伏下杨变电所通过35千伏杨柳线形成环形供电。1996年,220千伏永康方岩变电所投运,县电网从金华变电所单一电源变为金华、方岩双电源供电。2005年又增加了220千伏永康倪宅变电所经过110千伏东皋变电所一回电源。县电网运行方式日趋灵活可靠。
  2005年年末武义县电网正常运行方式见2005年年末武义电网正常运行方式示意图
  电网调度自动化
  1995年4月,省电力工业局批准“武义县电网调度自动化规划”。7月1日,正式投入实用化考核。1996年1月,通过省市电网调度自动化的验收,成为金华市首家通过验收的县级单位。总投资为144.5万元,主站监控系统采用南京自动化研究院的WJ-410系统,建成投运有徐村、桐琴、履坦、下杨及武义变电所5个工作站,采用南京自动化研究院DFY-2000型直流采样的远方终端装置。采用载波通讯为主、无线通讯为备的通道。此后,主站、通讯通道经过数次更新、升级,工作站亦不断增加。其中主站设备分别于1998年4月、2002年6月、2003年6月3次升级改造,最后更新为南京力导电子系统研究所的SE-900C型设备。2001年8月,通讯通道改为光纤为主、载波为备。截至2005年年底,已建成厂站12个,遍及县内110千伏变电所、35千伏变电所、三港电站及三美热电厂,实现了县供电局所属110千伏柳城变电所、35千伏下杨、徐村、履坦、茭道、古马变电所的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的四遥监控及金华电业局所属由县供电局代管的110千伏武义、熟溪、东皋、百花变电所及三港电站、三美热电厂的遥测、遥信的二遥监视。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