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有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290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国有工业
分类号: F421.3
页数: 4
页码: 441-4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国有工业的经济发展情况.
关键词: 武义县 工业经济 国有工业

内容

1986年,武义县所属全民所有制(简称国有;在计划经济时代,称地方国营)工业企业52家,固定资产原值8285万元(净值5996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8674人,工业总产值该年价11018万元(按1990不变价11279万元),工业净产值3230万元,利税总额1706万元。在武义县域内的金华市经委所属的国有企业东风莹石公司,是年固定资产原值2193万元(净值1381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2478人,工业总产值现行价1720万元(按1990不变价1791万元),工业净增值678万元,利税总额618万元;1990年,东莹公司固定资产原值3501万元(净值2238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2703人,工业总产值现行价5026万元,利税总额809万元;至1995年,东莹公司固定资产原值16017万元(净值9686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2565人,工业总产值现行价8881万元(按1990不变价6616万元),利税总额1216万元;2000年东风莹石公司实施改制,至2002年解体。
  1988年,推行第一轮厂长(经理)承包经营目标责任制。全县56家国有工业企业中有23家与主管部门县经委签订一定三年(1988年~1990年)承包经营目标责任书,实行承包经营。各企业加强管理,开展增产、增收、节能、节电的“双增双节”活动。是年,净增产值1亿元,净增利润200万元。棉纺织厂、水泥厂、有机化工厂等9家企业达到市级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标准。水泥厂等4家企业达三级计量合格。全县在建项目56个,总投资6787.6万元。主要用于棉纺织厂1万纱锭扩建,水泥厂年产1000吨水泥生产线扩建,酒厂年产5000吨啤酒生产线、有机化工厂开发的乙型石油脂、麻纺织厂2000锭麻纺生产线等技改项目。投产后年新增产值2000多万元,创利税500万元以上。
  1989年,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开展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新花色、新包装的“四新”活动。全年开发新产品、新品种70种,其中通过省级鉴定16种,有机化工厂的乙型石油脂、制药厂的肝安糖浆被评为省优秀“四新”产品;无线电厂的火灾自动报警器被评为省优秀新产品;机引犁耙厂的双向单铧犁、无线电厂的防盗安全转铃、茶机厂的自动抖筛机、伞厂的倾斜式万向遮阳伞等4种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四新”产品出口创汇值达1559.95万元,为全县“四新”产品创汇值最高的一年。有机化工厂烧碱、棉纺织厂45支JC纱、锅炉厂0.3吨卧式快装锅炉被评为省优质产品。武义酒厂的“武义大曲”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参加全国首次食品博览会展出。
  1990年,与县经委签订合同的第一轮承包经营企业目标责任制全面完成。合同期内标的工业年产值12800万元,实际完成21359万元,超额59.9%,标的利润为3257.3万元,实际完成4216.23万元,超额完成29.4%。23家承包企业中,得奖12家,赔9家,不奖不罚2家,赔款金额5602元。棉纺织厂、有机化工厂、供电局、锅炉厂、陶器厂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1991年,开展第二轮国企承包经营目标责任制,仍由第一轮承包的23家国企承包经营。各企业开展“产品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是年,净增产值19129万元,节煤3163吨,主要产品质量稳定率达80.8%。武义锅炉厂生产的0.5吨至0.7吨双层炉排蒸汽锅炉获部优产品称号。为带动全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县政府首次确定全县25家企业为县重点骨干企业,其中国有企业为棉纺织厂、酒厂、水泥厂、锅炉厂、供电局、萤石矿山公司等7家,并出台搞活县重点骨干企业的24条扶持政策。银行向25家重点骨干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亿元,县财政部门对制药厂、水泥厂、酒厂等骨干企业给予产品减免税的优惠政策。
  1992年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工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全县国有工业年总产值按当年价2566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5301万元,利润1461万元,比1990年分别增长32.64%、24.58%和82.63%。
  1993年第二轮承包经营责任制到期。有机化工厂、水泥厂、供电局、锅炉厂、机床厂5家特殊贡献企业获重奖,8家未完成目标的企业分别处以268元至1000元赔罚,其他企业不奖不罚。同时,国有工业机制不活,历史包袱沉重等弊端暴露出来。年底,国有工业企业历年来存在未弥补亏损计2537万元,潜亏1967万元,其中待处理财产损失1113万元,递延资产238万元,应付工资福利470万元,待摊费用146万元。
  1994年,随着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搞活国有工业机制,由承包经营深化到产权制度改革,开展企业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有机化工厂、酒厂、水泥厂、机床厂、印刷厂、矿山公司、第二酒厂等7家企业首批改组为股份合作制。法定企业名称由“厂”改为“有限公司”,重新登记注册。7家改制企业总股本5222.53万元,其中:国家资产1756.17万元,占33.63%;企业资产2879.57万元,占55.13%;企业职工股金586.79万元,占11.24%。职工股金采取保息分红,并且从企业资产中配给职工量化股参与分红,武义化工实业总公司三年内职工红利达到职工股本金的130%。是年11月,武义无线电厂因资不抵债依法破产,成为武义第一家破产国有企业。
  1995年是国有工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工业企业59家,从业人员9074人,固定资产原值35071万元,工业总产值当年价53109万元(按1990价36886万元),销售收入现行价51135万元,技改投入3140万元,利税3580万元,达到了“八五”时期历史最高水平,赢得“兰溪大将,武义小老虎”美称。县经委10项经济指标考核列全市第二,经济增长幅度列全市第三。是年,县经委根据县政府制定出台相关考核奖励办法给予兑现:武义发宝酒业总公司、武义化工实业总公司、武义锅炉厂、武义棉纺织厂、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武义犁耙总厂、武义县供电局等企业获工业企业规模效益奖;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武义嘉顺服装有限公司、武义犁耙总厂、武义造纸厂等企业获出口创汇大户奖;武义棉纺织厂、武义白洋建材有限公司、武义化工实业总公司、武义发宝酒业总公司、武义锅炉厂、武义供电局、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武义犁耙总厂、武义县医药公司等企业获创税利大户奖。
  1996年,贯彻执行国务院〔1996〕46号《关于建立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通知》和省、市政府关于扭亏增盈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全县规模最大的棉纺织厂和全县创利税大户化工实业总公司被省计经委列为全省重点扭亏脱困企业,卫生用品厂、大田电厂、矿山公司被市经委列为全市重点扭亏脱困企业。县计划经济委员会根据国务院、省、市、县政府提出的用3年时间实现扭亏增盈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与亏损企业签订扭亏脱困工作目标责任书,增强扭亏责任感。翌年,为加大扭亏脱困工作力度,县计经委下发武计经〔1997〕1号文件,提出促进亏损企业减亏、限亏、扭亏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至1999年年底,除化工实业总公司、矿山公司进入破产、歇业程序外,棉纺织厂盈亏相抵增利0.5万元,卫生用品厂增利1.7万元。化纤厂、造纸厂、犁耙厂、印刷包装有限公司、陶器厂等亏损额不大的微亏企业实现扭亏为盈目标。
  1996年至2000年,国有工业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矛盾集中反映出来,国企步履艰难。企业数、工业年产值、利润总额等均在下降。
  2001年,根据县委〔1999〕36号《关于武政〔1997〕46号和县委〔1998〕46号文件的补充意见》、县委〔2000〕46号《关于进一步加快企业改革转换职工身份的补充意见》,54家国有工业企业除9家垄断性行业外,进行全面改制。职工转换身份,补偿安置,自谋职业;企业实行破产清算、竞价拍卖、整体出售等改制形式,全面完成国有资产产权制度的变革工作。2002年至2005年,除5家国有企业外,其他国有工业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转入民营化经营,企业性质、职工身份、管理体制、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国企改制后,地方财政收入并未减少。棉纺织厂、机床制造有限公司、锅炉厂通过破产、出售改制成民营企业后,连年成为县50强纳税大户。2005年,沪江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原武义棉纺织厂)、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双锋锅炉制造有限公司3家民营企业年上缴税金总和是改制前全部国有工业企业缴纳税金的2.37倍。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