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编 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288
颗粒名称: 第十一编 工业
分类号: F427.55
页数: 48
页码: 441-488
摘要: 本编记述了1986年~2005年是武义县工业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并快速发展的20年,其中包含所有制类型、工业行业、工业园区、工业科技、规模企业等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更深一层的记述。
关键词: 武义县 工业 经济

内容

1986年~2005年是武义县工业经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并快速发展的20年。1986年之后,有县经济委员会主管县属全民企业,第二轻工业局主管县属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局主管乡镇集体企业。至2002年1月,县党政机构进行改革,工业经济行业管理职能并入县经济贸易局(简称县经贸局),主管调节近期全县国民经济运行、对外开放和外经贸工作。本编从20年间所有制类型、工业行业、工业园区、工业科技、规模企业等各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更深一层的记述。
  第一章 所有制类型
  第一节 国有工业
  1986年,武义县所属全民所有制(简称国有;在计划经济时代,称地方国营)工业企业52家,固定资产原值8285万元(净值5996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8674人,工业总产值该年价11018万元(按1990不变价11279万元),工业净产值3230万元,利税总额1706万元。在武义县域内的金华市经委所属的国有企业东风莹石公司,是年固定资产原值2193万元(净值1381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2478人,工业总产值现行价1720万元(按1990不变价1791万元),工业净增值678万元,利税总额618万元;1990年,东莹公司固定资产原值3501万元(净值2238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2703人,工业总产值现行价5026万元,利税总额809万元;至1995年,东莹公司固定资产原值16017万元(净值9686万元),职工年平均人数2565人,工业总产值现行价8881万元(按1990不变价6616万元),利税总额1216万元;2000年东风莹石公司实施改制,至2002年解体。
  1988年,推行第一轮厂长(经理)承包经营目标责任制。全县56家国有工业企业中有23家与主管部门县经委签订一定三年(1988年~1990年)承包经营目标责任书,实行承包经营。各企业加强管理,开展增产、增收、节能、节电的“双增双节”活动。是年,净增产值1亿元,净增利润200万元。棉纺织厂、水泥厂、有机化工厂等9家企业达到市级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标准。水泥厂等4家企业达三级计量合格。全县在建项目56个,总投资6787.6万元。主要用于棉纺织厂1万纱锭扩建,水泥厂年产1000吨水泥生产线扩建,酒厂年产5000吨啤酒生产线、有机化工厂开发的乙型石油脂、麻纺织厂2000锭麻纺生产线等技改项目。投产后年新增产值2000多万元,创利税500万元以上。
  1989年,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开展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新花色、新包装的“四新”活动。全年开发新产品、新品种70种,其中通过省级鉴定16种,有机化工厂的乙型石油脂、制药厂的肝安糖浆被评为省优秀“四新”产品;无线电厂的火灾自动报警器被评为省优秀新产品;机引犁耙厂的双向单铧犁、无线电厂的防盗安全转铃、茶机厂的自动抖筛机、伞厂的倾斜式万向遮阳伞等4种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四新”产品出口创汇值达1559.95万元,为全县“四新”产品创汇值最高的一年。有机化工厂烧碱、棉纺织厂45支JC纱、锅炉厂0.3吨卧式快装锅炉被评为省优质产品。武义酒厂的“武义大曲”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参加全国首次食品博览会展出。
  1990年,与县经委签订合同的第一轮承包经营企业目标责任制全面完成。合同期内标的工业年产值12800万元,实际完成21359万元,超额59.9%,标的利润为3257.3万元,实际完成4216.23万元,超额完成29.4%。23家承包企业中,得奖12家,赔9家,不奖不罚2家,赔款金额5602元。棉纺织厂、有机化工厂、供电局、锅炉厂、陶器厂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
  1991年,开展第二轮国企承包经营目标责任制,仍由第一轮承包的23家国企承包经营。各企业开展“产品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是年,净增产值19129万元,节煤3163吨,主要产品质量稳定率达80.8%。武义锅炉厂生产的0.5吨至0.7吨双层炉排蒸汽锅炉获部优产品称号。为带动全县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县政府首次确定全县25家企业为县重点骨干企业,其中国有企业为棉纺织厂、酒厂、水泥厂、锅炉厂、供电局、萤石矿山公司等7家,并出台搞活县重点骨干企业的24条扶持政策。银行向25家重点骨干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1亿元,县财政部门对制药厂、水泥厂、酒厂等骨干企业给予产品减免税的优惠政策。
  1992年贯彻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工业经济取得快速发展。全县国有工业年总产值按当年价25667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5301万元,利润1461万元,比1990年分别增长32.64%、24.58%和82.63%。
  1993年第二轮承包经营责任制到期。有机化工厂、水泥厂、供电局、锅炉厂、机床厂5家特殊贡献企业获重奖,8家未完成目标的企业分别处以268元至1000元赔罚,其他企业不奖不罚。同时,国有工业机制不活,历史包袱沉重等弊端暴露出来。年底,国有工业企业历年来存在未弥补亏损计2537万元,潜亏1967万元,其中待处理财产损失1113万元,递延资产238万元,应付工资福利470万元,待摊费用146万元。
  1994年,随着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为搞活国有工业机制,由承包经营深化到产权制度改革,开展企业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有机化工厂、酒厂、水泥厂、机床厂、印刷厂、矿山公司、第二酒厂等7家企业首批改组为股份合作制。法定企业名称由“厂”改为“有限公司”,重新登记注册。7家改制企业总股本5222.53万元,其中:国家资产1756.17万元,占33.63%;企业资产2879.57万元,占55.13%;企业职工股金586.79万元,占11.24%。职工股金采取保息分红,并且从企业资产中配给职工量化股参与分红,武义化工实业总公司三年内职工红利达到职工股本金的130%。是年11月,武义无线电厂因资不抵债依法破产,成为武义第一家破产国有企业。
  1995年是国有工业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工业企业59家,从业人员9074人,固定资产原值35071万元,工业总产值当年价53109万元(按1990价36886万元),销售收入现行价51135万元,技改投入3140万元,利税3580万元,达到了“八五”时期历史最高水平,赢得“兰溪大将,武义小老虎”美称。县经委10项经济指标考核列全市第二,经济增长幅度列全市第三。是年,县经委根据县政府制定出台相关考核奖励办法给予兑现:武义发宝酒业总公司、武义化工实业总公司、武义锅炉厂、武义棉纺织厂、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武义犁耙总厂、武义县供电局等企业获工业企业规模效益奖;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武义嘉顺服装有限公司、武义犁耙总厂、武义造纸厂等企业获出口创汇大户奖;武义棉纺织厂、武义白洋建材有限公司、武义化工实业总公司、武义发宝酒业总公司、武义锅炉厂、武义供电局、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武义犁耙总厂、武义县医药公司等企业获创税利大户奖。
  1996年,贯彻执行国务院〔1996〕46号《关于建立企业扭亏增盈工作目标责任制的通知》和省、市政府关于扭亏增盈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全县规模最大的棉纺织厂和全县创利税大户化工实业总公司被省计经委列为全省重点扭亏脱困企业,卫生用品厂、大田电厂、矿山公司被市经委列为全市重点扭亏脱困企业。县计划经济委员会根据国务院、省、市、县政府提出的用3年时间实现扭亏增盈工作目标任务要求,与亏损企业签订扭亏脱困工作目标责任书,增强扭亏责任感。翌年,为加大扭亏脱困工作力度,县计经委下发武计经〔1997〕1号文件,提出促进亏损企业减亏、限亏、扭亏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至1999年年底,除化工实业总公司、矿山公司进入破产、歇业程序外,棉纺织厂盈亏相抵增利0.5万元,卫生用品厂增利1.7万元。化纤厂、造纸厂、犁耙厂、印刷包装有限公司、陶器厂等亏损额不大的微亏企业实现扭亏为盈目标。
  1996年至2000年,国有工业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矛盾集中反映出来,国企步履艰难。企业数、工业年产值、利润总额等均在下降。
  2001年,根据县委〔1999〕36号《关于武政〔1997〕46号和县委〔1998〕46号文件的补充意见》、县委〔2000〕46号《关于进一步加快企业改革转换职工身份的补充意见》,54家国有工业企业除9家垄断性行业外,进行全面改制。职工转换身份,补偿安置,自谋职业;企业实行破产清算、竞价拍卖、整体出售等改制形式,全面完成国有资产产权制度的变革工作。2002年至2005年,除5家国有企业外,其他国有工业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转入民营化经营,企业性质、职工身份、管理体制、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国企改制后,地方财政收入并未减少。棉纺织厂、机床制造有限公司、锅炉厂通过破产、出售改制成民营企业后,连年成为县50强纳税大户。2005年,沪江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原武义棉纺织厂)、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双锋锅炉制造有限公司3家民营企业年上缴税金总和是改制前全部国有工业企业缴纳税金的2.37倍。
  第二节 县属集体工业
  1986年,二轻局所属县集体工业企业21家,从业人员2637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182.55万元,出口创汇交货值108.98万元,税金118.32万元,利润115.65万元。
  1987年,围绕年内增长增收800万元经济总量的总体目标,开展“九查九算”活动,即:查原材料、能耗,算超损超耗损失账;查装卸运输重复作业,算重复作业造成轻装、空载损失账;查生产工艺控制,算超工艺工序指标损失账;查生产设备利用率,算经济运行效益账;查产品质量,算降低等级损失账;查劳动力使用,算窝工浪费账;查固定资产投资,算投入产出账;查设备维修,算返工修复拖延维修期损失账;查流动资金使用,算资金时间价值账。实现工业总产值3041.47万元,出口创汇交货值142.15万元,税金67.42万元,利润187.24万元,增产增收858.92万元。打字机、民用剪刀、手工皮鞋获省优产品奖。
  1988年,着力开展“抓大户,上规模;抓品种,上出口;抓技改,上后劲;抓管理,上效益”的“四抓四上”活动。年内开发“四新”产品26个,新增产值1504万元,出口创汇80万元,税金88.6万元,利润149.6万元。手提式英文打字机、三角回形针、桑波缎、精密镦子链、三折伞等产品通过省、市级鉴定。1号~5号镀铬民用剪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奖。
  至1990年,县属集体工业企业开发成功“四新”产品48个,新增产值1139.84万元,创税利95.53万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403.98万元,出口交货值1395.95万元,税金226.13万元,利润130.72万元。
  1991年,县二轻企业局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通过活动,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80%以上,开发“四新”产品140个,其中列入省级3个,新增产值2420.97万元。直骨自开伞被评为省级优质产品,武义伞厂被命名为省级先进企业。是年,县属集体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236.44万元,税金326.58万元,利润241.21万元。
  1992年,实行规模奖、效益奖及厂长(经理)规模经济效益与岗位津贴等改革措施,加快了企业发展。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3802.39万元,出口交货值达5478.39万元,税金482万元,利润415万元。
  1993年,县属集体企业由21家调整为16家,职工人数4627人,固定资产原值6544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1802.39万元,出口交货值8987.35万元,占全县出口交货值50%。回形针、晴雨伞、服装、皮鞋、工业链条、民用剪刀、棉布、纺织配件、管子钳、外文打字机等十多种产品销往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军警特种皮鞋”获省优质产品奖。
  1995年,县二轻局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工业总产值28148万元,出口交货值11850万元,税金808万元,利润76万元。浙江万鹏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郁金香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成立。
  1996年,县二轻局机构变革为县二轻(集团)总公司,实行政府委托和行业管理职能与县二轻联社的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建立二轻联社集体资产管理和经营的新体制,提高集体资产运营质量。根据县委下发《关于机构改革中机关人员分流若干问题的意见》(县委〔1996〕34号),确定原二轻局人员分流方案。是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464万元,出口交货值7994万元,税金747.51万元,利润61.67万元。
  至1998年,二轻(集团)总公司企业出现不同程度亏损,停工停产现象。工业总产值13294万元,出口交货值4588万元,税金429.79万元,利润-3788.12万元。除武义剪刀厂和武义钢球厂创利万余元外,其他企业各项指标大幅度下滑。浙江万鹏集团有限公司出现资产负债率达113.43%,亏损额1811万元,占二轻(集团)总公司工业企业亏损额50%。1999年,二轻(集团)总公司企业获得一笔扶贫贷款资金,其中武义纺织机械厂300万元、武义第一轻工机械厂80万元,武义茶机厂295万元。
  2000年,二轻(集团)总公司12家企业或破产或歇业清算。全年工业总产值仅2813万元,出口交货值390万元,税金105.84万元,利润-529万元。
  2001年,县二轻(集团)总公司企业进入破产、歇业清算终结阶段,解决拖欠职工工资、生活费、医疗保险等改制遗留问题。至2002年2月28日,县机关机构改革,县二轻(集团)总公司并入武义县经济贸易局。武义县二轻(集团)总公司工业合作联社继续处理相关事务工作,归属武义县经济贸易局管辖。
  第三节 乡镇工业
  1986年,源于农村手工业和副业的社队工业改为乡、村建制,社队工业随之改称为乡镇工业。是年,乡镇企业达2260家(包括乡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企业),从业人员14630人,固定资产原值2875万元,工业总产值8379万元,税金394万元,利润317万元。
  1987年,武义乡镇工业处于启动、宣传、鼓励、引导发展阶段。1988年4月,县委、县政府授予武义服装实验厂、武义拉丝厂、武义丝厂、武义俞源砖瓦厂、武义金华活动铅笔厂为武义县乡镇工业的“五朵金花”称号。至1990年,企业增至2779家,从业人数17653人,固定资产原值5877万元,工业总产值22121万元,税金1304万元,利润985万元。
  1991年年初,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八五”期间继续加强扶贫和革命老区工作的决定》,县委、县政府为促进武义南部贫困山区乡镇工业和村、户、联办企业发展,安排经济联合和技术开发合作扶贫资金360万元。由武义拉丝厂提供技术、原材料扶持创办的武义拉丝厂柳城分厂;好来西集团服饰有限公司全额投资的大源乡清华服装厂、泽村乡锰钢厂实施的硼铁合金生产线改造等扶贫项目先后投产。是年,企业达2889家,从业人数19992人,固定资产原值1227万元,工业总产值32479万元,税金1570万元,利润1738万元。
  1992年6月,县委、县政府在全县乡镇工业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乡镇工业至高无上”口号,鼓励国企、二轻(集团)总公司企业继续为加快乡镇工业发展当好“红娘”开“绿灯”。是年,乡镇工业确定推行规模经营和壮大村级经济、实施“调优做大,优势组合”方针,形成乡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四轮齐转”发展路子,取得明显效果。企业数猛增至3100家,从业人员21776人,固定资产原值9730万元,工业总产值40433万元,税金2021万元,利润2068万元。
  1994年,武义俞源砖瓦厂推行企业改革,建立企业内部竞争机制,企业内部实行买卖机制,企业内部银行结算机制,受到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情研究会、中国当代企业家变迁现象研究中心的高度重视。该厂荣获“全国建材工业质量优胜企业”称号。
  1995年,企业数4801家,从业人员41117人,固定资产原值25953万元,工业总产值156923万元,税金11261万元,利润5735万元。
  1996年,工业企业4708家,从业人员39486人,固定资产原值33807万元,总产值242396万元,税金8552万元,利润5638万元。经济总量和效益提高,企业经营规模也随之提升。浙江好来西集团服饰有限公司被批准为国家大型二档乡镇企业;武义拉丝厂、武义俞源砖瓦厂获“浙江省乡镇企业管理示范企业”称号,16家企业被确定为金华市重点骨干企业,21家评为纳税大户,占全县纳税大户的56.75%。
  1997年11月,乡镇工业企业清产核资:乡镇工业集体资产23226万元,私营企业资产41110万元,比1986年分别增长8.85%、37.07倍。
  1998年9月,核定全县乡镇工办人员编制为114人。46家企业60个品种参展“首届温州商品交易会”,23家企业产品参展“中国义乌小商品博览会”,签订供货合同金额228万元。
  至2000年,企业达4385家,从业人数39430人,固定资产原值84585万元,工业总产值404846万元,工业增加值109723万元,出口交货值73518万元,税金6559万元,利润26376万元。工业增加值、出口交货值实现零的突破。
  2001年,乡镇工业企业3791家,从业人员37327人,固定资产原值94890万元,工业总产值482687万元,工业增加值123078万元,出口交货值102746万元,税金12229万元,利润26960万元。
  2002年始,随着国企、城镇集体企业改制深入,乡镇工业中的集体企业也随之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至2005年年底,乡镇工业集体企业仅有27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5家。整个乡镇工业的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指标在全县工业中占的比重:工业总产值1986年占29.89%到2005年占1.425%;税金1986年占28.19%到2005年占2.89%;利润1986年占22.58%到2005年占2.21%。其他经济指标都并入全县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中统计反映。
  第四节 个私民营工业
  武义的个私民营工业企业,从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和乡镇企业的转制中发展兴旺起来。个私民营工业从经营规模上划分为民营工业、个体工业。
  民营工业1986年,民营工业处于起步阶段,有企业70家,从业人员6863人,工业产值1734万元。翌年,增至75家,从业人员6007人,工业产值2639万元,后又有所回落。1992年回升到91家,工业产值11055万元。
  1993年6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发展个私民营经济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是年,民营工业企业单位数增加到169家,工业年产值2099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近2倍。首次出现个私民营有限责任公司32家、独资企业103家、合伙企业34家。浙江省武义装饰有限公司为全县首家有限责任公司。财政局、工商局及县个协(个体私营协会)首次开展评选个私民营企业纳税大户活动,由县政府表彰。1994年有民营企业267家,固定资产6492万元。7月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全县登记注册私营有限责任公司86家。
  1995年,县委、县政府出台〔1995〕20号文件,“小规模、小群体”的群块经济得到发展,桐琴镇的“三针”(指回形针、大头针、订书针)、小五金加工,新宅的小水电,王宅镇电珠制造业,武阳镇的服装加工、印刷和制伞业初具规模。至年底,共有私营工业企业499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231家、独资企业223家、合伙企业45家;拥有固定资产2.46亿元,工业总产值86261万元,其中年产值超100万元的有22家;武义恒友机电有限公司、武义光明文具厂、武义先锋锰钢实业公司、武义氧氮气制造有限公司等被评为“个私民营企业纳税大户”;武义县恒友机电有限公司、武义县鸿峰玻璃纤维实业公司被评为“金华市最佳个私民营企业”;鸿峰玻璃纤维实业公司获“浙江省百佳个私民营企业”称号。
  1996年,民营企业689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338家、独资企业301家、合伙企业50家。固定资产3.48亿元;产值7.89亿元,其中年产值超百万元企业增加到47家、超千万元有4家、私营企业与外商合资的有4家。引进外资165万美元,出口创汇企业10家,创汇1081万元,其中创汇100万元以上3家。浙江武义雨中晴制伞有限公司的睛雨伞出口欧美等国,创汇500万元。
  1997年,民营工业企业661家,比1996年减少28家,但产值猛增至14.1亿元。
  1998年4月,县委召开全县发展个私民营经济大会,并下发〔1998〕16号《关于加快个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式、不限经营规模,在经济政策、发展条件和生产要素的配置上,对各种经济成分一视同仁,创造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宽松环境。为进一步加快个私民营经济发展出台了26条优惠政策。1998年,民营企业回升至55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44285万元。1999年民营企业648家,工业总产值179150万元。武义工力电动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武义雨中睛制伞有限公司为金华市50强个私民营企业,武义南方齿轮厂被评为市安置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先进单位。
  2000年,国有、城镇集体、乡镇集体企业改制转为民营。民营工业企业909家,其中独资企业408家,合伙企业58家,有限责任公司443家;固定资产51242万元;工业总产值350356万元。
  2001年民营工业企业954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414家、个人独资企业489家、合伙企业51家;固定资产64656万元;工业总产值270094万元。2002年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到1311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750家、个人独资企业524家、合伙企业37家;固定资产74123万元;工业总产值238741万元。2003年民营工业企业1539家,工业总产值257967万元。2003年全县96家1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中,除县供电局为垄断行业外,全部是民营工业企业。是年,全县50家纳税大户中,民营工业企业42家,占84%。翌年,民营工业企业1656家,固定资产91741万元,工业总产值448750万元。2005年,民营工业企业1954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1398家、个人独资企业506家、合伙企业50家;固定资产101642万元,工业总产值1030891万元,占全县1325300万元工业总产值的77.79%。外向型个私企业168家,其中年出口额百万元以上89家,出口交货值20955万元。获自营进出口权私营企业216家,与外商合资的私营企业21家,实际利用外资2266.63万美元,获得欧洲CE认证15只,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16只。
  从2003年开始,42家民营工业企业连续三年获县50强纳税大户奖,其中浙江三美化工有限公司2005年纳税高达5116万元。民营工业企业成为实现武义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
  个体工业包括城镇个体、农村个体及村以下工业企业。
  第五节 股份合作制工业
  1992年,县委、县政府〔1992〕37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采取转产、兼并、租赁、联营、股份合作、歇业、拍卖出售等不同形式对企业进行改制。县体制改革办公室开展推行股份合作制工作。
  1993年4月,县政府确定武义有机化工厂、麻阳电厂、武义皮鞋厂等企业为推行股份合作制试点单位。根据《武义县国有企业股份合作制试行办法》和《关于深化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因企制宜实施“认真试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不断完善”的工作方针,坚持入股自愿、股权平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设置股权,印发“股权证”,制定《股金卡发行管理办法》。分4个阶段实施,即:宣传发动,制定文件;清产核资、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股权设置,确定政策,拟定章程,人事安排,通过《职工个人股认购办法》和《企业股量化办法》;组织实施,发动参股,建立组织,聘任干部。7月,乡镇企业局根据省委办〔1993〕6号《关于乡村集体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试点意见》,确定在武义露溪电管厂、武义制锁一厂、武义东方文化用品厂推行扩大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制定《武义县乡镇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试行办法》。10月,县第二轻工业局确定浙江行风鞋业公司为推行股份合作制试点单位,公司总股本771.62万元,改组后投入股本金522.95万元,其中武义二轻工业联社法人股390.02万元,企业集体股82.05万元,职工个人股50.88万元。浙江塑料实业公司生产的“厂烷PS发泡片材项目”推行为股份合作制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企业集体股300万元,法人股1000万元,职工个人股200万元。
  1994年,开展全县首批股份合作制改制工作。至10月底,武义酒厂、武义水泥厂、武义有机化工厂、武义机床厂、武义第二酒厂、武义印刷厂、武义萤石矿山公司等7家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7家企业总股本为5222.53万元,其中:国有资产股1756.17万元,占33.63%;企业资产股2879.57万元,占55.13%;企业职工个人股586.79万元,占11.24%。武义剪刀厂、武义球铁厂、武义电动工具厂、武义第一轻工机械厂、武义服装厂等5家县属集体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5家企业总股本为1739.60万元,其中:二轻联社股金934.39万元,占53.71%;企业法人股669.02万元,占38.46%;职工个人股136.19万元,占7.83%。13家乡镇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总股本为795万元,其中乡镇集体股金255万元,社会法人股金39万元,社会个人股金501万元。
  1995年2月,浙江万鹏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经济实体,股东出资总额为5152.69万元。4月,武义浮选厂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后转入武义萤石矿山公司管理。
  1996年,乡镇工业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8家,总股本702万元,其中乡镇集体股377万元,职工集体股300万元,社会个人股25万元。化工、建材、机床、印刷、发宝酒业5家改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国有系统34.62%。
  1998年年初,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深化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推行第二次股份合作制改革。35家已推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进行深化完善和改造,国有、集体工业企业的不良资产进行剥离、提留、核销后,存量资产由职工买断。在完善改造中不量化配股,不保息保利,坚持“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改制原则,推进股份合作制的深化改制。
  1999年,由于重股轻制,改制不转机,股权分配制度不完善,企业仍处在困境中,出现退股现象。浙江万鹏集团塑料实业公司(原为武义塑料实业公司)1994年推行股份合作制后,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为扩大股权,以每股550元全部收回社会个人持有的“股权证”,扩充企业股权实力。1997年企业亏损,为避免社会个人股权证持有者造成损失,经县体改办〔2000〕2号文件批准同意,由武义县二轻工贸公司按总价258.58万元(原股权总价550万元)的价格收购塑料实业公司股权证。武义发宝酒业总公司、武义白洋建材有限公司、武义化工实业总公司、武义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等企业经主管局批准按原值退回职工股金。其他国有、集体推行股份合作制的企业在1999年至2000年间,召开股东大会,通过退股、清算,实行企业破产、出售、兼并等改制形式,退出竞争性领域,转入个私民营企业。
  第六节 中外合资工业
  1991年2月成立的浙江宏凯服饰有限公司是全县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1991年至2005年,共成立中外合资企业56家(1991年1家、1992年4家、1993年6家、1994年6家、1995年4家、1996年4家、1997年2家、1999年1家、2000年7家、2001年2家、2002年2家、2003年6家、2004年5家、2005年6家),注册资金总金额10352.4万美元。经营范围涵盖电动工具、五金产品、办公文教用品、电动车、滑板车、沙滩车、运动健身器材、旅游休闲产品、纺织服装、农机产品、门业、农产品、保健品、印刷包装、化学短纤维、配合饲料、金属丝绳及电线电缆、磨料磨具、竹木制品、种植、蚊香、工艺品、户外家具、电子产品、萤石采选及萤石精矿粉加工、路桥工程等的设计制造与销售。
  一些中外合资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种种原因而被吊销或注销。截至2005年年底,全县实际中外合资企业24家,其中90年代成立的28家中外合资企业仅存2家;2000年至2005年成立的28家公司中尚在继续运转的22家。
  第七节 外商独资工业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外的一些公司或自然人瞄准中国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市场,纷纷将资本投向中国。1995年12月27日金华赛庐农产品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为武义县首家外商独资公司,开展花卉、果木蔬菜、水产品、农产品、土特产品生产与销售以及园林设计等业务。
  据统计,自1995年至2005年,共成立外商独资企业23家,注册资金3357.3万美元。经营范围涵盖电动工具、园林工具、五金产品、电动车、滑板车、沙滩车、运动健身器材、旅游休闲产品、纺织服装、门业、机械设备、电子电器产品、户外家具、农产品、种植、蚊香、工艺品、污水净化等的设计、制造与销售。截至2005年年底,全县实际外商独资企业17家。
  第二章 工业行业
  第一节 采矿业
  武义境内已发现矿产22种,有各类矿床(点)200余处,其中探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10种,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矿床150余处。境内优势矿产有萤石、建筑石材、饰面花岗岩、辉绿岩、凝灰岩、砖瓦黏土、建筑河沙、地热水、矿泉水等。县内采矿业中,20世纪以萤石采矿业为最盛。
  萤石开采
  县内萤石开发,始于民国10年(1921)。大规模的开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先后设有市属、县属的地方国有矿山和乡(镇)、村办集体矿山及私有个人矿山。
  东风莹石公司总部设茭道镇杨家,1950年4月创办,前身为浙江省砩矿办事处,隶属浙江省矿业公司,为浙江省地方国营全民企业。1959年1月,企业下放金华专区管理,即为金华专区国营企业。几经易名,于1980年改称东风莹石公司。下辖3个矿点,3个厂,29个机关科室,5个生产服务部门。职工人数2542人,其中:生产工人1725人,分288个生产组;工程技术人员95人。在金华、宁波、上海三地共建有1.6万平方米的块矿贮运场和萤石粉仓库。公司在县内生产单位分三矿一厂:杨家萤石矿、周岭萤石矿、溪里萤石矿、东莹浮选厂。1994年11月又改称浙江东风莹石集团。下属4矿点、9厂(部门)、6个公司。占地139.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05万平方米,非生产性建房80454平方米。杨家有生产井7口,周岭有生产井3口,溪里有生产井4口,永康市花街有生产井1口,四矿共有8个选矿工场,年综合平均生产萤石块矿能力8.93万吨。浮选厂年产萤石精粉能力7.5万吨。矿山机械厂全面负责机械设备维修、安装、制造部分非标准件。水泥厂年产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能力5万吨。汽车队年货运能力1500万吨千米。电子厂生产音叉振荡器等。集团党委下设办公室,管辖3个党总支18个党支部,有党员498名(其中女党员69名)。在职职工2467人(含女职工742名),各类专业人员285人。集团有固定资产原值3149.73万元,设备总数981台(套),总重量3619吨,总装机容量9695千瓦。
  1986年,全年生产萤石成品矿8.4万吨,实际销售9.12万吨;生产萤石精粉6.87万吨,实际销售7.24万吨。实现年总产值1791.48万元,上缴税利617.89万元,净值达1381.9万元。1989年,全年生产萤石成品块矿7.83万吨,实际销售11.40万吨;萤石精矿粉8.42万吨,实际销售9.42万吨;干磨粉1.07万吨,实际销售1.08万吨。全年销售收入4255.07万元,产品税金239.58万元,创汇800万美元,为金华市属企业之冠。公司自创建至2000年50年时间里,共销售成品块矿439.5万吨;萤石精矿粉152万吨;上缴利税1.3亿元。1995年以后萤石储量逐渐贫化,各矿井相继闭坑,公司经营开始出现赤字,于2000年实施改制,2002年解体。
  武义萤石矿山公司县属地方国有企业,1984年3月由武义县砩矿和县矿业公司合并而成。1984年12月设立县矿管领导小组,1985年9月成立县矿产管理局,与萤石矿山公司一套班子,下设矿管办公室。主要职能:办理矿山采矿证,兼管全县矿产品销售,负责社办矿山的生产计划、安全探查、机械装备、资源勘察、产品销售等。矿产管理局建有党委。公司辖荷叶塘砩矿、大塘口砩矿、勘探队、汽车队、金华办事处以及县乡联营的后树砩矿。全公司职工31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9人、生产工人248人,分41个生产班组。10月,公司下属的武申浮选厂建成投产。1987年县矿产局单列为县政府一级行政机构。1989年矿山公司重组。是年,县萤石矿山公司萤石销售量10.47万吨,其中国营1.24万吨,占11.8%;联营矿1.20万吨,占11.5%;乡(镇)和个体矿山8.03万吨,占76.7%。实现利润45.27万元,税金9.94万元。出口萤石3.02万吨,创汇227万元。
  1989年后,县萤石矿山公司宣布与乡(镇)个体矿山结成“贸易伙伴”关系,取消原有的管理和扶持职能,改产品代销为收购经营,乡(镇)个体矿山的生产、销售与县萤石矿山公司脱钩。因萤石收购量和销售量逐年减少,1994年公司经营出现亏损,加之货款回收困难和投入武申浮选厂100多万元不能收回,职工工资发放困难。1999年5月,负债428.45万元。11月7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通过改制方案,县萤石矿山公司歇业。
  武申联营萤石浮选厂厂址位于城南双路亭,初为上海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与武义萤石矿山公司联合投资兴办。1984年12月筹建,分2个系列和干磨2段,由该公司选矿工程师朱贤林负责设计和安装。浮选第一系列,1985年6月破土动工,翌年9月竣工。总投资265万元,建有厂房2076.83平方米,安装设备36台套、装机容量407.50千瓦,设计年生产能力1.3万吨至1.5万吨。1987年正式投产。浮选第二系列,1988年动工,1989年10月建成。总投资100万元,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有机械设备29台套,装机容量269.10千瓦,设计年生产能力1.30万吨。干磨工段,1987年5月动工,总投资20.40万元,建筑面积325平方米,机械设备2台,装机容量96千瓦,设计年生产能力1万吨,1988年投产。1988年9月武申浮选厂从县萤石矿山公司划出,为地方国有企业,隶属县政府经济委员会管辖,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1995年4月26日,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后再次划归武义萤石矿山公司管理。9月1日,随萤石矿山公司从县经委划出归县矿产管理局管辖,年底由好来西集团服饰有限公司收购。
  乡镇及个体矿山乡镇办矿山开采萤石,始于60年代末,时称社办砩矿。1985年乡镇矿山和个体矿山共95个,其中乡镇矿山31个,个体矿山64个;另有桐琴果园砩矿、县林场砩矿。采矿人数1200余人。1989年,乡镇矿山28个,个体矿山59个,采矿人数1342人,年产萤石14.65万吨。90年代前,乡镇矿山在县矿业公司、县萤石矿山公司的统一管理下,从手工开采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开采;从乱挖乱采发展到坚持3量(开拓、采准、回采)平衡的科学开采;从地表露天开采发展到平硐、竖井开采。1999年,全县乡镇矿山共有平硐55座、竖井67座,设计年采挖能力67.98万吨。主要设备有空压机45台、卷扬机17台、水泵19台、绞车4台,总装机容量1297.50千瓦。壶山镇的草马湖、莲塘角,王宅镇的剃刀畈,桃溪镇的鸡舍湾,桐琴镇的姚产,邵宅乡的郭塘山等镇、乡办的砩矿点都建成了机械化矿井。王宅镇剃刀畈矿井成为全省先进典型。1989年后,乡镇矿山和个人矿山开始自产自销。
  90年代后,乡镇矿山实行体制改革,采用集体矿山个人承包的方法,即称集体私营矿山。1995年登记发证,集体私营矿山领证开采47家,个体矿山领证开采15家。至1998年,全县集体私营和个体矿山,领证开采的共计148家,年产萤石24.01万吨。2000年年初有集体私营和个体萤石矿山107家,至年底缩减到78家,年产萤石15.962万吨,比1999年下降33.52%。2005年年底,全县集体私营和个体矿山领证仅留22家,实际开采只有16家,从业人数392人,产量15.717万吨,销售总收入1492.7万元,税金143.6万元,利润159.7万元。
  萤石矿业延伸企业90年代末,萤石矿业延伸深加工开始萌芽。至2000年年底,有萤石精粉浮选厂7家,萤石工艺雕刻厂3家,氟化工厂1家。2005年年底,有氟化工厂1家,萤石浮选厂6家,萤石工艺雕刻厂5家,从业人数886人,工业总产值75816万元,利税18915万元。
  春雷萤石工艺厂,1998年创办,厂房6000平方米。设有萤石工艺、奇石、龙砚展售馆。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及中国港、台地区。2003年参加全国残疾人技能成果展,展品获银奖和优秀作品奖。2005年参加浙江省残疾人就业成果展,获得省银奖。
  神舟萤石工艺厂,1999年创建。产品有萤石球、夜明珠、花瓶、萤石彩砚、萤石奇石、浙江墨玉等。
  其他矿产开采
  境内建筑石材、砖用黏土、河沙等矿产,原先未列入政府管理范围。自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正)》颁布后,才开始提到政府管理议程。2000年,全县领证开采的有建筑石材凝灰岩矿17家、砖用黏土11家、高岭土2家、温泉1家、矿泉水1家。2001年年底,全县领证开采的建筑凝灰岩矿54家,实际开采40家,从业人数356人,生产石料37.33万立方米,销售总额788.0万元,利润374.48万元,税金87.36万元;砖用黏土矿领证开采13家,实际开采11家,从业人数281人,生产黏土16.75万立方米,销售总额179万元,利润91.17万元,税金21.6万元;温泉2家,从业人数120人,取水2万立方米,产值10万元,利润1.9万元,税金2万元。柯士矿泉1家,从业92人,取水0.5万立方米,利润负103元,税金0.5万元。
  1999年,武义县地质矿产局开始进行采石场采矿权有偿出让试点;2003年,武义县国土资源局开始进行萤石采矿权有偿出让试点。以上均采用挂牌拍卖方式,将经过评估的采矿权以成交价限时限量出售给中标人开采。
  第二节 机械制造工业
  武义的机械制造工业主要有农机制造、工业设备制造、电子工业、生产用金属品工业、日用金属品工业等。
  1986年,全县共有机械工业企业47家,从业人员2963人,工业产值2216万元,利税182万元。主要产品有:碾米机、拖拉机配套农机具、机床、柴油机、工业锅炉、茶叶机、打字机、电动工具、剪刀、纺织机械等。
  90年代机械工业大发展。通过改革,企业经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并改制成股份制企业。浙江双峰锅炉制造有限公司(原武义锅炉厂)、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原农机具总厂、机床厂)、浙江帅普剪刀有限公司(原王宅剪刀厂)被县政府列为重点骨干企业。工业锅炉、民用剪刀等一批机械产品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一批企业成为全县纳税大户。
  2005年企业522家,从业人员16156人,产值283464万元,利润13554万元,税金10536万元,利税合计24090万元,产值和利税分别是1986年的128倍和132倍。
  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前身为国有企业武义农机具总厂,国有企业。1990年后转向专业生产出口机械产品的外向型企业。1993年利税177.02万元。1994年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名称改为“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1996年工业产值1312.4万元。1998年,投资1000万元的技改项目竣工投产,车床产品品种由4种增加到16种。是年,被批准为自营出口企业。主要产品有普通车床、精密机床、数控机床等16种规格的机床。年产机床2000多台,产品65%以上远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2000年,再度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企业资产总值947.17万元,负债总值1078.55万元,净负资产131.39万元。2001年1月19日,以1380万元竞价承债式出售。是年,企业转为民营,工业产值达1708万元。2005年工业年产值为4360万元,缴纳税金384万元,是行业内“三连冠”纳税大户。
  武义农业机引机械有限公司前身为国有企业武义机引犁耙厂,国有企业。1969年6月筹建,1994年始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行租赁制。1996年工业产值1311.6万元,1998年改组为股份合作制,2000年以全部资产500万元承债式整体公开出售。
  浙江双锋锅炉制造有限公司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国有企业武义锅炉厂,位于县城壶山桥南端。1986年搬迁至双路亭新厂区振兴路,占地5.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拥有浙西最大的厂房和提供满足C级(后升至为B级)锅炉制造的全套生产检测手段及测试设备。主要产品有2.45MP以下各种容量的燃煤、燃油(气)蒸汽锅炉、热水锅炉、热电联供锅炉等40多个常规品种。1989年,公司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先进企业,0.3吨卧式快装锅炉被评为省优产品。1991年被县政府评为全县25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0.5吨~0.7吨双层蒸气锅炉获国家部优质产品称号。1993年利税330.5万元。1995年,工业产值1069万元,比上一年增31.1%。1999年,开发了节能环保型的组装式循环流化床系统,水煤浆系列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年生产能力800蒸吨,压力容器1000金属吨。到2000年10月止,企业账面资产总值2162.45万元,负债总值793.38万元。2000年12月歇业清算,全部资产出售。企业民营后,2002年始连续4年获纳税大户称号,2005年纳税212.16万元。
  武义无线电厂国有企业,1971年创建,厂址在县城双路亭八仙山,占地面积19063平方米,建筑面积4554平方米。1986年有职工98人,固定资产43万元,产值73万元,利润8.5万元。主要产品有:锅炉电气自动控制系列产品、纺织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整流器、数字仪表、高层建筑用微机巡测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8800型多功能室内控制装置等。翌年,与省建筑设计院联合开发微机巡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新产品成功。1989年耗资250万元从天津引进电池生产技术设备,但未能产生预期效益。由于管理不善,企业陷入困境,1994年11月依法破产。
  武义茶机制造总厂前身为县集体企业武义县农具实验厂、武义茶机厂,曾为国家机械工业部茶机行业成员厂。厂址在县城友谊坪。1986年有职工229人,固定资产71万元,产值104万元,利润6.63万元。DZ83-1型茶叶烘干机获金华市科技成果奖,6CR-2型揉捻机为省内独家产品。翌年,WR-15型回程无管式热风炉产品获金华市二轻系统优秀产品奖。1990年GLSD-167型茶叶自动抖筛机产品获金华市优秀新产品奖。是年,评为市级先进企业。1993年茶叶机械产品获省优秀产品奖。1995年,由茶机厂扩建成武义茶机制造总厂,下设武义茶机制造厂、武义汽车零部件厂、武义轻纺机械制造厂、武义机械铸造厂、武义链条制造厂、金华空气压缩机制造厂等6家分厂。又承债式兼并武义建材厂。1997年,开发了热风理条机、鲜叶脱水机、小型解块机、自动烘干机等4种新产品。1999年,获得县扶贫贷款295万元,但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开发、设备改造技改项目资金投入受挫,企业亏损1513.4万元,被迫停工。至1999年8月,企业资产总值1321.01万元,负债总值2388.94万元,依法破产。
  武义电动工具厂县属集体企业,厂址在青年路胡处。1986年年末有职工135人,生产各种规格换向器27万只,冲击电钻227台,产值131万元,利润7万元。截至2000年12月底,企业总资产573.42万元,负债693.82万元。2001年2月依法破产。
  浙江打字机厂县属集体企业,曾为省第二轻工业厅定点厂。厂址在县城双路亭,建于1979年。1986年,固定资产76万元,职工281人,产值142万元,利润3.04万元。1988年转产出口管子钳、扳手等小五金产品,但企业连年亏损。1999年,企业资产总值189.2万元,负债总值1465万元。同年9月,依法破产。
  浙江帅普剪刀实业有限公司前身为县属集体企业王宅农具厂、武义剪刀厂。厂址在王宅镇,1975年1月创建。1986年,职工294人,生产剪刀102万把,菜刀15万把,总产值155万元,利润13万元。1989年,民用剪刀获省优秀产品奖。1990年,产品产值和销量仅次于杭州的“张小泉”、北京的“王麻子”,居全国第三。1991年,“双龙”牌民用剪刀被评为省优产品。1994年产权制度改革,将原武义剪刀厂改组为浙江帅普剪刀有限公司,由武义剪刀厂、武义信得利刀业有限公司、武义双龙工具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组成,下设10家半成品加工分厂,与杭州张小泉剪刀集团公司、上海张小泉剪刀总店、广州南方厨具发展公司建立联盟。截至2001年10月,企业资产经评估确认,总资产785.33万元,负债866.53万元。企业亏损严重,是年12月依法破产。
  第三节 纺织、服装与皮革加工
  纺织工业
  纺织工业主要指棉纺织、麻纺织、服装及皮革加工、针织、化纤等。
  1990年,除化纤外,全县生产棉纱2223吨,棉布876万米,丝60吨,纺织品173万米,服装291万件,皮鞋12万双。至1995年,全县年生产棉纱4586吨,化纤934吨,棉布457万米,丝145吨,纺织品41万米,服装666万件,皮鞋47万双。
  按照国家体制改革要求,国有、城镇集体所有的纺织、服装及皮革加工企业通过改制转入民营个私企业后,企业得到更快发展。至2005年,全县规模最大的沪江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年产值2.4亿元,从业人员1093人,固定资产原值10.61亿元,利润3239万元,利税总额9746万元,企业的固定资产原值、年产值、利税总额分别是1986年全县纺织工业的80.93倍、5.3倍和38.98倍。
  武义棉纺织厂国有企业,1966年筹建,厂址在壶山镇塔山脚。占地面积140858平方米,建筑面积50402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912万元。1986年生产棉纱2587吨,布800万米,工业总产值3424万元,利润164万元,职工1662人,其中王小丽被授予“省劳动模范”。1987年实现利润320.63万元。1988年扩建1万纱锭技改项目,实现利税600万元。翌年,实现利税744.18万元。1988年至1989年企业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992年,生产棉纱2861吨,棉布694万米,工业总产值7943万元,实现利税220万元。1993年,企业生产回落,亏损480多万元。翌年扭亏为盈,实现利税420万元。1995年利税431万元,被评为创利税大户。1996年,受全国纺织市场疲软影响,企业再度滑坡。1998年,根据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省轻纺行业管理办公室下达的任务压锭1万锭。1999年职工赖晓媚被省政府授予“省劳动模范”。至2000年6月底,企业资产总值5217.892万元,负债总值5714.56万元。2000年8月3日县棉纺厂依法破产,由义乌兴丰化纤有限公司(即沪江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以3820万元拍卖价购置了该厂生产区资产。转制后效益显著提高。
  浙江郁金香轻纺织布总厂集体所有制企业,前身为1955年创建的武义县布厂,厂址在县城溪南中路。1986年,职工426人,固定资产原值128万元,工业总产值510万元,利润34万元。1992年,职工502人,固定资产原值411万元,产值816.62万元,利润0.48万元。产品出口西非和销往中国香港地区。1995年7月,浙江郁金香轻纺集团成立,武义县布厂为集团核心层企业,企业改为现名。后企业连年亏损,至1999年8月,企业总资产743.38万元,负资产1516.95万元,依法破产。
  武义针织厂国有企业,省轻工业厅纺织公司定点生产针织品企业。1982年筹建,厂址在柳城镇,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91平方米。1983年正式投产。原隶属于武义机引犁耙厂,1986年分出。职工77人,固定资产原值140万元。主要有32支各种纯棉棉毛衫裤、腈纶运动衫裤、汗衫背心及各种印花产品,由杭州、金华、江西、上饶等百货站经销。1986年生产针织品22万件,产值48万元,利润1.75万元。至1995年2月底,企业资产总额258.38万元,负债总额332.17万元。企业由好来西集团服饰有限公司整体购买,职工由公司统一安置。1995年4月,好来西集团服饰有限公司利用武义针织厂原有的生产资源,上马“好来西T恤衫”产品。6月,武义针织厂依法破产。
  服装及皮革加工业
  服装及皮革加工,主要指服装制造、皮革加工业。1986年,全县服装、皮革加工企业14家,职工1185人,固定资产原值262万元,产值1244万元,利润34万元。2005年,服装、皮革加工企业295家,从业人员5106人,固定资产实际投资197万元,工业产值35477万元,增加值7773万元,出口交货值8550万元,利润2184万元,税金1282万元。主要企业:武义县服装一厂、武义县服装厂、武义县服装实验厂、武义县工艺服装厂、浙江行风鞋业公司、武义县第一皮件厂、武义县第二皮鞋厂、武义县第三皮鞋厂、武义县芦北皮鞋厂等。
  武义服装一厂国有企业,1980年创建,厂址在壶山镇北缸窑,占地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57平方米。1983年从武义陶器厂分出,定名武义服装一厂,被列为浙江省纺织公司定点企业。1986年,职工257人,固定资产46万元,年产各种服装36万件,其中出口服装6万件,总产值390万元,利润8万元。1988年,5000万件出口服装首次进入美国市场,并在澳大利亚等国家开辟了新的市场。是年,男衬衫获省优秀“四新”产品称号。1990年在全县首家打破所有制界限与集体性质的武义福利厂联营。1992年,成立武义纺织服装工业总公司。是年,固定资产原值2606万元,职工384人,产值1367万元,利润13万元。1995年10月,被好来西集团服饰有限公司兼并。因职工安置问题仍拖而未决,1998年企业资产公开拍卖,得款用于职工安置。
  武义县服装厂县集体所有制企业。1985年从武义皮件制鞋厂划出建立,厂址在南上街13号,占地525平方米,建筑面积1148平方米。1986年有职工134人,固定资产15万元,产值130万元,利润3.43万元。出口创汇占全厂产值的50%。1995年7月,成为浙江郁金香轻纺集团成员厂,企业名称改为“浙江郁金香轻纺集团服装厂”。1999年企业资产抵押返租经营,亏损严重。企业资产总值500.1498万元,负债总值1813.96万元。9月依法破产。
  浙江行风鞋业公司县集体所有制企业。前身为1954年创建的武义县皮鞋被服生产合作社,厂址县城小南门新村2号,占地11734平方米,建筑面积10023平方米。1986年,职工227人,固定资产57.6万元,工业总产值169.13万元,利润8.63万元。手工线缝皮鞋获省皮鞋质量评比二等奖。1989年女式粘胶皮鞋获省优产品奖。1992年改为浙江行风鞋业公司,有固定资产原值971.6万元,职工538人,总产值1386.5万元,出口交货值1386.5万元,税利42.25万元。主要产品:各类男女皮鞋,年生产能力40万双。产品远销美国、西欧、日本等国和中国香港地区。1993年,军警特种皮鞋获省优秀产品奖。1994年,产权制度改革,推行股份合作制,由于改制不转机,企业仍处于困境中。至2000年6月底,企业资产总值1201万元,负债总值达2052万元,亏损严重,8月依法破产。
  浙江好来西集团服饰有限公司前身为1984年壶山镇下王宅村集体所有制企业,厂名为武义县时美服装厂。1986年7月,升为镇办企业,定名为武义服装实验厂,厂址在县城城东路,占地1549平方米,建筑面积5144平方米,职工210人。产品以生产“好来西”男女衬衫为主。是年服装产量14.76万件,产值155.51万元,利润4万元。1988年4月,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武义乡镇工业的“五朵金花”之一。1990年,“好来西”涤棉女式裤衫被评为省优产品;1991年,“好来西”男长袖衬衫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92年,被评为“中华国乡精品服装第一名”,并获“猴年杯”特级金杯奖;1993年,企业荣获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协、国防科工委、北京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金窗金杯奖”;1994年,“好来西牌精品衬衫”荣获全国最畅销国产产品金奖、国家中华精品衬衫一等奖、全国大商场推销市场名优产品奖。
  1995年4月,浙计经委〔1995〕349号文件批准成立“浙江好来西集团服饰有限公司”,公司地址县城香山塔脚。是年兼并武义针织厂、武义服装一厂、武义浮选厂三家企业,集团公司在册职工435人,固定资产原值1191万元,总产值13275万元,利税3216万元。“好来西”夹克衫被评为“中国乡镇企业名牌产品”。1996年,在册职工2645人,实现销售收入15453万元,创利税2269万元。成为浙江省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之一,浙江省行业最大工业企业和浙江省重点骨干企业。被列为国家大中型二档企业。1997年,集团公司在北京、上海、杭州、重庆、贵阳等28个大中城市建立100多家好来西连销站。“好来西”牌产品还销往瑞典、保加利亚、波兰等国家。是年,职工645人,实现销售产值10537万元,利税1317万元,获国家创名牌先进企业称号,浙江省AAA级资信企业和创利税大户。8月,经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集团公司晋升为国家级集团公司。中国好来西集团服饰有限公司宣告成立。1998年,受市场经济大气候影响,经济效益大幅度滑坡。1999年销售产值下降至4500万元,利税420万元。2000年销售产值仅1490万元,企业陷入困境。2001年企业采取措施,以男士服饰为主导产品,充分发挥集团品牌和设备优势,开拓职业服装和校服加工产品,取得一定成效。2002年,企业破产,资产实行转让、拍卖。
  第四节 建材工业
  建材工业包括水泥、水泥制品、砖瓦、土沙石开采等。1986年,全县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65家,职工3753人,固定资产1217万元,产值138.3万元,利税210万元。世纪之交,按国家体制改革要求,除武义建材实业有限公司仍保留集体企业性质外,其他企业实行兼并、破产、出售等改制形式,转入民营个私企业。建材工业企业随着城市、交通和工业建设的发展而逐年增多,发展速度加快。2005年,建材企业发展到125家,从业人员2334人,固定资产投资1863万元,工业总产值20476万元,利润331万元,实缴税金866万元,利税总额1197万元。
  武义白洋建材有限公司国有企业。前身为武义钢铁厂,1980年改为武义水泥厂,厂址在白洋渡白阳山,占地141126平方米,建筑面积17620平方米。1989年利润140.45万元,比上一年猛增145.6%,获创利大户奖。1991年利润221.29万元。1993年首次达到年产水泥10万吨,年产值1475.77万元。1994年,产权制度改革,推行股份合作制,法定企业名称为“浙江武义白洋建材有限公司”。1995年扩建上马年产10万吨水泥综合技改项目,总投资1554万元。1996年9月竣工投产。是年,工业产值1596.3万元,利税700万元,获创利税大户奖。由于企业技改投入过大,资金严重不足,1997年后连续3年亏损,企业陷入困境。至2000年12月,企业资产3324万元,负债3733万元。2001年4月依法破产。
  武义建材实业有限公司前身为俞源砖瓦厂,乡办集体所有制企业,1980年1月筹建,位于下杨二村。1986年,生产红砖1620万块,平瓦114万片,固定资产原值73.96万元,工业产值85.75万元。1988年被县委、县政府称为上规模经营的乡镇企业“五朵金花”之一。1992年销售额951万元,创建厂以后最好水平,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993年,推行股份合作制,企业改为现名,企业性质不变。至2005年止为全县唯一一家乡镇集体企业。1996年,被评为全国建材行业明星企业、产品被授予全国优秀产品称号。2005年,从业人员312人,固定资产原值1500万元,年工业产值1200万元,税金30多万元。
  第五节 医药化工
  医药工业
  武义医药工业指中药材加工、医药制造、医疗用品制造等。主要企业:武义县医药公司中药饮片厂、武义制药厂、武义卫生用品厂、武义天然保健品厂、金华视力神保健公司、武义延春珍珠粉厂等。世纪之交,医药企业实行兼并、破产、出售等改制形式转入民营个私企业。
  县医药公司中药饮片厂为适应市场需求,县医药公司1981年创建该厂。厂址在西门马岭地,建筑面积562平方米,职工15人。主要将中药材通过洗净、切泡成饮片。至1992年,企业添置了切药机、烘药机、炒药机、粉碎机等11台主要设备。加工品种由原来100多种增加到253种。2004年随医药公司破产拍卖解体。
  武义县家园药业原料有限公司原为1970年12月,武义县医药公司与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联合筹建的国有企业武义制药厂,厂址县环城南路5号。占地30854平方米,建筑面积10140平方米。生产9个剂型30余个品种,主要产品有:板蓝根、三七片、十全大补酒、鱼腥草针剂等。1986年,职工151人,固定资产114万元,中成药产量318吨,产值206万元,利润7万元。完成运动员猕猴桃饮料科研项目,并试制成功治伤软膏(原为潘民伤膏)、麦味地黄口服液、天麻注射液等新产品。翌年,金银花冲剂、玫瑰茄冲剂、西洋参口服液和人参珍珠口服液试制成功。1988年,板蓝根冲剂日产量由5万袋提高到8万袋。是年,推出新产品肝安干糖浆和葫芦素片,获省优秀“四新”产品奖。1992年,投资420万元的雷公藤多甙片技改项目开发成功。是年,企业发展壮大,有固定资产原值320.55万元,职工219人,年产值1182.89万元,利润10.01万元。1995年始,推行产权制度改革。1996年开始,先后由武义县医药公司、南方制药厂、东阳横店有机化工集团公司进行兼并。1998年更名为武义家园药业原料有限公司,2001年又更名为武义家园药业原料有限公司。
  武义县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原为1968年创办的国有企业武义卫生用品厂。厂址在壶山街上街民房,占地6155平方米,建筑面积6787平方米。为境内第一家卫生用品生产企业,省医用敷料定点专业生产厂家。主要生产脱脂棉、脱脂纱布、绷带、石膏绷带、口罩等产品。1986年固定资产原值71万元,职工183人,产值144万元,利润9万元。1990年已形成年产200吨脱脂布、100吨脱脂纱布、250万卷绷带、15万卷石膏绷带、100多万只口罩的生产能力。企业从1992年始连年亏损。1997年民主选举厂长后,至1999年开发新产品扭亏为盈。但企业历史遗留下来的亏损无法弥补,又面临拆迁。至2000年7月底,企业资产总值134.13万元,负债总值225.17万元,10月依法破产。企业资产公开拍卖后,由买主成立武义卫生用品有限公司,厂址在武阳青年路。企业民营后,2003年进入全县产值1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名单,工业产值2075万元,比上一年增长46.3%。2005年跨入武义县工业总产值前100家工业企业名单,工业产值3582万元,比上一年增长72.6%。成为全县纳税大户。
  化工工业
  60年代创办壶山化工厂。1986年,有化工厂4家,其中国有企业2家,乡办集体所有制企业2家。共有职工1022人,固定资产原值886万元,产值1065万元,利润178万元。主要产品有:烧碱、塑料增塑剂、碳铵、氨水等。2000年开发生产氟化产品,生产技术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
  主要企业有武义化工实业总公司、武义化肥厂、武义化学纤维厂、浙江三美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森美化工有限公司等。
  武义化工实业总公司国家中二型企业,省石化厅定点厂。前身为国有企业武义有机化工厂,1966年创建,位于县城西牛尾巴山。1986年有固定资产原值363万元,职工404人,产值672万元,利润202万元,是全县工业企业的“首富”。翌年,实现利润306.51万元。1989年、1990年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1991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全县25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实现年利税614万元,比上一年增60%,为全县创利税大户首位。1993年超额完成第二轮承包经营目标责任指标,获特殊贡献奖。1994年,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改为武义化工实业总公司,工业产值3974万元,年利税272.41万元。1995年获创利税大户奖。2000年9月依法破产。
  武义化肥厂国有企业。1969年筹建,1972年投产,位于壶山镇胡处。1986年,职工573人,固定资产519万元。生产合成氨4829吨,碳铵1.75万吨,聚丙烯短纤101吨,产值361万元。后受外地化肥冲击,地产化肥积压,企业连年亏损。至1991年年底,专项基金赤字165.35万元。1992年5月停产。1995年被浙江万鹏集团有限公司吸收为核心层企业,确定股本947.87万元,其资产参入万鹏集团,又创建冷轧钢带厂。至1996年年底,累计亏损433.5万元,1997年4月依法破产。
  武义化学纤维厂国有企业。1985年创建,在原化肥厂内增挂“武义化学纤维厂”牌子,厂址武阳青年路。1989年从武义化肥厂划出,直属县经委企业。新建厂区占地13317.12平方米,二套化纤生产设备,形成年产3000吨短纤能力。1989年7月正式投产。1990年开发的产品“人造兔毛”、 “大光布三角棉纶长丝束”投放市场后,供不应求,年产值825万元,比上一年增230%,利税71.07万元。翌年,利税221.36万元,弥补前亏损104万元。1992年企业出现回落。至1994年5月底,企业资产总值1434.37万元,负债总值2295万元。1996年9月依法破产。
  浙江三美化工有限公司 (见本编第五章第二节同名目)
  第六节 食品加工业
  食品加工业主要指酿酒、饮料制造等。
  酿酒
  县内生产的酒类产品主要有:黄酒、白酒、配制酒、果酒、啤酒等。1986年,全县酿酒企业5家,职工324人,固定资产原值478万元,年产值612万元,利税48万元。2005年,企业10家,从业人员62人,固定资产原值190万元,产值314万元,利润34万元,税金12万元,利税总额46万元。主要企业有:武义发宝酒业总公司、武义宣峰酒业有限公司、武义宣武酒厂、武义上茭道酒厂、武义泉溪酒厂等。
  武义发宝酒业总公司前身为位于县政府斜对面的国有企业武义县酒厂。1985年主厂房迁至县城新兴路89号。1986年筹建年产5000吨的啤酒生产线。是年,全厂有职工227人,固定资产418万元,生产黄酒、白酒、果酒等4794吨,产值527万元,利润45万元。产品除在武义销售外,还销往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地。1988年,武义大曲被评为省优产品,并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优质奖。1989年利润3.11万元。1991年,被县政府确定为全县25家重点骨干企业之一。1992年,武义大曲获省首届博览会银奖,有浙江“小茅台”美称。1993年,生产武阳啤酒,年产销9389吨,比上一年翻一番。生产的黄酒历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1994年,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改为武义发宝酒业总公司。是年开发出浙江醇低度白酒,翌年开发出保健酒中国壮酒,并连续两年获创税大户奖。1995年被省政府公布为国家中二型企业。1996年工业产值1818.8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1.2%。1998年后企业低落。到2001年1月底,企业亏损总额1551万元。企业总资产2544万元,负债3876万元,3月依法破产。
  武义宣峰酒业有限公司前身为1986年成立的国有企业武义第二酒厂。主要生产黄酒,用黄酒酒糟开发出蒸馏白酒济公酒。1994年全县第一批股份合作制企业,并更为现名。1996年,企业职工48人,固定资产154万元,总产值193万元,利润持平。1998年8月公司全部资产以承债式出售转为个私民营企业。
  饮料制造
  饮料制造亦称无酒精饮料制造。1986年专业从事无酒精饮料制造企业只有武义饮料食品厂1家。到2005年,全县饮料企业4家,从业人员50人,固定资产原值189万元,工业产值476万元,利润总额62万元,税金8万元。饮料企业有:万鹏集团柯士矿泉饮料有限公司、武义饮料食品厂、武义第二饮料厂、武义柳小棒冰厂。
  浙江百花山矿泉饮料公司1988年,由武义百花山林场与中国青春宝公司及杭州中日友好饭店联合成立的国有企业,隶属县商业(集团)总公司,地址在百花山。占地23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68平方米。翌年4月,百花矿泉水投产,年产能力4000吨。主要产品:“柯士牌”天然矿泉水、果汁饮料、汽水、可乐等。1991年8月,“柯士牌”矿泉水获天马杯中国优质旅游饮品金奖、全国食品工业优秀新产品奖、海南国际椰子节全国食品饮料精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固定资产678万元,职工91人,总产值446万元,利税15万元。1996年由浙江万鹏集团公司兼并,但未履行法律登记手续。2000年12月,企业总资产889.7万元,负债总额1946万元,依法破产。公司全部资产以承债式出售,转入个私民营企业。
  其他食品加工
  其他食品加工包括酱油、豆制品、糕点、食品罐头等。1986年有乡以上企业21家,职工441人,固定资产225万元,产值572万元,利润2万元。2005年,其他食品加工企业26家,从业人员81人,固定资产689万元,工业产值1498万元,利润总额78万元,税金2万元,出口交货值280万元。主要企业有:武义县酿造厂、武义县粮油食品厂、武义县第二食品厂等。
  武义县酿造厂国有企业(国有商办)。厂址在县城北上街91号。以生产酱油、米醋、豆酱、酱菜为主。1986年末有职工34人,固定资产原值54万元,产值22万元,利润1.71万元。1992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59万元,产值50万元,利税5万元。1998年1月,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企业名称不变。2001年2月,企业总资产141.6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08.24万元)实行变现,资金用于职工安置,企业终止消失。
  第七节 文教用品与印刷制品业
  文教用品业
  武义的文教用品业始于造纸业,80年代发展较快。1985年,生产厂家有武义造纸厂、王宅造纸厂、要巨造纸厂、武义文教用品厂、芦北五金文具厂、金华活动铅笔厂、武义东方文教用品厂等7家企业。1987年,武义金华活动铅笔厂生产的活动铅笔获浙江省银娃娃奖。90年代,回形针、图钉、大头针等文教用品发展较快。1991年生产回形针1333吨,1995年达1407吨。
  1996年,机制纸及纸板和回形针生产不景气。至2000年,机制纸及纸板剧升至9208吨,回形针产品因市场滞销暂停生产。2001年,武义造纸厂、武义文教用品厂相继破产拍卖。企业转制后,2002年个私民营企业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文教用品企业4家,从业人员410人,造纸及纸制品业工业总产值6972万元,利税总额633万元,其中利润445万元。2005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29家,从业人员3133人,工业总产值达74279万元,利税6053万元(其中利润3527万元)。
  武义造纸厂国有企业,建于1970年,厂址武义县白洋渡。1986年,年产量3304吨,产值532万元,利润40万元。主要产品有书写纸、有光纸、糖果纸、招贴纸、凸版纸、牛皮纸、打字纸等。1992年,固定资产原值664万元,职工375人,年产值104.1万元,利润1.11万元。1994年,为使企业走出经营困境,筹建“金华特种链条厂”,但效益不理想。1995年将已停机几年的“1880”纸机生产线与金华日报社联营,亏损40多万元。1998年2月,“1880”纸机再次出租给私人经营,是年销售收入仅14.7万元,而销售成本15.4万元。至1999年4月底,企业累计亏损1582万元。企业资产总额1357万元,负债总值2282万元。金华特种链条厂于1999年4月依法破产。武义造纸厂于1999年5月依法破产。
  武义文教用品厂集体所有制企业。前身为1972年创建的武义五金文具厂,厂址壶山镇乌龟山,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1985年5月,改称武义县文教用品厂。1987年实现利润3.74万元。翌年,荣获浙江省进出口公司出口创汇优等奖。1992年,有固定资产原值657.2万元,职工425人,产值3025万元,利税102.9万元,获省行业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称号。回形针、大头针、图钉、订书钉、学生圆规、票夹、卷宗架等产品出口美国、英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和销往中国香港地区。1995年2月吸收为浙江万鹏集团有限公司半紧密层企业,企业名称改为浙江万鹏集团公司文教用品厂。1998年5月经资产评估,企业总资产278.33万元,总负债518.7万元。2000年10月歇业,企业设备公开竞价拍卖。
  印刷制品业
  1986年,武义有乡以上印刷厂7家,职工182人,工业总产值162万元。至1990年,从业人员204人,工业总产值254万元。1991年,全县印刷企业发展至10家,工业总产值880万元,从业人员220人。1992年工业总产值下降为362万元。1995的,印刷业创新联合集约化发展,形成印刷包装行业的龙头企业,成立浙江武义联合印刷有限公司,公司由10家企业联合组成。1996年,印刷企业16家,从业人员360人,固定资产867万元,工业总产值3429万元,工业增加值902万元,利税110万元。2000年,企业数增至74家,从业人员328人,固定资产1084万元,工业总产值14908万元,工业增加值1124万元,利税178万元(其中利润57万元)。2001年,企业下降至56家,但规模企业增至35家,从业人员650人,固定资产3267万元,工业总产值16960万元,工业增加值947万元,利税216万元。2005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印刷企业10家,从业人员1291人,固定资产4909万元,工业总产值11952万元,工业增加值2598万元,出口交货值461万元,利税总额464万元。
  武义县印刷厂国有企业。前身为武义县人民印刷厂。1986年,厂区占地8400平方米,建筑面积7936平方米,从业人员123人,固定资产原值105万元,设彩印、零印车间、机修组及门市部。各种配套印刷设备70台,印刷产量7000万印。1994年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名称更为武义印刷包装有限公司。1997年,虽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但企业处在半停产状态。至2000年6月底,企业资产总值821万元,负债总值568万元。11月资产通过公开竞价拍卖,承债式出售,企业转为民营企业。
  浙江武义联合印刷有限公司1995年,为推进印刷业向联合集约化发展,由武义正点印刷厂联合武义县印刷厂、武义县项山干印刷厂、武义县正大纸业厂、武义县永通印业厂、武义县电艺印刷厂、武义县印刷装潢厂、武义县第亿印刷厂、武义县亚明印刷厂、武义县程吕汇夫印刷厂等10家企业,联合成立“浙江武义联合印刷有限公司”,地址在白洋渡。是全县首家由国有、集体、个私等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联合经营企业。从业人员1600余人,总资产5000余万元,拥有铸涂机生产线7条、机裱生产线5条、印刷设备600多台套,形成年印刷钓鱼系列扑克1亿副以上的生产能力。1996年,成立杭州东方彩印厂和杭州宇人纸业有限公司,作为对外拓展的经营窗口。2000年,公司自行解散。
  第八节 通用设备制造业
  1986年通用设备制造企业17家,从业人员3179人,固定资产原值1597万元,产值3847万元,利税总额401.4万元。主要产品有:拖拉机配件、纺机配件、轴承、钢球、紧固件、弹簧、链条、电动工具、刀具、鼓风机、电焊机、风钻等。1999年,通用设备制造企业149家,从业人员4656人,固定资产10674万元,产值51922万元,利税总额846万元。
  2000年,通用设备制造企业数173家,从业人员5745人,固定资产12784万元,产值79028万元,创利润392万元,利税总额1584万元。2005年,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数329家,从业人员13153人,固定资产176905万元,产值234934万元,出口交货值152458万元,利润7533万元,利税总额16685万元。
  2001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制造业15家,从业人员4913人,固定资产11865万元,产值71949万元,利润1130万元,利税总额2917万元。2005年规模企业60家,从业人员8096人,固定资产28635万元,产值156415万元,出口交货值110125万元,利润35540万元,利税总额88853万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6.58%,比2001年上升62.09%。
  在规模企业中电动工具行业发展最快,大部分产品出口。2003年全县电动工具企业111家,产值142844万元,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占81.89%;出口交货值115855万元,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占90.69%。2005年有所下降,企业数75家,产值118777万元,出口交货值85483万元。
  武义工力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浙江工力电器有限公司) 个私中外合资企业。1997年12月创建,是全县最早从外地到东皋凤凰山工业区落户的企业,注册资本25万美元,其中中方15万美元,美方10万美元。占地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26000平方米。1998年实现产值3107万元,利润62万元,创税总额125万元,出口电动工具28.5万台,外贸销售额2500万元,自营出口107.5万美元,为武义第一出口大户。2000年生产电动工具134万台,出口销售额8605万元,自营出口423万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7%、85.7%、98.5%,企业被授予“全国双优外商投资企业”称号。12月,耗资960万元,实施年产180万台出口电动工具生产线技改。2002年4月投入生产。2003年实施“年产350万台电动机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术改造”项目和列入商贸部年度研发项目的“年产15万台风动工具研发”项目。2004年7月“年产15万台风动工具研发项目”通过省机电专家验收。公司产品符合欧盟国家ROHS指令要求。
  至2005年年底止,总资产11666万元,共生产出口电动工具1561.61万台,占全国电动工具出口量的2%。工业总产值79877.18万元,其中自营出口5627.46万美元。上缴税收2683.1万元,外贸收入1.75亿元(其中自营出口1506万美元),占全国电动工具出口额的8.1‰。成为全县2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之一。
  浙江意达电器有限公司(见本编第五章第二节同名目)
  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见本编第五章第二节同名目)
  第九节 旅游休闲用品
  最早开发旅游休闲用品的是创建于1995年的天龙旅游休闲有限公司和创建于1996年的天地旅游休闲用品有限公司。1999年浙江隆达园艺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也开始生产旅游休闲用品。全县相继兴办了22家旅游休闲用品企业。
  2003年旅游休闲用品工业产值58384万元,销售产值56802万元,出口交货值50883万元,直接出口额达2.03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企业工业产值54937万元、销售产值54144万元、出口交货值50772万元。2005年旅游休闲用品企业从业人员4961人,固定资产投资额5725万元,工业产值97197万元,销售产值93521万元,出口交货值83628万元,利润2298万元,税金4749万元,利税总额7047万元。
  浙江隆达园艺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见本编第五章第二节)
  武义中茂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个私民营企业。2000年6月创建,位于壶山街道文教旅游用品工业园区,占地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500平方米。各种规格的沙滩椅、野营床、月亮椅、凳包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2005年,职工400人,固定资产累计942万元,产值6100万元,销售收入6050万元,利润160万元,税金240万元。
  浙江阿波罗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个私民营企业。2003年2月创建,地处县泉溪镇茆角工业区,占地约8000多平方米。主要生产出口小型电动滑板车、汽动滑板车等,销往欧洲、美国、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2003年出口电动滑板车1391台,出口创汇33万美元,产值354万元,缴纳税金31万元。翌年,从业人员66人,公司资产205万元,出口滑板车24379台,产值3507万元,出口创汇357万元,利税202万元。2005年从业人员110人,固定资产750万元,出口滑板车53577台,出口创汇1223万美元,产值突破1亿元,利税2167万元,引进外资100万美元。
  浙江丹龙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见本编第五章第二节同名目)
  浙江中盛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见本编第五章第二节同名目)
  浙江天龙旅游用品有限公司中美合资外向型企业。1995年创建,位于经济开发区百花山工业功能区,占地6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813.92平方米,固定资产1900万元,员工300余人,2005年产值4800万元,销售额4800万元,利润108万元,税金170万元。公司享有自营出口权。主营各种户外休闲旅游用品、园艺家具,包括沙滩椅系列、野营床系列、野营账篷系列、健身器材系列、户外家具系列等,产品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金华天地旅游休闲用品有限公司(详见本编第五章第二节同名目)
  第十节 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业
  武义县汽摩配制造业起步迟。1986年开始从农机具产品为主体的铁、木、竹行业发展到汽车配件生产。是年仅有武义汽车配件厂1家。
  1992年,经济开发区的建立和随后八大工业功能区的崛起,推进了武义汽摩配企业快速发展。2001年,专业生产汽车配件企业39家,专业生产摩托车配件企业14家,专业生产汽摩链条企业29家,专业生产汽摩齿轮企业10家,专业生产汽车轴瓦企业2家,共计94家。这些企业分布在:白洋街道工业功能区40家、壶山街道工业功能区9家、熟溪街道工业功能区10家、桐琴镇工业功能区17家、泉溪镇工业功能区6家、履坦镇工业功能区4家、茭道镇工业功能区4家、王宅镇工业功能区4家等,形成具有特色行业的汽摩配产业集群。汽摩配制造成为经济开发区五大产业群之一,是白洋街道工业功能区主要产品之一。
  2000年,规模最大的浙江武义恒友机电有限公司生产汽车齿轮51941套,年销售收入4666万元,利税279万元,占武义县整个汽摩配行业销售收入51%,利税占30.49%。
  2005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增加至23家,从业人员2692人,固定资产原值8595万元,年销售收入81012万元,出口交货值56770万元,工业增加值18240万元,利润7563万元,利税总额15224万元。其中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年产汽车齿轮24572台(套),年销售收入22000万元(含电动工具产品),自营出口创汇432万元,上交税金1100万元,成为全县23家年销售产值超亿元企业之一,全县汽摩配特色行业的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占全县整个汽摩配特色行业的27.16%,出口创汇占21.9%,税金占14.36%。
  汽摩配制造业带动了农村来料加工业。2005年农村来料加工业加工汽车配件加工额6万元,加工链条配件加工额482.2万元。
  武义汽车配件厂成立于1962年6月,县内首家汽车配件厂,厂址壶山镇苗山头。开发生产倒车镜和汽车刹车存气的贮气筒等系列产品。产品由省汽车工业公司联销,销售势头良好。1986年,企业职工100人,固定资产原值34.7万元,产值52.53万元,利润亏2.78万元。1988年,企业职工增加至141人,固定资产56.4万元,产值165.4万元,利税7.7万元。1990年企业滑坡,没有完成承包经营合同指标。1990年,开发工业链条产品,建立武义金华链条厂,产品出口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生产工业链条2476.8吨。1998年,企业歇业、破产,改制后转向个私民营。
  第十一节 其他工业行业
  其他工业行业包括日用陶器、印刷、日用伞、制镜、塑料、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等制品业。主要厂家有:武义陶器厂、武义伞厂、武义制镜厂、竹编工艺厂等。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此类传统产品逐渐为金属、塑料制品所取代,竹藤棕草制品日渐衰弱。
  武义陶器厂全民所有制企业。1891年创建,位于壶山北缸窑村。1986年,全厂占地8.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职工195人,固定资产65万元,产值141万元,利润1.77万元。1989年获省级先进企业称号。1992年耗资100多万元与香港嘉利国际贸易公司合作开发耐磨花石砖技术项目,但未成功。1994年10月至1998年7月,共投入835万元开发红砖、硫璃瓦、高档琉璃瓦及设备改造。至2000年11月底,企业资产总值1065万元,负债总值1137万元,累计亏损335万元。2001年1月依法破产。
  浙江郁金香轻纺集团公司武义制伞总厂集体所有制企业。前身为1972年创建的武义伞厂,厂址熟溪南岸桥头。1986年,占地9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职工287人,固定资产30万元,产值231万元,利润5.16万元。1992年,有固定资产原值446万元,职工297人,产值2838万元,利润41万元。主要生产直杆自开伞、缩折伞、布伞、直杆伞、倾斜式遮阳伞5大系列90多个品种,年产230万把。产品内销全国,远销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成为二轻系统出口创汇大户。1995年,成为浙江郁金香轻纺集团核心层企业。至2000年6月,企业资产658.4万元,负资产总额1017.58万元。7月依法破产。
  浙江万鹏塑料实业公司集体所有制企业。前身为1973年5月建立的武义竹编工艺厂,厂址环城南路,占地18275平方米,建筑面积15128平方米。1986年,固定资产26万元,产值44万元,职工82人。1988年7月更名为武义塑料总厂,下属2家分厂、7家联营分厂。1992年有固定资产原值487.92万元,职工313人,总产值1404.7万元,利润120万元。是年,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成为武义首家推行股份合作制企业,法定企业名称改组为武义塑料实业公司。1993年4月,向社会公开发行“股权证”13049股,每股面值500元,溢价发行每股550元。1995年2月,成为万鹏集团核心企业,企业改为现名。从1996年7月开始收购外单位社会个人持有的“股权证”,至1999年1月尚有3245股未收回,后由县二轻集体总公司按每股348.58元的价格收购。企业依法破产。
  第十二节 工业产品与产量
  工业行业以工矿企业出产的产品来划分,武义县1986年~2005年的20年间主要产品与产量,详见第七编第二章表7-6和表7-7。
  第三章 工业园区
  第一节 经济开发区
  机构
  浙江省武义经济开发区的前身是武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7月5日,县委、县政府批准成立武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1993年11月6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武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定名为“浙江省武义经济开发区”。金华市被列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仅金华、兰溪、武义3家。
  1992年12月,县委、县政府颁布《武义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暂行规定》,对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管委会的性质、职能、管理权限等作了明确规定。浙江省武义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是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县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担负着经济开发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建设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成立之初,内设机构为一室三部:办公室、经济发展部、地政规划部、财税工商部,暂定行政编制10人。1996年10月,县委对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作了调整,核定管委会内设机构为一室三局:办公室、组织劳动人事局、经济发展局、地政规划建设局,部门派出机构:土管分局、财税分局、工商分局,实行双重领导,编制在原单位。2001年9月管委会与白洋街道办事处合署办公,管委会主任兼任白洋街道党委书记,第一副主任兼任白洋街道办事处主任。2002年6月,县委〔2002〕67号《关于浙江省武义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批复》,将管委会内设机构调整为一室三局: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地政建设局、规划发展局。部门派出机构:国土资源分局、工商分局,实行双重领导,编制在原单位,业务上接受原单位指导,日常工作接受开发区管委会领导。核定开发区管委会编制30名,其中行政编制8名,事业编制22名,事业编制干部依照公务员管理。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1993年至1994年,县委、县政府划出老城区东北边缘的县后畈作为开发区首期开发,它由北岭商业小区和武阳路两侧商住区及白洋渡、胡处、武东桥工业小区组成,规划面积2.18平方千米,首期开发用地79.33公顷,其中商住小区33.33公顷,工业小区46公顷。开发思路是“依托老城,全面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服务配套,讲求效益”,以商住开发为主,拓展城市发展空间,集聚第三产业,形成县城新区。1993年横贯开发区的40米宽大道武阳路开工兴建。
  第二阶段为1995—1999年上半年,由商住开发为主转移到工业开发为主,指导方针是“以工业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以引进外资为主”。1995年7月,开发区范围调整为:东至邵宅粮站丘陵、白阳山脚、武义江;南至武阳路南侧延伸100米的路、武义江;西至星光预制场、油库、北岭洞、金华老路、金温铁路;北至塔山水库、县建材厂。规划面积11.78平方千米,其中商贸住宅区占1平方千米,工业区占6.3平方千米。重点是白洋渡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开发面积1平方千米,基础设施投入5000万元,引进总投资1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106家,初步形成五金机电、服装服饰、印刷包装、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群。1999年,工业总产值、出口交货值、财政收入分别占全县的16.9%、25.3%和17.7%。
  1995年,委托金华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了《武义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1999年3月,《武义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通过评审,开发区环境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根据《报告书》要求,开发区积极引进一类企业,严格控制二类企业,谢绝三类企业。
  第三阶段为1999年下半年至2005年,向邵宅中远期控制区拓展新工业区——百花山工业区。实施“依托老城,发展新区,通过开发促进新区形成,以新区模式建设开发区”的开发战略。到2005年止,已开发面积10.3平方千米,其中商贸住宅区2平方千米,主要是北岭小区、商贸中心、友谊小区、园丁小区、邮电新区、丹阳小区、康园小区、鸿基花园、温泉别墅小区等一批商业、居住区;工业区8.3平方千米,主要是白洋渡工业区和首期开发的百花山工业区、白洋工业区。根据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需要,2005年,开发区管委会将远期规划面积扩大到46平方千米。四至范围为东至白洋街道深塘村,南至东升路,西至白洋街道朱村、湖塘沿村,北至白洋街道汤村。区内地形起伏不大,属丘陵地带,开发用地以山坡地为主,部分溪滩地,占用农田较少。2001年百花山工业区建成总长7000米的自来水引水工程;2002年总投资960万元建成北通上茭道330国道、南接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互通口干道。2005年,总投资3600万元的白阳山隧道竣工通车。道路、供电、供水、通讯、宽带、有线电视、绿化、路灯等设施配套齐全,区内有主干道15条,支干道50条,建有温泉山庄公园、塔山公园、火车站广场和百花山广场。
  百花山工业区位于县城东北部,离县城8千米,东至白阳山,南至武义江,西至朱村、湖塘沿,北至汤村,规划面积20平方千米,其中首期规划开发面积6平方千米。百花山工业区内有金丽温高速公路武义互通口,44省道上松线,还设立温州工业城和扶贫小区。为吸纳温州客商前来投资兴业,设立温州工业城开发项目,首期开发面积1平方千米。到2005年年底,已引进温州企业20家。为带动南部山区经济,促进县域内南北经济协调发展,根据县委办〔2003〕98号通知,设立扶贫小区作为南部山区乡镇实施异地招商引资、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扶贫工业小区位于百花山二期工业区内,武义县城控制外环线以北,44省道以东,首期开发面积1平方千米。扶贫工业小区实行“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开发区管委会为该小区做好“七通一平”(供水、供电、道路、通讯、宽带网、有线电视及土地平整)。引进的企业可享受税收留用的优惠政策。到2005年年底,该小区已引进企业10家。
  开发成果
  到2005年年底,全区累计引进工业企业288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6家,累计引进资金68.9亿元,协议利用外资496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980万美元。初步形成了五金机械、汽摩配、文旅休闲用品等三大主导产品的产业集群。三个主导产业涵盖了全区70%的企业,形成的经济总量占全区80%以上。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4家,产值占全区的80.4%;年工业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浙江沪江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武义恒友机电有限公司、浙江武义隆达园艺家具有限公司、浙江正点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太平工贸有限公司、浙江美特投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意达电器有限公司等7家,其中沪江、恒友年产值超2亿元;年工业产值5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的企业有8家,年产值1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企业有66家;全县工业产值前100名企业开发区占30家。全区有外贸出口加工企业80家,其中自营出口企业35家,浙江美特投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区内规模最大的自营出口企业,年自营出口超千万美元。全区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出口交货值72.59亿元,财政收入6.28亿元。2005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6.58亿元,出口交货值18.2亿元,自营出口7294万美元,财政收入1.4亿元。这些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县的比重,分别从1993年的0.92%、0.20%、0.01%和0.1%提高到2005年的27.6%、35.2%、30.2%和20.0%,分别年均递增31.1%、73.4%、66.0%和24.6%。新增就业岗位3万多个,并吸引全国10多个省市区技术人才2000多人。在开发区周围,有30多个村搭乘工业化快车,基本实现与城市接轨,约有四分之一村民在开发区企业打工。开发区的面积、人口约占县城新辟城区、新增人口总数的60%。
  第二节 工业功能区
  白洋街道工业功能区
  白洋街道工业功能区前身是浙江省武义经济开发区白洋工业区。位于330国道连线二级公路沿线的牛背金、深塘区域,距县城4千米。
  2000年武阳镇人民政府在深塘区域首次创办白溪工业小区,引进企业13家,荒山用地面积18万平方米。2001年9月成立武义白洋街道办事处,与浙江武义经济开发区合署办公。10月经县政府批准在武义县白洋街道所在地成立武义县白洋街道工业园区。2002年企业发展到36家,用地面积37.33公顷。2003年企业发展到84家,用地面积253.33公顷。9月,园区改名为白洋工业区。翌年4月更为现名。
  至2005年年底止,进区企业1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8家,被列为全县前100家工业企业排行榜的有13家,从业人员5790人,总投资5.8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实际投入2.3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3.53亿元,工业产值7.74亿元。形成电动工具、电动车、摩托车、防盗门、金属制品、橱具、校具、五金工具、齿轮、玻璃和印刷制品、金属塑料、电器材料、纺织用品、家具制品、休闲用品、蓄电池、建材等初具规模的产业群。
  壶山街道工业功能区
  2000年3月成立武义县文教旅游用品工业园区。壶山街道办事处成立后,2002年7月25日开发黄龙工业区。2003年撤销文教旅游用品工业园区,更名为文教旅游用品工业区。功能区分为文教旅游用品工业区、黄龙工业区两大区块。至2005年年底止,进区工业企业22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0家。从业人员6947人,固定资产投资93314万元,工业总产值114089万元,利润总额14894万元,实交税金12106万元。超亿元企业2家,为浙江创业钢带有限公司和武义张氏包装实业有限公司。
  文教旅游休闲用品工业区位于县城新区内,东起县棉纺织厂,南到县城商住区,西到黄龙工业区,北到金温铁路,区内交通便利,四至均有城市规划主道路通过。征用土地11.54公顷,建区2.1公顷,总投资67326万元,建筑面积380000平方米。园区道路面积8万平方米、绿地20万平方米、市政配套管网8千米。整个工业区水、电、路、排污等基础设施齐全。主要产品:野餐桌、床、沙发、交椅、凳等系列;纸箱、纸板;黑白印刷、文教针、平板车系列;链条、砂轮、齿轮、花架、园艺工具、水泥制品、服装制品、纺纱染色、缝纫线、农副产品加工等。
  黄龙工业区位于三角店村至三板桥村地段,于2002年7月建立。区内规划面积3.5平方千米。至2003年,投资680万元用于场地平整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05年,进区企业有116家,其中规模企业86家。主要生产:大撑伞、晴雨伞、野餐桌、凳、沙发、交椅、塑钢管、喷塑、园艺工具、竹制品、农副产品、香菇、茶叶、工业链条、塑料制品、黑白印刷、扑克、建筑材料、金属家具等。
  熟溪街道东南工业功能区
  2001年9月县熟溪街道办事处成立,专设工业办公室主管工业开发。2002年3月成立熟溪街道东南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03年撤销更为熟溪街道东南工业功能区。工业功能区大部为原县工业基地,建区后分为胡处工业区块、中小企业孵化工业区块、端村工业区块、余西向阳工业区块、冷水坑工业区块。规划面积4.5平方千米,新增开发面积1.15平方千米。区内形成医药化工、旅游休闲、包装印刷、服装针织、金属制造等五大产业群。有工业企业36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家。2005年,实现财政税收1.07亿元,是县内首个税收超亿元的乡镇(街道)。
  胡处工业区块地处县城青年路沿线及胡处村,2001年12月开始规划开发,规划面积2平方千米,主要以医药、化工、金属制造为主。区内实有企业18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家,即浙江三美化工有限公司、森美化工有限公司和浙江武精矿山机器有限公司。税收超千万元以上的企业6家,分别为浙江三美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森美化工有限公司、武义武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武义卫生用品有限公司、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和武义正达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中小企业孵化区地处县城东南入城口。2003年4月开工建设,规划面积0.8平方千米,一期开发占地10万平方米,安排企业22家,二期开发占地13万平方米,安排企业19家,是武义县唯一的中小企业孵化区。
  端村工业区块地处老永武公路沿线,2002年2月动工兴建,是熟溪街道建立后新建的工业区块,规划面积1平方千米,以印刷包装、针织、文教用品、电动工具等产品为主。区内实有企业75家,产值占全街道的五分之一。
  余西、向阳工业区块地处城郊的余西、向阳村,2003年2月兴建,规划面积0.7平方千米,该区块由零星的小区块组成,分布较分散。主要生产旅游休闲用品。区内的浙江绿洲旅游用品有限公司和浙江中盛工艺制造有限公司为旅游休闲产品的龙头企业,产品销往欧美国家。
  冷水坑工业区块地处武义江沿线,是街道新建的工业区块。2005年3月开始开发,规划面积2平方千米,首期开发0.3平方千米,入区企业16家,为武义模具加工基地。
  桐琴镇工业功能区
  1994年6月成立桐琴镇工业区管理委员会。1995年年初,成立江滨工业区;1998年年初成立凤凰山工业区;2000年4月成立五金机械工业区。桐琴镇被县委、县政府列为县工业重点发展镇。2003年县政府下文撤销管委会改为工业功能区。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2.19亿元,出口交货值10.59亿元,工业增加值4.88亿元,纳税7200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8%。
  截至2005年年底,开发总面积3.07平方千米,企业实际用地面积170.68公顷,企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4.16亿元,投资率为56.53万元/亩,产出率为88.59万元/亩,税收贡献率为3.37万元/亩。累计引进企业217家,其中规模企业77家。年销售产值超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列入全县工业产值前100强的企业2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县级科技型企业3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市级名牌产品3个,市级知名品牌、著名商标2件;省级新产品3个,市级1个;产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120多项;30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各类单证认证200多项。
  江滨工业区1995年年初批准成立,是全县首批乡镇工业小区之一。坐落在桐琴镇政府西侧,东以新联路为界,南为永武公路(一线),西至倪桥村,北临永武江,规划总面积为20公顷,均为赵宅、桐一两村的沙滩地。1994年赵宅村出租土地创办五金电镀厂后,陆续有武义及永康企业入驻,成为桐琴镇开发工业区的实验基地。到2005年年底止,进区企业36家,用地总面积为13.94公顷,租赁企业9家。主要产品有:电镀加工、彩印包装、晴雨伞、五金塑料制品等。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2.44亿元,工业税收3658万元。按照新修编的桐琴镇城市总体规划,该区块调整为居住区,2005年开始停止工业用地的供给。
  凤凰山工业区坐落在桐琴镇东皋村,1998年年初,利用原东皋中学校舍及周边山地28000平方米建区。民间传说“东皋飞来了金凤凰”,为顺民意起名凤凰山工业区。首期规划总面积为50公顷,半年内,首期规划的37.8公顷工业用地被20家企业抢购而空。2000年,二期工程开发,规划用地面积为21.3公顷,有圣奇公司等11家企业入园。2001年,规划面积扩展到80公顷。2002年底三期工程开发,用地面积为6.8公顷。到2005年年底,进区企业共49家,其中租赁13家,企业累计投资4.78亿元,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5.53亿元,实现税收总额1.23亿元。规模以上企业18家,中外合资企业2家,年产值在亿元以上企业有圣奇运动器械制造有限公司、宏马铜业有限公司、工力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现代电器有限公司、宏泰金属制造有限公司等。主要产品为电动工具、金属压延、防盗门。
  五金机械工业区1995年年初成立,位于桐琴镇政府所在地的原桐琴果园长路山一带,东以永武江为界,南与永康市西城街道相邻,西为凤凰山工业区,北临永武公路。规划面积400公顷,一期工程开发面积114公顷。2001年4月建成五金机械工业区60米进区大道。2002年1月,金政办〔2002〕7号文件命名为武义县桐琴五金机械工业园区,开发总面积200公顷。2002年被浙经贸中小企等10部门命名为省级工业专业区。
  2001年底一期工程的50多家企业全部进场开工建设,2002年3月首批30多家企业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坐落在金丽温高速公路以南,规划开发面积200公顷。2002年下半年全面启动土地征迁、平基及招商引资工作。截至2005年年底,五金机械工业区一期工程有受让土地企业56家,二期工程受让土地企业33家。开发总面积为256公顷,企业实际用地面积为170.68公顷,所有进区企业均已建成投产:主要产品为五金机械、运动器械、电动工具、防盗门等,全区企业累计投资达8.22亿元,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3.21亿元,实现税收4945万元,区内道路硬化、排水、排污管道、通讯、供电、供水、有线电视、绿化、亮化以及休闲广场等功能齐全。
  泉溪镇工业功能区
  2001年2月成立泉溪镇工业区管理委员会,2003年改为泉溪镇工业功能区。功能区分为泉湖工业区、王山头茆角工业区、金岩山工业区。至2005年年底止,泉湖工业区出让土地32.05公顷,王山头、茆角工业区出让土地54.12公顷,金岩山工业区出让56.23公顷。区内实有企业146家,从业人数8015人,工业总产值139436万元,工业增加值27905万元,营业收入136521万元,利润总数8970万元,实缴税金4190万元,出口产品交货值73089万元,固定资产实际投资20756万元。园内企业资产合计79960万元。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401万元。上规模(500万元以上产值)的企业24家。其中保康日用制品有限公司,年产值1674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15779万元,利润总额473万元,实缴税金1031万元,成为泉溪最大企业;阿波罗运动休闲用品公司,生产滑板车等,年产值11634万元,利润总额217万元;春天门业公司,生产防盗门产品,产值5094万元,利润总额297万元,实缴税金232万元;中润工具有限公司,生产汽摩配件产品,工业产值5820万元,产品销售收入3830万元,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额1823万元.
  泉湖工业区前身为1982年开始开发的湖沿工业开发区,以自筹资金的方式创办集工贸、农副产品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首期出让荒地6.67公顷。至1996年年初具规模,有万成铸钢厂等8家企业,以生产电镀和铸钢产品为主。1999年,铲平牛掂山,创建克加勃工具、麦克机电公司,面积约6.67公顷。2000年投资100万元,用于水电、道路建设。2004年企业发展到33家,武永公路二线开通后又出让土地18.67公顷。2005年企业33家,工业产值37553万元。
  王山头、茆角工业区1997年,王山头村利用荒坡沙滩资源出让引资。12月,永康商人吕世明投资14万元,创办泉溪五金铸造厂,是武义县最早引进的一家外地企业。翌年,又引进10多家企业。1999年王山头小区被列为工业小区,在税收、征地贷款、环保等方面享受县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2000年开发33.33公顷,新进企业19家,投产15家,工业产值超亿元,年税收达50多万元。
  茆角村利用黄土丘坡,首期规划土地面积23.33公顷,于1998年年底动工兴建厂房。主要产品为五金、电动工具。2002年规划王山头工业区用地面积38.18公顷,占总用地的23.16%。
  2000年王山头、茆角工业区共投入200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王山头、茆角工业区新进企业58家。至2005年年末,企业达71家,工业产值61592万元。其中规模企业14家。
  金岩山工业区1982年,乡镇企业武义丝厂创建。1998丝厂变卖,改制为民营企业恒发丝绸公司。2000年这一区域又新建6家企业。镇政府于2002年制定《金岩山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园区开发用地规模约为266.67公顷,首期开发136.27公顷,首期投资4000万元。园区开发用地范围:南界王毛山、丁塘背村,北靠武永公路,东临王山头工业区,西至客塘村。逐步形成以五金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电动工具、保温杯、电子产品等行业相配套的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群。2004年出让土地21.33公顷,新进企业26家。2005年年末,区内实有企业42家,工业产值37376万元,其中规模企业10家。
  履坦镇工业功能区
  2000年年初,履坦镇着手工业开发,开展招商引资。4月,引进武义三鑫水泥压力管厂、武义蓝盾链条厂、武义华特尔链条等3家企业,出让土地面积29726平方米。
  2001年4月履坦镇岗头工业区一期规划面积1.27万平方米(折1905亩)。该区地处县城北部,南临莹乡路,北靠尖山,东界十白线公路,西至县城温泉路。2003年4月调整规划范围南以莹乡路为界,东至武义江,北至履坦镇区和寺后村北,西止县城温泉路,总用地面积5.66平方千米,其中岗头工业区总用地面积2.37平方千米。
  2000年~2003年涉及被征用土地的村有6个,征用土地面积59.38公顷。
  截至2005年,进区企业46家(其中引进县外企业8家),县外资金3865万元,用地面积59.38公顷,区内总投资3470.19万元,实交税金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7.4%,区内就业人数1983人,全年工资总额2200万元。岗头工业区初步形成了电动工具、五金机械、休闲文教三大产业群。
  茭道镇工业功能区
  1999年6月,在茭道乡杨家区成立杨家工贸区管理委员会,2000年东莹集团公司依法破产后,2001年改设为“武义县茭道镇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03年改为菱道镇工业功能区。功能区分为杨家工业区、胡宅垄工业区。至2005年止,全镇累计新开发功能区面积56.16公顷,进区企业的开工率91.67%、竣工率85.8%、投产率89.58%、投资率35.97万元庙、产出率61.71万元/亩、贡献率3.01万元庙。
  2005年,功能区实有工业企业48家,从业人数1857人,固定资产实际投资累计22054万元。工业年产值41652万元,年出口交货值15516万元,年利润996万元,实缴税金2054万元。其中规模企业19家,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1家。基础设施累计投入2010万元。区内形成五金机械、电动工具、刀具、旅游休闲用品、休闲家具、水泥建材等行业上规模的产业群。
  杨家工业区位于原东莹集团公司旧址。1999年6月设立杨家工贸区,规划面积约2.8平方千米,计4197亩。该区距金华31千米,距武义县城、永康市区各18千米,330国道穿区而过,交通方便。杨家工贸区以原东莹集团为中心沿330国道两侧发展,发挥毗邻永康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原东莹集团水、电、路基本配套的优势,合理利用东莹集团破产闲置的土地、厂房,创办以工业、商贸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综合性的杨家工贸区。2001年年底征用蒋马洞等村的土地约10公顷,沿330国道进行开发。引进武义县雄杰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武义县宝鑫门业有限公司、武义九龙玻璃有限公司、武义博汇钢木制品有限公司、武义县千年合金有限公司、武义神鹰艺术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到2005年年底,内有五金机械、水泥建材、休闲家具、金属雕塑艺术品等企业21家。
  胡宅垄工业区(亦称茭道镇第二期工业功能区)2001年4月开始开发胡宅垄村的里王一带,开发面积157.2公顷(折2358亩)。2002年年底完成征地工作,2003年1月动工,先后铲平履坦山、横山、香山、木公山等山头。是年引进武义县震华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12家。2005年引进武义美虹涂料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累计占地2.53公顷,投资33442.17万元。
  王宅镇工业功能区
  2001年4月成立王宅镇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2003年改为王宅镇工业功能区。功能区分为古马山工业区、江南工业区、食品工业区等三大区块。截至2005年,区内实有企业3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进区企业从业人数2763人,固定资产投资6533万元,销售产值21430万元,实缴税金873万元,出口产品交货值10089万元。浙江金鼎耐磨铸造有限公司产值5711万元,实交税金305万元,为王宅镇最大企业。
  2005年止,工业功能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1656万元,累计出让土地38.53公顷(计578亩),其中古马山工业区27.07公顷,江南工业区11.47公顷。投产企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0626万元。
  古马山工业区2001年4月批准成立。2002年首期规划面积2.26平方千米,出让土地9.8公顷,引进三鑫机械、宝兴钢化玻璃、华润塑料、东森电器四家企业,以生产电动工具、钢化玻璃、锅炉配件、编织袋产品为主。2003年出让土地15.87公顷,引进金鼎耐磨铸造、美利塑业、延益刀业等12家企业,至2005年累计进区企业18家。
  江南工业区2003年1月批准成立。规划面积1.99平方千米,出让土地11.47公顷。至2005年年底引进企业8家,主要生产钢铁挂锁、剪刀、链条、造纸、自行车等产品。
  食品工业区2003年1月浙经贸中小企〔2003〕1号批准成立,规划面积3.7平方千米,地理位置优越,发展空间较大,是食品工业专业区。2005年开始开发。
  附:专记
  武义工业跨越式发展纪实
  武义县原是传统的农业县,90年代初全县农业人口占88%,人均占有耕地近一亩,粮食年产量保持15万吨水平;工业基础薄弱,个私经济起步较晚,1995年,全县个私及乡镇企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0%左右,并都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区位交通闭塞,330国道擦身而过,大部分地区处于交通末梢;贫困面比较大,全县有13个贫困乡镇,面积占全县的一半,人口占三分之一。
  1994年始,武义县大力推行以组建股份合作制为重点的企业改制。1996年下半年开始,又以买断公有资产为重点,先后分两批确定39家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深化改革。两次改革都因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转换经营机制难以到位,导致大部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良,改革陷入困境。
  1998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破卖并行、股权集中、筹资安置、社保配套”的思路,对国营、集体企业进行较为彻底的改制。大批企业破产、出售。企业正式职工身份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者。
  在改制过程中,由于企业资产变现自求平衡,企业资产变现难,安置补偿费缺口大,企业改革步履维艰。部分企业虽进行了改制,但职工身份没有转换,企业仍以原有模式运作,造成亏损严重。为此,县委、县政府在2001年11月召开企业改制工作会议,确定了“整体联动、逆向操作、资产托管、市场运作”的企业改革新思路,企业改制在几个月时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1年武义县原国有、城镇集体企业职工身份转换工作全面完成,初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型劳动关系,创新了企业体制和经营机制。一些国有、集体企业职工转换身份后,发挥自身在经营、技术方面的特长优势,或办起新企业,或进入民营企业成为生产、经营骨干,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企业改制中,武义县坚持民营经济发展与企业改制相结合,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企业改制,一方面加快了资产变现,为职工转换身份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在改制过程中获得了低成本扩张的机会。原武义造纸厂破产后,近6万平方米的土地经统一规划后由9家民营企业购买并利用,生产规模达到原来的5倍。
  2001年,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认识到武义的发展存在三大明显的特征:一是后发型特征。从发展阶段来看,工业化进程刚刚起步,尚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也存在着区位优势、土地优势、生态优势、人力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等五大后发优势。二是外力支撑型特征。与永康地缘相接、人缘相亲,而永康的企业正进入二轮创业阶段,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欲望十分强烈,一些企业和产品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这为主动承接永康的产业转移,通过外力支撑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三是环境差异型特征。县内北部、中部、南部地形、气候、经济基础等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北部交通相对便捷,距离经济辐射源较近,拥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大量的荒山坡地,比较适宜发展规模工业;中部和南部交通相对闭塞,山多地少,但生态环境好,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开发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具有良好的条件。针对这些特点,在《武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将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攻点,主动接收周边发达县市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以强化生态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在此基础上,根据周边发展环境和不同区域特色,又进一步提出了“三个接轨、三大布局”的工作思路。三个接轨:产业接轨永康,共同打造全国最大的小五金制造业基地;市场依托义乌,成为中国小商品城重点来料加工基地之一;城市融入金华,成为金华城市群有机组成部分。三大布局:东北部地区机声隆隆,重点发展工业;中部地区车水马龙,重点发展旅游业和效益农业;西南部地区满目葱茏,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区域布局的确定,从实质上彻底摒弃了发展工业搞“乡乡办厂、村村冒烟”的做法,坚持能发展的先发展,适宜发展的先发展,实施重点突破,梯度推进的发展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自1998年以后,在东北部“一中心两翼”工业集聚区域(以县城为中心,44省道北段和永武线为两翼),相继建成浙江武义文教旅游用品工业园区、浙江武义五金机械工业园区、凤凰山—茆角—王山头工业园区等9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在工业园区的带动下,2000年全县完成工业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个私工业产值实现4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2.3%,同比增长了23.1%。
  武义县委、县政府实施的“工业强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的三大战略,引发了“三大效应”,全面激活了武义工业经济。
  洼地效应就是紧紧抓住周边发达地区企业在二次创业中向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的时机,挖深池塘,通过优质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区企业的投资成本,吸引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流入。首先是降低门槛。在土地出让上,基本上收成本价,对于重大项目,以企业定地价。在永康、义乌等发达地区仅可买地皮、建厂房的资金,在武义投资不仅可买地建房,还可有流动资金。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武义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费仅为发达县市的1/3至1/4,劳动力价格仅为发达县市的2/3至1/2。其次是搞好服务。县委、县政府以及各有关乡镇和部门均把为企业做好服务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对外来投资者,从项目审批到企业投产采取“全程式”服务。投资者可安心搞建设、抓生产。一些外来企业投产已有几年,但企业主竟仍不知道土管、工商等部门地址。再次是规范管理。各园区实行一个口子收费,未纳入收费管理体系的行政事业收费,园区企业可以拒付。设立投资环境投诉中心,接到企业投诉,投诉中心必须限期作出答复并督促职能部门限期整改。位于桐琴镇的五金机械工业园区,66.67公顷土地仅用3天时间就被18家外地企业争购一空,每家企业投资额都在千万元以上。2000年武义县共引进工业企业360多家。1998年年底开始开发的凤凰山工业园区,两年时间就有23家规模企业在此落户,共开发40公顷多土地。
  鲶鱼效应就是通过引进外来企业,增强武义企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武义县企业主的创业冲动,以此推动企业的发展。武义这方“经济洼地”引进了大批的外来企业,外来企业迅猛的发展势头又激起了该地企业做大做强的欲望。自2000年以后,武义县企业掀起了创业热潮。隆达金属制品公司、张氏包装公司、恒友机电公司等个私企业纷纷进行二次创业。有的征地达十多公顷、投资三、四千万元。武义恒友机电有限公司创立于1984年,90年代中期每年销售额都徘徊在2000万元左右,已是武义电动工具行业的佼佼者。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海阔工具”、“工力电器”等一家家电动工具企业落户武义,有的企业销售额近1亿元,恒友公司开始频频参加国际博览会开拓市场。2001年,恒友公司买下7公顷土地,投资1850万元兴建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0%。
  蛟龙效应就是通过充分发挥财税、金融等经济杠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积极制定技改贴息、信贷投放等倾斜措施,扶优扶强,引导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并通过“龙头”企业的产业扩散,强化产业基础,推进整个工业经济的良性发展。武义县初步形成了电动工具、旅游休闲用品、印刷包装、文教用品、服饰等五大支柱产业,“钓鱼”牌扑克、“两针一钉”(回形针、大头针、图钉)文教用品等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方面成为“单打冠军”。
  洼地效应、鲶鱼效应、蛟龙效应,使武义工业经济快速得到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005年,武义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00.85亿元,同比增长30.4%,增速列金华市前茅。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72.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到2005年年底,全县累计进区企业977家。2005年,全县销售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23家,三美化工公司实现产值6.2亿元位居第一。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3家,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80家;年纳税额超百万元的企业达到76家。
  第四章 工业科技
  第一节 技改政策
  1986年6月,为加快技术改造,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企业技术改造和县财经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武政办印发《全县企业技术改造工作会议和县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纪要》,要求将技改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8月,武政〔1986〕177号文件批转县经济委员会《关于加强技术改造工作暂行管理办法》。
  1987年,在推行企业厂长(经理)经营负责制和目标责任制中将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列入考核内容。省计经委下发《关于1987年技术改造工作的通知》(浙计经技〔1987〕199号文件)。文件要求:一是要增强企业自我积累,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二是解决思想转轨,要由过去的外延为主扩大再生产转到依靠现有企业技术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上来;三是银行、财政等有关金融部门的技改贷款都要纳入各级经济主管部门规模之内,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技术进步。
  1988年,在推行企业厂长(经理)经营承包责任制中将技术改造、技术进步列入考核内容。12月5日,县委、县政府《关于部分国有工业企业资金放开经营有关放权意见》中规定:承包企业技改提高决定权、企业要有自有技改投资资金等。
  1989年,县政府在全县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工作委员会工作中规定: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要克服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在承包中要制定5年、10年的长远规划,规划包括产品品种、产量、质量、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等内容,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1990年,根据省计经委《关于企业技术改造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浙计经综〔1990〕70号文件),制定了《1990年全县技术改造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
  1991年,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政策规定》(县委〔1991〕1号文件),鼓励企业加快技术进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投入技改资金还贷困难且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县财政给予减免所得税用于归还技改贷款的照顾。国有、集体企业继续执行1990年技改政策。
  1992年,县经委根据省计经委〔1992〕221号《关于企业技改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文件,制定了《武义县企业技术改造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
  1993年,县委、县政府根据省政府《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加大全县工业企业技改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实施技术开发,对在产品、工艺、材料等方面通过技术改造、率新取得重要成果的企业给予奖励。
  1994年,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若干决定》,实施24条优惠政策。因技改所增设备投资可获取3~5%的技改贴息奖励。
  1995年,县政府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若干政策的通知》(浙政〔1995〕11号)制订武义县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
  1996年,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委〔1996〕28号《关于实行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责任制的通知》要求,制定了具体责任目标,技改投入、技术改造的考核办法及分块联系责任。
  1997年,县计划经济委员会、县财政局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技术改造专项贷款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国财工〔1997〕365号)要求,制订了相应的技改政策。
  1998年,浙政〔1998〕5号《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通知》针对全省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大幅度下降、技改力度不足的问题,要求各市、县加大技改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意见。
  1999年,县政府根据国家财政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1999〕101号通知要求,制订了《全县工业企业技改项目财政贴息暂行办法》。
  2000年,县委〔2000〕54号《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推进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规定:从2000年开始,县财政经常性科技投入要达到财政预算支出的2%,到2005年要达到3%。每年安排60万元作为县技术创新基金,鼓励扶持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发展高新技术。对认定的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予以20万元、10万元、5万元的奖励;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予以5万元、3万元奖励;对省、市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实行资金配置和奖励。是年,县财政安排350万元奖励资金。
  2001年,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全面改制转化为民营企业化后,为加快全县技术改造,推进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的实施意见》、《武义县扶持个私民营科技企业的若干规定》,加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力度。
  2002年制定《武义县专利申请和实施奖励办法(试行)》设立奖项和奖励标准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技术创新,加快专利技术成果转化。
  2003年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跨越性发展的若干意见》,技术创新资金提高到300万元。出台《武义县扶持民营科技企业若干规定》,培育发展民营科技企业,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整体素质。
  2005年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实施意见》,提高奖励标准,引导培育专利型企业。是年,出现一批省、市、县科技创新型企业。
  第二节 技改投入
  1986年,全县工业企业投入更新改造资金1065万元,投入购置设备工器具资金621万元,其中全民企业314万元、城镇集体企业140万元、乡镇企业167万元。全县工业企业新增产值930万元,创利税281万元。武义水泥厂的年产6万吨水泥扩建技改项目投入650万元,武义陶器厂的岩棉新产品技改项目投入135万元,武义制药厂的八仙长寿口服液技改项目投入115万元,武义无线电厂的高层自动报警器技改项目投入85万元,武义县后树砩矿的续建技改项目投入80万元。
  1990年,全县工业企业投入更新改造1650万元,投入购置设备工器具资金1323万元,两项合计2973万元,新增产值5312万元,创利税1105万元,比1986年,技改投资增长54.9%,新增产值增长4.71倍,利税增长2.93倍。
  1991年,全县工业企业投入更新改造资金1747万元,投入购置设备工器具资金1424万元,新增产值2514万元,创利税721万元。武义化纤厂投入扩建年产1200吨丙纶中粗旦装饰用丝技改项目资金985万元,新增产值1884万元,创利税444万元;武义有机化工厂投入年产1.1万吨烧碱和新增3000吨液氯生产线技改项目资金694.7万元,新增产值1100万元,创利税248万元;武义印刷厂投入开发手版印刷技改项目资金62万元,新增产值230万元,创利税29万元。
  1995年,全县工业企业投入更新改造资金7464万元,投入购置设备工器具资金10145万元。武义棉纺织厂技术更新改造力度最大,投入258.08万元改造老设备59台、更新设备12台套,投入542.9万元引进4台意大利产的经编机和1台整经机,进行社会锭子压缩。
  2000年,全县工业企业投入更新改造资金7898万元,投入购置设备工器具资金23395万元。国企、城镇集体企业经济运行滑坡,技改资金投入困难,实行全面改制。
  企业改制后,民营企业按自身规模、生产能力、产品开发需要进行技改投入。2003年,浙江三美化工有限公司投资980万元购置设备40台套;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投资1700万元建成51条自动生产线,投资29783万元购置353台套设备。2004年,浙江宏马铜业有限公司投资2980万元购置设备52台套并建成轧机等项目生产线;浙江隆达园艺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投资2998万元购置频感应炉等设备425台套并投资500万元建成铝管园艺生产线;武义正点实业有限公司投资2988万元购置设备193台套并新建65条蚊香生产线。
  2005年,全县工业企业投入技术更新改造资金129667万元,投入购置设备工器具资金39641万元。
  第三节 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
  80年代后,工业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渐趋深入和规范。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四新”产品大批涌现,成为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因素。
  1986年,全县开发“四新”产品63种,其中新产品28种、新品种27种、新花色7种、新包装1种。新增产值1554.01万元,占全县(不包括村以下)工业总产值16221万元的9.58%。其中新产品产值886.31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46%。武义皮鞋厂开发的“3795”、“43587”两只修面半跟平板女式皮鞋供不应求,销往北京、天津等地,新增产值160万元,新增利润75万元。武义茶机厂开发的WR-15节能热风炉和武义伞厂开发的手开三折伞投放市场都获得成功。
  1990年,全县开发“四新”产品109种,其中新产品51种、新品种40种、新花色12种、新包装6种。武义建材厂开发出新产品白水泥,投放市场10000吨,新增利润95.5万元,新增税金14万元。武义制药厂的治伤软膏、口服液,武义化肥厂的丙纶化纤,武义有机化工厂的甲型石油脂,武义电子工艺厂的功能电子保健手杖,武义宝剑厂的工艺宝剑等新产品均开发成功。
  1991年,全县开发“四新”产品124种,其中新产品69种、新品种48种、新花色6种、新包装1种。武义锅炉厂开发的0.5吨双尾排蒸气锅炉被评为机械工业部优质产品,是全省工业同行业中第一个获此殊荣的新产品;武义丝厂开发的“白丝”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
  1995年,全县开发“四新”产品160种,其中新产品78种、新品种62种、新花色16种、新包装4种。新增产值9760.65万元,利税675.74万元,创汇153.65万美元。武义化工实业总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挂联研制的以二氨基联苄为原料进行低压液相催化加氢、水相酸化成盐的新产品,具有收益高、成本低、质量好、基本无三废特点,产品工艺为国内首创,达国标先进水平。
  1998年,浙江好来西集团开发的“863/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级二等奖、县级一等奖。武义博阳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催化裂解旧硅橡胶制品甲基环硅氧烷新产品,获县级科技进步优秀奖。武义洪帆电子机械设备厂开发的ZH-2型数控换向器铣槽机上采用的图像识别定位技术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获县级科技进步优秀奖。
  2001年,武义田歌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田歌立体种养加工贸易一条龙综合流水线”新产品成功。列为市高新技术产品的有:低噪声高强度主从动锥齿轮、武香牌万延胶囊、SZS-T型双峰牌水煤浆工业锅炉、GCD曲面寻迹定位的数控换器铣槽机、无油烟超硬和CK6145数控车床、CK6136H数控车床等7种。
  第五章 规模企业
  第一节 规模企业发展概况
  1998年前,武义县工业经济主要按国有、集体及乡镇工业企业来划分的。1998年开始有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1998年前的规模企业是指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
  1986年,有县经济委员会直属的县棉纺厂、造纸厂、酒厂、有机化工厂、第一米厂5家和市经济委员会直属的东风莹石公司。其中产值超千万元的2家:县棉纺厂2497万元、东风莹石公司1719万元。
  1987年,全县的规模企业增加了县经委直属的县化肥厂(产值1007万元)。1988年全县规模企业增至15家,新增的有县经委所属的服装一厂(1310万元)、制药厂(886万元)、水泥厂(671万元)、犁耙分厂(510万元)和二轻局所属的县集体企业锅炉厂(876万元)、茶厂(774万元)、伞厂(709万元)、布厂(663万元)。
  1989年和1990年,武义县的规模企业数均为16家(增加第一米厂1家)。1990年,有7家规模企业,同比出现了负增长。1991年,增加县文教用品厂、武义剪刀厂、第一皮件厂,全县规模企业数增至19家。
  1992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产值在500万元以上企业35家,合计产值45803万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1.5%,其中经济委员会直属17家合计25485万元,二轻集体总公司直属10家合计12005万元。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19家企业中,市经委直属的东风莹石公司以5086万元居首位,其次是县棉纺厂4447万元、文教用品厂3025万元、伞厂2837万元、有机化工厂2445万元。是年,乡镇工业异军突起,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乡镇企业8家,合计产值8313万元。
  1993年全县产值在500万元以上企业增至51家,其中国有企业17家,集体企业17家,乡镇企业17家。以上企业呈现产销两旺的态势,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47%,东风莹石公司则突破6000万大关。县造纸厂年产值仅407万元,退出规模企业的行列。
  1994年全县产值在500万元以上企业数仍为51家,但企业规模增势较快,合计产值101034万元,占全部产值的48%。是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增至29家,其中3000万元以上企业8家,乡镇企业好来西公司产值1.03亿元位居第一。
  1995年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企业规模扩大。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数增加到55家,其中国有企业20家,集体企业15家,乡镇企业20家,合计产值131112万元,同比增长30%。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数增至2家(好来西集团服饰有限公司和东风莹石公司),产值10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38家,其中3000万元以上企业9家。
  1997年规模企业72家,其中国有企业47家,集体企业15家,私营企业8家,其他经济2家;合计产值109405万元,占工业总产值27.9%。普通机械制造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品制造业、纺织业和采掘业所占比重较大,发展较好。县棉纺厂产值达8403万元,万鹏集团有限公司6702万元、郁金香集团有限公司6471万元、东莹集团6263万元。
  世纪之交,武义县国有、集体企业进行改制,明晰产权关系,转换职工身份,整合生产要素,盘活了2亿多元资产。国有、集体企业开始退出竞争性行业。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一中心两翼”和“工业强县”为重点的实现区域突破的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着力发展个私经济,武义工业经济开始走上跨越式发展之路。
  2001年,全县个私工业从1995年的“半壁江山”提高到了96%,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开发区面积达10多个平方千米。白洋文教旅游用品专业园区和桐琴五金机械专业园被列为省级重点工业园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家,比2000年增加了18.8%,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29%,纳税1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0家。电动工具、文教用品、印刷包装、休闲用品成为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全年自营出口总额1548万美元,工业出口交货值9.13亿元,比“八五”期末增长2.9倍。
  2003年规模企业增至178家,其中国有企业5家,集体企业1家,私营企业172家;实现产值402225万元。除四大支柱产业外,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家具制造业等三大行业异军突起,企业数占全部规模企业的23%,产值比重则为25.9%。
  2004年规模企业数29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7.30亿元(当年价)。规模以上工业对全县工业生产的贡献率为131.8%。规模工业出口连续第7年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年实现出口交货值34.61亿元。县优势产业结构有所变化,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成为新的四大主导行业。四大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4.05%,增长速度也较快,最高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达100.7%。295家规模企业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均创下县工业发展的历史最高水平。利润总额列全县前10名的浙江三美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武义张氏包装实业有限公司、浙江美特投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隆达园艺家具制造有限公司、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武义县圣奇运动器械制造有限公司、浙江保康日用制品有限公司、飞龙服装、浙江恒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实现利润1.1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40.8%企业规模成长很快,每家企业平均产值达2403万元,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148家,占全部规模企业数的50.5%,产值在1000万至3000万的企业86家,3000万至5000万的企业28家,5000万至1亿元的企业20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从2003年的10家增至2004年的14家,14家企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36.1%。全县规模企业主要集中在九大行业,即通用设备制造业65家,金属制品业49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4家,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5家,纺织、鞋帽制造业14家,塑料制品业14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家,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家,家具制造业10家,九大行业规模企业数224家,占规模企业总数的76.5%。
  2005年全县规模企业数增至310家,其中国有企业5家,集体企业5家,私营企业271家,其他经济2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00.85亿元,占全部产值的72%,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6.4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8.38亿元,实现利润3.89亿元。初步形成五金机械制造、文旅休闲用品两大优势产业集群,两大产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72.35亿元,增长33.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75.8%,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68家)、金属制品业(60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6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18家)、塑料制品业(18家)、家具制造业(13家)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11家)等七大行业企业数占了全部的69%。工业产值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四大行业占了全部产值的54.6%;实现利税总额居前三名的分别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利税总额超过了1亿元。全县中型企业19家。产值在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企业34家,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3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增至23家。规模企业出口连续第8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速度,2005年规模工业出口占49.6%的份额,出口主要集中在金属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化学制品、塑料制品和纺织产品等行业,增长速度均在50%以上,传统出口产品文教用品、电动工具、休闲用品出口增长则明显放缓。
  第二节 重点企业选介
  浙江三美化工有限公司1999年6月创建,地址青年路胡处工业区,公司占地15.33公顷,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2000年拥有固定资产864.2千元,从业人员84人,利润102.8千元,利税203.1千元。产品销往国内30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从业人员243人,固定资产3052万元,产值11940万元,利润2070万元,税金1457万元。2005年公司总资产3.48亿元,固定资产7800万元,从业人员580人,员工年平均收入2万多元。为全县2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之首。141b和无水氟化氢的产能及销量分别列全国同行业第一位、第二位,被同行业誉为氟化行业的“黑马”。公司从2002年始连年被评为省纳税大户、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诚信企业、三优企业、金融资信“AAA”级企业、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质量诚信明星企业、劳动保障诚信企业。
  公司是以萤石精粉为主要原料的氟化工企业。2000年建成投产年产3000吨、6000吨无水氟化氢生产线、年产5000吨工业氟化盐生产车间。翌年3月,上马年产12000吨一氟二氯乙烷(141b)生产线。2003年4月上马年产10000吨无水氟化氢生产线。2004年6月上马年产12000吨二氟一氯甲烷(R22)生产线。主导产品无水氟化氢、氟化氢铵、二氯一氟乙烷(141b)、二氟一氯甲烷。无水氟化氢、141b、R22等产品的生产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141b和无水氟化氢的产能及销量分别列全国同行业前二位。产品销往国内20多个省、直辖市和日、韩等30多个国家与地区。2001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4年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51138万元,出口交货值13612万元,销售收入50529万元,利税9688万元,利润7171万元。
  武义县供电局国有企业。1950年10月成立,1993年迁至温泉南路100号电力大厦,占地19.9公顷,建筑面积9.07万平方米,总资产2.76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787万元,员工290人,专业技术人员62人。是省电力公司的代管企业,担负着全县的供电任务,下设武阳、城关、城北、桐琴、王宅、柳城、桃溪、新宅8个供电营业所。是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国家电网公司首批文明单位、全国“三为”达标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进入二十一世纪境内拥有110千伏变电所5座,35千伏变电所4座,变电总容量286500千伏安,形成“以110千伏为依托,35千伏为骨干,10千伏为主力,400伏为基础”的供电基本网架。2005年实现供电量7.2亿千瓦时,售电量6.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29%和27.95%。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37702万元,销售收入35421万元,利税4121万元,利润1570万元。
  浙江圣奇运动器械制造有限公司2001年创立,地址熟溪端村,占地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2005年总资产270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000万元,员工426人,专业技术人员36人。是国内最大的运动器械生产基地之一,下设2家子公司和4个独立制造部门。是金华市高新技术企业、金华市百佳守银行信用企业。2004年度、2005年度自营出口额超1千万美元。
  生产的各类户外运动休闲车、四轮全地形车、汽油机、航空模型、航海模型五大系列80多个品种的产品,全部销往美国、欧洲、澳洲等30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25347万元,出口交货值19575万元,销售收入17007万元,利税2689万元,利润288万元。
  浙江恒友机电有限公司地址县开发大道19号,占地8.3公顷,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总资产19000万元。2005年拥有固定资产净值6000万元,员工900人,专业技术人员126人。是全国最大的电锤生产和出口企业,首批省“诚实守信”示范单位和省诚信企业、市百家质量信得过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先进会员单位。
  前身为1988年10月成立的县机床附件厂。2004年8月更为现名。1990年开发“螺纹式”轻型钻夹头,1992年试制国家“七五”攻关项目PH-22电锤产品,1994年成为中国第一家生产电锤的私营企业。2001年至2003年投资4000多万元进行二次电锤扩产技改,具备年产300万台电锤生产和出口能力。自2002年起,生产和出口额占全国50%以上,品种、数量和技术质量水平都在国内领先。2000年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主要产品为ZIC-DW18-40的30多个系列电锤产品和ZIG-DW-50/45/25等电镐及角磨机、切割机、电圆锯等6类电动工具及上百种精磨汽车后桥主被动齿轮、其他精磨机械传动齿轮。电锤产品持有5个外观设计专利和1个实用新型专利。 “HyHengyou”牌电锤(电镐)系列产品在2005年评为省名牌产品。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2.35亿元,出口交货值2.1亿元,销售收入2.2亿元,利税1470万元,利润650万元。
  ,地址城北塔山脚,占地4.6公顷,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总资产1248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325万元,员工1300人,专业技术人员85人。前身是武义棉纺织厂。2000年9月义乌市沪江线业有限公司以3820万元购买了该厂生产区整体资产,并重组为浙江沪江纺织印染(集团)有限公司。拥有6万纱锭、1.6万线锭、78台络筒机、3台高频烘干机、100多台(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染整设备。引进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络筒机、染色测配滴液系统和采用了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细纱机、乌斯特条干仪、纱疵仪等纺织新设备。 “白羊”牌商标2004年获“浙江省著名商标”。主导产品有32S纯棉纱、32S涤棉纱、40S纯涤缝纫纱(线)。2005年,开发了T/T包芯线、涤纶高强丝缝纫线等新产品; “天然彩色棉毛(三合一)32S纱”通过了省级鉴定。产品销往欧、美、非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通过Oeko-TexStandard100国际生态纺织品认证。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24021万元,出口交货值82万元,销售收入20041万元,利税1034万元,利润324万元。
  浙江宏马铜业有限公司1999年3月创建,位于凤凰山工业区,占地10公顷,建筑面积4.7万平方千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4.4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02亿元,员工240名,专业技术人员32人。是金华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市诚信企业,市质量信得过单位。
  主要产品有各种规格的黄铜板、黄铜带、黄铜棒等。拥有各种轧制、退火、整平等生产设备120台(套),具备年产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2005年投资0.6亿元引进年产6万吨的宽幅黄铜生产线。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2.45亿元,销售收入24394万元,利税849万元,利润381万元。
  浙江隆达园艺家具制造有限公司1985年创建,地址开发大道18号,占地12公顷,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1.6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153万元,员工1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272人。金华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浙江省AA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专业生产中高档铝制花园家具及园艺装饰件。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通过ISO9001∶2000标准质量体系认证。2002年公司在美国设立窗口,成立了“隆达(美国)有限公司”。2005年,“隆达”商标荣获金华市著名商标。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16158万元,出口交货值15675万元,销售收入13581万元,利润367万元。
  浙江正点实业有限公司1996年创建,位于百花山工业区,占地23.33公顷,建筑面积8万平方千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4006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048万元,员工18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50多人。2002年正点蚊香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评为“中国蚊香市场用户购物十佳信誉品牌”,2003年正点商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2004年正点蚊香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2005年“正点”商号被评为浙江省知名商号。企业获评“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基地”、“百家质量信得过单位”等称号。主要生产盘式蚊香、檀香、杀虫气雾剂、电热蚊香片、电热蚊香液、灭蟑香等家用卫生杀虫用品。拥有年产800万箱蚊香的现代化生产线,采用自动化十八模机、喷药包装自动流水线等先进设备,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中国著名、世界最大规模的蚊香生产企业之一。建有生物化工研究中心,配置旋转式黏度计、电子天平、烘箱、气相色谱仪、生物药效测试系统等专业高精度检测设备。2004年6月在广西桂林苏桥工业区投资4000万元建立蚊香生产基地,2005年3月正式投产。桂林分公司日产量达到8000箱,逐步形成以广西为中心的南方产销基地。2005年推出新产品正点扑克。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755万元,销售收入16947万元,利税1445万元,利润472万元。
  浙江麦克园林机械有限公司2001年创建,占地7.76公顷(其中湖沿工业区1.1公顷,金岩山工业区6.66公顷),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4631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126万元,员工5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20人。是浙江省、金华市专利示范企业。公司专业生产割草机、梳草机、割灌机、清草机、吸叶机、碎枝机、扫雪机、电锄头等园林机械系列产品,年产能力达50万台以上。拥有自营进出口权,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11371万元,出口交货值11353万元,销售收入12000万元,税金552万元,利润267万元。
  浙江保康日用制品有限公司1986年创建,位于泉溪工业园,占地10公顷。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18113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945万元,员工8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90多人。2002年“保康杯”不锈钢保温杯被认定为“金华名牌产品”,2003年“保康杯”系列产品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障中心评为“全国消费者放心购物质量可信产品”。2004年“保康”企业商号被认定为金华市知名商号。2005年“保康杯”不锈钢真空保温杯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中国不锈钢保温杯(壶)十大知名品牌”专业生产不锈钢保温容器等,主要出口美洲、欧洲、亚洲邻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2005年公司的规模、效益在全国同行业排前十位,在全省同行业位列第二名。拥有7项国家专利,2个系列20多个产品通过省级技术鉴定。2003年通过ISO9000∶2000质量体系认证。拥有自营出口权,2005年进出口总额为1993万美元。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16740万元,出口交货值15945万元,销售收入15779万元,上缴税金1035万元,利润473万元。
  浙江丹龙休闲用品有限公司1999年5月创办,地址在黄龙工业区,占地7.2公顷,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394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568万元,员工4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20人。2003年获评为浙江省工商信用A级守合同重信用单位。专业生产沙滩椅系列、野餐桌系列、凉蓬系列、野营户外系列及园林用具系列,产品销往欧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05年8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10150万元,出口交货值9215万元,销售收入10150万元,利税416万元,利润109万元。
  张氏包装实业有限公司1991年创办,地址项山干工业区,占地5.9公顷,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1504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757万元,员工6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0人。是国家一类纸箱生产企业,中国出口包装定点生产企业,浙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包装生产基地,浙江包装工业五十强企业,省出口包装定点企业。
  拥有国内最先进的七层瓦楞纸板生产线和五层瓦楞纸板生产线,中、细瓦单面机、高速水性双色、四色印刷开槽机、胶印机等先进的生产设备。七层瓦楞纸箱及彩印纸盒生产线技改被确定为省高新技术改造项目。主要生产纸箱、彩盒。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12827万元,销售收入12735万元,利税1330万元,利润871万元。
  美特集团有限公司2001年11月创办,集团总部地址牡丹南路1号,占地11公顷,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26877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603万元,员工5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50人。被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授予“全国外经贸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是金华市自营出口超1000万美元企业。美特集团下辖5家控股子公司。集团经营范围跨不锈钢保温杯系列、金属制品餐饮具系列的加工制造,进出口贸易,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投资业务,道路运输等五大行业。2005年“惠尔牌”不锈钢保温瓶系列荣获中国五金制品协会颁发的“中国保温杯十大名牌”称号。2003年7月通过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11288万元,出口交货值9515万元,销售收入10288万元,利税685万元,利润286万元。
  浙江森美化工有限公司2003年11月成立,地处县城东郊,公司由浙江三美化工有限公司、日本森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和日本田边通商株式会社三方合资创办。占地1.83公顷,建筑面积2181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623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380万元,员工75人,专业技术人员22人。市自营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主要生产无水氟化氢和氟化合物。2004年8月投资4000余万元,设计能力15000吨/年精制无水氟化氢项目投产。2004年12月取得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2005年1月份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工作。2005年公司生产无水氟化氢16000余吨,氟硅酸1600余吨,石膏渣58000余吨,产品出口15000余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098亿元,出口交货值8635万元,销售收入10351万元,利税14312万元,利润1236万元。
  万嘉集团(原武义震宇工贸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地址桐琴五金机械工业园区,占地16公顷,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33788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4267万元,净资产6000余万元,员工1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85人。是一家集制造、投资、贸易、进出口、地产于一体的现代企业集团。集团下辖4个子公司。主导产品有“永和嘉泰”防撬门、“万嘉”锁具、“万嘉”钢木门、“正盛达”防撬门等。建有INTRANET无纸化开发系统,锁具综合实验室、电机技术实验室、工艺设计实验室、性能评测室等。 “永和嘉泰”防撬门被评为“金华市名牌产品”和“金华市著名商标”。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10418万元,出口交货值546万元,销售收入10071万元,利税465万元,利润172万元。
  金华天地旅游休闲用品有限公司1996年创立,地处百花山工业区,占地4.01公顷,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1.5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794万元,员工6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50多人。公司前身是武义红新工艺品有限公司,先后更名为武义宏远工艺品有限公司,金华桑尼工艺品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中外合资金华天地旅游休闲用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凉篷、折叠篷、铁艺蓬、遮阳篷、花房、太阳伞、沙滩椅、行军床及1米~4米门幅的各种PE布,产品全部出口,销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年产覆膜PE布3000多吨,各类旅游休闲用品80多万件生产能力。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8103万元,出口交货值5743万元,销售收入7733万元,利税719万元,利润464万元。
  浙江太平工贸有限公司2003年8月创立,位于百花山工业园区,占地4公顷,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27112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15万元,员工32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70多人。
  专业生产滑板车、沙滩车、越野车、摩托车及其配件,产品全部销往海外。在重庆、广州、无锡、永康都有制造公司。2004年3月率先在全球成功开发使用四冲摩托车的引擎滑板车,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先后在国内外注册了太平(美国)、SKYLINE(天涯)、PEASESPORTS等品牌。15项产品获外观专利。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12558万元,出口交货值12558万元,销售收入12558万元,利税1053万元,利润780万元。
  浙江武精机器制造有限公司1993年6月创立,地址青年路106号,占地13公顷,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639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3247万元,员工8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60余人。是省内生产矿山机械产品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产品质量最稳定的生产企业,全国最大的高锰钢生产基地之一。前身是武义县精密铸造厂。1998年12月重新注册成立金华武精矿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05年3月更为现名。2001年从原来单一生产高锰钢铸件逐步发展超高锰钢铸件、碳素钢铸件、中碳合金钢铸件等,向矿山机械成套设备延伸。2004年6月投资2700万元,从美国格里森公司引进一条年产10万套螺旋锥齿轮生产线。具有年产矿山机械1000台、耐磨铸钢件2万吨、螺旋锥齿轮10万套、汽车差速器总成1000套的生产能力。主要生产矿山机械类10多系列40多个品种、铸钢件类9个钢种5000多个品种、汽车齿轮类、汽车差速器总成等,产品畅销20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台湾地区,同时销往美国、德国、瑞典、日本、南非、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论证,具有自营进出口权。2004年“武精”牌矿山机械破碎机被评为“金华市名牌产品”,“武精”牌商标被评为“金华市著名商标”,2005年“武精”企业商号被评为“金华市知名商号”。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10422万元,出口交货值2983万元,销售收入10527万元,利税904万元,利润509万元。
  浙江中润工具有限公司1996年创立,地址泉溪镇金岩山工业区,占地6公顷,建筑面积19868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2364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060万元,员工418人,专业技术人员10余人。是浙江省最大的开瓶器生产企业。专业从事锌压铸、木制品、日用五金、五金工具制造。具有自营进出口权,拥有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流水线和完善的质量检测设备,并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百润”牌开瓶器2003年被浙江省五金制品协会授予“浙江五金名品”,2005年被认定为“金华市名牌产品”。“百润”牌锌合金产品、日用五金工具系列产品销往欧美及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2个项目的产品申请国家专利,20个项目的产品获得国家专利知识产权。2004年投资990万元,建成年产250万套日用五金制品(开瓶器)生产线技改项目,2005年投入200万元进行电动、气动红酒拔塞器的研制开发。具备年产40—50万台的生产能力。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9198万元,出口交货值7307万元,销售收入8748万元,利税536万元,利润135万元。
  浙江绿洲旅游用品有限公司1998年创办,地址双路亭,占地3公顷,建筑面积28124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9178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146万元,员工5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36人。2005年“绿洲”企业商号被评为金华市知名商号。主要生产钢管系列、铁艺蓬系列、沙滩椅系列、凉篷系列产品,销往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月生产20万套凉篷、3万顶铁艺蓬和15万套钢折椅的生产能力和配套设备。具有自营出口资格。引进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5S管理。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6300多万元,出口交货值6759万元,销售收入6027万元,利税452万元,利润150万元。
  浙江中盛工艺品制造有限公司1990年创建,地址熟溪城南,占地5公顷,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57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700万元,员工500多人,专业技术人员8人。是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A)守合同重信用单位。主要生产沙滩椅、花架、衣架、吊床、园艺用品及凉棚系列、高档户外家具用品系列产品等。是县内首家专业生产旅游休闲用品的企业。建有30多家协作工厂,年加工能力达亿元。2005年上马年产6万套高档户外休闲家具生产线。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6686万元,出口交货值5928万元,销售收入5833万元,利税262万元,利润68万元。
  浙江永晖工具制造有限公司1998年创立,地址百花山荷花路,占地4.8公顷,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1.09亿元,固定资产净值1537万元,员工5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25人。专业生产电动工具,产品有角磨、冲钻、木工电动工具等三大系列,全部销往欧盟,均获GS、CMC、CE等欧洲机构产品论证证书。企业通过ISO9000:2000质量体系认证。开发电刨、木工接合机、砂带机等产品。电刨拥有3个外观设计专利,木工接合机拥有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7260万元,出口交货值7300万元,销售收入7384万元,利税264万元,利润129万元。
  武义县正达金属丝制品有限公司1984年始建,位于熟溪街道胡处工业区,占地2.4公顷,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340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467万元,员工134人,专业技术人员15人。是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前身是武义县桐三钢筋拉丝厂,坐落于桐琴镇桐三村,家庭式作坊企业。1986年,更名武义县桐琴拉丝厂。1996年扩大生产规模,成立武义县正达金属丝制品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元钉、镀锌铁丝、文教用品丝、冷轧带肋钢筋、冷轧薄板、链条材料、金属拉丝等。是目前国内生产金属制品较大的企业之一,年生产能力达6万吨,产品畅销全国各地。2005年实现工业产值5350万元,销售收入5223万元,利税177万元,利润95万元。
  浙江意达电器有限公司1994年创建,位于白洋渡开发区秦余路1号,公司占地6公顷,建筑面积4万余平方米。至2005年企业拥有总资产7335万元,固定资产净值1907万元,员工6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3人。是浙江省民营企业示范基地。专业生产五金工具、电动工具、手动工具、风动工具、运动健身器材、电子产品等,主要产品有冲击电钻、电圆锯、电木铣、角向磨光机等电动工具系列产品,年生产能力300万台,系外向型企业。1998年取得产品“自营产品出口证”和“机械产品质量出口许可证”。2001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产品先后通过GS、CE、EMC、UL、CUL等国际认证,出口欧美、大洋洲、中东、非洲、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372万元,出口交货值10005万元,销售收入10006万元,利税425万元。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