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济开发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31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经济开发区
分类号: F127.9
页数: 3
页码: 467-46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发展情况。
关键词: 武义县 工业 经济 开发区

内容

机构
  浙江省武义经济开发区的前身是武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7月5日,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武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1993年11月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武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定名为“浙江省武义经济开发区”。金华市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仅金华、兰溪、武义3家。
  1992年12月,县委、县政府颁布《武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暂行规定》,对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管委会的性质、职能、管理权限等作了明确规定。浙江省武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是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县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担负着经济开发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建设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成立之初,内设机构为一室三部:办公室、经济发展部、地政规划部、财税工商部,暂定行政编制10人。1996年10月,县委对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作了调整,核定管委会内设机构为一室三局:办公室、组织劳动人事局、经济发展局、地政规划建设局,部门派出机构:土管分局、财税分局、工商分局,实行双重领导,编制在原单位。2001年9月管委会与白洋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管委会主任兼任白洋街道党委书记,第一副主任兼任白洋街道办事处主任。2002年6月,县委〔2002〕67号《关于浙江省武义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批复》,将管委会内设机构调整为一室三局: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地政建设局、规划发展局。部门派出机构:国土资源分局、工商分局,实行双重领导,编制在原单位,业务上接受原单位指导,日常工作接受开发区管委会领导。核定开发区管委会编制30名,其中行政编制8名,事业编制22名,事业编制干部依照公务员管理。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3年至1994年,县委、县政府划出老城区东北边缘的县后畈作为开发区首期开发,它由北岭商业小区和武阳路两侧商住区及白洋渡、胡处、武东桥工业小区组成,规划面积2.18平方千米,首期开发用地79.33公顷,其中商住小区33.33公顷,工业小区46公顷。开发思路是“依托老城,全面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服务配套,讲求效益”,以商住开发为主,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集聚第三产业,形成县城新区。1993年横贯开发区的40米宽大道武阳路开工兴建。
  第二阶段为1995—1999年上半年,由商住开发为主转移到工业开发为主,指导方针是“以工业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以引进外资为主”。1995年7月,开发区范围调整为:东至邵宅粮站丘陵、白阳山脚、武义江;南至武阳路南侧延伸100米的路、武义江;西至星光预制场、油库、北岭洞、金华老路、金温铁路;北至塔山水库、县建材厂。规划面积11.78平方千米,其中商贸住宅区占1平方千米,工业区占6.3平方千米。重点是白洋渡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开发面积1平方千米,基础设施投入5000万元,引进总投资1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06家,初步形成五金机电、服装服饰、印刷包装、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群。1999年,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县的16.9%、25.3%和17.7%。
  1995年,委托金华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武义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1999年3月,《武义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评审,开发区环境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根据《报告书》要求,开发区积极引进一类企业,严格控制二类企业,谢绝三类企业。
  第三阶段为1999年下半年至2005年,向邵宅中远期控制区拓展新工业区——百花山工业区。实施“依托老城,发展新区,通过开发促进新区形成,以新区模式建设开发区”的开发战略。到2005年止,已开发面积10.3平方千米,其中商贸住宅区2平方千米,主要是北岭小区、商贸中心、友谊小区、园丁小区、邮电新区、丹阳小区、康园小区、鸿基花园、温泉别墅小区等一批商业、居住区;工业区8.3平方千米,主要是白洋渡工业区和首期开发的百花山工业区、白洋工业区。根据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需要,2005年,开发区管委会将远期规划面积扩大到46平方千米。四至范围为东至白洋街道深塘村,南至东升路,西至白洋街道朱村、湖塘沿村,北至白洋街道汤村。区内地形起伏不大,属丘陵地带,开发用地以山坡地为主,部分溪滩地,占用农田较少。2001年百花山工业区建成总长7000米的自来水引水工程;2002年总投资960万元建成北通上茭道330国道、南接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互通口干道。2005年,总投资3600万元的白阳山隧道竣工通车。道路、供电、供水、通讯、宽带、有线电视、绿化、路灯等设施配套齐全,区内有主干道15条,支干道50条,建有温泉山庄公园、塔山公园、火车站广场和百花山广场。
  百花山工业区位于县城东北部,离县城8千米,东至白阳山,南至武义江,西至朱村、湖塘沿,北至汤村,规划面积20平方千米,其中首期规划开发面积6平方千米。百花山工业区内有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互通口,44省道上松线,还设立温州工业城和扶贫小区。为吸纳温州客商前来投资兴业,设立温州工业城开发项目,首期开发面积1平方千米。到2005年年底,已引进温州企业20家。为带动南部山区经济,促进县域内南北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县委办〔2003〕98号通知,设立扶贫小区作为南部山区乡镇实施异地招商引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扶贫工业小区位于百花山二期工业区内,武义县城控制外环线以北,44省道以东,首期开发面积1平方千米。扶贫工业小区实行“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开发区管委会为该小区做好“七通一平”(供水、供电、道路、通讯、宽带网、有线电视及土地平整)。引进的企业可享受税收留用的优惠政策。到2005年年底,该小区已引进企业10家。
  开发成果
  到2005年年底,全区累计引进工业企业288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6家,累计引进资金68.9亿元,协议利用外资496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80万美元。初步形成了五金机械、汽摩配、文旅休闲用品等三大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三个主导产业涵盖了全区70%的企业,形成的经济总量占全区80%以上。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家,产值占全区的80.4%;年工业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浙江沪江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武义恒友机电有限公司、浙江武义隆达园艺家具有限公司、浙江正点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太平工贸有限公司、浙江美特投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意达电器有限公司等7家,其中沪江、恒友年产值超2亿元;年工业产值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的企业有8家,年产值1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企业有66家;全县工业产值前100名企业开发区占30家。全区有外贸出口加工企业80家,其中自营出口企业35家,浙江美特投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区内规模最大的自营出口企业,年自营出口超千万美元。全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出口交货值72.59亿元,财政收入6.28亿元。2005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6.58亿元,出口交货值18.2亿元,自营出口7294万美元,财政收入1.4亿元。这些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县的比重,分别从1993年的0.92%、0.20%、0.01%和0.1%提高到2005年的27.6%、35.2%、30.2%和20.0%,分别年均递增31.1%、73.4%、66.0%和24.6%。新增就业岗位3万多个,并吸引全国10多个省市区技术人才2000多人。在开发区周围,有30多个村搭乘工业化快车,基本实现与城市接轨,约有四分之一村民在开发区企业打工。开发区的面积、人口约占县城新辟城区、新增人口总数的60%。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